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播放玉林古诗篇一
岭南博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在教育界享有盛誉。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能够参与到岭南博雅的学习和生活中,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岭南博雅心得体会。
在岭南博雅的学习生活中,我最深刻体会到的一点是学校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岭南博雅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培养,岭南博雅的学子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社交上,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展现出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此同时,岭南博雅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学生们必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此外,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如讲座、讨论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正是这样的品德教育,让岭南博雅的学子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为社会做贡献这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岭南博雅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们经常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这样的培养使得岭南博雅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对接,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在岭南博雅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们还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学校注重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和文学活动,如戏曲表演、音乐会、书法展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眼光。在文化和艺术教育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情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的心灵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岭南博雅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全面素质的培养、品德教育、团队合作和文化艺术教育,岭南博雅的学生们能够在思维能力、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学校的培养,让我在校园生活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成为了一个更加自信和综合发展的人。我对岭南博雅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为一点:岭南博雅是一个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学校,我为能够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和生活而感到无比荣幸。
播放玉林古诗篇二
为了迎接秋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去百万葵园和岭南印象园感悟秋天的气息,领悟那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情。
去了葵园之后,我们来到了岭南印象园。
刚进大门,就看到了头顶上那紫色的海洋,在空中绵延了几十米。垂吊下来的万条丝缕,像紫色的龙须,长短不一,在风中微荡,又像那白发童颜的老人手中蕉的须。不时,还有阳光透过他们的缝隙映射在地上,隐隐约约的,像湿了水的光斑,路上的小石子,像在光斑中游动的小鱼,惟妙惟肖。
进了园区,仿佛闻到了岭南的古香,就像下雨后的小巷。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所以这里的房子是最有特色的。灰色的屋瓦,鱼鳞般地整整齐齐地布满了屋顶,毫不逊色于现代风格的琉璃屋顶,它们没有妖娆颜色,他们只有朴实的颜色,还带着泥土的湿味,它们是那古色古香岭南的象征。
有的屋顶的四角高高翘起,像是准备起舞的蝴蝶。窄窄的.门,高高的屋,似乎每间房子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却都散发着浓浓的岭南韵味。
房门前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清澈见底,所以并不难看到河里嬉戏的小鱼,可见以前的岭南都是“小桥流水人家”,让不少游客禁不住诱惑,纷纷将这幅岭南墨画装进自己的相机里。
房子一栋紧挨一栋,这样,连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悄悄地,像一双手,将你牵了进去。
窄窄的巷子,两面是壮观的蚝壳墙。墙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满洲窗。地是用乏了黄的青砖拼成的,像一位面容蜡色的老人,却又有这一颗热情的心脏,将你带回刚解放后的岭南巷子里,不管你怎么走,都能到各户人家的大厅小院里。
在岭南印象园里,岭南特色小吃一应俱全,广州的鸡仔饼、沙湾姜撞奶,佛山的盲公饼、大良y砂……其中,糖画是最有意思的。
一个五尺小地方,你先对那师傅说上自己喜爱的图案后,只见那师傅手中紧握着一把沾满糖的细勺,一会儿在石板上龙飞凤舞,一会儿又像雨点那般急促。他脸上虽神情凝重,却又不慌不忙,画的线条粗细掌控自如。最后他用勺子的柄端对“画”进行细致地修饰,不一阵子,你的图案就跃然于纸上,一幅惟妙惟肖的糖画就完成了。这糖画既可口,又精致,真让你舍不得动口。
岭南的剪影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围观,可见这又是一个亮点。
古色岭南,在秋意中更具魅力。秋之旅,我真正体验到了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情!
播放玉林古诗篇三
走进一座小楼,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这就是广州日报之前的发源地。环顾四周,有点身临其境的飘然。楼不大,阴暗又干净。一台旧了的印刷机仍躺在那里,它似乎记录了沧桑,饱含着岁月。
当去到那里时,原本昏昏欲睡的我顿时兴奋。并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游乐场,而是具有古朴典雅的小镇,但就是这小镇却让我欲罢不能。
岭南印象园,顾名思义,自然是带有浓郁的岭南风情。远离繁华的都市,座落练溪村听起来都心旷神怡。步入园内,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不由得走近她,触起心里一伏思绪,这就是穿越吗?太像了!当时,粗糙的石板路,简易的三轮车,真的似乎回到从前,领略他们的生活。
不就是三轮儿吗!现代人哪儿用得着!不是,没有那么简单都叫你看透,她好象有一种能量,让你思绪纷飞却遗忘所有悲伤。
走进一座小楼,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这就是广州日报之前的发源地。环顾四周,有点身临其境的飘然。楼不大,阴暗又干净。一台旧了的印刷机仍躺在那里,它似乎记录了沧桑,饱含着岁月。
好熟悉,离我公有几米之遥的童年竟出现在我的面前。大招牌下的冰糖葫芦,还有散着几根枯草的养鸡笼子,勾起了回忆,似乎没以前那么内敛,但是现在的学习,早让我忘了无忧虑的生活。
嗯?这个县衙是怎么回事?没有考虑好便被好奇心牵引了进去。这是典型的衙门,押解犯人的囚车,小卒的杀威棒一应俱全。我和小组成员,看着这空空的县衙,我们这群耐不住闲的人上演了一部戏,名字嘛,就叫《十三岁县太爷》吧!
玩开了放肆了,坐在池塘边休息一下,但实在抵不住刚才的蚝壳墙和县衙勾起的好奇心,于是匆匆喝了几口水又就扑入到古朴的建筑里去了。
有时,美在静中产生。当伙伴们都去吃小吃时,我却迈不开脚步,我看到一位编草鞋的阿姨,她是一位说不了话的人,静静地端坐在椅子上,手却不停地在草叶中飞舞,木板车上陈列了许多精巧的手工艺品都是她的杰作。我呆看着出了神,好美的一幅画面,这片刻让我好难忘怀。
到现在我已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这岭南文化了。之前的一些认识:典雅,静谧,朴素永远也说不完整。
到了离开的时候了,依依不舍地,哦!这静静的印象园。又回到了喧嚣的城里。
播放玉林古诗篇四
八月二日,我欢天喜地的坐上了旅游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去旅游胜地岭南印象园。
下车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面前有一个高得足以让50个人重叠在一起的大门立在我面前。上面端端正正地刻着‘岭南印象园’。门票不要钱,我怀着既紧张又期待又兴奋的心情走进了大门。
“哇~”才刚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个个具有独特风味的小店。小店有用石头砌的,有用竹子砌的,街道上挂在店前的门旗用着有韵味的毛笔字写着“岭南餐厅”、“岭南牙雕”、“岭南回忆”……无不让我惊叹。这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地道广州,地道小镇,地道农村人啊!街道中间有一条小溪,清澈无比,贯穿整个街道,里面的鱼儿欢快地游着,荷花朵朵开放着,好像在互相竞争着自己的美丽清廉。现在一想象,那是多么的令人惬意呀!
我正失魂般的欣赏着这醉人的美景,被爸爸的一喊叫给惊了回来,爸爸指了指“岭南皮影剧院”,说“进去看看吧!”。于是,我跟着进去了。我坐在木制椅上,心里紧张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皮影戏呢!不知是个什么故事呢!随着音乐响起,故事开始了。故事是讲一只鹰想抓住一只乌龟,可是乌龟有坚硬的壳,鹰使了攻击,装睡,用食物诱惑他等伎俩,非但没有成功,最后还被乌龟咬了一口。我被乌龟的聪明机智和鹰愚笨的伎俩给逗笑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看完精彩的皮影戏,我们参观了“岭南回忆”,它讲述了从五零年代到现在的种种回忆。在那里,我看到了渔人的大船,六十年代人的衣服,五十年代的缝纫机,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东西:织布机。老太太熟练地使用着织布机,梭子有规律地在老太太手中快速地穿梭着,织出了红色的格子布。我摸着布料,仿佛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辛酸,仿佛让我想起了奶奶,让我想起她忙碌的背影,想起她教我使用织布机的摸样,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候清苦的生活。。
然后,我们去了“快乐老家”小山村。向里走,有以前用的各种石磨,最让我更感兴趣的是挑柴,我不费吹灰之力地扛起了28斤的柴,接着,是48斤的,我心里想着:我力气那么大,它也像前面的那个好扛。结果一扛,我就后悔了。我感觉有座小山在我肩上,我使劲儿使的青筋暴起,可是柴还是丝毫不动。最后在爸爸的鼓劲加油下,小宇宙爆发,将它扛了起来。放下时,我感觉爸爸妈妈及全世界的人都以我为豪。我却又想到了五、六十年代的人辛苦地扛起这柴,就像扛起整个家庭,却从不引以为豪,想到这儿,刚刚的骄傲感荡然无存,我赞扬着五、六十年代的人的坚强。
回家时,我心里五味杂陈,想到了那时残酷的战争,无情的侵略军,中华人民人们却坚强清苦地生存着不禁为祖先们感到自豪。
一年级:张子颖
播放玉林古诗篇五
近来,我在阅读林汉岭南撰写的《读碑记心得体会》一书时,深受启发。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碑记这一古老而又珍贵的文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就此书的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和交流。
首先,林汉岭南在《读碑记心得体会》一书中强调了在阅读碑记时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碑记是历史的见证,在它们中间,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风韵和风采。通过阅读碑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这些碑记记录着古代社会的兴衰,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
在第二章中,林汉岭南提到了读碑时要注重审美和感悟。他告诉我们,在阅读碑记时,不仅要注重其内容,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艺术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而碑记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美学感悟。通过欣赏碑记的形式美和意义美,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力。
在第三章中,林汉岭南强调了读碑时要注重细节和语言。他认为,在阅读碑记时,不能只顾大观,忽略了其中的细节之美。细节是构成碑记的基本单位,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碑记作品的整体。只有仔细阅读、挖掘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碑记背后的含义和信息。而语言则是碑记的表达方式,是古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只有准确理解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碑记的内涵和深意。
最后,在第四章中,林汉岭南谈到了读碑的心态和方法。他告诉我们,阅读碑记需要用一颗平静而开放的心去感悟和体验。不要带着成见和偏见去阅读,而是要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与碑记对话,与古人交流。同时,他还提到了使用一些研读工具来辅助阅读,如字典、释文和注解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复杂性,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参考。
通过对林汉岭南《读碑记心得体会》的阅读与思考,我不仅对碑记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学到了一些阅读碑记的方法和技巧。阅读碑记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工作,在其中发现美和思考问题,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希望通过对林汉岭南书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领悟碑记的魅力和价值,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学术研究中。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碑记,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魅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心中永久闪耀。
播放玉林古诗篇六
林汉岭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岭南读碑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读碑之作。这部书记载了广东、广西等地的名人碑刻,记录了这些碑文的内容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岭南读碑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林汉岭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和对学术的热爱。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我对于这部书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林汉岭南读碑记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岭南读碑记》中,林汉岭对各种碑刻进行了详细解读,不仅仅是字迹的考证,更是对碑文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深入理解。通过读碑,他让我们能够感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历史的厚重。无论是碑文中的诗词歌赋,还是记录了历史事件和思想的碑文,都透露出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林汉岭通过《岭南读碑记》,向读者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林汉岭南读碑记使我对历史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岭南读碑记》是一本历史学的专著,作者对碑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他详细地梳理了碑文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时代背景,启发我们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对碑文的研究,林汉岭培养了我们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也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他还对碑刻的保存与保护提出了建议,引起了我们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读《岭南读碑记》,我不仅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历史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林汉岭南读碑记带给我对于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岭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林汉岭的介绍与解读,我了解到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一直都是多元、开放与独特的。其中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岭南地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文化交融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林汉岭通过《岭南读碑记》,打开了我们对岭南历史文化的一扇窗,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
最后,林汉岭南读碑记使我对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有了新的认识。林汉岭是一位对学术充满热爱的学者,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才华用于研究、总结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在《岭南读碑记》中,林汉岭注重细致入微的研究,力图还原碑文的真实面貌。他对碑文的解读,不仅仅是对字句的解析,更是对碑文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探索。通过他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同时,林汉岭还提出了要坚持立足于现实、服务于社会的学术理念,鼓励年轻学人热爱学术,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学术热情和人格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综上所述,《岭南读碑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巨著,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我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带给我们对于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的热情。我相信,以林汉岭为榜样,我们可以继续努力,发扬学术精神,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播放玉林古诗篇七
时光若水,悄无息至,触水无痕,渐已久远,当我们告别提笔挥毫的泼墨时代,挥手“家书抵万金”的素纸行文,终日守得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套键盘鼠标,在噼里啪啦的敲字声里摇头晃脑的时候,是否还应记得:中华古魂不可流失。卷帙浩繁里悠悠古调,扬扬鹿鸣,犹须一笔一墨来抒写。
青铜泛起苍白的纹路,钟鸣过后,时光再次飘扬散去,只留四周一番空寂,待抬头细视,暮色轻漾,人已散远。仍记得那个风云变幻的春秋大时代,人心动荡,国民不知所依,只有那些心系民族的思想家方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铺平竹简,用简陋的墨色延续了中华以和为贵的精神,在最不能坚守的时刻涌动满腔热血,塑造中华文化之光。那一缕淡墨,变作浓浓的一抹重彩,渗透在历史斑驳的昏黄色封面上,值得无穷的后世人褒扬。
软衬三春草,柔铺一缕香。当三尺坚冰已被屡屡春风镂得剩了壳,人们的脸色红润起来。经历了魏晋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日子渐渐离去。唐宋的士人才子,尽情抒发才气,笔墨纸张是中华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的标志。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张旭驾驱云霄的字帖,柳骨颜筋的雍容楷书,以及遗响后人的《玄秘塔碑》,笔墨纸砚,书香墨宝,是世界对中国的定义,也是中华向异国的展示。这缕古魂,在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始终系着中华子孙的自尊与心田。
头带母做远游冠,手掌纸笔的徐霞客是家书的传承着。他只身朝山谒水,北到茫茫盘山,南到广西南宁,三次遇盗,四次绝粮,险些丧命,只以一颗沉著的心,成一部洋洋洒洒四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一个游子对慈母最动情直白的诉说,是由无数信封信纸叠合而成的思念与证明,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笔贵重的财富。当有人介意写信太麻烦的时候,《傅雷家书》岂不是最有力的驳击?一个工整的方块字,一张平滑的木浆纸,寄托着最深厚的人情,而又有哪一个人离开家毫不留恋?家情系重行,家书载重情。
也许科技让我们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是我们轻松愉悦。可再灵活的电脑和键盘也替代不了一颗有情有韵的心。留守一缕古魂香,中华山河在此,汝众需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