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创新实践的形式和探索有哪些篇一
《创新之歌》
——黄冈市“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文艺晚会串词
女:各位领导、专家
男:各位来宾、同行
少女:爷爷、奶奶、
少男:叔叔、阿姨
合:晚--上--好!
女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别山中
男合:今晚,我们相聚在毕升故里
女:好大的大别山呀!
看见你,我就感慨万千
少女:好深的情和意呀!
想起你,我就惊叹不已
男:此时此刻
是不是撩起了您对大别山爱慕的情怀
少男:对,此时此刻
我们对大别山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女:“大别山”是今晚演出的话题
少女:《创新之歌》是今晚汇报的旨意
女:当年刘邓大军离开这里时
一声声呼喊:再见了大别山!
男:今日我们再次来到这里
一句句感叹:好大的大别山!
少女:来吧,让我们共同抒发
大别山情怀!
少男:唱一曲大别山人的《创新之歌》吧
汇报演出----
合:现-在-开-始
女:让我们共同迎来第一个节目:《开门红》
男:脑海中忘不了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呼唤,
耳朵里常响起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再见,
请看歌伴舞《再见了大别山》
少女: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请看由长冲中学创作的雕塑剧《创新之歌》
少男: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当聋哑儿童用无声的肢体语言
表达出这种特殊的情感
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叹?
请看由特教学校师生倾情捧出的歌伴舞《爱的奉献》
女:民族舞优美温馨
拉丁舞充满激情
实验中学的拉丁舞肯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男:蕲春的药材,陶河的天麻
黄梅的戏曲,英山的绿茶
请看由温泉镇小学改版的黄梅戏《对茶花》
少女:创新教育就是好!
创新教育实在妙!
请看红山中学表演的群口快板《创新教育乐陶陶》
少男:大别山是英雄的山
大别山是神奇的山
请看女声独唱 ---好大的大别山
女:扭一曲秧歌舞,表达山里人的情怀
扇一缕山里风,传达教师的关爱
请看幼儿园教师表演的《健身秧歌》
男:创新教育带来了教育的希望
创新教育寄托着师生的理想
请看实验中学的综合素质表演
少女:神州十三亿,人人爱祖国
洞庭八百里,处处展风光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八百里洞庭是我家
请看长冲中学表演的歌伴舞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女:
少男:56个民族56支花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傣族姑娘月光下吹起了葫芦丝
把伙伴们引到了美丽的凤尾竹下
请看杨柳中学师生表演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女:唱一曲青春之歌,青春不醉
跳一曲青春之舞,青春无悔
请看长冲高中表演的健美操《青春旋律》
男:红杜鹃啊,红似火
大别山人为您唱支歌
映山红啊,比火红
大别人情意比您浓
请看歌伴舞《大别山的情怀》
女:无论什么歌词都写不尽创新教育光辉前景
少男:不管什么歌喉都唱不完大别山人无限情怀
少女:《创新之歌》晚会总要结束
男:创新教育实践方兴未艾
女:让我们共用携手,创造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合:汇报演出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
晚安
教育创新实践的形式和探索有哪些篇二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文/李思远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公共英语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效优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是培养和输出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大学公共英语水平,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切入,着力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策略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实施改革和创新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也是积极而深远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水平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
这种职责是责无旁贷的,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责任、有义务抓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这是教育机构最起码的工作职责,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上不能误人子弟。
2.保证大学公共英语水平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
毋庸置疑,大学公共英语直接关乎高等院校的信誉,信誉恰恰就是高校的生存立命之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上不来就会信誉受损,然后直接影响学校招生,招生上不来高校就会面临生存抉择。
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部分
“科教兴国”战略如今已经从一项战略转化成了一项国策,国家要想发展,民族要想复兴,就要抓教育、抓人才,这期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以及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
要想真正实施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就要有好的教学策略、好的教学机制、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积极向上的学生和学习氛围,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和多方探讨,总结出教学理念、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每一项工作的改革创新都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如此,如果想推动教学的成功,那么就要从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入手。
(1)强化责任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责是高尚的,不但在人们的眼里高尚,而且也要求广大教师自己去维护和保障这一高尚的形象。尤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更要在教学上做到尽职尽责,强化责任意识,讲求奉献精神,这也是新一代大学教师应该必备的素质。
(2)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参与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是很强的,尤其是教评参评机制,学生可以通过测评等有效方式来评议英语教授和教师的英语教学,并分出等级,看一看是否具有教学实效性,笔者建议大学院校广泛推广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灌输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2.教学机制的改革创新
如何做好教学机制的不断创新需要专家举行专研课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认证和审批,最后拍定教改结果。但是,一个原则不能变,就是要确保大学公共英语教改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以求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
(1)要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机制,抓好学以致用
一次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为的就是让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更规范化、更科学化、更实用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大学公共英语循序晋级的考核方式不会变,需要改进的就是要在考核机制和考核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而且要进一步严格起来,防止替考、窃考等舞弊现象发生,需要创新的就是要在考试的方式和考试的时间、次数上再灵活把握一些,避免呆板僵化。另外,还要适当地给学生减负,每每大学时代的学生提及英语考级,无不痛心疾首,只有少数凤毛麟角的英语高材生窃窃暗喜,这已经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一道常见而又特殊的风景。所以,笔者建议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还要有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和目标,最好能将适当修学的大学英语改革学习机制融入进来,并且保障适修教育教学机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正常高效运转,推进科学化教学,让高校学生在学习大学公共英语时不再感到恐惧和感到头痛。
(2)要注重实习机制和就业机制,抓好学能有用
究,需要英语这门语言的辅助,这时也可以选择学习大学公共英语;还有的则是英语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英语就是该领域大学生的本领和立命之本,这时学生就会自动选择,深入学习大学公共英语。
3.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上,主要包括分层教学法和科普教学法两种。
(1)实施分层教学法
要想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取得真正的实效、真正的成功,必须要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而且在不影响其他学员公正、公平、正常心态下接受英语知识,那就要寻找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路径。在知识上分层,说来说去,就是要分出难易点,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已经充分地掌握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有学生对英语的基本掌握情况,掌握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客观、科学、公正的角度去分配知识点,让所有的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但是,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在表面上来看所有的人分配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老师在掌握的过程中还是要有侧重的,一句话:让能者更能,差者进步。尽量在测试和教学上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个等级的学生都能有符合自己的知识,并能都各自取得有效的进步。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上予以科学把握,要实现知识点和学习人员的双重科学分层,从而实现对应的知识灌输给对应的人,并能有效提高英语成绩,实现科学管理。
(2)实施科普教学法
在大学公共英语中实施大面积的教学,即科普式的教学是高等院校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上一贯的教学方式。笔者融入这一观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不同之处,之所以说是科普教学,就是因为在教学实效上更讲求普及性。首先,在实施等级考核的过程中,更要求所学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其次,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的是不遗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大学院校的学生都能真正接受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和教育,并能在学校要求的公共英语基础知识上达标,从而实现大学公共英语知识的普及性。
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三位一体”的实证研究[j]。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金彦海,杨秀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3]裴蓓。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6)。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育创新实践的形式和探索有哪些篇三
王慧敏,张月蓉,郑耀臣,苏红军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角度,对该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思路、方法和实践:
教育创新实践的形式和探索有哪些篇四
二、实验设计思路:
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12月14日前后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十二个班级中施教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
后来在鼓楼区其他学校初二物理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
教育创新实践的形式和探索有哪些篇五
课程设计是工科类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针对某些课程所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近年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三周,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必修的实践课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有两大块:一是工艺流程设计,包括高分子合成工艺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二是模具设计,主要以塑料注射模具为主。在有限的三周内,先由教师提出题目,学生按照题目,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高分子专业的课程设汁已经开设多年,积攒了很多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不够紧密。专业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虽然是连续进行的,但毕竟还是分开讲授。结果是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比较空泛,记忆不够深刻,不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程设计中,在接到课程设计任务后需要重新温习专业理论,实际上理论教学和实际的课程设计还是脱节的。
2.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比较被动。设计题目主要由指导教师指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属于被动学习。
3.时间紧,任务重。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三周,即使设计题目比较简单也难以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工作(最终的作业为一份说明书和两份图纸),多数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4.学生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由于学生对能力培养的认知不足,加之这个期间还要安排期末考试等因素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在课程设计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存在应付过关的心理,抄袭、复制设计文件现象比较普遍。
5.课程设计涉及的面比较窄。由于指导设计的教师只有2-3人,因此设计的题目有限,况且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又与实际脱离。这就造成设计的专业面很窄,当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眼界的开阔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虽然课程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也着实感到该实践环节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
这门实践教学对很多学生在研究生复试或应聘工作时会有一定影响。曾经一位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提到过他找工作的经历,那个公司经营的产品与他课程设计的题目的产品工艺非常接近,因此他在面试的时候非常从容而自信。这样的经历很多学生都有过,这也增加了我们对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改进的信心。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课程设计对于后续的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环节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毕业环节中,学生主要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而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会对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做毕业论文的同学,在毕业环节中对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弥补,增加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重新对课程设计从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调整思路和做法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例如聚合物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其中高分子材料加工是获取高分子材料制品、体现材料特性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面对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的调整思路一是增加指导教师的人数。我们专业的教师研究的方向比较多,如塑料、涂料、复合材料方向的,有做聚合物合成的、加工的、模具设计的等等,涉及的面非常广,大部分的教师有实际经验。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的人数增加了,无形中提高了该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课程重视的程度增加了。其次,课程设计的题目面也会随着教师的参与加宽了,更重要的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了专业水准。二是提前下达设计题目。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为了增加时间,可以提前下达任务。在第六学期中间阶段,专业理论课授课的同时就下达课程设计题目。因此课程设计的时间从此开始一直到期末,将近8~9周的时间。教师的指导工作需要在这段时间全程指导。
通过调整的思路,具体的做法如下:
1.收集设计题目:新颖实用的设计题目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程设计的信心。因此我们主要收集近年来和工厂打交道积攒了的实际案例、与教师研究的科研项目有关的题目以及几年来设计比较成熟的题目供同学选择。按照2―3人一组,收集的题目要远远大于学生组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提前选择设计题目。
2.引入教学手段:既然课程设计是理论课的一个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适时的引入教学手段来支撑课程设计,比如生产工艺的录像,flish以及高分子素材库等等,利用实例来分析,加深理论的理解,利于课程设计的进行。
3.制定评价体系:制定评价课程设计改革的效果的体系,如设计题目的种类(新旧课题的比例),学生自主选题的数量,层次,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等等。
4.制定考核方法:如果仅凭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最终提交的说明书和图来确定学生的成绩,成绩往往偏差比较大,因此在考核方法上给以细化。采用类似答辩的形式,每一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对其设计的课题作讲述,不清楚的地方同学提问,同组的同学参与回答。再结合平时的表现最终给出成绩。这样做的结果也使同学了解自己没有参与设计的课题的.一些知识。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以及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使调整后的课程设计更加利于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实施将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更加有机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能结合自己的设计工作,完善设计方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强化了理论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践
我校级的课程设计我们按照全新的思路来进行,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效果与往届完全不同。
在5月我们讲授理论课的时候就下达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题目主要分为加工工艺、合成工艺、模具设计三大块,涉及到的高分子材料的品种有塑料、橡胶、复合材料,也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合成,有各种塑料注射模具、挤出模具等等。这些的题目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以及所作的课题来确定的,大部分是工厂的实际案例,真正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下达题目后,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思考审核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主选题或找题(教师把握其可行性),资料的查找是不可少的程序,通过资料的查找以及理论课程的内容大致了解相应的题目内容,然后确定自己的题目。例如腈纶的纺丝和后加工等就是学生自主确定的题目。
题目确定后5月中旬就查找相关的资料、着手进行设计,每周教师上课的时候指导答疑,大约在6月末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剩下的时间进行计算机绘图(也检验了化工制图的能力)和说明书的加工。
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都有一定提高:
1.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图纸和说明书的质量提高了。
2.提高了理论课的成绩。《聚合物成型工艺学》、《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理论课的成绩提高了。例如:《聚合物成型工艺学》每年出题的时候总有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例如用理论解释实际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如塑料三通)的加工工艺等,这样的题目只有10%左右的同学能回答的全面,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至少有50%的同学回答的相当不错。
3.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课程设计的持续时间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学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出问题,真正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设计题目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设计,巩固、提高和融合所学的课程知识,这些方面的提高只是表面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市场调查能力等,其开放性也是显而易见。
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找实际生产的感觉,在课程设计中能把很多理论的东西融入其中,同时也促进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虽然是第一届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题目收集的不全面、部分教师准备的不充分、部分学生有抄袭现象等,但是总体的效果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