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一
《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课文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四次为线索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以这句话结构全文进行教学。我开课的教学内容是4-6自然段即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和在田埂上走月亮。
在学习过程中,我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中我在溪边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六自然中把我和阿妈在田埂上看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
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等方法进行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出读的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这篇课文就在一遍又一遍朗读声中结束。
不得不说,这篇课文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是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本身没有形象,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个性化地感悟文本,在这一点上是我以后长期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第二是语速过快。这个问题是整节语文最突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语速。
第三是问题抛出太多,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比如在教第六自然时就要求学生在课堂默读的几分钟里,马上把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划出来。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也就导致后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四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板书的设计、黑板字的书写等等还有待改进。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二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其中描写的意境静谧、雅静,在静谧的夜里,“我”牵着妈妈的手,呈现在大家眼前是浓浓的相濡以沫的亲情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句子去重点体会。我提出了问题:你觉得文中哪里描写的最美?怎么美?孩子们美美地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相应的答案。
如:月儿是那么的明亮,月光是那么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把文中的美好句子一一找出,并让学生配乐朗读,教师同时也要用柔美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用声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月夜美景图。虽然,学生对于课文描绘的静谧、柔和的美景似懂非懂。但是,由于配着和谐的乐曲加上老师的示范朗读所传递给他们的情感让学生深受感染,加上老师引导着想象,使他们身临其境般陶醉着。同时,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培养。
这篇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感也真,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在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么立即就找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快乐、温馨,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所以,在音乐的诱导下,在情感的体验下,孩子们情感很是高涨,所以读的很是动情、幸福。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用心读书,用情读书吧!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规范书写。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猴附掉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观察:
教师从讲台桌上拿一支笔,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拿)
教师从地面上捡起一张纸,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捡)
教师板书:“捞”,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
2、揭示学习内容:在捞后面加上两个字:“月亮”,全班齐读。月亮怎么能捞呢?现在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跳读)
捞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1)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猴子咱们附近倒挂井里捞月亮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捞: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劳”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侯”字。注意与“候”字区分。
掉: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笔是横。
附: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单人旁,右边是“寸”。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3)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井里,于是猴子们倒挂起来,捞月亮。小猴子伸手一摸月亮不见了,老猴子抬头一看,发现月亮就在天上呢!)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劳――――()力――()――()
到――()――()自――()――()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10 捞月亮
捞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大胆的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附咱倒另伸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卡片)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来,别的猴子也不动脑筋,跟着叫了起来,他们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
二、学习: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问题:猴子为什么要到井里捞月亮?
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他们捞到月亮了吗?
……
3、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教师参与以下几个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体会小猴子为什么这样叫?
2)谁跟着叫起来了?后来呢?
3)进行比较:猴子叫起来的这四节中,哪些话是相同的?哪些词语不同?进一步加深体会。
板书:
4)指导学生朗读:
a 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 师生间分角色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4、五至七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猴子的图片,标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边读书边粘贴,知道哪个猴子在上哪个猴子在下。)
三、开展交流活动: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启发想像:
1)老猴子抬头一看,喘着气说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们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们就想办法,依次倒挂起来,想把
月亮捞上来,因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月亮仍然在天上。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给这篇课文续加结尾(选做)。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四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景色的美丽。
“美丽”一词是本文的关键词,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按顺序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快乐呀!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五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了解中国特有的东西,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多彩。二是能认真听老师讲述《月亮船》的故事。在本次活动之前幼儿已经上过了《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幼儿对后羿、嫦娥还记忆忧新。因此今天的故事《月亮船》幼儿就更感兴趣了。又月亮……一定与嫦娥有关,在我的心里已经有过仙女的影子了。今天老师有又讲仙女的故事了。我得一定坐好来罗!当幼儿坐好后,我说:“有一朵蒲公英被大风一吹,吹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找不见妈妈了。大声哭着喊妈妈,太远了,妈妈听不见。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月亮像只弯弯的.小船。船上有位仙女和小白兔。”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整个故事情节都在这安静的三、四分钟时间讲述完毕。故事讲完后,我问幼儿:你们觉得蒲公英聪明吗?她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她记住自己的家,记住妈妈的话。我又问幼儿:妈妈对她是怎么说的?李说:我家在世界的东方。王说:我家有最高的山。张说:我家有大大的广场。覃说:我家有长长的长城。最后一个幼儿还说:蒲公英的家就是中国。我又问: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幼儿一齐说:中国。最后我与幼儿一起歌唱《大中国》。我认为,本次活动完成比较出色。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本次幼儿安静下来的时间要老师花很多精力。等你进入主题老师的精力已过半,不知道是幼儿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有待思考和观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音乐太阳和月亮教案篇六
读着《走月亮》,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掩卷而思,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是很难通过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的,而且一不小心就极易将美好的画面变得支离破碎,将细腻的情感变得杳无生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悟文章的语言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读与想象结合,读与品悟语言相结合,让文章的美似柔和的月光一样,缓缓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但说不出原因)
师:我们都来看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感觉到什么?
生:月光很明亮。
师:亮到什么程度?
生读: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能把月光的亮读出来吗?
一生读,但没有读出来。
师:我觉得这样还不够亮,听老师读一遍。(师示范读,生练读)
师:谁再读一读?
一生读,读得很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月光很明亮,阳光也很明亮,你喜欢在什么下散步?
生:月光下,月光不仅明亮,而且柔和。
师:对,月光柔和似水,孩子,这样的月夜明亮、柔和、静谧,一切是那么美好,我们可千万不要打破它的宁静啊!
师引读:月光是那么明亮……(生接读)
这一环节,学生的心静下来了,无须太多言语,在一次比一次深化的朗读中,来了一次美好的月光之旅。
又如第三自然段:
师: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溪水静静地流着。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边开满了野花。
师:流着月光,是什么样的情景?
生: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闪着亮光。
师:月光像水一样倾泄下来,照在小溪上,小溪闪着亮光缓缓地流动。
师:用鼻子闻一闻,闻到什么?
生:我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师: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香味会流动吗?
生:香味会飘。
师:“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奇特在哪里?”
生:鹅卵石很奇特。布满河床说明很多。
生:小水塘很奇特。
师:小水塘有什么奇特的?
生:小水塘很多,而且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月亮。
生:天上有一个月亮,地上有无数个月亮,美极了!
生: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布满河床,从远处看简直满地都是月亮,神气极了!
如此意境优美的散文,把它的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欣赏美
、感受美的氛围中,需要用心想象、用心品悟、用心朗读,让美在想象中绽放,在品悟中升华,在朗读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