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篇一
近日_亲自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的精神深深打动并震撼着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碧血丹心照汗青。她选择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的人生还不够长但是已经足够厚重。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好青年。他们青春正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本身具有了一身本领,但是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小幸福,追求的是为了人民为了时代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就业选择是边远穷困人才缺乏的地区。北师大研究生毕业,黄文秀的就业选择给无数的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榜样。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想一想国家的需要。不要一味追求个人的安稳幸福,想一想底层人民对于人才的渴求,想一想民族对自己的呼唤。一个人不能只是为自己而活。
她的人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短暂的一生,留给了我们一座精神的丰碑。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如今新时代的长征路给我们出了更多的考卷,我们一定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用自己的努力,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答卷。
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篇二
3月4日,公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观看《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众多的感动人物中,沈忠芳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今年88岁的沈忠芳,他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他的那句话“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使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航天易讯员工,我深感使命在肩,时刻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铭记于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篇三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60年的隐姓埋名,60年的默默奉献,沈忠芳是我们每一位航天人的楷模,沈老的精神品质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航天人学习。从无到有,从近到远;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我们每一个航天人的真实写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我们作为新一代航天人要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开拓创新。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篇四
沈忠芳在年少时,便把为祖国造飞机的愿望深藏于心,不仅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还在后面导弹研制领域从零开始,研究出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精锐武器”b6”系列。
研制导弹的事业中,面对一次次失败,他顶着压力,说他愿意自掏腰包继续研究。也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给同事们带去了坚定的信念,让研究事业不至于夭折,让整个队伍宁心静气继续研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验,让中国导弹也能走出国门,得到外国客户的肯定!
他在记事本首页写着”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的话语,我想,这就是他对他自己人生最贴切的评价。
同样作为航天科工的一员,我被沈忠芳的行为深深感动,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面对失败时有一次又一个次重新开始的勇气!青年当立远志缓行路,但永不言弃!
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篇五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感动中国》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今年88岁的沈忠芳,他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随着淞沪会战爆发,轰炸机时常对上海进行轰炸和扫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对日寇的痛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瞬间,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高中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
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这儿工作。
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
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
30岁的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论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空导弹体系对抗能力和国防的实力。
导弹事业让他付出了绝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侣和战友,同样是北航飞机设计系毕业的徐正年,在承担了中国航天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因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时,爸爸就像个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无法向孩子们和盘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
国士无双,无数像沈忠芳这样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感动中国》颁奖辞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
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
这一代人
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
这一代人
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
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
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