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做合一典型案例篇一
教育教学知行合一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单纯地继承知识,而是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教学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段: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的核心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我会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或是利用几何知识解析美术作品。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运用方法,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三段: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知行合一还要求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与行为之间实现统一。即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行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思维。通过阅读名著和文学经典,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与思想,同时也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常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阅读俱乐部等,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应用的价值。
第四段:学生的参与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行合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在我教授化学实验课程时,我常常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和想法,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知识的践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体会,展望未来
教育教学知行合一是21世纪教育教学的趋势,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着将知行合一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在教学内容上,也在学生参与、创新能力培养上下了很多功夫。我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者关注并实践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不断摸索,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质的飞跃。
教学做合一典型案例篇二
教育教学知行合一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下面,我将从实践的角度和理论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谈谈教育教学知行合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知行合一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和有效。过去,我们常常将课本和教材作为学习的核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经过知行合一的改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来体验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方式,创作自己的作文,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知行合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知行合一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各种能力,如观察力、思考力、合作能力等。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的方式,不仅可以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此外,知行合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观念。
再次,知行合一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教师是知行合一的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他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通过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的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和情感体验,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调整,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知行合一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知行合一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协同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创造有利于知行合一实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例如提供实践的机会和设备,鼓励教学研究和创新。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知行合一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和体会,我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也认识到了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教育教学真正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做合一典型案例篇三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林学本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合格师资相对匮乏、学生英语自身基础参差不齐、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可选性较少且内容陈旧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了解决途径,包括:改进授课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编适合自己特色的优秀教材、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民主评议活动等。
引言
林学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林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当前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的新形式下,我国高校对外交流也变的日益频繁,因而林学专业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外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林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因此,林学专业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培养现代化林学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基于各校学生自身英语水平、教育管理模式及师资水平等多因素的差异,林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林学专业英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1林学专业英语教学优秀师资相对匮乏在授课过程中,林学专业英语对师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既要求具有精深的林学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够自如地把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学习重点讲解透彻。但研究表明[1],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源可归为三类:一是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经过培训的中青年教师;二是留学归国人员;三是外籍教师。其中,第一类教师能够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讲授内容,但很难达到英语思维“原汁原味”的境地,师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与互动,这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二类教师需要将国外的教学经历和国内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个熟知的过程,因此难以很快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类教师则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国内进行专业英语授课。可见,目前我国专业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较欠缺。1.3教学方式陈旧、略显枯燥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在林学专业英语授课环节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授课环节与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和教手段落后等问题。表现为:首先,授课时只重视专业词汇和阅读,考核偏离实用性,学生仅懂得了很多专业理论和词汇,但缺乏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多数院校课堂授课仍然是教师朗读、讲解、翻译的模式,最多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参与读解一下,缺乏互动式、多媒体等模式教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1.4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可选性较少且内容较陈旧林学专业课程又可分为森林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化、森林生态学等。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因此各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十分重要。但目前,多数高校林学专业采用的专业英语教材都是国内学者在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编写而成的,由于国内教材策划和出版的周期短,因此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内容选择的仍是70-80年代的外文原著,缺乏教材的时代特色和知识的更新性。
2林学专业英语授课模式的改进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质量的根本保证。各林学类高校在培养和引进师资队伍时,应充分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的原则,可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多途径模式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完备师资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此外,应建立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去其他大学听课或聘请教学名家示范教学等学习机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还要有引进国外优质教育理念和资源,对专业师资培训和考核。
2.2选编适合自己特色的优秀教材在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国内的特殊背景,对原版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合理调整,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相关学科教育及科研专家,编写适合于我国现状的教材。其次,在教材的选取上专业英语内容要避免和基础英语教材内容重复,尽量选择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再则,教材的选取还应补充听、说、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以英语为载体进行专业表达和交流。教材内容应该具有专业知识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另外,利用网络资源特有的共享性、广泛性和即时性,可即时查阅检索本专业各方面的资料,随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增添和删除,以便丰富教材内容。
2.3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探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比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刚开始可以中文为主,穿插英文,以后逐渐增加英文授课分量;另外,要改进教师课堂上演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另外,教师授课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各种好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语言知识教的生动有趣,便于记忆。比如,针对记忆枯燥的专业词汇时,可采用总结式的授课手法,总结一些常见的前缀和后缀,便于学生记忆。举例讲,带inter-的前缀表示“之间”,例:interspecificcompetition(种间竞争);后缀-ology表示“学科”,例:biology生物学;zoology动物学;ecology生态学;virology病毒学;immunology免疫学等等[3]。
2.4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民主评议活动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议,一方面既可把授课效果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今后查缺补漏、进一步改善授课质量;同时,也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督促授课教师,充分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再则,学生评议的结果也可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便于高校进一步人事管理和规范用人制度。
综上所述,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质量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只要教师认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科学地将林学专业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大胆创新,最终会达到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教学做合一典型案例篇四
题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参加英语教学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不敢“做”、不会“做”,从而导致英语学不好,成绩上不去。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出声朗读、响亮回答问题。因此也就很少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上各种听说读写活动。有些语言点、知识点,我在课上讲了好多遍,可一到考试,他们就会不止一次出错。因此每次考试都不是太理想。许多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放弃。仔细分析以上现象,我认为不是因为学生不想学,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不得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症下药。因此,我就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思想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一、在朗读背诵中学习英语
英语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英语就要朗读背诵,尤其是我们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情况下。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听清了音调再发音,继而进行朗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其道理所在。在读背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培养了理解能力。其实朗读背诵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也是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我发现,人教版的课文配套磁带可以充分利用。虽然,跟着录音朗读是一种被动的模仿过程,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方面却很有帮助。因此,在进行对话和课文教学中,我都坚持放录音磁带,让学生跟读,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做到每日一查。经过一个阶段以后,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明显又了改进,学生的语感也增强了,对英语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二、在使用辞典中学习英语
在开学初,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词典,但都有“文曲星”。每当遇到生词,他们就打开“文曲星”来查阅。表面上,他们似乎把文章的意思都弄懂了,可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还只是仅仅知道单词的一个意思罢了,却没弄清楚它的其它词义和用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很好掌握英语中具体词汇的用法。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第一次放假回家时把所有的“文曲星”都带回家,同时每人备一本英汉双解辞典,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随时查阅。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理解词的用法。有一次,学生遇见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ididn’tknowanybodyattheparty,butmyfriendscametomy_____byintroducingmetoafewpeople.
a.sideb.rescuec.placed.safety
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不敢确定该选哪一个。尽管这几个选项中的单词学生都学过,可似乎都不确切。于是,我就要求学生查词典。果然,在rescue作为名词的第三条意项中有这样一个词组,并给了例句:come/gotothe/sb’srescue援救或帮助某人:awealthysponsorcametoourrescuewithagenerousdonation.有个富有的赞助人慷慨捐款来解救我们。
这样,学生通过辞典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体验到了“在做中学”的乐趣,都很有成就感。感慨之余,觉得辞典真是他们的好助手、好老师,如此经常使用,词汇量也就随之不断扩大。
三、在独立思考中学习英语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倡“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而《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于与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可见,两者在英语学习主体论方面的论述还是相当一致的。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为此,我们教师必须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期期中考试前,由于各门功课作业都比较多,班上也经常出现作业抄袭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作业的设计也尽量做到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作业的设计我力图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使学生努力一下就能做好--“原地站着拿不到,跳一下能够得着”;另一方面,努力做到因人而异,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使基础较好地学生“饿不了”,而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撑不了”。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我经常在课堂上大力表扬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同时,我也要求学生注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自己能解答的,自然就不会去抄别人的了。
四、在纠正错误中学习英语
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中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错了,改正了;下次变换了题型,又做错了。由此,我发现要根本解决问题,就须从错题入手。我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中的错题收集汇编,保留错误的答案,用红笔写上正确的答案,加上眉批--分析理由。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平时有空和临考前翻看,加深印象,使他们既巩固了知识,大大减少了错误率;又提高了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特别是那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每周都将摘录的错题交上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答。一学年下来,每个同学都积累了一本自己积累的错题集。在平时特别是考试前,我也不时强调这本错题集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引导下所做的一些尝试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和思想,将能很好地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在教学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书目:
1.教育部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金莺、宋桂月编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
3.王守玉,“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中小学教材教学》,第4期
教学做合一典型案例篇五
1、采用分组实验,在做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演示实验全部变为分组实验,使实验更具有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教育性,在各类实验中更具有主导地位。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些实验,体现了在做中教和在做中学,真正达到了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手脑并用;也体现了依学生为主体,依教师为主导,依动手实验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共同做这些演示实验,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要注意观察、记忆、推理、判断。这样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规律的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在做这些实验前,教师要讲解一些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使学生接触正确的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其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2、指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全过程
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渗透了环保教育化学实验总是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不影响观察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的内容及仪器装置、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如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让气体逃逸到空气中。实验中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在实验装置中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及时烧掉。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迅速发展。如点滴板实验,通过学生利用点滴板做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通过对比,使效果更明显。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如果我们适当的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势的发展,也减少了化学实验引起的环境污染,达到了珍惜环境、爱惜环境、保护环境的目的。
3、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去探索实验中可能发生实验结果,从而寻找正确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