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天气晴朗,单位组织党员去河南新县去上红色党课。早上6:20就起床了,收拾妥当后,7:50在梦天湖酒店门前坐上了旅游大巴。
高速公路上车少,天气很好。心情愉悦地听着音乐,不知不觉的在10:00左右就来到了新县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大门牌楼庄严肃穆,但来瞻仰、学习的人不少,但大家都保持安静,没有人喧哗。穿过牌楼,攀登长长的石阶,在石阶的尽头是一组当年黄麻起义的浮雕群,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当年那个如火如荼、激情流火的革命岁月了。
今天的红色学习,让我学习到了我所不了解的知识:沈泽民烈士是矛盾先生的胞弟,生在旧社会的世家子弟,都会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华民族的气节,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追寻理想的实践之中,感觉与当下的富二代、官二代有着天渊之别。
怀着凝重敬仰的心情,穿过陈列馆那厚重、激情、血火交融的历史长廊,来到室外是艳阳高照的后院广场,傲然耸立的革命烈士丰碑便跃入眼帘,这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用信仰和坚守来建造的。
在中国革命的历,那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付出与献身推动了世界和民族的进步!所以作为革命者,信仰和气节在任何时候、任何处境都是非常必要的,正是这份笃定,成就了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2月10日我们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展品,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艰苦的成长过程和革命经历,特别是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的展览部分,再现了焦裕禄同志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发展经济的动人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感人事迹。讲解员对焦裕禄先进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同志们都被焦裕禄同志牢记党的宗旨、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大家深受教育。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焦裕禄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一个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熟悉的名字。焦裕禄去世40多年了,但是他那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着几代人。可以说,自少年时代,就对焦裕禄非常熟悉,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焦裕禄的了解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事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到焦裕禄故居纪念馆参观,重新学习了他的事迹后,对他的精神实质有了初步理解。焦裕禄肩负带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的光荣使命,为了百姓的冷暖安危,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地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记群众的幸福安康。他不仅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也是每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好榜样。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主要是学习他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
学习焦裕禄,要学习他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焦裕禄领着县委班子到火车站去看灾民的场景:大雪天,火车站挤满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焦裕禄站在雪里充满感情的对班子成员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这是他对别人的要求,但更是对他自己的要求。虽然今天的情况和那个年代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宗旨意识不能淡薄,仍然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学习焦裕禄,要学习他的责任意识。焦裕禄同志参加工作十八年,不管是在革命时期从事武装斗争,还是和平时期从事企业生产,担任县委书记,一直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从事的工作充满责任感。
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立新形象结合起来。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上、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新的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参加招待所组织参观《二七》纪念馆,使我们对历史更深的了解;什么是《二七》精神?怎么在当今社会更好的运用?在即平凡又具体的基层工作中如何去体现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解读。
----年2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京汉铁路工人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政治大罢工。它凝全国劳苦大众之心声,荡涤着腐朽没落的帝国主义和刲建军阀当局,工人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从真正义意上开创了寻求中国革命运动正确道路上的探索,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积极坚强的战斗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工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参观学习《二七》精神,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各阶层人民历经艰辛探索的国家出路,这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因为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中国才从根本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刲建的社会,为了国的繁荣富强和发展扫清了根本的障碍。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和世界公认的巨大发展。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领导的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国内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恩来曾高度评价《二七》革命斗争为"中国大革命前的一次启蒙运动〃。《二七》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光荣旗帜;《二七》英烈的名字和精神,伴着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巍然屹立在共和国历史长河中。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不忘历史,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胜任和优质完成日常工作;为办事处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注重团队合作互相尊重,注重工作效果和质量,将《二七》精神继续发杨与传承。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10月27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张謇纪念馆,去了解一位伟人的成长足迹,去聆听一位伟人的爱国心声,去感受一位伟人的救国情怀。
走进张謇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清式的`门楼。门楼顶部刻有“张謇纪念馆”的匾额,门前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把守着,使我感受到张謇纪念馆是庄严神圣的。
跨进大门,迎面而立的照壁上有这样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几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张謇的一生见证了这句话的真谛。
穿过照壁,只见院子里的参天古木——银杏树,枝繁叶茂,古树的腰很粗,起码有五六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接着,我们走进了绿树掩映的张謇纪念馆,一座青砖白缝,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大厅既有民族风元素又有欧式风格,是根据张謇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这一人物特征量身设计的,大厅中央屹立着张謇的半身铜像,只见张謇身着西装,戴着领结,两眼深情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索着实业救国的宏伟大计。
张謇纪念馆内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为我们讲述着张謇这位为我国工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奇人物。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张謇夜读三更的故事,不禁想:成功之花,人们只会惊异它现时的明艳,但是却不知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张謇夜读三更,日复一日,发愤图强。终于用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登上了科举的巅峰!
张謇一生共创办了4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张謇一生孜孜不倦,他的面目因历史的淘洗更加清晰、鲜活,他的救国情怀永远激励人心!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样自谦的话出自那位末代状元张謇之口。情系祖国,忧国忧民。而我们也有幸参观张謇的故居。
曾经有一个伟人那样评价张謇:“在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上,我们不能忘记张謇。”叩响那古色古香的大门,绵绵细雨的池塘中,金鳌上的张謇气宇轩昂,极目远眺。这个伟人的石雕早已立定许久。“人骑白马门前过,我踏金鳌海上来。”对联工整,气势非凡,却出自于十二岁的张謇。心中猛然涌起了对这位不凡伟人的敬仰。走入大堂,更被庄严的气氛所影响。用镏金所粉刷的张謇二字似乎透露了岁月的沧桑与艰辛。通过时间的长河,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张謇的呼吸声。似乎正在诉说着千年来的变故。
随着导游的引领下,眼前呈现的是五岁时的张謇寒窗苦读的场景。微弱的蜡烛光被偶尔的寒风一吹,险些熄灭。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謇依然聚精会神。古人有悬梁刺股者,有圆木警枕者,而张謇却正是这一切的真实写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时的张謇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掩盖不了他一颗赤诚之心。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催。这个早期中国的封建却没有阻止他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行为与他的一切事业,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所展开的。即使在这过程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与挫折却从未使他动摇。与其说是爱国情怀,更是一种对整个民族,整个华夏民族的责任!中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德淋漓尽致。“冒名”考试,弃官从商,这一切的决定担上的是他的性命。可张謇却无怨无悔。你是不肯停栖在洲上的寒枝,你是孤傲飘渺的鸿影,夜阑风静之际,奔赴救国之路,却被打入大牢的你。即使如此,你的微笑却总是那样幽然超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早已双鬓花白。可你却依然昼夜奔波,真想穿越时空问你一句,那是一份怎样的信念支持着这位已将近古稀的老人。再大的风雨却终究打不倒你的信念。我看着你历史馆中你那坚定的眼神,冥冥中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一份对祖国的情,在这样贫苦的生活中,你就如一盏明灯,虽然渺小,却承载这信念,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不止是张謇,生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豪情与决绝。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这民族的责任,我们血液所流淌着的,是千年民族的荣耀,是长江黄河交织了几千年的结晶。自从降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便都有自己的追求:金钱,事业……但是我们的民族魂却依然谨记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人民的内心。
中国魂,民族魂,我们的民族精神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心中有一份所谓的信念去支撑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信念,没有精神,那么它也便无法前进。
千年之后,我在桥上唤你回来。唤你回来,唤你孤寂的灵魂。你的诗早已随风飘散,相思一寸,灰亦一寸,只留那清影。但你却早已归去,在洛田,或蓝田。
千年之后我化作一支天涯段草,将血蹄在紫玉香罗上,凝成一朵永无消息的落红,我只是你修长手指下五十弦中唯一的断弦,同于你归去。
转眼,流年偷换;转眼,你便垂垂老矣。任由那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庸。千年之后我唤你,却只留一犁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