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一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形式,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场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深深地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这次观赏中,我收获颇多,对于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我将结合个人观察和感受,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间艺术给我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创作方式。民间艺术包含了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比如,观看这场表演中的舞蹈节目,我被那翩翩起舞的舞者们所吸引。他们身上动态的舞姿与婀娜多姿的曲线结合在一起,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同时,民间舞蹈还融入了丰富的感情和故事情节,使整个表演更具感染力。而在音乐方面,民间艺术也以其特别的演奏方式和曲调让人神往。整个表演中,醇厚、婉转的乐器声音将我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而在戏曲方面,民间艺术更是以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次,民间艺术给我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民众的智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因为民间艺术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理解。从这次表演中我感受到,民间艺术所表达的是一种深沉和朴实的情感,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过表演向观众诉说着诗意的故事。
再次,民间艺术给我带来了艺术审美的愉悦和享受。民间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让我在观赏中得到了满足和享受。例如,观看舞蹈表演时,舞者们高擎双臂,在舞台上自由自在地舞动着,让我感受到了舞者们舞蹈的力量和美感。同时,舞蹈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故事情节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受。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种身心灵的平衡和安宁,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最后,民间艺术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我发现,民间艺术表演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这场表演中,我看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尽管在时代的变迁中,民间艺术也正面临着挑战和变化,但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欣赏和传承。我作为一位普通的观众,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更加认同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所拥有的民族精神。
总结起来,欣赏民间艺术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丰富了我的艺术审美,燃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一次观赏都让我更加热情地投入其中,体会到了我们民族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我相信,只有持续不断地欣赏和推广民间艺术,我们才能保持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国民间艺术的光辉。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二
2011年4月28日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否越来越热爱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否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得自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折纸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那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 以下,我就本班开展的折纸活动《美丽的扇子》反思几点。
一是:“授之以渔”
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本次折纸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把孩子分为四组,每组分给两把扇子,请孩子用用、玩玩、看看、想想、说说“扇子是怎样做出来的?”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二是:“分层指导” 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如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就启发幼儿:你试试,能变成其他的物体吗?对于幼儿的创造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折纸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三是:“交流提高”
在本活动中我做得比较不足的是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因为孩子只有通过相互交流,从同伴那里获得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从而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还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总之,折纸活动是孩子喜欢,教师引导较难的活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教师还需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好的经验,不断地促进教育教学的进行。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三
民间艺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欣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我将从了解背景、欣赏方式、艺术形式、传承问题和阐明体会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背景是欣赏民间艺术的基础。民间艺术通常源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为出发点,因此,了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寓意和内涵。比如,我曾欣赏过一场京剧表演《红楼梦》,通过了解北方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我对这场表演更加投入和理解。因此,在欣赏民间艺术时,了解背景是我们更好地体验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其次,选择适合的欣赏方式对于理解民间艺术非常关键。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种类繁多,包括曲艺、杂技、龙狮舞等等。在欣赏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体验这些艺术形式。比如,在观看爆竹舞时,我选择静心欣赏,全神贯注地聆听舞蹈者的节奏和旋律,这样能更好地体味到爆竹舞所表达的喜庆和祝福情绪。因此,选择适合的欣赏方式是我们更好地欣赏民间艺术的关键。
再次,民间艺术的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比如,苏绣是江苏地区常见的民间艺术,其精细的刺绣工艺和富含哲理的图案常常打动人心。我曾去过一次苏绣展览,看到了一件精美的苏绣作品《卧莲图》,它将莲花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苏绣的技艺和美学感叹不已。因此,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展现了人们对于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这令人赞叹不已。
此外,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冲击的影响,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当代面临着传承危机。比如,曲艺这一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年轻一代对于内容的不感兴趣和缺乏机会学习,已经面临着断代的情况。要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研究和推广,同时也要注重将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民间艺术。这样,才能保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欣赏民间艺术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人们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和宣泄。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因此,欣赏民间艺术不仅仅是对于艺术欣赏,更是对于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欣赏民间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深入了解背景、选择适合的欣赏方式、体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关注传承问题和思考启发问题是我们欣赏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民间艺术给予了我许多的感动和启示,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去欣赏和关注民间艺术,体验其中的魅力和智慧,为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间艺术做出自己的努力。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四
一、论文摘要:
折纸活动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双手又能开发幼儿的智力,活跃思维。折纸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如午餐前后的一段时间,家长来接孩子们的一段时间,孩子们在家和父母一起进行折纸活动,加强了亲子之间的联系,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
折纸简单易学,只需一张纸可以任意折、也可以按规律特点折,可以折出许多丰富多彩的作品;折纸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生活乐趣。
二、问题的提出:
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产生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有十五亿人口,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将获得者。中国人和美国人就差在动手能力上,所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
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
调,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关键词:
纸对幼儿认识边、角、线、中心、几何图形及空间方位,锻炼手的技能,培养注意力、记忆力和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都有重要意义。幼儿折纸的基本方法有平面折叠、四角向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多种折法。
2、折纸教学:教授幼儿学习各种折纸技能的教学。从用简单纸张进行简单折叠开始,使幼儿掌握基本折法,逐步学习看图示折纸。叫幼儿折纸,要求仔细,折的整齐、美观。
四、研究的特点及条件:
1、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教学活动投入少,简便易行。
2、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发展需要(动手动脑)。
3、利用折纸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注意力、记忆力和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都有重要意义。
4、提高幼儿之间合作、交往能力。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一)、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索幼儿折纸活动中通过多种组织形式与良好活动环境的创设,真正有效地开发幼儿智力、活跃幼儿思维,并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使幼儿折纸活动从单一的以兴趣出发为目的转向以发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有效促进幼儿折纸教学活动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进行折纸教学时,确立合适的活动目的,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幼儿终身受益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不仅仅考虑如何行之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同时也渗透了品德、思维、个性、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尝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折纸教学方法。
2、层次(阶段性)性原则
在进行折纸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位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多层次的折纸方法,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折纸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对象的组织安排顺序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不断提高。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激发他们更高级的需要。
(三)、有效促进幼儿折纸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动作发育还不够健全,如果让幼儿直接接触那些难度大的作品,孩子经过最大的努力还达不到目标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自信心。所以,我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折纸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别是:
第一阶段托班,从托班第二学期开始,让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作品,在活动中,先教幼儿学习比较简单的技能技法。但无论是成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方式。教幼儿边对边折(正方形、长方形)、角对角折(三角形);并要求幼儿边角对齐,把纸压平整,以养成良好的折纸习惯,为以后的折纸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小班,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
1、讲解示范法,幼儿同步跟学。
2、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学得快的孩子手把手教还没有学会的孩子。这种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学的没有压力,学得快,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第三阶段中班,我们采用的教学法是:恢复原形法,让幼儿在观察、欣赏中探索学习。我们把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作品折好,每种都折10份左右,一次三种,分给每个幼儿,把幼儿分成三人一组(三个幼儿有三个不同的“作品”)。让幼儿看看、拆拆、想想、试试再按原样折好,从中了解“作品”的整体构造。这样一来每个幼儿在相互学习中,一次能学会三种纸工作品。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探索性,在活动中体验交往、合作的乐趣。
第四阶段大班,大班幼儿的折纸技能渐趋熟练,我们采用的是看图示折纸法。帮助幼儿理解折纸中常用符号的含义,如双正方折、双三角折、菱形折、正折线、反折线、箭头、翻转等等。有了这样的认知经验,再让幼儿根据图示折纸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六、分析与讨论
程,而非结果如何。
鉴才能有所新的创收。
七、几点思考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幼儿和教师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幼儿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幼儿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幼儿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幼儿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幼儿学习的依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幼儿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设相结合。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五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它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场民间艺术展览,对于这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并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第二段: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
民间艺术涵盖了诸多艺术门类,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绘画、剪纸、刺绣等。这些门类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音乐舞蹈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绘画剪纸记录了民间故事和民俗风情,刺绣则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技艺。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第三段: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
除了其形式上的美感,民间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众的情感。在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生活困苦的抗争;在绘画剪纸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人们对于仁爱友善的追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刺绣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人们对于精细和完美的追求。这些精神内涵贯穿于民间艺术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使其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出了人们的情感与理念。
第四段:欣赏民间艺术的心得体会
在欣赏这场民间艺术展览的过程中,我对于民间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首先,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让人目不暇接。其次,作为人们创造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充满了真挚和朴实,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最后,民间艺术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某一根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触动与重塑。
第五段:对于民间艺术的珍爱与传承
在欣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这种宝贵艺术形式的珍贵与重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传承和推广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并喜爱这种艺术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壮大。
总结:
欣赏民间艺术是一种美丽的体验,它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这种宝贵的艺术形式,传承并推广它,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并参与到其中。民间艺术是我们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通过欣赏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六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技能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体现更多地的是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将我平时积累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共享。
“乐由情起”,这句话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正是这情让孩子们深入地挖掘音乐的内涵,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铺路搭桥。“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意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审美情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课堂中我的评价极为开放,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情景。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拥抱形”,”圆形”的座位层次。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这种形式的排位方法,学生的兴致得到极大地提高。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改一改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紧张严肃的局面,我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所以,和谐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艺术的美。
1、音乐教学气氛渲染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往往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都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共同探索着知识之迷;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2、音乐教学肢体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音乐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抬与头姿等。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不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中的多种语言的完美结合,使本来就“美”的音乐更锦上添花。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七
《小马》
学前教育2016级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活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在折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的进行探索与尝试。在主题"动物王国"的活动中,我设计了"折小马"这一活动,在开展活动时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自主感知学习折叠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折叠"小马",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自主动手动脑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范样"小马"、折纸图谱、正方形纸若干张(多于幼儿人数)、小剪刀人手一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折小马",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让大家来动脑筋自己来折。(出示范例小马)。
1、观察图示,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师:你们知道这只小马是用什么方法折出来的吗?
师:对,我知道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爱动脑、手又巧的聪明孩子,只要我们仔细看、认真想每一步图示的意思,老师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折出漂亮的小马来。
(评析: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必须肯定和相信他们,支持他们的这种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同时我又提出了看图示的要求。)
2、幼儿自主折纸,教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们可以拿一张纸,看看图示,试着折一折。
(评析: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再说大班幼儿已有了看图谱折纸的能力,还有很好折纸经验,每次折纸活动,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我认为应该让幼儿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再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全体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体交流,解决重难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折到了哪一步,碰到了什么困难?
幼儿甲:我折到第四步不会了。
师:还有谁也是折到第四步不会了?
师:谁能帮助解决?
幼儿乙:我第四步试了几次,好像对了。
师:小朋友你们对照图示看一看,他折对了吗?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也学会了折第四步?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讲,折一折给大家看。
师:别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再一起来解决。
师生一起商量解决难题。
4、让幼儿再次折"小马",巩固所获经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大家注意两条边一定要对齐……最后请小剪刀帮忙,剪出鬃毛。
教师在巡回观察时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学习折小马。
(二)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
1、展示交流
师:现在请折好的小朋友把小马举起来。
师:大家做得棒极了!真是个小巧手。小马终于折成功了,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2、进一步激发幼儿看图示折纸的兴趣。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和重要性(约200字)
民间艺术是指历史悠久、根植于人民生活、表现人民精神风貌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民众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写照。欣赏民间艺术不仅使我们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抚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民间艺术的欣赏体验和个人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各类民间艺术的欣赏体验(约250字)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从民间音乐、舞蹈到工艺品、绘画等各个方面都有精彩的作品值得我们欣赏。对于我而言,我最喜欢欣赏民俗音乐和绘画。每当我在田野上聆听到悠扬的笛子声和鼓声,我的心情就变得愉悦起来。这些音乐带给我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乡土之情的温暖。而欣赏民间绘画,则使我沉浸在丰富的色彩和形态之中。每幅绘画都有着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民间艺术对心灵的滋养(约250字)
民间艺术承载着民众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它能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滋养和慰藉。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经常感到压力和疲惫,而民间艺术正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休憩场所。每一次欣赏民间艺术,都能让我远离喧嚣的城市,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宁静和放松。民间音乐能够唤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忘却一切困扰;民间绘画则能够给我带来视觉的享受,让我沉静在美的世界里。
第四段:民间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约250字)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历史和文化传承给后代。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习俗,进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民间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例如,现代舞蹈和音乐可以融合传统元素,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段:对民间艺术的继续关注和推广(约250字)
在欣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民间艺术,我们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建立更多的培训机构和艺术交流平台,以提高民间艺术的水平和影响力。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参与到民间艺术的活动中,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为其发展尽一份力量。只有不断关注和推广民间艺术,才能让其保持活力并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
总结:(约150字)
欣赏民间艺术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还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尤其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带给我们宁静和平静。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推广民间艺术,让其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和美好。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九
此次到济南听课,确实收获颇多。下面谈一下自己四点较大的感想:
一、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比如《新疆好》,课堂上展示出的淳朴、自然、真诚与简单让人特别感动,听完这节课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随歌而舞、随歌而和。
二、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老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比如上《放牛山歌》的老师那优美的竹笛声让听课者都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三、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比如在《乃呦乃》这节课中,教师抓住歌曲的特点:节奏,并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自发地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而在李路老师的《牧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活泼动漫,优美的草原风景,并学唱了《放牛歌》使学生置身与音乐的学习、音乐的活动、音乐的体验之中。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始终被老师艰难地拖着走,越到后来越显得在应付老师,让上课和听课的人都觉得很累。
四、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比如《小夜曲》一课中老师要求学生为乐曲分段伴奏,但是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说什么答案的都有,后来老师自己的分段也是没有以同一个标准分段,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而在《三个和尚》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根据自己初步的体会,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信心为我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200字)
民间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民间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作为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民间艺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享受的机会,也是了解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此,我将分享我对欣赏民间艺术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的关注和研究。
第二段:欣赏旗袍展示(300字)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场民间旗袍展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其设计巧妙而精美,用料考究,绣花和刺绣精细而华丽。通过欣赏这些展示的旗袍,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流行趋势的变迁。同时,旗袍展示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自信,她们用一身精心搭配的服装彰显自己的魅力和风度。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情感。
第三段:赏析剪纸艺术(300字)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刀剪在纸上创造出各种形象和图案。这个过程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耐心,每一次用刀刻简单的线条都蕴含着剪纸艺术师傅的智慧和匠心。在欣赏剪纸艺术时,我被它独特的美感深深吸引。无论是精致的花鸟画,还是寓意丰富的神话故事,每一幅剪纸作品都传递着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欣赏和研究剪纸艺术,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承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第四段:品味民歌表演(300字)
民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场民歌表演,这让我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歌唱者用激情澎湃的歌声展示了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歌词中融入了大自然和人民生活的情感。不仅如此,舞蹈和乐器的表演也增添了表演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感。我被这场民歌表演打动,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民间艺术的力量。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并鼓励他人去探索和传播。
第五段:结语(200字)
从旗袍展示到剪纸艺术,再到民歌表演,我在欣赏中体验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欣赏民间艺术是一种享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我们的努力,保护和弘扬民间艺术的精髓,我们能够传递给下一代更多关于我们文化根源的知识和智慧。
欣赏民间艺术心得体会篇十一
一、秩序井然的课堂常规是重要的保障。
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即做任何事都必须有规定,有约束,否则一无所成。所以,每每新学期接手一批新生我觉得就得非常注重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就让学生们了解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比如:准确的歌唱姿势、愉悦自信地歌唱;欣赏音乐时要静静的听,大胆的想,勇敢地说等等。师生心有了灵犀,配合就有了默契,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学生都能读懂。有了这些“规矩”长期的潜移默化,我们的音乐课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养成的行为习惯。
二、规范完美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是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常思常想的问题。面对学生大喊大叫缺乏美感的歌声,千姿百态的坐姿,木讷的表情。我每节课都要口感舌燥地反复强调歌声要优美一点,坐姿要端正,表情要愉悦自然一些。可效果不尽人意。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规范完美的示范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比唠唠叨叨的说教要实效的多。所以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为学生示范时的声音和表情。另外,为防止学生乏味,我还为学生寻觅了许多“老师”。
如:“网络老师”从网上下载小学生歌唱比赛视频,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歌唱姿势和歌唱表情;“摄像机老师”把学生自己的歌唱场面录制再播放,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给自己的歌唱找出优缺点。让学生在模仿和对比、鉴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
三、适时多样的课堂评价是最佳催化剂。
适时准确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体验进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我们的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是单调的师评方式。这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产生“抗药性”。所以我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
学生自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而且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不仅做到“知己”,也可做到“知人”;这不正验证了《吕氏春秋》上所说:“察己则可以知人”吗?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他评,更是有趣而见效。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天真、真实,让小伙伴更容易接受,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耐心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实践、验证、使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