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同步学与练八年级人教版答案篇一
《苏州园林》重点段落分析
(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答: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二)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家、 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 》。
叶圣陶绍钧教育文学古代英雄的石像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列数字 )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三)布置作业
1.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2.预习《故宫博物院》,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
语文同步学与练八年级人教版答案篇二
6 阿长与 《三海经》
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 )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 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 6.表现了“我”喜出望外的心情。 7.《山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
8 台 阶
1.(1)淋 踩 (2)槛 跤 (3)掺 砌 2.(1)载 栽 (2)夸 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 4.(1)宽敞(2 )烦躁 5.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 6.“我”去接父亲的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 7.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动作、表情、语言等来写。)
9 老 王
1.(1)僻 (2)缔 (3)胀 (4)滞 (5)怍 (6)髅 2.(1)规矩, 不惹事。 (2)为人忠厚诚信。 3.(1)荒僻 (2)取缔 (3)降格 4.杨绛 围城 5.不好。用“镶嵌”能更鲜明地突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6.目的是为了感谢“我们”一家对他多年来的关怀和照顾。说明老王是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人。 7.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8.略(想像要符合老王当时的身体状况。) 9.略( 能写出人物的善良和自己的感悟即可。)
10 信 客
(1)蹋 (2)伎 (3)灼 (4)唁 (5)沛 (6)誉 2.(1)淘 啕 (2)陪 赔 ( 3)拨 拔 3.(1)形容人谈吐文雅。 (2)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3)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余秋雨 文化苦旅 5.“ 羡慕”、“嫉妒”的是乡民们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品;“轻蔑”、“嘲笑”的是乡民们见多了不以为奇的物品。 6.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7.四乡外出谋生的人, 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的肩上,做信客,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要为乡亲服务。 8.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 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 9.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 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应以救人为先。
语文同步学与练八年级人教版答案篇三
一、教学理念
现代散文的教学,担负的既有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情感教育的使命,甚至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的指导。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为学生阅读现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思想情感的表达,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通过抒写真情的活动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文本浅层的学情分析和作为名家名篇的记实散文的文本定位,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
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
3.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师小结。
语文同步学与练八年级人教版答案篇四
一、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用略。 5.a 二、
(一)1.阶梯地位
4.新屋落成,父亲老了,身体垮了,这中间透露出一种凄楚、心酸的情感。
5.父亲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父亲这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畏劳苦,自立自强。
(二) 1.a
语文同步学与练八年级人教版答案篇五
在寒风刺骨的冬季的花园,万花已经败落凋零,唯有光秃秃的枝干残叶。但就在这么萧瑟的季节中,有一种傲霜斗雪的灿烂的云霞在绽放,那位傲骨的君子便是——梅。
春季,她不屑与春天的万花斗艳,不青睐蜂围蝶舞的生活,她在等待。到了秋天,万芳已经掉落成泥化作尘时,她仍没有绽放自己的生命,还没到她想要的时刻。
等到飒飒的寒风吹灭了最后一抹绿色时,当人们瑟缩在暖和的屋子里不肯出来时,那片洁白的雪地,此时此刻是她绽放的舞台,那呼啸的寒风,便是她潇洒姿态最好的伴奏曲!
不如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热情,没有水仙的娇巧,有的只有那傲视一切,傲霜斗雪的铮铮铁骨的气概!衬托着褐色曲折的枝干,小小的花瓣托着花蕊,绽开了自己的灿烂美丽的笑颜。散发着幽香,她在对寒风微笑,是寒风教会了她坚忍;她在对寒霜微笑,是寒霜洗濯了她高洁的心灵。一切的娇弱的花儿在温暖的春天争红斗艳,这是梅所不屑的俗气,在她心中的舞台,是磨砺自己坚忍不拔意志力的冬季,她要成为最艰难环境中最灿烂的.一朵花儿。这,就是梅。
自古以来,不论是赋诗作词,梅都是文人笔下的最坚韧的花儿。都用梅来夸赞一个人的坚忍不拔,铮铮铁骨和清澈的心灵。我喜爱梅,正是因为她的那种精神罢。爱她的清澈,爱她的傲视一切,爱她的坚韧。花亦如此,人还有什么理由推托呢?有些人追求富丽,被金钱迷住了眼睛,便化作一根墙头草,风往哪里吹他向哪里倒。虚伪的奉承讨好,一心追求奢侈空洞的生活。这是梅所唾弃的。
做人,便要做一枝傲骨梅。
因此,我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