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一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二
1、使学生巩固笔算减法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笔算加法,还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今天就对这些内容来进行练习。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第12题。
三、连续两问应用练习
1、解答练习十五第13题。
(2)要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多少个?怎样列式?
(3)为什么要用红皮球的个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有多少个?
3、解答练习十五第15题。
4、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先要根据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笔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16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三
一、教学内容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陆续教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千克、克等质量单位,本单元教学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千米和吨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两个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他们对这些单位不够熟悉。因此,教学千米和吨,首要任务是体会千米和吨,感知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建立1千米、1吨的初步观念。教学千米与米、吨与千克的进率及简单的换算,也是让学生联系已经认识的米和千克,体验千米和吨。学生是否体会了千米和吨,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检验,一是能否联系实际,举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大约是多长、1吨大约是多重;二是能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里正确使用千米和吨。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44~46页教学千米,第47~49页教学吨,第50~55页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认识千米、吨的线索和活动。
首先,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千米和吨,让学生感受它们都是较大的计量单位。第44页的四张照片上都有“千米”,配合这些照片,教材中说: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学生从照片和文字说明中,体会了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第47页的三张照片中,物体很多、很重,教材指出:计量比较重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在引出吨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它是较大的`计量物重的单位。
然后,寻找千米与吨的生长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千米和吨。在引出千米和吨以后,需要知道1千米是多长、1吨有多重。教材选择100米为生长点,既感知千米,又带出千米与米的进率。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想想10个100米是多长,接受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这样1千米=1000米就很自然地得出了。100米作为千米的生长点,它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对1千米的感受。多数学校都有100米的跑道,在课前要带领学生在跑道上反复看看、走走,对教学千米是有好处的。教材选择100千克为吨的生长点,从1袋大米100千克,推算10袋大米1000千克,体会10袋大米的重,意义接受1000千克就是1吨,感知了吨,带出了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扩大感知背景,继续体会千米和吨,积累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校里的跑道,一般是一圈200米、250米或400米,让学生联系自己学校里跑道一圈的米数,推算几圈是1千米。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推算40个小学生的体重是多少;一棵白菜1千克,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1桶水重10千克,多少桶水重1吨;2块砖重5千克,多少块砖重1吨。这么多的推算,都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载体,通过40名小学生、1000棵白菜、100桶水、400块砖都重1吨等事实,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与1吨。如果学生对其中某种物体感兴趣,记住多少个这样的物体长1千米或重1吨,他对千米和吨的感受就清晰而深刻了,而且不会忘记。
2.在应用计量单位时,进一步体验单位。
教材三次安排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的练习,第46页第4题是选择长度单位,第49页第5题是选择质量单位,第50页第1题是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综合应用。在这些题里不仅使用本单元教学的千米和吨,还使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选择单位时,要加强对单位的体验。对于熟悉的物体,学生很快能说出应该选择的单位,如小华的身高132(厘米)、一个苹果重200(克)。要让学生体验如果选了其它单位,将会闹出多大的笑话。如果一个苹果200千克,那么这个苹果要许多人抬着吃;如果小华身高132米,那么他有20层楼那么高。对于不熟悉的物体,可以用筛选排除的办法,寻找合适的计量单位。如1筐稻谷45,如果用克作单位,这筐稻谷只要用手轻轻一托;如果用吨作单位,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搬不动这筐稻谷,于是选择千克作单位。
解答实际问题,也有助于体会千米和吨的应用,从而丰富生活经验。如计量河流、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计量卡车的载重量、鲸鱼等大型动物的体重,要用吨作单位。随着经验的积累,对计量单位的感受也会深刻。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千米。
“了解千米”这次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走看看”。通过走100米要多少步和多少分钟,推算走1千米的步数和时间,借助步数与时间体验1千米的长度。还组织在离开1千米的地方大声说话,试试能听到吗?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有了这些数据和经验,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估计1千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t=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教师整理几条,然后结合教材信息中的内容制成卡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收集整理。注意交流的广度、深度。
活动一:发现问题。
1、出示信息卡片。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质量的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克有多重?
1、师: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2、师: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重视引导,将1克和身边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3、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
4、师: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6、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学生交流称量结果:一枚二分硬币1我。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上。同时拿出桌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指导天平使用。强调反复体验,感受物品的轻重,鼓励好的做法。
7、师:克,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10、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秤家族还有更多的成员会来帮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各种秤。
11、师: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桔子、土豆和饮料的质量吧。
活动三:巩固延伸
师:这节课,大家活动的非常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想不想拿到奖?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己竞猜,每人有三次机会,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他。重视评价对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用体重秤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妈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六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启发学生说出: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
问: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七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七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6、9、10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七
一、填空题。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路程工效时间=()
单产量()=总产量()()=总价
4、省略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728()、391、()、7094、()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2、6980=7000。()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三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三个0。()
4、知道每支铅笔的价钱和买的支数,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求单价。()
5、8个46再加上20个46,算式是46(8+20)。()
三、文字题、
1、48个15是多少?
2、一个数是102,另一个数比这个数的25倍少87,另一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一个篮球32元,学校买了18个,要付多少元?
2、饲养场养白兔68只,黑兔57只、养鸡的只数是兔子的'12倍、养鸡多少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八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1、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块;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4、奖励星;
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一、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指其它的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
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1、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
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
3、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
4、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a墙面积大b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
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的认识
面积:面的大小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周长: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2:
面积的认识的表面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九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4、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准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5、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6、一个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7、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8、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2元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10、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11、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25米,小明游了3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
13、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14、有9600千克的货物,两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15、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篇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生交流。)
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2、试一试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