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如何制定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我所任教的五(三)班共有学生43人,女生22人,男生2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但总体上从四年级成绩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我班学生大部分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不能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7、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