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篇一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盼》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赶忙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处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这篇课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1、第3自然段。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篇三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设计《夏》的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雨前和雨后两部分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雨前的炎热和雨后的快乐。在学习雨前部分时,先让学生找出体现天气炎热的句子,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画面。
接着想象如果是你在这火辣辣的大太阳底下,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热”我又相机指导朗读,为了调动他们的朗读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如“你能让温度升高点儿吗?”“达到36度啦”“37度啦”等等,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越读越带劲儿。随后,我又让学生想象:在太阳的炙烤下,还有谁也受不了了呢,请你模仿课文来说一说,起初举手的学生不多,我便以马路为例,进行引导“马路在太阳下会怎样?”师边说边摸额头,生明白了“马路发烧了”,抛砖引玉效果很好,随后,学生又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
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加深了学生对夏季炎热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一举两得,效果很不错。
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篇四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生2:我觉得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怀念郝副营长。
生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发现的问题真不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说。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1:在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他自己却牺牲了。
师:你把关于灯光的往事概括得很准确,但全文可不仅仅写了往事。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都会想到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往事。
师:这两位同学对主要内容的概括都有比较好的方面。如果能合在一起说,就比较全面了。既说明是从现在想起来的,又详细说明郝副营长是怎样献出生命的。
3.再读课题,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斗中一位伟大的战士。
生2:我感到很伤心,因为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文章题目是灯光,但主要内容却是写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事情。并且,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听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灯光”,品析人物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讨论交流和朗读感悟。
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篇五
朴素、朴实是薛老师课堂语言的最大特色。和其它特级教师的口才相比,薛老师的嘴就显得很“拙”。语言以短语为主,没有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没有生动活泼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没有能博得阵阵掌声的诙谐幽默的语段,甚至连发言中也有很重的鼻音,可这丝毫不影响薛老师的个人魅力。因为他的教学态度、教学艺术已经足以让我们敬而仰之。
而语言的亲和是薛老师课堂挥洒自如的一大法宝。薛老师上课,说的话像拉家常,很亲切,孩子能不被吸引呢?“孩子们,你们也天资聪明。”“请大家……”“你想想看,孟科会怎样想呢?”家的感觉,父亲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的神情,无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只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而忘记了自己其实更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薛老师不同,在和学生对话时,始终笑意盈盈地望着对方,认真地听孩子发言。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尊重。谁不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呢?亲切的话语,尊重的神情,再加上薛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怎会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学生把老师当作知音。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薛老师问:“孟母和你们的父母教育,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有很多话要说。有的说,孟母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道理的。而我父母亲不是。有的说,我的父母不像孟母那样让我去体验。还有的说,我的父母是粗鲁的。我考好了表扬,考砸了只会打骂。在会场有800多名教师,学生能不顾“家丑外传”被同学、老师耻笑,是需要勇气的。而这勇气,来自于对薛老师的信任,来自于和薛老师交流的这种强烈愿望。
我想,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薛教师心中牢固树立起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我想:这或许就是大雪无痕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