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一
第一段:引言(总言)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通过学习、理解和参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我深感这是一部为了孩子们能够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而努力的法律,让我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前景充满信心。
第二段:学生权益保障(分言)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学生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规定了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歧视、侮辱、体罚或其他不人道对待学生。这让学生们在校园里能够更加放心地学习,不会受到任意的虐待和伤害。同时,义务教育法还明确规定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机会均等。
第三段:教育质量提升(分言)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也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法律规定了学校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标准,要求学校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在规定的时间安排等方面做到公正、公平。这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们能够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此外,义务教育法还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定了教师入职和晋升的标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分言)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也加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场所。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引导父母正确履行教育责任,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教师和学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努力。这种衔接和合作不仅加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也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五段:展望(结言)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平等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将会终有回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辉煌。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二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法在我国得以实施。这项法规的出台,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也深感到了义务教育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下面,我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从学校管理、学生权益保障、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谈谈对义务教育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学校管理方面。义务教育法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得学校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国家要求学校制定并公布校规校纪,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清楚地了解学校的管理规定。同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能力,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所就读的学校,我们定期召开班会,就班级纪律、学习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更加有责任心,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整体素质。
其次,义务教育法更加注重保障学生的权益。法律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权益。例如,学校不得因学生的性别、民族、经济条件等原因限制其入学;学校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平等、公正、高质量的教育。在我所在学校,我们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并且学校会为我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义务教育法还致力于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法律明确要求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同时,法律还规定,国家和地方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我所在的学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购置了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器材,使我们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且,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最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法律规定,政府要制定再教育计划,确保辍学学生能够重新接受教育。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为贫困家庭提供相应的教育资助。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减少了弱势群体的教育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法的出台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学校管理、学生权益保障、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有序,学生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分配,教育公平程度得到了提高。当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情况,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但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了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政府于2015年通过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保证每个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学习和体会的过程中,我对于《义务教育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和义务。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国家承担提供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责任;社会承担关心、支持、监督义务教育质量和教学活动的责任;家庭承担培养、教育和关爱学生的责任。这一规定使得义务教育的责任得到了具体的划定,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对于推进教育公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义务教育法》对于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法律规定,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创新能力。教育内容应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和艺育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法律还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这些要求使得学校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再次,《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对于贫困学生的特殊保障措施。法律明确提出,对于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当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资助等救济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接受教育。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这样的规定使得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得以保障,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最后,《义务教育法》对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法律规定,家长应当尊重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履行抚育、教育和监护的职责,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安全管理,提供学校教育准备、升学指导和职业教育等必要服务。这些规定使得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得到明确,教育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总之,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为保障学生接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通过学习和体会这部法律,我深刻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促进教育公平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义务教育一定能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四
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第七条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2][3]
文档为doc格式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五
义务教育法实施后重修,增加内容很多。据参加法案审议的人大常委会委员称,“不收杂费”是本次修改的一个核心内容。
“学杂费”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老词儿。老版本的义务教育法只规定了“不收学费”,给“杂费”留了个口子。教育部有关负责官员介绍,20年前,这个口子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加在一起仅8亿元。所以,当时,法律的起草者和审查者大都没太把它当回事儿。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口子后来竟会导致“溃堤”――如今,每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已达上百亿元之巨!
所以,我们说新版义务教育法确实好。单是“不收杂费”4个字的含金量,每年就能为百姓省下上百亿元!
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是从“人民教育人民办”起步的。农村家长岂止要负担“杂费”,校舍“六配套”,民办教师工资,以及各项维持费用,几乎全都是由农民出钱。所以它远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而实现不了真正的义务教育的农村,自然称不上是新农村。
近年来,国家财政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投向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资金迅猛增加。同时,先是费改税,然后减税,然后免税,绝大部分民办教师也已转为公办,政府公开承诺到20xx年免除所有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由农民自己负担的项目正急剧减少。义务教育法此时重修,其严肃性、可行性,其背后体现的国家意志,应不至于再引人怀疑。
当然,现在,如果基层官员执意要找空子来钻,肯定也还是能钻出空子的。“一事一议”本身就留着口子,而跟农民最容易“议”成的“事”,一向就是集资办教育。新版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国家免费提供课本”,学校摊派教辅书也就可以没有边际。如此等等。中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修订得再严密,也经不起有心人细细把玩。
所以,我们希望基层官员们,除了数算法律文本中究竟写了几项“不收”以外,还得尊重立法本意,还得领会法律的精神,还得讲究执政为民。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六
在中国,义务教育是基本的教育权利,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为了保证所有孩子能够平等地享受到这一权利,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保障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义务教育法规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首先,学习义务教育法规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和政策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要求。通过学习这些法规,我深入了解到义务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法规也明确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义务教育法规帮助我了解了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法规中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学段划分、学科设置、教学目标等具体内容。在实践中,我发现在每个学科领域,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学习这些规定和标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同时,我还了解到义务教育的特点和方法。例如,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义务教育法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实践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习这些法规,我能更好地运用相关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义务教育法规还让我深入了解了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中不断前进。学习法规让我了解到,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在实践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和举措,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现代化学校制度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在法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运用这些改革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
最后,学习义务教育法规引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层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规,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总之,学义务教育法规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学习,在我实践教育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义务教育法规的重要性和价值,对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和政策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相关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努力为我所在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七
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从宏观角度来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下文是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为:到一九xx年,基本普及九年或者八年义务教育。
第三条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地区义务教育的年限为六年或者五年;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地区义务教育的年限为九年或者八年。
盲、聋、哑、弱智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一般不少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接受的义务教育年限。
第四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证符合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用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五条实施义务教育,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地)、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实施义务教育,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进行,落实到乡(镇)。
第六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工作。
第七条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初中和小学校长由县(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任免;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校长(正职)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征求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后任免。
第九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初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新任的校长必须经过岗位职务培训,持证上岗。
第十条建立浙江省教育督导室,在省教育委员会领导下,行使省人民政府赋予省教育委员会的教育督导职权,负责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评估、指导和督导人员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为六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盲、聋、哑、弱智儿童的入学年龄为七周岁,确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推迟。
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的在校年龄,可以延长至十八周岁。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三条对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由学校发给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的格式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十四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收取杂费。收取杂费的标准和具体办法在省定的标准和范围内,由县(市、区)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已规定免收杂费的,其规定可以继续执行。
盲、聋、哑、弱智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免收杂费后所需经费,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安排预算指标时统筹解决。
第十五条为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实行助学金制度。具体标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六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小学以就近入为原则,学校设置当应适当集中;农村初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置,人口多的乡(镇)每所初中的规模应当在十二个班级以上。
盲童学校的设置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哑学校(班)的设置由市(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弱智学校(班)的设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七条本省的小学、初中按照国家或者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或者省审定的义务教育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实施盲、聋、哑、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参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必需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抓好依法征收的城乡教育费附加工作。城市教育费附加由财税部门按有关规定统一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基层财税部门、乡(镇)财政组直接征收。
第二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每年应当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并接受县级教育、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借用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摊派,收取不合理费用。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省定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文体器材等办学条件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建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验收制度,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检查验收的标准及方法,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履行义务教育职责;对经教育不履行的,可以处以200元至20xx元的罚款, 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对违法招用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单位和个人,属童工范围的,依照《浙江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实施细则》处罚;不属于童工范围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责令其立即清退,并按每招用一名处以3000元至5000 元的罚款, 对直接责任人可以处200元至20xx元的罚款。对拒不清退的,可以加倍罚款。 有关部门还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统一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强制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八条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条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学校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六条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八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全文篇九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构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带给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职责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带给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非凡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期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资料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越来越重视。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中学,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买学区房,北京的一个妈妈甚至花十万元买了个门洞,为的是孩子有个好学校上。再有就是家长为了孩子能择校,周六、周日给孩子报很多班,为的是拿这证书和那证书,使他们成为进中学的敲门砖。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我相信在新法的保护下,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同等的.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