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一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9月15日晚8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第_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看着道德模范们或其亲人依次上台接受鲜花和掌声,接受国家授予的荣誉和广大群众的致敬时,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更多的则是感动与敬畏。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颁奖仪式分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访谈、颁发奖章、致敬礼赞、文艺表演等环节,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如果你有1000万元,你会选择过怎样的生活?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动的答案。马旭,中国首批女空降兵,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15元钱买的胶皮鞋她一穿就是好几年,鞋底开胶了也要“缝缝补补又三年”。生活节俭只为一个目标,去年9月她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全部捐给了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看完了马旭的感人事迹,我的眼里噙满泪花。助人为乐,善行无疆,她这一生,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献给了人民。
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排雷负伤前对战友说的那句话,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中越边境扫雷战场,印在了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也印在了亿万国人的心中。
车轮滚滚,危急关头谱写生命赞歌;电光石火,血肉之躯挽回鲜活生命。20_年7月6日,铁路职工徐前凯正在调车作业,列车前方突然出现一位老婆婆,容不得多想,来不及犹豫,徐前凯跳下还在滑行的列车,冲上铁轨救下老人,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右腿。
最高的荣誉,给最值得崇敬的人。像马旭、张富清、杜富国、徐前凯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敬业奉献的模范,是崇德向善的榜样。他们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颁奖仪式虽在歌声中落下帷幕,但道德的力量还将永远传递下去。让我们一起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二
通过道德模范事迹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营造知荣辱、讲义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我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先进人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
三、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我也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社会的认可。
学习先进,就是要学习其精神,并发扬光大。我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三
古运祥,男,李家疃镇常重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先后6次自费5万余元在常重村、东大姑庙村、武吉村、成安人民广场等地举办“我为老人洗洗脚”活动,凡自愿参加活动的,均免费赠送足浴盆和毛巾。
以活动为载体,在全县鼓励传递孝心和爱心,让广大群众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孝老敬老,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弘扬家庭美德,传递和谐和睦的文明家风,努力在全县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古运祥曾入围“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并先后被评为“第五届邯郸市道德模范”“邯郸市最美家庭”“成安县最美家庭”“德孝信好村民”等荣誉称号。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读后感篇四
xx,男,1976年3月出生,汉族,xx省xx县人,本科学历,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2020年12月,被评为第六届运城市道德模范。
该同志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行医。他始终把做一名好医生当作自己的追求,刻苦钻研医疗业务,坚守工作岗位,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临床一线,抢救了无数危重患者,他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已成为慢阻肺联盟委员、山西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山西医学会免疫分会委员。
从事内科工作20年来,他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深切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全面的业务知识。他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一方面通过自学、外出学习深造、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和业务水平,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作为科室的第一责任人,他注重科室科学化管理及人员梯队化建设,力争打造优秀科室和品牌科室。一是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任人唯贤,积极发挥业务骨干的引领作用;二是通过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业务知识、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努力打造学习氛围浓、服务态度好、医护质量优的团队。三是注重引进新技术,他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支气管镜培训学习,引进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技术,使全院肿瘤及危重症的治疗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力主引进血气分析及feno,为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治疗及鉴别诊断提供更精确的依据。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把呼吸内科打造成了一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县医院于1月24日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xx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共产党员成为专家组成员之一,他主动请缨担任普通发热病区负责人,第一时间投身到抗疫一线。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带领7名医务人员24小时坚守在普通发热病区,牺牲春节假期,没有一次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发热病区,他根据病人症状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病人病情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疗护理方案,同时向患者宣教新冠肺炎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仅如此,他还要管理呼吸内科的十多个病人,每天24小时巡回战斗在一楼和五楼两个病区,不间断排查、鉴别、救治患者。
2月11日,xx县医院派出第一支援鄂医疗队,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和一名党员,他第一时间上交“请战书”,担任县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与另外两名队员毅然逆行,不畏危险,深入前线,加入运城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随同xx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赴湖北省天门市开展抗疫救治工作。到达天门后,在天门市第一医院感染一病区进行医疗支援。天门市第一医院感染一病区病人数量较多,特别是重症患者居多,当地的医生已经连续多日超负荷运转,急需医疗力量支援,他们的紧急驰援为天门市的抗击疫情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在天门市第一医院感染一病区开展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工作,从最初的陌生、恐惧到之后的从容、镇定,他就象一名驰骋沙场的战士,历经了一场场激烈的生死考验。他凭借多年的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经验,在天门市第一医院使多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和赞扬,也得到山西援鄂医疗队的肯定。在救援工作期间,他同时作为二线值班医生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他的突出表现为山西闻喜的父老乡亲赢得了荣誉,天门市委、市政府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山西闻喜医疗队的精湛医术和救死扶伤精神,为山西与湖北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该同志政治、业务素质过硬,医疗技术水平高超,科室管理能力强,医德医风好,是一名德才兼备、能力素质兼具的优秀党员和医务工作者。
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五
沙勒克江·依明,男,维吾尔族,1946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居民。
沙勒克江·依明始终坚守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多做些好事的诺言,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和周一,他都会在自家小院举行升国旗仪式,对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民族兄弟姐妹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
“我从小就与红色记忆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来到塔城市,我的父母把家里的4间房子腾出来让解放军住,这一住就住了8年,我们和解放军相处得如同一家人。”儿时的红色记忆,让沙勒克江·依明坚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全心全意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7月,沙勒克江·依明决定在自家小院立起旗杆升国旗。在全家人的支持帮助下,同年10月1日,国旗开始飘扬在小院上空。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邻居都自发到他家参加升国旗仪式。大家聚在一起,听着嘹亮的国歌,注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感到身为中国人无比自豪。
沙勒克江·依明在国旗下,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宣讲。他用质朴的语言、身边的典型事例及自己的切身感悟,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如今,他家的小院已成为塔城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除了当地干部群众外,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已达23万人次。每位到访者,他都会赠送一面小国旗,至今已发放9万余面。
沙勒克江·依明通过升国旗来表达爱党爱国之情,他还打算将升国旗的重任传承给他的孩子,通过代代相传,让爱党爱国、团结友爱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
沙勒克江·依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