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年纪xx班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
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爱浓与血,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大爱无处不在。
24岁的陶辉是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的副连职排长。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他的命运与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陶辉的生父从安徽老家来疆打工,结了婚并生了陶辉,但是陶辉一岁半时母亲患病去世了,陶辉两岁那年父亲带着 陶辉四处打工,来到托克逊县夏乡巴扎村,租住在村民哈里克.买买提家。
哈力克·买买提是一名复员老兵。回乡后靠卖羊肉为生。他与妻子再乃提汗.艾买提养育了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帮助陶辉父子,也从未催要过拖欠很久的房租。
那时,陶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渐渐长大的陶辉自己用开水泡着吃。又是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
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上万,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
2015年11月,陶辉你的父亲又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陶辉开始变得沉默寡言。2015年寒假,所有同学都回家了,陶辉无处可去,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流泪。
正在陶辉孤单无助的时候,哈利克.买买提来到了他的宿舍:“傻孩子,放假了干嘛不回家?”一句话瞬间温暖了陶辉冰冷的心。从此,哈利克买买提一家正式收养了陶辉,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名字“托和塔洪”,汉语是“留下来”的意思。
陶辉在这个新家里排行老二,哥哥,弟弟妹妹跟他情同手足,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再乃提汗妈妈往往你给陶辉多留一点儿。2015年,陶辉参加高考,哈利克买买提放下手里的活儿,整整两天站在考场外等候,她想给这个儿子更多地爱和鼓励。
陶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不就就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另人羡慕的国防生。那一天,哈利克买买提家非常热闹,邻居们都提前来祝贺。
2015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费裴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任副连职排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全部寄给了买买提爸爸。从那以后他每个月都回给家里寄钱寄物。他还注定承担妹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2015年的冬天,陶辉又一段时间没回来探家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妈妈想儿子了,决定去部队看看。她早上9点出门,一路打听,几经转车,下午4点才终于找到陶辉部队的驻地。见到陶辉时,妈妈一下子抱住儿子,冰天雪地里母子相拥。陶辉大声喊道:“阿帕(妈妈)!”母子俩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小经历磨难的陶辉懂得知恩图报,不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5年探亲期间,他得知贫困学生巴合迪力和夏提古利米吉提面临辍学,当即资助美人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部队,陶辉用自己熟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的优势主动帮助战友辅导功课,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少数民族战友终于圆了“军校梦”。
陶辉乐于助人事情很多,质朴的感情在陶辉的生父和养父买买提之间产生,并在陶辉身上延续。陶辉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大爱温暖人间,让团结之花永驻人间。
再来想想,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给我们上地理课的维吾尔族老师,英俊高大,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今年九月底,我县举办了首届自治区赛马锦标赛和第十八届阿肯阿伊特斯盛会。赛马场上,哈萨克族骑手以他们娴熟的驾驭技术征服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广场上悠扬朴素的冬不拉弹唱,似乎把人们带回到辽远的牧场,那里有青青的草坡,淙淙的泉水。他们歌唱着自己幸福的生活,歌唱着党和政府民族团结的好政策。花团锦簇的哈萨克族刺绣品,又好像让人置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
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二
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给我们上地理课的维吾尔族老师,英俊高大,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今年九月底,我县举办了首届自治区赛马锦标赛和第十八届阿肯阿伊特斯盛会。赛马场上,哈萨克族骑手以他们娴熟的驾驭技术征服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广场上悠扬朴素的冬不拉弹唱,似乎把人们带回到辽远的牧场,那里有青青的草坡,淙淙的泉水。他们歌唱着自己幸福的生活,歌唱着党和政府民族团结的好政策。花团锦簇的哈萨克族刺绣品,又好像让人置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
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三
今年9月,和往常一样,我和小伙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然而,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告诉我,本学期的汉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位新来的汉族老师——滕钰萍。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开始猜想新的汉族老师会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终于,在星期一的汉语课上,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她,和印象中老师的样子一模一样:表情严肃,很少笑。唯一让我喜欢的是,她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但是这都不会对我们形成多大的影响,大多老师都不喜欢我们这个班,更别说一个不会维语的汉族老师了,因为我们班里有一个男孩子,叫艾克拜尔,比起其他孩子来说,他显得格外调皮,总是在课堂上捣乱,尤其在汉语课上,用维语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常常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以前的每一个汉语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我们大家都习惯了。
要是在汉语文自习课上,都由他来维持班里的纪律,每周汉语晚自习后的整队回宿舍也由他来负责。我们慢慢地发现艾克拜尔在发生着变化:汉语课上表现的非常积极,自习课上也不再是讲话捣乱,而是早早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以后,监督其他孩子做汉语作业,并向老师及时汇报情况,他的汉语也越说越好了,滕老师也总是表扬他,就连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说他进步很大。感受到他的变化以后,同学们都开始向他学习,并且服从他的管教。我们的汉语课也越上越顺利,滕老师也没有以前那么严肃了,但她对我们学习汉语的要求还是很高,她会利用课余时间帮我们学习汉语,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同时,她也让我们教她学习维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们的汉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我们都很喜欢汉语老师,她就向我们的一个大姐姐一样,虽然她不懂维语,但是听着我们不流畅的汉语,她总是那么有耐心,也总是能明白我们想要说什么,这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吧。虽然我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的演讲已接近尾声,虽然我的故事并不是多么的感人,但是,从这些小事中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不同民族之间那份真挚的感情。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做不出像大人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会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出一份力。 我的演讲到此为止,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四
8月的一天我母亲突然生病了,当时我很着急,四处寻求帮助,就在那时我的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位汉族医生。在邻居的帮助下,我和母亲乘坐三轮摩托车,到达加尕斯台村卫生室。医生郝乐沛和我的亲戚一样一边给我安慰,一边检查母亲,进行治疗。在他的关心和耐心的治疗下,我母亲病很快就好起来了。从此以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经常交流,传统节日互相到家拜年,我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情,我们就成好兄弟了。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及时给了我帮忙,他还说:“我们已经是兄弟了,有什么困难就找我,我能帮助的一定会帮助。”
有一天,我们村的古丽布斯坦生病了,他的老公跑到村委会找我说:“家里非常的`困难,没办法治疗妻子的病”,当时我跟郝乐沛联系,告诉他古丽布斯坦的情况,他听到我的话很干脆的说:“救人命重要,快把她送到我医院”。郝乐沛看古丽布斯坦的情况很严重,赶快把她送到伊犁州医院,在郝乐沛的及时帮助下古丽布斯坦的病终于治好了。
他就是这样无论是谁需要帮助,及时给他们帮助,所以大家就说他是一个善良、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大夫。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五
梁立伟是我们身边一位普通的大叔,但他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各族同胞需要的地方,他用自己的凡人善举生动践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他把对各族同胞的爱,细润无声地洒在了这片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科尔沁大地上。
(一)心心相印一家亲
1957年,梁立伟出生在开鲁县的一个蒙汉融合之家。父亲梁贺是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后因伤转业到地方工作。父亲蒙汉兼通,常年下乡,深得各族同胞拥戴。母亲王秀君是一位汉族针灸科医生,她用一根神奇的银针为病人解除病痛,常有患者登门来家求诊。
梁立伟小时候,有一位姓杨的回民大姐常来家里找母亲针灸,时间长了,她们便以“姑侄”相称。杨大姐命运多舛,遭遇了丈夫车祸病故,多年来,无论大事小事她都和梁母商量,梁母帮她拿主意、想办法。在梁母病危之际,还嘱咐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侄女”:“你体质弱,爱闹病,我在医院帮你联系了一位热心肠的医生,你们可以交个朋友。你家里孩子多,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医院有个熟人好给你出出主意!”杨大姐紧紧握住梁母的手,涕泪横流:“大姑,您现在身体都这样了,还在为我今后的日子操心,您让我说啥好哇,您简直比我的亲妈还要亲呐!”
梁母走了,梁家与杨大姐的亲情却没有中断。杨大姐的孩子结婚,梁立伟以娘舅的名义送上了一份贺礼。每年开斋节,杨大姐都会来到梁家看望“姑父”,还不忘带上一份“油香”。梁家人深知“油香”是回族同胞重大节日才会制作的尊贵食品,这份礼品浓缩了他们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亲如一家的情谊,从普通的医患关系演变为特殊的亲情,这情谊春风化雨,浇灌在蒙汉回三个民族的心田,绽放出艳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平反之后,有些关系很好的亲友对他遭受一些干部的打骂心里总有些不忿,梁贺对他们说:那都是一些年轻的同志,谁还不犯点错误,改正就行了,已经过去的事儿了,就不要再计较了。再说了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要搞好民族关系,巩固好民族团结嘛!老党员云淡风轻的几句话,让很多同样遭受迫害的民族干部得以释怀,重拾初心,在之后的生活中依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梁父如草原般博大的胸襟和梁母的医者仁心,都深深感染着梁立伟。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深深感受到了“我们是一家,不分你我他”的民族情谊。
(二)捐往灾区的“特殊党费”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梁立伟第一时间通过单位和社区向灾区捐款。一天,梁立伟在电视上看到51岁的邱光华大校驾驶直升飞机抢险救灾时飞机失事的报道后,梁立伟在敬佩之余心里暗自羞愧:邱光华作为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不顾个人安危牺牲在一线,同样是民族干部,我退居二线,啥也做不了,自己必须也得干点啥!梁立伟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动员广大党员向灾区自愿缴纳“特殊党费”的倡议书,他和老伴儿念叨:“中央组织部号召党员捐特殊党费呢。”老伴儿虽然嘀咕着:“咱儿子刚毕业,女儿还在上大学,今年冬天的取暖费还没有着落。”但“知夫莫若妻”,还是支持他捐献了特殊党费。后来,梁立伟收到了中央组织部开具的收据。这张珍贵的收据,是梁立伟是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组织号召的热忱回应,更是一个身在边疆的民族干部对四川同胞们的守望相助。
(三)兄弟般的民族情谊
梁立伟是出了名的孝子。父亲脑血栓导致全身瘫痪,梁立伟随侍在侧。但是照顾父亲和工作无法兼顾,于是,下岗职工关富便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关富是一名退伍老兵,来到梁家后,精心照顾梁父,不嫌脏不怕累。梁立伟知道关富家庭负担重,每月给他开1600元工资,这份工资在当时是略高于其他护工的。伺候病人的活没人愿意长干,可关富感念梁立伟对他的信任和情谊,在梁家一干就是4年,直到梁父去世。处理完父亲的丧事,梁立伟又操心起关富的生计:“老父亲走了,你今后有啥打算啊?”关富说:“这几年你和老父亲体恤我,工资给的高,我攒了点钱。谁成想媳妇又得了癌症,把家里积蓄都花光了!现在媳妇治病、两个孩子上大学,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我倒是想蹬个三轮车拉拉活,可是连买车的本钱都没有。”梁立伟重重地拍了拍关富的肩,鼓励他说:“老弟,你要是决意蹬三轮车,本钱哥给你出!”
梁父的丧葬费结算回来时,梁立伟当即留出10000元,包好了送到关富家,让他买三轮车谋生路。关富这个硬汉捧着钱,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后来得知梁立伟做了手术,关富心里日夜惦记,梁立伟出院回家后,关富第一时间来到梁立伟家探望,他心疼地握住梁立伟的手,两位老人百感交集,泪水肆意奔流,用几十年的深厚友谊将这首团结友爱的赞歌唱响在科尔沁大草原。
(四)用真情和行动浇灌民族之花
开鲁是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蒙、回、满等十几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县城。梁立伟长期生活在各民族中间,在他心里,爱早已没有民族之分。
住平房的时候,梁立伟的街坊有一位从山东过来的回民大哥,人们都习惯地称他“山东”。“山东”单身,在外面干了一天活,回家也是冰屋冷灶。梁母还健在时,常常叫他过来吃饭,并且非常尊重“山东”的民族习惯,每次叫“山东”来吃饭时,母亲会把家里的'灶具反复刷洗,走时还会再给他带上几个煮鸡蛋。梁母去世后,“山东”也常来梁立伟家看电视,那时梁立伟想换一台新的电视机,知道“山东”没有电视,就让他把旧电视搬回了家。不料第二天“山东”又来了,原来“山东”家还没有安电。得知这一情况,梁立伟二话不说,骑自行车来到商店买来电线、灯泡、插座等,又到几里地的南门外买来电表箱子,找电力部门的熟人帮“山东”上了电。
2013年,刚刚接触网络的梁立伟加入到通辽较有影响的“科尔沁部落”群,群里有一个爱心链接,专门救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各族中小学生。梁立伟得知后,主动加入该链接,资助了科区西六方镇溪水塘村的李小扬同学,连续资助三年,捐资近3000元。
在帮助各族群众这件事上无比慷慨的梁立伟,对自己,却近乎苛刻。他喜欢篆刻,他在石料上一刀一刀深情雕琢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篆刻作品发表在市级党报副刊和老年杂志上。但每次购买印章石料他都反复掂量,轻易舍不得为自己花掉几十块钱。裤腰带断了,他用铝线做铆钉,铆上之后继续使用,一辆老式自行车一直骑到退休。
(五)情系“未来小作家”
2017年5月,开鲁街道育新社区关工委有意聘他为常务副主任,梁立伟欣然应允,他想尽可能多地为各族群众做一些事。梁立伟有写作的特长,他把社区里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写作困扰的孩子们聚拢在一起,创办了“未来小作家”义务辅导班。从2017年5月开始,梁立伟以多病之躯,一副老花镜、一部智能手机,线上线下义务为中小学生辅导写作,修改并推送文章。慕名来找他辅导的孩子越来越多,四年来,他辅导了县内外17所学校的130多名学生,累计有320余篇小作文在《作文报》、《中国少年报》等报刊发表。
在社区院子里的小石桌上、在图书馆的会议室里、在学生家里的书桌边、在梁立伟的书房里、在疫情期间的微信视频里,都留下了他辅导学生的身影。连说几句话都哆嗦的梁立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坚持为中小学生辅导写作,且分文不取?“为孩子们在人生起航阶段指引航向、加油助力”,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实实在在的行动。2020年,梁立伟多方筹资10000元,将孩子们发表的文章集结成册,取名《小荷》,无偿发放给“未来小作家”。他筹集的资金为“小作家”专用,放在社区委托专人管理,每一笔支出都要写清用途。
梁立伟是5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多次被通辽市教体局、团市委等单位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又先后被评为“开鲁好人”、“通辽好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志愿者。”
如今,梁立伟的儿子是国家公务员、女儿是派出所民警。梁立伟对子女的教育,并未因他们就业、成家而间断。梁立伟满怀大爱的民族情怀,感染了一双儿女,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践行者。在女儿的心里,民族团结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它就是奶奶给回民大叔做的一碗面条,是爷爷为社区的老人们搭起的那个喝茶、下棋的凉棚,是爸爸为各民族小朋友辅导作文的场景。
国家推行三科统编教材,梁立伟笃定国家推行的政策一定是让老百姓受益的政策。他和儿女们马上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学透相关政策,主动向自家亲友特别是家里有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亲友,一家一户的上门解答大家的疑惑,边拉家常边宣传政策。劝他们一定要支持孩子们学习通用语言,不仅能帮孩子开阔眼界,更有利于孩子就业,家长也更省心!因为梁家人多年来树立的口碑和威信,亲友很愿意相信梁立伟,很快就领会了推行使用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成为这一政策坚定的拥护者。
梁立伟将骨子里的蒙汉相融的血液融入到民族团结的实践中,与各族人民紧紧相依,奏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谐乐章。
文档为doc格式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六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爱浓与血,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大爱无处不在。
24岁的陶辉是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的副连职排长。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他的命运与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陶辉的生父从安徽老家来疆打工,结了婚并生了陶辉,但是陶辉一岁半时母亲患病去世了,陶辉两岁那年父亲带着陶辉四处打工,来到托克逊县夏乡巴扎村,租住在村民哈里克.买买提家。
哈力克买买提是一名复员老兵。回乡后靠卖羊肉为生。他与妻子再乃提汗.艾买提养育了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帮助陶辉父子,也从未催要过拖欠很久的房租。
那时,陶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渐渐长大的陶辉自己用开水泡着吃。又是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
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上万,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
11月,陶辉你的父亲又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陶辉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年寒假,所有同学都回家了,陶辉无处可去,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流泪。
正在陶辉孤单无助的时候,哈利克.买买提来到了他的宿舍:“傻孩子,放假了干嘛不回家?”一句话瞬间温暖了陶辉冰冷的心。从此,哈利克买买提一家正式收养了陶辉,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名字托和塔洪,汉语是“留下来”的意思。
陶辉在这个新家里排行老二,哥哥,弟弟妹妹跟他情同手足,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再乃提汗妈妈往往你给陶辉多留一点儿。2015年,陶辉参加高考,哈利克买买提放下手里的活儿,整整两天站在考场外等候,她想给这个儿子更多地爱和鼓励。
陶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不就就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另人羡慕的国防生。那一天,哈利克买买提家非常热闹,邻居们都提前来祝贺。
2015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费裴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任副连职排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全部寄给了买买提爸爸。从那以后他每个月都回给家里寄钱寄物。他还注定承担妹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2015年的冬天,陶辉又一段时间没回来探家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妈妈想儿子了,决定去部队看看。她早上9点出门,一路打听,几经转车,下午4点才终于找到陶辉部队的驻地。见到陶辉时,妈妈一下子抱住儿子,冰天雪地里母子相拥。陶辉大声喊道:“阿帕(妈妈)!”母子俩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小经历磨难的陶辉懂得知恩图报,不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5年探亲期间,他得知贫困学生巴合迪力和夏提古利米吉提面临辍学,当即资助美人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部队,陶辉用自己熟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的优势主动帮助战友辅导功课,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少数民族战友终于圆了“军校梦”。
陶辉乐于助人事情很多,质朴的感情在陶辉的生父和养父买买提之间产生,并在陶辉身上延续。陶辉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大爱温暖人间,让团结之花永驻人间。
再来想想,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演讲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我叫xxx,来自新疆有色地勘局;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2015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民族团结小故事篇七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来到和布克赛尔,那时的父亲还不到20岁,县里汉族人还很少,和父亲要好的都是少数民族牧民,渐渐地父亲就成了他们的汉族儿子,父亲学会了一些常用的蒙古语、哈萨克语,学会了骑马、赶马车,学会了做手抓肉、抓饭,也学会了和那些蒙古族、哈萨克族叔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也大多是少数民族,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可那些叔叔、阿姨来时总会给我带上一些“好吃的”比如:糖块、奶疙瘩等,而妈妈也总是会给他们回赠一些蔬菜、苹果之类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糖真的很好吃,奶疙瘩也很香。
上学、工作中周围有很多的蒙古族、哈萨克族同学、同事,他们都很善良、朴实。上中学时,有一位哈萨克族女同学我们每天一起上学,相互帮助,结下深厚的友谊,直到现在都是好朋友;刚参加工作时在牧场工作,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同事的热情、善良和朴实。那时吃住在牧场,有时食堂会不开饭,但我从来都没有挨饿,因为我有善良、朴实的蒙古族、哈萨克族同事,他们或是把我请到家中或是会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宿舍,当然还有一小壶醇香的'奶茶。
我喜欢少数民族饮食、喜欢少数民族文化,喜欢高亢、优美的民歌,喜欢和各民族的同事朋友和睦相处,这是因为我对和布克赛尔、对和布克赛尔的各族人民都有一份深深根植于心的感情,我感谢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天蓝草绿、水清肉肥、矿产丰富;感激那些帮助过我的各民族朋友,热情、善良、质朴;只愿美丽、富饶的和布克赛尔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