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1现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项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主办,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这项调查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广泛的四大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约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闭或没有原则的交际;在学习就业方面,约有30%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大,具体表现为:繁重的考试压力,严峻的就业现实,家庭社会的压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约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明显敌对心理,17%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在感情方面,约有35%的大学生存在问题,更有很多由情感引发的自杀等悲剧。
现代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学生自杀惨剧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各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受到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工人数,而且加上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弱,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录用比率,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个体在择业就业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产生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素质问题。第二,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以文化课为主体,对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在大学里,有很多学校把外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毕业,是否能取得学士学位证的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2个人心理素质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社会负责,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乐观,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生活相对于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不复杂,同学,师生之间都友好团结,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受到磨难,这些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点风雨都经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调节能力弱。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后,会产生诸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与书本的矛盾等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意识上的焦虑,对现实的不信任感。
3缓解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3.1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加强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比如近段时间对“雷锋叔叔”的讨论,对普通人民劳动美的宣扬等等,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舆论导向,而近年来文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经济效益,在报道中扭曲事实,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会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在社会文化的散播上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第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大力发扬,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3.2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学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优异的世界观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心理课,教会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四,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文化充实自身的时候,也要思考生命的价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缺乏生活目标有很大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实现成才目标。第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
第三,培养广泛兴趣。第四,体验苦难,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抗挫折能力。
4结语
机遇和挑战是把双刃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压力,这些压力由于处理不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引起了一系列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大家找出缓解或减轻心理压力的针对性的方法,我们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稍不用功,成绩就会不够好;由于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自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距,难免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不合……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在压力之下我们会有哪些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应对所面临的压力等,特此做了此次调查。
三、调查内容
我们对不同性别、年级和院系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主要来源、影响和应对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各院系各年级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外校学生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由于条件有限,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1份,网络回收问卷32份,共63份,其中有效问卷61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小程度
对于认为自己人生中哪个阶段压力最大的问题,39.3%的同学选择了“高中特别是高考”,34.4%的同学认为是出身社会以后,只有24.6%的同学认为是“大学(现阶段)”。这样看来大学生心理压力并不是很严重,然而,无论是高考还是出身社会,都与现阶段密切相关。大学生活与高中时截然不同的,这种环境差异难免带给大学生更大的压力;而对于毕业,就业压力则成了大学生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两个阶段的压力大小程度也成了衡量大学阶段的压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心理压力的程度大小问题,77%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心理压力,1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比较严重”,而4.9%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在这一问题中,男生的压力明显比女生大:女生有9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压力,选择“比较严重”的占10%;而男生择只有64.52%选择了“有一点”,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5.81%,另外还有9.68%的男生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对于家庭与社会有更大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将来要承担责任太大,因此产生了大于女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当代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影响,大学男生的压力普遍大于女生。
同时,不同性格的同学对压力的感知也不一样。在调查中,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学压力明显要小于性格孤僻怪异或者双重性格的同学。
(二)压力的主要方面和来源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对于自身最主要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47.5%),学业问题(26.5%),经济问题(11.5%),环境适应问题(8.2%),另外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分别占1.6%的比例,还有3.3%的人选择了“其他”。而对于另外一道有哪些方面带给自己压力的多选题,则有了这样的选择:学业问题(75.4%),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65.6%),经济问题(47.5%),家庭问题(37.7%),环境适应问题(23%),感情问题(27.9%),其他(1.6%)。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无疑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其次是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以及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都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就业压力从大一至大四始终贯穿于大学的整个阶段,并且年纪越高,就业压力越大,学习压力则基本上呈递减状态,20xx级同学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基本相等,都为36.84%;07级的同学就业压力为80%,学习压力为0%。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业的压力无可置疑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之一,然而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从一踏进校门便开始为毕业就业问题所困扰。
(三)各方面压力的分析总结
1、学业方面
75.4%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带给自己压力,其中,26.2%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是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26.2%的人“很喜欢”,36.1%的同学认为“既然选择了就会好好学”,还有24.6%的觉得“还凑合”,有13.1%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想向其他专业方向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热爱,于是不喜欢上课,逃课,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于是更加不喜欢上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给大学生带来更大压力。
认为学业和社会兼职的关系“偶尔”让自己困扰的占36.1%,24.6%“不会”因为这个受到干扰,“没经历过”兼职的占19.7%;47.5%的人“偶尔”会为爱情与友情和学业的关系所困扰,认为“不会”感到困扰的有27.9%,11.5%“经常”感到困扰。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兼职以及感情因素也是给学业带来影响的重要原因。
2、生活方面
对现阶段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62.3%的人觉得“还可以”,27.9%的同学“不满意”,只有9.8%的人觉得“很满意”。同时从调查中我们看出,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带给大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大学生在生活上的压力已明显增加。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对于今后生活的责任感带给大学生很大压力。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环境,许多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在经济上也容易感到压力;而离家较远的同学又容易遇到环境难以适应的问题,这一点大一的同学更明显。
3、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上,21.3%的“人交际面很广,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但占更大比重的是选择“虽然交际面不是很广,但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很融洽”的同学站到67.2%,还有8.2%的人“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3.3%的人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并且我们发现,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明显比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压力小。这就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十分必要的。
4、就业压力
这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上,54.1%的认为“虽然热门,但竞争压力很大”,觉得“很热门,发展前景很好”和“太冷门,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都为18%,还有9.8%的人觉得“即使很冷门,将来也有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不太热门专业的学生都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压力。很多同学担心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不佳,担心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等,这是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四)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应对方式
对于心理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68.5%的人觉得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不便”,29.5%的觉得“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进步”,还有1.6%的人觉得“没有影响”,没有同学认为影响过大,是自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看来,虽然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大家都有自己的排解应对方式,并不会对学习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这是值得肯定。
关于应对压力的方式(多选),62.3%的人选择“转移”,比如运动、唱歌、看书等,26。2%的会采取“发泄”的方式,如大哭,大喊,倾诉,记日记等,44.3%的“顺其自然,自然调整”。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缓解和释放压力的方式,但也有21.3%的会选择“压抑”,比如假装高兴、一个人闷着或抽烟酗酒的方式,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容易由于压力得不到即使释放和缓解而愈加严重,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篇三
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一项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主办,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这项调查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广泛的四大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约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闭或没有原则的交际;在学习就业方面,约有30%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大,具体表现为:繁重的考试压力,严峻的就业现实,家庭社会的压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约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明显敌对心理,17%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在感情方面,约有35%的大学生存在问题,更有很多由情感引发的自杀等悲剧。
现代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学生自杀惨剧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2.1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各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受到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工人数,而且加上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弱,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录用比率,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个体在择业就业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产生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素质问题。第二,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以文化课为主体,对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在大学里,有很多学校把外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毕业,是否能取得学士学位证的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2个人心理素质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社会负责,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乐观,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生活相对于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不复杂,同学,师生之间都友好团结,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受到磨难,这些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点风雨都经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调节能力弱。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后,会产生诸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与书本的矛盾等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意识上的焦虑,对现实的不信任感。
3.1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加强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比如近段时间对“雷锋叔叔”的讨论,对普通人民劳动美的宣扬等等,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舆论导向,而近年来文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经济效益,在报道中扭曲事实,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会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在社会文化的散播上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第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大力发扬,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3.2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学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优异的世界观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心理课,教会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四,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文化充实自身的时候,也要思考生命的价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缺乏生活目标有很大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实现成才目标。第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
第三,培养广泛兴趣。第四,体验苦难,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抗挫折能力。
[1]王兰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预防途径[j].陇东学院学报,xx,(6).
[2]李鸿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xx,(11).
[3]孔伟,武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xx,(11).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压力,这些压力由于处理不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引起了一系列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大家找出缓解或减轻心理压力的针对性的方法,我们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稍不用功,成绩就会不够好;由于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自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距,难免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不合……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在压力之下我们会有哪些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应对所面临的压力等,特此做了此次调查。
三、调查内容
我们对不同性别、年级和院系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主要来源、影响和应对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各院系各年级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外校学生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由于条件有限,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1份,网络回收问卷32份,共63份,其中有效问卷61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小程度
对于认为自己人生中哪个阶段压力最大的问题,39.3%的同学选择了“高中特别是高考”,34.4%的同学认为是出身社会以后,只有24.6%的同学认为是“大学(现阶段)”。这样看来大学生心理压力并不是很严重,然而,无论是高考还是出身社会,都与现阶段密切相关。大学生活与高中时截然不同的,这种环境差异难免带给大学生更大的压力;而对于毕业,就业压力则成了大学生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两个阶段的压力大小程度也成了衡量大学阶段的压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心理压力的程度大小问题,77%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心理压力,1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比较严重”,而4.9%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在这一问题中,男生的压力明显比女生大:女生有9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压力,选择“比较严重”的占10%;而男生择只有64.52%选择了“有一点”,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5.81%,另外还有9.68%的男生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对于家庭与社会有更大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将来要承担责任太大,因此产生了大于女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当代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影响,大学男生的压力普遍大于女生。
同时,不同性格的同学对压力的感知也不一样。在调查中,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学压力明显要小于性格孤僻怪异或者双重性格的同学。
(二)压力的主要方面和来源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对于自身最主要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47.5%),学业问题(26.5%),经济问题(11.5%),环境适应问题(8.2%),另外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分别占1.6%的比例,还有3.3%的人选择了“其他”。而对于另外一道有哪些方面带给自己压力的多选题,则有了这样的选择:学业问题(75.4%),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65.6%),经济问题(47.5%),家庭问题(37.7%),环境适应问题(23%),感情问题(27.9%),其他(1.6%)。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无疑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其次是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以及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都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就业压力从大一至大四始终贯穿于大学的整个阶段,并且年纪越高,就业压力越大,学习压力则基本上呈递减状态,20xx级同学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基本相等,都为36.84%;07级的同学就业压力为80%,学习压力为0%。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业的压力无可置疑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之一,然而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从一踏进校门便开始为毕业就业问题所困扰。
(三)各方面压力的分析总结
1、学业方面
75.4%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带给自己压力,其中,26.2%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是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26.2%的人“很喜欢”,36.1%的同学认为“既然选择了就会好好学”,还有24.6%的觉得“还凑合”,有13.1%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想向其他专业方向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热爱,于是不喜欢上课,逃课,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于是更加不喜欢上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给大学生带来更大压力。
认为学业和社会兼职的关系“偶尔”让自己困扰的占36.1%,24.6%“不会”因为这个受到干扰,“没经历过”兼职的占19.7%;47.5%的人“偶尔”会为爱情与友情和学业的关系所困扰,认为“不会”感到困扰的有27.9%,11.5%“经常”感到困扰。 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兼职以及感情因素也是给学业带来影响的重要原因。
2、生活方面
对现阶段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62.3%的人觉得“还可以”,27.9%的同学“不满意”,只有9.8%的人觉得“很满意”。同时从调查中我们看出,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带给大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大学生在生活上的压力已明显增加。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对于今后生活的责任感带给大学生很大压力。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环境,许多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在经济上也容易感到压力;而离家较远的同学又容易遇到环境难以适应的问题,这一点大一的同学更明显。
3、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上,21.3%的“人交际面很广,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但占更大比重的是选择“虽然交际面不是很广,但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很融洽”的同学站到67.2%,还有8.2%的人“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3.3%的人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并且我们发现,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明显比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压力小。这就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十分必要的。
4、就业压力
这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上,54.1%的认为“虽然热门,但竞争压力很大”,觉得“很热门,发展前景很好”和“太冷门,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都为18%,还有9.8%的人觉得“即使很冷门,将来也有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不太热门专业的学生都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压力。很多同学担心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不佳,担心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等,这是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四)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应对方式
对于心理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68.5%的人觉得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不便”,29.5%的觉得“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进步”,还有1.6%的人觉得“没有影响”,没有同学认为影响过大,是自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看来,虽然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大家都有自己的排解应对方式,并不会对学习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这是值得肯定。
关于应对压力的方式(多选),62.3%的人选择“转移”,比如运动、唱歌、看书等,26。2%的会采取“发泄”的方式,如大哭,大喊,倾诉,记日记等,44.3%的“顺其自然,自然调整”。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缓解和释放压力的方式,但也有21.3%的会选择“压抑”,比如假装高兴、一个人闷着或抽烟酗酒的方式,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容易由于压力得不到即使释放和缓解而愈加严重,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篇五
社会环境的嬗变,给当代中国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可避免地将会才产生大量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高的相关性。据调查,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大部分压力事件中,主要有几个方面:感到竞争激烈,择业困难;考试负担;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理想与现实有差距;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2002年2月24日下午15时许,天津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马晓明,砍死疼爱自己的奶奶和爸爸,杀母未遂被劝自首。据报道,在案发前,马晓明的成绩一直不好。放寒假前,他就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上大学后,马晓明的成绩一直不好,在两年半的大学时间里,他竟然有14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对其进行劝退,回家后,他却怎么也不敢告诉父母实情,还是和过去一样报喜不报忧。
马晓明向警方表示: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不敢想像,一旦父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整个寒假,马晓明都是在焦虑和惶恐中度过的。他一方面害怕父母知道真相后会伤心难过,另一方面又害怕开学后没法向学校领导交待。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马晓明的压力也一天天增大起来。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是好,心情越来越烦躁。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割脉自杀,一了百了。可就在他准备自杀时,他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一旦失去了自己,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而且自己成绩差的真相也会随之而暴露。与其让他们痛苦地活着,还不如将他们一起杀了之后,自己再自杀,这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死去。 在“深思熟虑”之后,马晓明开始了行动。在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完团圆饭,准备送他去学校报到之前,他先用热水瓶将正在打盹的69岁的奶奶砸昏,然后用电线勒死了她。47岁的父亲催出门被他从门后拿出斧头劈了后脑,也死了。随后,心情越来越烦躁,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是好。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割脉自杀。本来,马晓明是准备将母亲刘云一起杀死的,可母亲那慈爱的目光在瞬间遏制了他罪恶的念头,使刘云侥幸逃过一死。
在这个犯罪过程中,当事人马晓明明显处于压力负荷过重的状态下,在成长过程当中家庭的溺爱、教育的不当导致的人格缺失最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费安玲说,中国的教育机制往往不太重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也坦言中国在心理教育、环境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厚望,学校也往往凭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这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期望与现实离得太远时,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很快崩溃。
1、案例1及其分析
[访者a基本个人资料] 性别:男;年级:2003级珠海学院
[主述内容]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来访者自认为性格内向。想改变自己,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案例分析] 在该案例中,来访者虽然没有提到压力二字,但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来访者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来访者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访者内向的个性,直接决定其应对压力的方式及特点:内在指向性和内在性体验,敏感,脆弱和消极。
2、案例2及其分析
[访者b基本资料] 性别:女; 年级:2006级法学院学生
[主述内容] 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来访者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访者学习成绩在班上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