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好玩的球教案篇一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中班数学好玩的球教案篇二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进行拼图。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动手能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1.尺子、书本、魔法盒、三角形图片、正方形图片、长方形图片、圆形图片。
2.带有图形标志的篮子、范画。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孩子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个魔法盒我们来看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第一次摸出三角版。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幼儿依次上来摸摸,并提问:"你摸出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依次在黑板上贴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老师也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盒子,请小朋友分别摸摸看,你摸到了什么?
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图形宝宝。
3.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4.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图形宝宝(形状)二、让幼儿动手操作--给图形宝宝找家。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图形宝宝一一对应放在篮子里。
3.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教师:小朋友们都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那么,大家来看一看,宝宝的家是不是都找对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看一看有送错的没有。
三、开动脑筋--用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1.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机器人、小金鱼、小青蛙等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
(1)小朋友,图上有什么?(机器人、小青蛙……)
(2)这些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拼出来的)
3.让幼儿积极回答,认真观察。
4.出示半圆形,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半圆形)
5.让幼儿想一想:它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教师引导幼儿用添画的方式变成其他物品。(把半圆添画成伞或太阳等)
6.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这些图形还能组合拼贴成什么?
(1)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2)教师提问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什么?
(3)教师归纳总结幼儿的发言,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小、小房子、小花、小树、小鸡、松树等。
7.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多种图形添画或拼贴出与众不同的物体。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拼出简单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讲出自己拼出的是什么东西,它是由哪些图形拼贴出来的。
2.教师挑选出几幅拼贴的比较好的作品,加以表扬鼓励。
3.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五、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拼贴游戏。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的。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中班数学好玩的球教案篇三
1.乐意参加6的形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能够按要求拿取6以内不同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6的形成,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每人不同种类的树叶卡片6张,数字5、6卡片1套,色子1个(6个面上分别有1—6的点子)。
2.实物树叶4片,4个圆点卡片1张,苹果卡片5张,鸭梨卡片6张。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
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树叶和数字卡片,交流:数数有几片树叶?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
二、游戏——比比谁做得对,复习5的形成
教师一次出示4片实物树叶、4张圆点卡片和数字5卡片,请幼儿根据实物、圆点、符号的不同引导,操作树叶卡片,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
1.请取出和黑板上数量一样多的树叶卡片(4片)。
你能把4片树叶变得和数字5这么多吗?是怎么变的?
小结:4片树叶添上1片后变成了5片树叶,4添上1是5。
三、引导幼儿推理、操作,学习6的形成
小结:5片树叶添上1片就变成了6片,5添上1是6。
2.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对应演示5张苹果卡片和6张鸭梨卡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5、6两数多1少1的数量关系。
试一试:有几种方法能让两种水果一样多?
小结:有两种方法能让水果变得一样多。
第一种办法是:5个苹果添上1个变成6个,6个苹果和6个鸭梨是一样多的。
第二种办法是:6个鸭梨去掉1个变成5个,5个鸭梨和5个苹果也是一样多的。5比6少1,添上1变成6,6比5多1,去掉1可以变成6。
四、游戏——比大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请两名幼儿玩扔色子游戏,谁扔的圆点数多谁获胜,输的一方手举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延伸
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6的物品。
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区分出大小、颜色,但有个别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本次活动情节性很强,环节丝丝紧扣,幼儿都非常投入,让幼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与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的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中班数学好玩的球教案篇四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一、找数字
1、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好玩的球教案篇五
1.乐意参加6的形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能够按要求拿取6以内不同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6的形成,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每人不同种类的树叶卡片6张,数字5、6卡片1套,色子1个(6个面上分别有1—6的点子)。
2.实物树叶4片,4个圆点卡片1张,苹果卡片5张,鸭梨卡片6张。
学习6的形成。
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一、熟悉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树叶和数字卡片,交流:数数有几片树叶?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
二、游戏——比比谁做得对,复习5的形成
教师一次出示4片实物树叶、4张圆点卡片和数字5卡片,请幼儿根据实物、圆点、符号的不同引导,操作树叶卡片,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
1.请取出和黑板上数量一样多的树叶卡片(4片)。
你能把4片树叶变得和数字5这么多吗?是怎么变的?
小结:4片树叶添上1片后变成了5片树叶,4添上1是5。
三、引导幼儿推理、操作,学习6的形成
小结:5片树叶添上1片就变成了6片,5添上1是6。
2.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对应演示5张苹果卡片和6张鸭梨卡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5、6两数多1少1的数量关系。
试一试:有几种方法能让两种水果一样多?
小结:有两种方法能让水果变得一样多。
第一种办法是:5个苹果添上1个变成6个,6个苹果和6个鸭梨是一样多的。
第二种办法是:6个鸭梨去掉1个变成5个,5个鸭梨和5个苹果也是一样多的。5比6少1,添上1变成6,6比5多1,去掉1可以变成6。
四、游戏——比大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1.请两名幼儿玩扔色子游戏,谁扔的圆点数多谁获胜,输的一方手举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延伸
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6的物品。
随着《指南》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探索。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兴趣较浓,适合本班幼儿。
活动中仍有2个孩子参与不够积极,兴趣不高,原因估计有以下几个:1.材料的提供欠妥。教师投放的叶子是活动前与幼儿散步时捡回来的,并按类整理后投放,但各组投放的量太大,且未分层次,幼儿无法有效找到自己所需的叶子。2.过于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探索欲不强。活动中,当有个调皮的男孩子拿起较长的叶子当枪当剑舞动时,引得其他人也加入其中,忘了探索任务,也影响了原先正在探索的孩子。我为了体现自主,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场面有些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