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活动大扫除教案篇一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学生应该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社会活动大扫除教案篇二
下课以后,同学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他们的那种热情,我由衷地笑了,看来这次课已经到达我所期望的成效,让他们收获不少,这课的学习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垃圾做起。本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活动二“垃圾分类”,活动三“分离可回收垃圾”,活动四“制造再生纸”。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也许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动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和垃圾的危害,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作品。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活动一的家庭垃圾调查中,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在活动二、三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在活动四中,制造再生纸,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美观精致,而且很有意义,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他人的制作,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积极地展示和自我表现构成了课堂活跃热烈的气氛。学生能够观察,有发现,能动手操作有收获,能够动脑有所挖掘,各项能力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社会活动大扫除教案篇三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从观察屋顶的横梁和柱子引出课题《抵抗弯曲》,引出研究抵抗弯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设计实验研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跟纸梁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分析数据发现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横梁使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纸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难点是对科学实验变量的识别与控制和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于重点的把握,我注重学生实验前的充分探讨,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发完成实验,发现了纸的宽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对于难点的攻克,我却花了比较多的心思。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科学探究的课堂,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主体,在上这个课之前,我也曾经跟学生一起来探讨对比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问题,发现单纯的探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我牵着学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
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挑战环节:在讲台上用两个磁带盒和一个纸条搭了一个横梁,请学生上来挑战,在老师搭的横梁的基础上只改变一个条件,让自己做的横梁比老师做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在挑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为后面变量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个基础,教学难点就自然攻破了。
这个课我着重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宗旨是体现科学探究体现学生主体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1、挑战环节虽然起到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所花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上来挑战的学生两个就够了。
2、电子白板的运用的确让课堂更加生动,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桥梁,但我只让三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在白板上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实验回报。
3、在挑战环节时间缩短的前提下课堂中的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知道在以后课堂中应该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变得生动、充实、有效。
社会活动大扫除教案篇四
本次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是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
二是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信息高速公路”获取信息;
三是进行调查采访,如调查我校的学生课下活动安全等情况;
四是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呈现出来,如对学校内的主路施划分道线,了解学生靠右走的情况等。
因此,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观察与分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当然在活动中有个别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还不够强烈,有少数学生还不善于交流,有些小组组长的组织策划能力还不够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还体现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欲望,如何加强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和开放性,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学生在校自由支配时间不多,休息日学生被动应付;农村学生,条件有限,学生搜集材料的渠道很少。对此,我采取了两点解决办法:从各方面、多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争取学校和微机老师的支持,发动学生网上阅读,搜集材料,进行学习。
还有,这节课的教学中,课的设计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指导性语言不够精练准确,有些地方还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在进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会认真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
社会活动大扫除教案篇五
本课属于造型 。 表现 、 设计 。 应用领域。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课后 引导他们留意用身边其它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 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利用哭声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 超级变变变” 的游戏,将杯子和饮料瓶通过正放、倒放、剪开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变废为宝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整节课是快乐的,充满创意的。
大部分美术教师都有同感,在评价作品时,一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不愿意停下来听。教师得想办法吸引他们,于是我让同学们手牵手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来欣赏,这样没有完成的同学只能放下手中的作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将本组的创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组长贴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就在相应的组里贴上五角星,增强了每组的竞争意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杯子、饮料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在教学中还可以放开一些,不要总担心哪些还没为学生想到,课堂上总会有生成性的东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就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