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全曲音调高亢,音域只有六度。全曲10小节,以二二三三分逗。节奏明快,大多一字一音;句中与结尾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跨小节的切分与颤音的结合别具特色。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对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悠然自得的情绪,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山歌独特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民歌演唱潜力。
【教学重点】
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以旋律中的波音、夸小节切分节奏及衬词等元素为切入点,感受歌曲浓烈的民歌风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1=c2/4
5342123453421—
ninoninonino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新授课
1.导入新课:
2.听音乐:先感受黑鸭子版本的演唱,说说演唱形式,再跟着一齐边律动边演唱吧!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能够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教师说明要求
1、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2、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小结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资料。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1.欣赏四川民歌《太阳出喜洋洋》,感受其欢快喜庆的音乐特点;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游戏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有两两合作、协商决定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的意识。
音乐、图片(农夫、斧头、狼)、箩筐实物一对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好吗?你们觉得心情和天气有关系吗?
1.欣赏歌曲,介绍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欣赏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气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3.欣赏歌曲,带着问题: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重点引导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动作来感受挑箩筐晃悠悠的'感觉)。
二、熟悉歌曲内容,模仿游戏中的三个角色
1.你听到歌里唱了谁上山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担的农夫和箩筐”)谁愿意来做一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扮演农夫,练习挑箩筐动作。
2.农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头”)斧头的动作怎么做?
3.山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凶狠恶毒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音乐游戏
2.老师示范讲解游戏。
第一段:农夫出场
第二段:斧头出场
第三段:豺狼出场(间奏时段猜拳并进行奖惩)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戏(领队追、输家跑、赢家不动、输家可跑到赢家背后躲)。
3.双人对抗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
五、放松活动,同伴间互相捶背、捏肩、挠痒、打滚等六、结束:挑着砍获的豺狼回家咯(音乐伴随)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b:我当然明白啦。这是流行在我们重庆一带的民歌,它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a:好啦好啦,就你明白的多。还是别说了,有请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关阅读]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词曲出自于诗人、剧作家、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超多使用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等是模拟打击乐器锣鼓的声音,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情绪,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使低、中、高音都能演唱。便于传唱。歌词资料贴近生活,起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起源
1942年春,金鼓先生在重庆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因长期孤生在外,怀着对家乡梁平的父母和相邻们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民歌。歌词表达家乡父老乡亲们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面貌和渴望获得丰收的情绪,曲调是是以家乡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而成。
发展
发展至今,《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蜚声于海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被列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和我国声乐考级(民族唱法)曲目,还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经典民歌”。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
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吆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罗/朗罗
不怕虎豹朗朗扯/光扯/和豺狼吆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罗/朗罗
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砍柴吆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朗罗
这山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山来吆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朗罗
不愁吃来朗朗扯/光扯/不愁穿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感受热情,高亢的歌曲风格,学习分声部唱这首歌。2、启发幼儿初步学会创编几种与歌曲性质相附的劳动动作。3、培养幼儿感受、体验和表现人们愉快、热爱劳动的情绪、情感。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在日常中的各种劳动内容,认识和了解各种成人劳动。2、歌曲的旋律磁带,录音机,大鼓一只表演用毛巾每人一块。3、歌曲的图表和形象符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让幼儿倾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子录音。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听上去怎么样?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简单讲解:这是一首非常热情,有力,高亢的劳动曲子,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四川名歌,叫《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在表现劳动人民在广阔的田野里愉快劳动,热火朝天的欢乐场面。人们在劳动时还编了好听的歌词,边唱边劳动,越干越有劲。2、配上歌词交换司作第一次示范唱,让幼儿欣赏倾听2遍。师:下面章老师就把这首曲子配上歌词唱给小朋友听,让你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愉快的劳动情景。听一听人们在劳动时都唱了些什么?3、教师随音乐唱两遍。提问都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一一将符号出示。)4、和幼儿一起学唱歌曲。(1)集体边看歌词图象边记忆歌词进行学唱。(2)着重练习衬词(即曲中括号部分)的唱法。(3)练习分声部学唱这首歌。(分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形式,教师指挥幼儿练唱。)(4)变换分组方式,多次分声部练唱。5、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劳动动作来边唱边一拍一下地练习动作。(1)让幼儿自由想象劳动的情景表演动作。(2)指挥幼儿分声部表演歌曲。(分男女小朋友,一声部幼儿按拍做劳动动作,二声部幼儿唱衬词)6、最后和老师们互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