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找物品教案篇一
1.仔细观察画面,听懂故事内容,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
2.通过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和材质的关系。
3.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知道收到礼物应该表示感谢。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课件,糖果,糖果罐。
一、聚焦礼物,激发兴趣。
1.引出老鼠阿姨的礼物。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小老鼠)小老鼠,在动物园里面在森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叫它老鼠阿姨。跟老鼠阿姨打个招呼。(老鼠阿姨早,老鼠阿姨早)
老鼠阿姨说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鼠阿姨手里拿的东西你们看见了吗?是什么好东西?(礼物)猜一猜老鼠阿姨为什么要给小动物送礼物?(引导幼儿猜想后放音乐“生日快乐”
小结:原来是老鼠阿姨过生日了,要给小动物送礼物。
2.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来拿礼物呢?一共需要几分礼物。
听,来了几个小动物?(4个)(和小动物打招呼,小兔好,小猪好……)
排在第一个的是谁?谁排在第三个?最后一个是谁呢?
来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4份,一起数一数)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小动物们拿了礼物可高兴了。小动物们都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我们一起来问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幼儿一起说)
老鼠阿姨说这个礼物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出示耳朵的图片,幼儿说出听的方法)
2.第一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同样的糖果,摇晃时响的多。
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教师摇晃红白两个罐子)
你怎么知道这个白的多?(白的声音响,声音响糖就多。)
老师再摇一次。请小朋友要給多的拍手。
3.第二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糖装满了就摇不出声音了。
打开罐子瞧一瞧,到底是哪一个多呢?(绿色的)
为什么装满糖的罐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呢?
(因为太多了,装满了,摇不出声音了。)
现在这里一共有几罐糖?第几罐是最多的?(第四罐绿色的最多)。
4.第三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软糖的'声音小,硬糖的声音大。
这一罐糖怎么又没有声音呢?到底是不是空的呢?你看到了?这是什么?(棉花糖)
糖装满了没声音的,可是这个也不满怎么声音这么轻?(因为硬硬的糖声音响,软软的糖声音轻)哪一罐糖多呢?(棉花糖多)
这么多糖,一共有几罐了?(一二三四五六,六罐了。)
5.哪个罐子里糖最多?老师数,数到哪一罐最多,你就喊停,看看是不是这一罐最多?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这么多的糖糖拿回去送给,给谁?(小动物)小猪连忙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兔子也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松鼠说:“谢谢老鼠阿姨,这句话可好听了,老鼠阿姨一听到这句好听的话就把糖全都送给小动物了,你们想不想要糖呢?你们也要说那句好听的话给我听,什么话?(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
我是老鼠阿姨吗?你们该怎么谢谢我呢?(谢谢老师,你真好!)这些糖全都送给你们,回教室要分给其他宝宝吃的。
在《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一活动中,我改编了绘本原有的画面主,把听一听作为重点,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去分辩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环节看画面,引发关注,采用ppt形式播放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还抱着一个大箱子)很形象的让幼儿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来送礼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关注着,都在猜测着是什么礼物呢。第二环节是听声音,猜测礼物。当老师摇一摇手中的瓶子,幼儿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让幼儿去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装在罐子里让幼儿判断,幼儿都能根据声音轻响来判断。但在当软绵绵的糖装在罐子时,因为摇起来轻轻的,所以幼儿就误认为里面罐子里是空的。结果当我打开一看,幼儿大吃一惊,满心欢喜的看着,因为罐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糖。让幼儿三次练习听,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循序渐进,让幼儿自己去猜,自己去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都是有关系的。
在本次活动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领域:小动物排列的序数,动物与礼物数量的对应,幼儿从不同方向数数时的序数的变化。科学领域:礼物声音的响度与礼物的多少、材质有关。还包含了文明礼仪教育“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处就是幼儿个别讲述的机会较少,应该鼓励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完。
小班找物品教案篇二
1、尝试用多种感官猜测礼物,愿意大胆表达出来。
2、尝试用较完整的话介绍自己。我是谁?我会……。
3、积极参与猜礼物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胸饰每人一个一老师扮演老鼠阿姨礼物若干等。
一、导入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去哪里呀?
幼:去老鼠阿姨家做客呀?
师:到别人家做客要注意什么呀?
幼:有礼貌不乱跑……
师:真棒!我们赶紧出发吧.
二、做客
1、介绍自己
老鼠阿姨:欢迎你们,可爱的宝贝们,请找个位置坐下来吧!我是老鼠阿姨,我会跳舞,你们会像我一样介绍自己吗?“我是谁,我会干什么?”
2、分发礼物
(1)——眼睛看
(2)——用耳朵听,
(3)——鼻子闻或用嘴巴尝
(4)——用小手摸
小结:原来我们身上的宝贝本领可大了,还能猜到礼物,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哦!
三、游戏:猜礼物
1、老鼠阿姨:想要得到最棒的礼物吗?(想),礼物就在后面的.老师那里,等下请你们到客人老师那里用我们学的方法——小耳朵(听),小眼睛(看)……去猜礼物,然后请老师画一画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明白了吗?明白了就赶紧行动吧!
2、幼儿猜礼物
3、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拿到礼物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四、分享礼物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家了,收到礼物要跟老鼠阿姨说声好听的“谢谢”。
小班找物品教案篇三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的关系。
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3、在故事情境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句式的学习能力。
ppt、糖果、糖果罐
一、出示课件,激发兴趣
1、老鼠阿姨手捧礼物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看这位朋友你们认不认识?(老鼠)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叫它老鼠阿姨,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老鼠阿姨早上好”瞧一瞧,老鼠阿姨手里拿的是什么?(礼物)
那今天老鼠阿姨手里的礼物是送给谁的呢?哦,它的礼物是送给动物园的小动物们的,看看都来了谁?(出示ppt)看看都来了几位小动物,引导幼儿数数(1、2、3、4)4个小动物,要几份礼物才够分呢?(1份,2份,3份,4份)这回够了,4个小动物,4份礼物,一人一份,太好了。
2、导入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1)小动物排队拿礼物
师:别着急,别着急,小动物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拿礼物,第一个是小猪,第二个是小青蛙,第三个是小兔子,第四个是小松鼠(为下面排序做铺垫)
(2)小动物们拿到礼物怎么想呢?它们想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师:小动物们很高兴,小松鼠摇摇盒子说:“恩,老鼠阿姨,这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小松鼠觉得很奇怪。这时候,其他小动物也有同样的问题。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2、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
师:老鼠阿姨说:“别着急,别着急,我这里有1罐糖,哪个罐子里的糖多,就分给小1班的孩子,哪个糖少,就带给小动物们。”“糖装得多,声音很响,糖装的少,声音很轻。”
3、哪个罐子里糖最多?哪个最少?
分别进行3次,每次2罐糖果的比较,最后得出一罐最多的,一罐只有1粒糖的,一罐没有糖,其他都是不满的。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师:现在你们选到最多的糖果了,剩下的全部送给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对老鼠阿姨说:“老鼠阿姨,拿走送给小动物们,那现在看看我们小动物有没有收到糖,它们收到的糖多不多呢?(播放最后一张)
小动物们高兴坏了,连忙对老鼠阿姨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也对张老师说这样好听的话,张老师也把这样的糖果发给们,你们和别的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糖果吧!”
小班找物品教案篇四
一、理解绘本内容,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
二、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
ppt课件、五官图片、眼罩、铃鼓、碰铃、沙球、魔术盒和糖果若干
一、谈话引出
“孩子们,你收到过礼物吗?收到过什么礼物?谁给你送礼物啦?”
小结:爱你才给你送礼物哦。
二、观察探索
“老鼠阿姨也给它喜欢的人送礼物了,看看图片,猜猜它给谁送礼物啦?”
1、观察小兔的局部图,猜对出示全部图验证。
2、观察青蛙的.局部图,猜对出示全部图验证。
3、观察松鼠的局部图,出示全部的图片验证。
“老鼠阿姨要给谁送礼物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三、体验操作
1、提问:如果不用眼睛看,还有其它办法吗?
2、据幼儿所说,分批出示图片。
3、通过游戏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猜猜是什么,突出理解身体这些部位的作用。
四、理解内容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
1、小兔在干什么?——听
2、小猪在干什么?——闻
3、松鼠在干什么?——摸(为什么要小心摸?)
4、青蛙是怎样问老鼠阿姨的?——尝(尝之前为什么要问“可以吃吗?”)
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让眼、耳、鼻、嘴成为了自己的好帮手。小手可以摸,耳朵可以听,嘴巴可以尝,我们的本领真大。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好朋友。
五、感受快乐
1、“今天我也为你们准备了礼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
2、变魔术,先变少量糖果,让个别幼儿来摸,并引导幼儿数一数,再变许多糖果,再引导幼儿数一数,告诉幼儿要分享。
小班找物品教案篇五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但是随着冬天的来临,圣诞节、新年也就到了。那时正直年末圣诞节日的到来,外面到处张贴圣诞老人的头像、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各种圣诞礼物,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又过了一个星期元旦又到了,孩子们都长大一岁了。
镜头一:
面对这样的教育契机,于是我扮演了圣诞老公公的角色,在幼儿园的大门口和孩子们打招呼,分发糖果。孩子们见了圣诞老人表现的各不一样:大班的孩子很兴奋,因为他们已经见过好几次圣诞老人了,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个是新鲜的,有的孩子表现的很惊讶,有的孩子很害羞。
镜头二:
圣诞老人到小班去分发糖果,对于圣诞老人背的大口袋里的东西很是好奇,争着问:"他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能送给我们吗?"我说:"好呀,你们乖了他自然会送你们礼物。"我的话语刚落,孩子们就马上坐的好好的,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了。等我发完糖果要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大声的对圣诞老人说:圣诞老公公,再见!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经验来自于生活。《教育纲要》指出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这次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于是我们先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扮成圣诞老人,迎接每个来园的孩子。并在随后的升旗仪式上介绍圣诞老人,让孩子更加了解什么是圣诞老人。刚开始小班的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但是通过老师语言激发的隐性引导下,他们会主动跟圣诞老人打招呼,还争着跟圣诞老人合影,乐此不彼。因此对小班的孩子而言,老师语言的激发、情景的创设都很重要。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我注重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并表达分享的快乐,使幼儿的情感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样的整合是水乳交融,自然天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