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教师教学篇一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题目有那些?看看下面为大家推荐的题目吧!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浅谈中国山水画
16.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浅谈中国人物画
29.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浅谈色彩写生
33.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浅淡“书画同源”
37.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中国画贵在创作
42.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线描艺术的魅力
46.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论白描仕女画
51.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论白描
55.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谈临摹
63.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油画之我见
65.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66.速写与创作情感
小学教师教学篇二
1、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
2、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3、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
5、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研究
6、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7、《教育杂志》与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8、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
9、小学语文教育中古代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10、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2、环境教育视野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1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
14、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者-吴研因
16、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7、“右脑开发理论”观照下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8、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19、吴研因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0、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1、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2、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24、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5、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26、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27、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28、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0、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31、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32、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33、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34、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35、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36、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37、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38、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39、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40、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41、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42、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43、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44、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5、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46、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47、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48、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49、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50、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5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5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3、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54、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55、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56、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7、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8、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59、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60、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6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62、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63、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64、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6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66、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67、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8、教师的素质研究
69、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70、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71、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72、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73、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74、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75、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76、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7、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8、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79、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80、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81、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82、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83、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8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8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8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8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8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8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9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9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9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9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9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9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9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9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9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0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0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0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10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10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10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0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10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10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10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11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11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1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11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11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11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11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11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11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12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小学教师教学篇三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1、上课认真听讲。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个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随机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自己就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老师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
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4、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结束语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教师教学篇四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29.3个男同学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小学教师教学篇五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估算具有快捷、实用、相对准确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估算不单纯是一种数学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估算教学内容的编排
2估算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估算教学难,难在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和运用估算去解决问题的策略。估算内容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感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学生是在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之后,再学习“加减法的估算”这部分内容的,估算的数目不大,直接口算并不难,而采用“估算”则显得牵强附会。另外,学生进行估算时,不但首先要思考“怎样把数化整”,然后还要口算,这样程序较多,而且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估算最后还有多种结果,学生会觉得估算麻烦,不如直接口算或笔算来得快,因而不想用估算了,造成学生出现先算后估即“算着估”的现象。
(2)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运用估算,体会不到估算的优越性。估算学习是贯穿于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各个活动中的,与其它计算教学知识密不可分。例如,我们要验算:34+45=99或56×3=154的结果对不对,就不必精确计算,而是鼓励学生运用估算去验证。估算作为一种验算方法,能快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估算比精确计算快捷,估算还可以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有效的估算可以助计算一臂之力,估算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口算、笔算的熟练、准确、迅速,体现了估算的优越性。
(3)学生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估算,没有估算意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在教师的影响下,就逐步养成了“计算要准确,计算结果是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的,是允许有误差的。由于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就不“唯一”了。学生产生了学习估算的心理障碍,其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往往一看见“大约”、“大概”等字样,就开始估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估算,显得很机械。
(4)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估算策略,如何能合理灵活地应用估算方法。“估算方法与估算策略”概念上的混淆,以及估算结果的多元化,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估算意识还是空白的学生来说,精确计算是比较直接的,而估算还要先转一个“弯”,再进行计算,这种间接性的思维就比直接思维难一些。估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估算策略需要灵活选择性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在低学段,估算不需要那么复杂,估算教学的要求一定要简单明确,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能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就行了。
3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
“加减法的估算”是二年级上册第31页中的内容,是作为估算起始课教学的。教材安排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购买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妈妈带的钱够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先把28、43、24分别看成与其最接近的整十数,把这些数化整,再口算,即“整十估”。有下面三种不同的列式方法:
(1)30+40+20=90(元)90100钱够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估算,有些问题的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数。比如,去商店买东西,妈妈看带的钱是否够,就要选择估算,体现了方便快捷;而售货员需要收钱找钱,就一定要选择精确计算。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就在生活中,可以现学现用,学习估算还是很有乐趣的和很有必要的。教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教给了学生估算的基本方法。
3.2尊重学生思维,注重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无论是“加减法的估算”还是“乘除法的估算”,估算方法都是先把算式中的数看成跟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通过口算算出结果。但随着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估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新课标》也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也会出现多种估算方法。到了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的教材中,逐步体现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估算:192+219就有下面两种方法:
(1)192+219≈200+200=400这是根据十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来化整的。
(2)192+219≈190+220=410这是根据个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来化整的。
加减法的估算,在估算过程中,可以把两个数看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数相加减,也可以把两个数看成与其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相加减。由于估算的标准不同,所以估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
又例如三年级下册第59页例2: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估算22×18,就有下面三种方法:
(1)22×18≈20×18=360把22看成20,18不变
(2)22×18≈22×20=440把18看成20,22不变
(3)22×18≈20×20=400把22看成20,18看成20
乘法的估算,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再用口算算出它们的积。估算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了。教师要肯定和鼓励学生总结出的估算的多种思路和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不必强调学生用其中的哪一种,让学生理解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存在的。
3.3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多种策略
估算策略主要是指运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不难,但是灵活运用估算策略却不容易。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估算的策略是不相同的:有时候要“估大些”,有时候又要“估小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估算策略。
例如:62个学生去儿童游乐园玩,每张门票9元,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呢?
根据外出情境的需要,就要把62×9看成62×10=620元,或者把62×9看成70×9=630元,需要采用把结果估算得大一些的策略。
又例如:电影院每排有62个座位,这样的9排大约至少有多少个座位?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就可把62×9看成60×9=540个,需要采用把结果估算得小一些的策略。
在“除法的估算”这个内容里,更进一步体现了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6页的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估算124÷3,就有这样两种方法:
(1)124÷3≈120÷3=40(箱)把124看成120
(2)124÷3≈123÷3=41(箱)把124看成123
虽然这两种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从实际生活中看,若选择第2种估算方法,答案“41”更接近准确数,更精确些。从多种估算方法中,选择一种合乎实际的,就是一种策略了。
又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6页的“做一做”:有260个桃,平均装在4个筐里,每筐大约装多少个?估算260÷4,可以这样估算:
(1)260÷4≈240÷4=60可以把260看成240
(2)260÷4≈280÷4=70也可以把260看成280
在这里,把结果估算得小了或者大了都可以,估算的策略比较灵活。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看出,教学“除法的估算”时,就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去化整,而是要根据具体题目而定,把被除数看成一个能除得尽除数的数都可以,也就是转化成口算除法能计算出来就行,不必死搬硬套,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更合理的那一种策略。
“估算方法”并不能等同与“估算策略”,“估算方法”关键是掌握“化整”的技巧,而“估算策略”则要根据实际问题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比较灵活。
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以熟练的口算为基础,为精确的笔算服务。学生的估算能力越强,计算能力也会越高。估算可以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意和智慧。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切实引导学生学好估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估算策略,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