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认识李清照
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
2幻灯总结: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三、品读李清照
(一)师:走进李清照,品读李清照,我们先来学会品读她的.作品。如何品读诗词呢?
(投影:“品读诗词”和“品读诗词的方法”两张幻灯片)
1品读些什么,看幻灯片
(1)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怎么品读(幻灯片)
(1)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对意象的品味
(3)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
1、让学生朗读,揣摩本词所表现的情感。(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字词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
略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拨:为什么关心“红瘦”?
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种反映。
4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李清照于18岁时适赵明诚。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杰出才俊,两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阴重阳》:
(1)、讲述有关的故事: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2)要求学生试将“黄花”换成别的意象,看看是否妥当。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情感上应该是很感伤的,所以再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3)自己挖掘词作中的闪光之处。
5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该词中最寻常的语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的瞬间的感情和表情的变化,捕捉得非常准确。
6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国破,家亡,财散,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她南渡后辗转流离、历经坎坷,心中郁积的哀恸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现了这种心绪。
思考:该词哪些地方是表现自己的愁绪?
“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这六字前后勾连,揭示了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7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旋即离异。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时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学生说说这首词的奇妙之处。
a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
c意象丰富
“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与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区别?
梧桐、黄昏、细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结束语
最后,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走完了一生。李清照这一生啊,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觉得,现在,她不必再感到遗憾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写的词,她写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李清照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没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当我们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叹息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李清照没有辜负“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板书)这样的评价,她的文学正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永远永远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
五、作业
根据李清照早晚期词的创作特点,比较鉴赏《醉花阴》和《声声慢》蕴含的感情和营造的意境的异同点。
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篇二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细腻的表达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而著称。通过阅读李清照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对于爱情、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解,领悟到了许多有关于人生的心得体会。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在她的作品中,她描述了深深的爱情的感受和对爱情的渴望。尤其是在她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首词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词中的文字描写了她内心的失落和孤独。通过这首词,我明白了爱情是人生中的一种宝贵感受,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也会带来痛苦,但人们愿意为了追求爱情去承受一切。
其次,李清照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尽管她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不幸,但她仍能在苦难中找到一丝希望和快乐。她的《如梦令》中写道,“幽愁暗恨生无穷,迢迢牵牛星下乡。”这首词中的文字描绘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困顿,但其中也透露出她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态度。通过她的作品,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接受。
此外,李清照的词作还展现了她对人性的独到触动。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的《如梦令》中,“见他此意能忍将何!”这首词中的文字准确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人们往往会面临选择,往往会陷入犹豫和纠结之中。通过她的作品,我明白了人性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要学会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和选择。
最后,李清照的作品也向我展示了文字的力量和艺术的美感。她的词作清丽、细腻,文字之间的音韵和意境令人陶醉。通过她的《如梦令》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首词中的文字,我感受到了词作的美感和意境。通过她的作品,我明白了文字可以传递情感和思想,美化世界,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安慰。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李清照的作品,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爱情、生活和人性的心得体会。她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命运的反思、对人性的触动和文字的力量和艺术的美感。通过理解和欣赏她的作品,我学会了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并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和选择。李清照的作品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人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篇三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女词人,以其深情悱恻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的词作通常描绘出爱情中的痛苦和失落,同时也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心得体会。通过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独立思考和感受世事的能力。本文将从她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触动四个方面,来探究李清照的心得体会。
首先,李清照对于爱情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她的词作中,常常描绘出一种苦苦思念的情景。例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她的《如梦令》中的描写,表达出她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于永恒爱情追求的渴望。与此同时,李清照也深知爱情的痛苦与无奈。她在《一剪梅·舍得舍得》中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爱情付出的融融深情和付出后的无奈。
其次,李清照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在她的词作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她对于人生历程的思考和思绪万千。例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一夜之间生活的改变和曲折的遭遇所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此外,李清照对于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也有着独到的理解。她在《如梦令》中写到:“梦回人静街空,月华如练,寒是初归,等闲识得东风面。”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人生起伏不定和变化莫测的思考。
另外,李清照也对于自身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她的词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她对于自身不幸命运的思考和痛苦的情感。例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船。”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背井离乡和远离爱人的无奈和痛苦。此外,李清照也表达了对于自身身份地位的思考和领悟。她在《浪淘沙·九重春色》中写到:“人间一剪梅,开遍天涯尽处。”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自身命运和命运的体悟。
最后,李清照通过她的词作也触动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悟。在她的词作中,常常描绘出时间的飞逝和人生的短暂。例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时光流逝和岁月如梭的痛感。通过这样的描写和感悟,李清照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珍惜当下,不要让美好的时光从指缝间流逝。
总而言之,李清照是一位具有独特洞察力和深刻感悟的文人才女。通过她的词作,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她对于爱情、人生、自身命运以及时间流逝的思考和领悟。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笔墨,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饱含着智慧和 sensibility 的文学经典。李清照的词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从中领悟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价值。
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篇四
执教课外阅读诗词指导课《走近李清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尝试,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尝试。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大都是针对整本书,儿童文学或者中外名著,但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我和学生一起踏上了“诗词之旅”。开学初学生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我发现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对书中介绍的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这引起我思考,任何文化的诞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与特定的历史紧密相连,有些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事件,因为很多的诗词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情趣心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平时我们的诗词教学也离不开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只有了解了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才能更能够好地理解诗词。诗词中有历史,历史中有诗词于,我和学生的“诗词之旅”可以在历史的天空下吟诵诗词,也可以在诗词的天地里了解历史。于是,我们读唐朝历史,初唐读陈子昂,盛唐读李白,“安史之乱”读杜甫,晚唐读李商隐、杜牧。读着读着,我们来到了南宋。岳飞《满江红》、陆游《诉衷情》《卜算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学生对积贫积弱的南宋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常常被宋词中炽热的爱国情怀打动。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试着通过三首词走近李清照,再次走近宋朝。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朝廷官员,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满腔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报国无门的悲愤。她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弱女子,她坎坷悲惨的一生正是宋朝历史的真实写照。她又是一位才女,比常人多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她所写的词反映了她的命运,不也反映了宋朝由繁荣走向灭亡的命运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幸福快乐的少女时期,当时是北宋时期,国家安定,家庭富裕,父母宠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因为朝廷党争,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凄苦孤寂的老年时期,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三首词,我们可以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还可以对宋朝历史有整体把握。而且这三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没有理解的难度。
这节课的重点是感受词人的形象,理解“绿肥红瘦”的惜春忧伤情怀。难点是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凄苦哀愁,了解作者的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她的忧愁包含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
如何突破重难点呢?设计思路:
1、想像画面,走近人物。一首词,一幅画,一颗心。《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一代词宗李清照所写的词,语言婉丽清新、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全词所呈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动态、立体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情感,感受人物内心,达到走近人物的目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溪亭日暮的绚丽画面,藕花深处的静谧美好画面,鸥鹭惊飞的有趣画面,学生容易想像,容易感知李清照的快乐顽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绿肥红瘦”的惜春情怀学生不易体会,于是先回忆一夜风雨前繁花盛开的景象(三月校园内海棠盛开时曾一起赏花),再想像“绿肥红瘦”的景象,前后对比,再加上之前“落花课程”的铺垫,惜花、惜春的情怀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而《声声慢》中凄苦哀愁之重,需要学生默默想像,默默感受,以“这首词中,李清照身在何处?她的身影在哪里?”发问,引导学生静思默想,随着李清照独处于陋室彷徨,独立于满地黄花中,独自望断南飞雁,独自饮着三杯两盏淡酒,独守在窗前等天黑……愁苦无助李清照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了。再问“孤单、孤寂、孤独的李清照心在何处”,学生结合李清照的小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李清照在岳飞被杀所写的《声声慢》中忧愁的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学生将孤独的“身”与满心的“愁”连在一起,明白了李清照此时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2、了解历史,走近人物。一首词,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三首词,反映了宋朝不同时期历史,课堂上理解词,同时了解背景资料,这样一举两得,了解南宋历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反过来,学生读了李清照的词,对苦难深重的南宋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是复杂的,全词围绕一个“愁”字,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却对自己的内心所想只字不提。这个空白需要提示,于是除了背景资料,还加了三个历史小故事,写《绝句》是痛恨南宋朝廷投降政策,身为秦桧的亲戚从不依附权贵,写诗歌颂歌颂韩肖胄出使金国的凛然壮举。这样,资料多样化,人物形象也丰富了。《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学生体会也深刻了。
词,人,历史,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彼此相连,彼此促进。
课堂上,学生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真情吟诵,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挥笔写批注。我和学生一起行走在“诗词之旅”的旅途上,在诗词天地中一句一句吟诵,在历史天空下一步一步行走。走得缓慢而从容。
课后,我想课堂成功原因还在于,课堂负载的东西不能太多,三首词不求学生读得很到位,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不能“为读动情强作愁”,将来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一些事,经历了一些人,自然会明白李清照词中的忧伤与愁苦。失败原因在于,学生面对客人老师略感紧张,为了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吟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我多放了时间,课堂节奏略显拖沓,不够紧凑。
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篇五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作品以其沁人心脾的优美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而广为流传。然而,除了她的作品外,她的一生也深受挫折折磨。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悟,以及她对人生的真实的体验。通过探究和解读她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李清照的心得体会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矛盾感和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对人生短暂和变幻无常的描写。例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反映了她对时光流转以及岁月流失的感叹。她在不经意间渗入了对人生无奈的理解,让读者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这样的心得体会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我们如何应对挫折和变化。
其次,李清照的心得体会突出了她对爱情的体验和思考。作为一个女性词人,李清照身上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她的作品中充斥着对爱情的倾诉和对爱情的反思。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失望。她的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痛苦和曲折。通过她对爱情的反思,我们可以了解到爱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面对爱情时应该如何保持平衡和独立。
此外,李清照的心得体会也展现了她对艺术和人性的洞察力。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和文学家,李清照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显示出她对美的独特感知。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艺术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人性的触动。她能够通过作品传达出情感和思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她的心得体会让我们认识到艺术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性。
最后,李清照的心得体会表达了她对命运的探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她在她的作品中反复提及了命运的起伏和人生的曲折。她的心得体会体现了她对命运的抱怨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她的作品中既有对不公平的抱怨,也有对坚持的鼓励。她直面命运的挫折和困顿,坚持表达自己的感受,且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她的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学到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命运的接受和超越。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得体会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通过她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矛盾认识,对爱情的体验和思考,对艺术和人性的洞察力,以及对命运的探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这些心得体会给予了读者以启示,使我们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需要面对和应对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