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镇本月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今年来,卫店镇紧紧围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文明集镇创建的会议精神,以把卫店建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科学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明星乡镇”为奋斗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检查督办,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促进集镇功能、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思想统一,强组织领导
集镇整体面貌和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文明集镇创建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愿望,我们有信心。2月8日,我镇率先召开了文明集镇创建动员会,镇直部门负责人、全体机关干部、相关村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下发了《卫店镇2012年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方案》,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干部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成立了由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格局,把创建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每个部门,形成“党委领导,干部主抓,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抓宣传发动,促全民创建
我们狠抓创建宣传,积极营造氛围。一是借助县电视台大力宣传我镇文明创建的工作举措、各项活动和先进典型,让文明创建家喻户晓。二是深入到户宣传。我们印发了《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公告》、《致全镇居民的一封信》、《机动车主须知》、《告小摊贩的一封信》等宣传单5000余份,到户宣传,号召全镇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宜居卫店。三是标语宣传。在镇区主要干道上,新设固定标语宣传牌60余块,镇直单位责任包保牌上墙18块。四是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实行五户联保制度,每五户推选一名中心户长,并聘请18名文明卫生监督员,起到宣传发动及监督作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三、抓部门责任,促重点整治
镇创建指挥部组织职能部门实行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党政综合办负责后勤保障和协调;规划建设办做好规划和各项具体工作,督办各路段卫生情况;工商所重点规范户外广告牌摆放有序,个体户不得占道摆摊,要求必须在店内经营;派出所整顿车辆乱停乱放;国土所整治建筑垃圾和乱搭乱建;卫生院负责村民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传染病预防措施和能力。截止目前,镇创建指挥部组织职能部门联合行动5次,专项治理3次,着力解决了集镇垃圾乱扔乱倒、商棚乱搭乱建、摊点乱摆乱放、广告乱贴乱画、车辆乱停乱靠等突出问题。
四、抓资金投入,强保障到位
镇党委政府着眼长远,克服诸多困难,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下决心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为创建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投入10余万元新增标准化垃圾清运车1辆,投入7.8万元新置标准化垃圾桶200余个,投入17.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投入5.2万元在国道及镇区主干道两旁种植樟树1040株。二是落实工作人员及经费。镇规划建设办由4人组成,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工作安排;镇区共有“三路两街”(南凤路、建设路、发展路、昌盛街、商贸街),分责任路段聘请环卫工人12人,落实待遇经费15万元。三是以集镇为重点,向村、组延伸,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集镇范围内有卫店、饶河、李河和武河村,党委政府每村每年拨付环境治理经费1万元,镇其他各村每年环境治理经费0.5万元;另投入23万元,将位于镇区内的饶河村2组门口塘打造为高标准、高起点、高规划的景观塘。促使各村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做到村容整洁、亮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味。
五、抓建管并重、促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卫生集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狠抓集镇整治的同时,我们注重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断探索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规划,保证有序发展。我们积极做好集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完善过程中着力编制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供排水、集贸市场、幼儿园、居民小区等控制性详规,确保镇区建设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发展。二是强化责任,加强督办,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我们细化了责任路段,每路段明确责任人、包保单位,设立公示牌,接收群众监督,环保工人也分段到人负责清扫,镇城建办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负责检查分路段卫生。同时,镇抽调6名县、镇人大代表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检查专班,对十八个责任路段及该路段包保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不定期抽检,做到每周一讲评,每月一评比,每季一小结。并对考评成绩及时通报,实行效能问责,进行责任追究,把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单位行风评议满意度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城镇经营理念。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农民主体,整合资源,规范建设,探索了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以镇区所在地卫店村为中心,集中100余亩土地,盘活集镇土地资源,建设花园式居民小区。小区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集镇环境面貌,增强集镇功能,加速城镇化进程,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
我镇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距离,要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当前工作的重难点。
一是进一步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创建意识还不强的问题。通过前期的广泛动员,群众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离全民参与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群众认为创建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少数干部认为创建工作是创建办的事情,自己只是配合,主动性不强,工作滞后。目前最突出的是群众自管门前,没有发挥出以点带面的广泛带动作用。我们还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促群众的自觉自愿行动。
二是进一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文明卫生集镇创建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创建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投入等,我们还要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力争资金投入能确保长远发展。三是进一步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些制度,落实了人员,划分了责任,进行了检查督办,这些管理机制还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打一天鱼,晒一天网”,还要探索一些管用的更好的办法。在此,我们恳求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文明集镇创建的关系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创建宣传,提升群众创建意识。二是加大项目倾斜、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多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码头李镇对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高度重视,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调优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造林绿化工作基本情况我镇2012年秋冬季需植树1179亩,共13万株,涉及22个村。其中省道郑昔线全长12公里,需植树6.1万株,共计660亩,涉及付官、西方等9个村,赵码线全长5.9公里,需植树3.9万株,共351亩,涉及邵村、西宋庄、韩马3个村。截至目前,全镇共动用各类机械420台次,出工3700人次,共清理棉柴600多亩,郑昔线、赵码线的清场工作全部完成,挖树坑10万个,植树7万株。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组织到位,贯彻迅速。在全市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后,我镇连夜制订了《码头李镇2012年秋冬季绿化造林实施方案》,并与10月31日在全市率先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动员大会,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镇长任指挥,分管副职任副指挥,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镇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各责任区工作组长,镇包村干部包点指导。并成立考核组,督查指导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保证栽植质量及成活率、保存率。林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包片、包点坐镇指导,确保造林工作进度和造林质量。
会后各村都随即召开了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明确了村班子成员分工,形成了副职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二)责任具体,加快进度。镇政府与各片签订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长为植树造林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各片与村、村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和林木管护协议书。在具体工作中,各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并进行了任务分工,每村都有3个小组,每组都有2名村干部带队,成员内至少有2名党员,一组进行土地丈量和界限划分,一组入户与群民签订协议,一组联系造林机械,做到所有工作都往前赶,签订一份协议,清理一块场地,以先进带后进。
示范村付官是典型的农业村,此次造林任务260亩,是全镇任务最大的村,造林用地涉及到耕地多、农户多。前期造林用地落实是最大的任务和难点。为做好这一工作,两委班子首先通过广播,宣传了上级政策,随后入户进行走访发动,取得了大部分农户的支持,但仍有个别农户不同意。镇村两级干部连续三天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召开班子会、农户代表会,协商解决办法。在做农户工作的同时,已落实地块开始进行地面附着物清理和平整,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这些农户认识到植树造林是大势所趋,终于将所有地块都落实到位。
(三)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在植树造林的全过程做到“三有”:一是做到有声势,通过广播、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此次绿化造林的各项政策,最终落实了造林用地,平均每天有400多人次奋战在植树一线。二是有标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施工,机关干部都到一线分包路段,严把场地清理、挖坑、苗木购置、栽植、涂白等各个环节,使所植树木都做到了横看成行、竖看成列、斜看成线。特别是把好苗木选购关,对于胸径达不到5公分和3公分的树苗一律退回,对栽植质量不合格的一律拔掉重新栽植,有2个村进行了退苗和重新栽植。三是有精品,我镇将郑昔线的付官村、赵码线的宋庄村作为所在路段的示范点。特别是付官村行动快、力度大、标准高,我们多次组织其他村干部来观摩,带动了全镇造林绿化的进度。
(四)落实产权,重罚重奖。对造林用地涉及农户逐户逐地块进行走访,坚持不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实行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等机制,明晰树木产权,让承包者吃上定心丸,调动管护积极性,确保树木成活率、保存率。我镇拿出部分资金对植树人员进行奖励。为确保新树存活率达到90%以上,镇政府制定了林木管护办法,明确待上级验收时,对新栽林木存活率低于90%的村,扣发支书、村主任两个月工资,缺一棵除进行补栽外,罚村100元。除市补贴外,镇政府对完成任务突出的村进行二次奖励。
为提高存活率,每个村还配备了2-3名林木管护员,与种树户签订管护协议,同时派出所、巡防队进行24小时对重点村、路段加强巡逻,严查毁林案件。
镇位于达州主城区西南方向的州河岸边,离市中心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4.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1670人(其中城镇居民30000多人),拥有耕地面积2.57万亩,森林面积2.04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是达州机场和xx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所在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襄渝铁路纵贯南北,州河航运通江达海,河市机场飞向全国,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便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是xx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在市县的领导下,河市镇立足本镇实际,结合镇情,围绕“思想促镇、文明构镇、科技兴镇、教育强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现将近年来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创建工作组织保障有力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作为提升乡镇形象、改善乡镇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创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文明创建,让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天天感觉好心情,人人具有好身体,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希望、感到力量。
(二)机构健全,措施过硬。提出创建市级文明乡镇的目标后,我镇立即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邓林先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同时,将镇辖区内的工商、派出所、建管、国土、社区、医院、学校等相关部门领导纳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并且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河市镇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强思想、重行动、出成绩”的创建工作方针;同时,向参会的各部门、各社区强调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将创建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将创建效果与部门领导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教育、惩戒、激励三管齐下,确保了“一个目标干到底,一种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体制完善,管理精细。围绕场镇的长效管理,我镇积极探索建立了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场镇管理长效机制,为场镇创建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联创联建,即镇党委、政府包片领导挂包社区(村),镇机关干部及镇级部门挂点社区(村),督促社区(村)抓好工作落实;综合执法,即实行环境文明、场镇管理、场镇绿化、以及建管、工商、派出所、文化、国土、学校等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管理。居民自治,即每个社区均成立了居民自治理事会,建立了文明社区创建协调会,制订了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社会治安、社区文明环境等自治措施,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融入广大居民的工作、生活之中,把场镇管理和创建工作转化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目前,整个河市镇有文明劝导员200余名。
为实现场镇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建立了“环环相扣、月月考评、上下呼应、规范高效、开放创新、日清日洁”的创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方面我们从倾听居民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入手,开设了创建投诉热线(3531100),定点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从发现问题入手,镇政府成立了以治理办为主的创建巡查组。巡查组每天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清责任主体,督促解决问题,并将梳理分类的问题及时上报党政领导。镇党委、政府领导就发现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分类梳理,及时将问题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就本部门的问题迅速解决,对未按时解决的,镇创建办进行通报,从而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做到了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活力永葆生机 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更是文明创建活动的源泉和活力所在。真正永葆创建生命力的长效机制是以居民自治,让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自觉参与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为此,在创建工作思路上,我们明确提出了“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居民为主”的指导方针,坚持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
(一)级级带动。镇党委书记、镇长等领导经常深入背街小巷、单位社区,走访群众,进行调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检查文明,并组织现场办公。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辖区内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爱国文明和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同时,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参加各阶段的集中性创建活动,既当组织员,又当战斗员,还当宣传员。在镇领导的带动下,我镇创建工作一次次升温,一次次掀起高潮。
(二)层层发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动员会,号召全体居民积极投身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还在河市广播站以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创建宣传标语;并要求各部门、各社区均设立宣传教育栏,并定期更换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特别是近年来的创建工作,给河市镇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全镇上下对创建工作形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达成了共为。
(三)部门联动。为治理一些“老大难”问题和场镇管理顽疾,在综合执法和联创联建的基础上,城管、工商、派出所、建管站等执法单位经常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实行联合整治,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难点问题。
(四)社会推动。一方面镇政府组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知荣辱、革陋习、树新风、清五清、治五乱”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社区及各类企业纷纷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建功立业,如:开展“文明劝导”、“争当文明使者,争做创建主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
三、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一)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我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始终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重点,以创建安全文明健康社区(单位、医院、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场镇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理念”转变成居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一是行业健康教育得到加强。以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做好学生健康行为教育,在学校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控烟、环保、健康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深入。以需求为导向,以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县级有关部门服务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把健康教育与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比如今年县妇联就在我镇召开了“关爱生命、健康母亲”专题知识讲座,并在我镇开展了洁美家园评选活动。
(二)精神文明长抓不懈。“场镇美不美关键看素质”,“种树培其根,育人养其心”。引导居民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是我们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镇政府一直号召全体学生和居民倡导文明新风,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做合格小公民“五小”(家庭小帮手、社会小标兵、文明小主人、环境小卫士、生态小使者)、“小手牵大手、创建路上一起走”等活动;并广泛开展了“讲社会公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讲职业道德,在单位做个好职工;讲家庭美德,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讲学习品德,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四讲四做”公民道德活动,以及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加快步伐,发展经济,奠定创建工作物质基础
经济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重中之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好了,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只有镇域经济发展强了,创建工作才有基础。我镇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推进经济发展,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建设面临极大挑战。我镇充分解读党和国家有关政策,适时提出建设“工业强镇、交通重镇、旅游新镇、文化大镇”的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农业方面,苎麻种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我镇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实现多元化种植,分散压力,一方面积极寻找新项目、新品种、新方法降低苎麻种植成本,为农民减负;工业上,我镇从政策、手续等方面积极为镇内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积极促进智鹏麻纺的恢复投产,以达到以工带农的目的;商业上,积极规范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经营秩序,狠抓招商引资,力促商业兴盛。
(二)主动积极配合,抓住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大部分位于我镇的xx市化工园区建设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市县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化工园区建设,积极为园区找项目、引投资。园区建设一方面解决了我镇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一方面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为我镇建设工业强镇提供了有利时机。
(三)做好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工作,实现经济全方位发展。
襄渝铁路复线建设、达州环城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均经过我镇。我镇花大力气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积极解决相关问题,为工程建设减少障碍。
乡镇本月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乡位于xx县西北部,伏牛山南麓,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57公里。南、西、北三面与xx县双龙镇和二郎坪交界,东与夏馆镇山水相连;省道豫249线穿境而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板场乡辖1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1.2万人。宜林山坡19万亩,耕地面积7785亩,是一个山水秀丽、民风淳朴、矿藏丰富的魅力山乡。境内有二龙山、天仙洞等景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墨石、花岗岩、变质岩等,属于一个旅游乡镇。近年来,按照建设“旅游名乡”“生态大乡”“经济强乡”的目标,历届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乡人民,把工作的重点和干部群众行动的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新型农村社区、旅游开发、民生改善和农业特色经济,实现了以旅游为主导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1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6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00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工作连续七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四无”乡镇、连年全县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三星级集镇、全县旅游建设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作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板场集镇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伏牛山生态旅游五个重点接待乡镇之一,集镇整体规划将按照文化集镇、建筑小镇、特色小镇、风情小镇、商业小镇的要求高标准建设,规划布局为“一个中心四个小区”,即旅游服务中心,风情小镇区、滨河景观区、二龙山风景区、农业生态观光区,在注重功能设施完善的同时,兼顾人文环境的创造,形成独特的旅游集镇,将山、水、林、民俗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党委、政府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乡村卫生面貌、创建“卫生集镇”作为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集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爱国卫生工作深入人心,集镇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程度得到增强与提高。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管理
研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为副组长,卫生、公安、防疫、工商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分口负责,分兵把关,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并按排布置下段工作,使整个爱卫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从而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所开展的工作及时汇报与互通;力争达到以集市为重点,以乡带村,整体推进,均衡发展。
二、加强集镇卫生管理
我乡在2005年就建立了专职的街道管理办公室和集镇卫生执法大队,配备人员6名,加强市容卫生和绿化的管理,把集镇的建设与管理分成两套班子、两套人马,环卫人员持证上岗,在整个集镇推行了居民门前“五包责任制”、“街长负责制”、“乡直单位分包街道责任制”、“街道卫生招标承包制”,对主要街道定岗定责,分段包干,及时洒水,全天保洁;单位门前卫生责任制落实,门内卫生达标;有专业保洁队伍,对户外垃圾实行定点、定时清理,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定点进行掩埋处理,并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加强对环境卫生、绿色长廊和配套设施的监督管理,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近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故;同时重拳取缔马路市场和店外经营,集中整治乱停乱放,无乱设摊点现象,统一规划停车场地,努力建设专业市场,形成了专业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经常性管理和突击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格局。镇区内禁止放养家禽牲畜;加强重点环节卫生管理,保综合治理的原的坚固屏障。投重点传染病的防达99%以上;定期组织防疫、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学校等集体场所饮食卫生进行统一检查,发现问题,公开曝光,限期整改,辖区内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以特色明显、环境整洁、美观有序为目标,对板场街进行硬化,并在沿路两边进行了植树绿化;对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与绿化,使得我乡街道井然有序,整齐划一,布局合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集镇建设总投资7000余万元,集镇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3平方公里,镇区聘请省规划局专家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合理,镇区环境整洁,路面平整,街道全部硬化,硬化率达到100%;镇容美观有序,文明施工,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7平方米;同时建成了中小型水塔3个,构筑排水暗道渠3000米,安装路灯20多盏,建成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覆盖全乡;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乡级敬老院;建成了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和计生办公楼,配置了先进的医疗卫生设施;建成了板场乡初中教学楼和教师公寓楼、成人教育学校,文化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街道、人行道全部实行硬化、绿化配套,整体街遒以“牟”字形主干道呈网状四面延伸,布局规划井然有序,路面和路旁排水渠有专人看护,负责处理各种故障和及时护理,从根本上保障了路面平整,排水渠畅通无阻。投资800余万元,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对街道、路旁房屋进行改造,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布局,整齐美观。同时加大了对集镇内河整治力度,板场乡内的渔道河,全长600米,多年来由于疏于治理,河道内垃圾成堆,河床於塞不畅,不仅影响集镇环境,而且严重影响汛期安全。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条件下,举债投资800万元,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由河南建安公司公司中标进行建造。修堤3000米,安装护栏2000米,建坝7座,架桥3座,安装太阳能路灯40个,游园1处。通过河道治理,实行堤坝路排污、亮化、绿化的综合推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集镇品位、提高了防汛抗洪能力。
乡镇本月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高桥镇创建“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一年来,高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镇”,全力打造“平安高桥”,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向“创长三角强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创建,全镇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镇容镇貌日益优美,科教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不断改进,实现了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下面,就我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镇党委政府对“文明乡镇”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制订了“高桥镇文明创建规划”,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镇党委将创建工作摆上党委议事日程,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二次,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提高。文明创建规划列入高桥镇现代化建设规划当中。为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还积极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和“双建设、双整治”的创建活动。目前,已有3个村、8个企事业单位列入创建计划。平时经常对创建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要求创建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软件上追求完美,提升“文明工程”档次。由于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我镇创建工作开展顺利,成效明显。
二、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斐然我镇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抓优扶强、结构调整、有效投入等手段,使我镇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镇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10家,其中“515”工程企业9家,省级集团5家。2004年 1-11月,共完成工业产值5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7%;实现销售53亿元,产销率达96.47%;实现工业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加28.3%;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5.21亿元,同比增加9.2%;合同外资1369.6万元,实到外资1280.5万元,完成市政府年指标284.6%;自营出口完成1483万美元,完成市政府指标164.8%;财政收入预计全年可达77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9家,1-11月完成工业产值26.94亿元,占总产值的49.01%,规模企业比重正逐步提高。总体来看,我镇工业经济呈现出一种投入与产出、总量增加与效益提高同步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3亿元,工业增加值14亿元,工业化固定资产投入5.5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3.5亿元。
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1、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效益农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及时调整了农业开发扶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云森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其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凸现。千亩杨梅基地、獭兔养殖场、杭州市种蚕基地和省级波尔山羊繁殖基地已颇具规模,科技投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行政村参与多、产业类别多、成片试点多的特色和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态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以高桥江整治工程和标准化水库建设工程为重点,切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基础建设资金880万元,其中投资345万元实施了高桥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勤丰西石坞水库标化工程基本完成;云森集团老虎弄、狮子山水库新建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实施以奖代补中小型项目19个,治理山塘水库7座。通过这些工作,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增加,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
2、社会道德风尚良好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镇共有3个村正在创建文明村,有8个企事业单位正在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基础较好,氛围浓厚。“百千工程”全面铺开。以水坞、勤丰、大畈和集镇周边八个村为重点,大力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整治空心村,为创造良好农村环境打下了基础。注重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
(一)抓好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这一主力教育阵地的作用,做到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位置,教育上有计划,经费上有保证,以党员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穿插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和科普教育。
(二)注重村级宣传阵地建设。一是抓好广播村建设,在原有23个村调频广播开通的基础上,对剩下14个村进行音频广播改造,现资金已落实到位。二是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三是抓好各村“五个一”工程建设,促进支部活动室、老龄活动室、广播室、阅报栏、黑板报的规范运作,引领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加强干部群众教育,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层面全方位进行教育。一是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切实抓好镇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一年来,共组织学习12次,收看警示教育片8次。二是党员学习实行小班化教育。三是组织37个村的书记赴省委党校培训。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强化教育,干部群众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乡镇本月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镇位于**县城北
15
公里处,与蒙阴、新泰接壤,辖
30
个行政村,
1.1
万户,
3.7
万人,总面积
81
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
4.2
万亩,其中果品面积
2.8
万亩,年产果品
1.5
亿斤
,
是享有盛誉的“果品之乡”,黄桃、葡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
2005
年实现
gdp3.2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99
元。
近年来
,
**镇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武台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连续二年获得省“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及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县“平安**建设‘三无’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回顾我镇平安创建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单位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重点对村两委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培训,有56
380
幅,制作法律宣传栏
40
余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
240
个,悬挂过街宣传帘
240
幅,发放宣传材料
1
万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镇直各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单位和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经济效益”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投资20
6
万多元,在镇驻地建设了两条高标准立体化法制宣传街,喷制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
120
幅,路灯杆上设置了铁制静电喷制双面永久性普法宣传牌
500
个,悬挂过街普法宣传布幅
200
余条。并每年按人均
5
角钱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由镇财政专户储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镇共配有30
名信息员、
60
名联络员。村每周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各村每周将矛盾纠纷情况向镇平安创建办公室上报,镇每半月召集各村信息员、联络员会议,信息员、联络员也可以随时向镇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镇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仲村法庭3
名法官和镇调解中心
2
30
个村的
126
200
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民转刑案件大大下降。
既让群众吃好饭,更让群众睡好觉,全镇
30
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采取义务和适当补贴两种方式,全镇共组织
300
110
12
处电视监控,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立
4
处道路治安卡口、
33
个堵截点,
1000
多户电子报警器,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基本消除了防范“盲点”,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真正做到了硬件软件都有,确保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镇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95%
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为我镇成为省级平安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稳定口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在部门评议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妇联等单位的满意率都达到98%
以上,今年初,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党委、政府授予综治办、派出所为特别贡献奖,并颁发了奖金,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4
月份,共发生治安案件
10
起,刑事案件
7
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
42%
和
48%
。二是抓好“八线治理”,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突出抓好打霸治痞、烟花爆竹、校园周边及网吧、农村、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出租车行业、盗抢机动车、商贸等“八条线”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封堵违法犯罪的空档和缝隙。三是开展系统创建,形成点线面互动新机制。坚持“系统抓、抓系统”,通过开展系统创建,全镇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在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台帐,责任到人。近几年,武台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总之,我镇的平安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大力支持下,高点定位,零点起步,奋发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平安创建工作中,我们将以“富**百姓,保**平安”为主线,科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创建理念,向兄弟乡镇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向县委、县政府再交一份合格而满意的答卷。
乡镇本月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为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自2015年国家开展了系列生态村镇创建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现琅岐镇的生态创建工作严重滞后。根据马尾区政府及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 2012年我镇必须要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以及 22个以上省级或市级生态村的创建任务,申报时间截止6月30日前,这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
结合我镇实际,对我镇生态乡镇及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创建责任。
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涉及部门众多,不仅有参加创建的各村,还涉及如农、林、水利、城建、环卫等镇属部门及区直部门,要成立生态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生态创建领导,需要各部门上下通力协作才能办好这件事。
首先,镇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企业环保组、农村环保组、环境整治组。(见附表1、2)
其次,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创建任务,抓好质量监管和验收,完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见附表3)
责各块创建工作。
二、编制琅岐镇生态环境规划是必要的先行条件。
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首先必须委托有咨质的机构为我镇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据了解马尾区其他镇(街)都是委托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环境规划,费用大约7万左右,且规划还要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时间比较紧迫。
三、明确省级生态村及市级生态村创建村。
2012年我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该项目涉及6个村,分别是农旗村、光辉村、光明村、勤耕村、乐村村、闽江村,建议这6个村参加省级生态村的创建,余下21个村是否都参加市级生态村的创建要进行研究确定。
对获得各级生态乡镇、村命名的省市将给予奖励补助: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的,省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补助;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的,省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补助;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的,市财政给予2万元奖励补助。
四、召开宣传动员大会。
建议近期召开生态乡镇及生态村创建工作宣传动员大会。在会上明确生态创建工作机制、目标、任务、责任,提高环保意识,创造环保工作氛围。(见附表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龙沱乡党委、龙沱乡人民政府,对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检查验收“四川省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龙沱乡创建工作向各位逐一汇报。
一、龙沱乡基本情况
龙沱乡位于夹江县城西27公里处,地处峨眉山北麓,南与峨眉山市普兴乡交界,北与木城、南安交界,西通华头、洪雅,是全市最大的产茶乡之一。全乡幅员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区(56个村民小组),6000余人。境内交通便捷,可连接木城、华头、南安、峨眉,村社道路纵横交错,村级公路网络基本完善。乡域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均海拔700余米,是典型的山区纯农业乡镇,全乡以茶叶产业为主导,有茶园面积14000多亩。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茶叶兴乡,茶叶富乡”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懈努力全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得以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得以不断加强。2012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1元,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村容乡貌整洁有序,基本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乡先后荣获“四川省十大绿茶名乡”、“全国科普示范基地”、“乐山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夹江县无毒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1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乡将创建四川省生态乡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并严格按照“四川省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夹江县龙沱乡建设生态乡镇规划》的要求,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力求在更深层次、更大空间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助双赢,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创建工作机制
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2011年,我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总负责,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并制定了创建工作制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将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会、机关工作会讨论研究创建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