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一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 ,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一、导入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三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四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异同点?它象什么?
3、总结: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像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二、认识不同的梯形
1、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出示不同的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2、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三、寻找梯形
1、通过寻找、让幼儿找出图中的梯形并涂上黄颜色。
2、展示个别幼儿的涂色作品
3、继续寻找我们生活中的梯形物品价值分析:
先以学过的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学习梯形打下基础。
让幼儿比较正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可以让幼儿更好、更直观的认识梯形。
让幼儿自己动手,找找、玩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反思与调整: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五
1、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与梯形、椭圆形与圆形的特征,发现它们的异同。
3、体验学习与操作的乐趣。
1、知识准备:已学习过正方形、圆形的特征。
2、物质准备: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梯形、圆形纸的胸卡、图片,圆形铁丝圈若干, 师幼共同收集3种图形的物品排放在活动室中。
一、以“小客人来做客”引题,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长方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2)拓展思维:有哪些物品像长方形?(门、窗、尺子等)
(3)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但长方形是对边一样长。
2、认识梯形。
(1)出示梯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有4条边,上下两条边不一样长,两条斜边一样长,上面两个角与下面两个角一样大。”)
(2)拓展思维:有哪些东西像梯形?(梯子、花盆)
(3)比较长方形和梯形的异同: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对边一样长,梯形对边不一样长。
3、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幼儿观察:它长什么样子?(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城鸭蛋圈,圆圆扁扁真有趣,一个圆形在肚中)
(2)拓展思维: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鸭蛋、盘子)
(3)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椭圆和圆的边都是光滑的,但椭圆形比圆形更扁更长。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组操作: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梯形,圆形变成椭圆形。
1、幼儿佩戴图形胸卡,根据胸卡上的图形找到相应图形的家,学说完整句“我是xx形宝宝,我找到了xx形的家”。
2、寻找活动室中像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物品,用“我找到了xxx,它像xx形”的句式向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介绍,并将找到的物品送回相应图形的家。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引导幼儿继续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2、回家后继续寻找像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物品,把它记录下来,带回班上与同伴分享。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66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那么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平面图形,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特征。(出示一个梯形)问:这也是平行四边形吗?那它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不同点: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平行,第二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那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梯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导入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齐读梯形的定义,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梯形?请你指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梯形?原来梯形在我们生活中这么常见,那大家想不想认识梯形更多的知识呀。
3、在平行四边形中我们有底和高,那在梯形中又有些什么呢?(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4、梯形中的高又怎样画呢?
5、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三、巩固练习
1、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四、全课小结
2、练习时间不够,讲前面的环节可以更加紧凑些。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七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从这些图片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且指一指。)
出示:
2.提问:你还能找到什么平面图形呢?
(估计有学生能说出:梯形。)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认识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根据手中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做法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各小组展示交流,展示同学说说怎么做的。
3.提问:用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
(1)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2)指名交流画图和测量的方法。
5.学生阅读书本第47页中的内容。
(1)指名交流阅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2)请学生在纸上标出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6.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是梯形吗?仔细观察,跟我们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比较后交流,发现:两腰相等。
(2)请同学们进行验证。
(3)指出:像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完成试一试。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梯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出示:请同学们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交流、汇报。
质疑:第二个图形的高在哪里?第三个梯形为什么不在上、下两条边之间画高?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1)学生审题后判断、交流。
提问:为什么第三个图形不是梯形?
(2)如果产生分歧,可借助工具进行检验。
2.第2题。
(1)学生根据题意找一找,同桌交流。
(2)谈话: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拼一拼。
(3)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的根据七巧板块数的增多拼一拼。
3.第3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尝试分一分。
(2)展示一份作业交流。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梯形。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第4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独立按要求画一画、量一量。
(2)指名不同画法学生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
观察比较:所画梯形的异同点。
(3)同样完成第2个小问题。
(4)提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交流)
5.第5题。
动手剪一剪。
(1)用两张长方形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