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在进行《减法二》的备课时,我意外地在网上收获了一首好记又适用的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向后走、0上有点看作9)。配合对例题的讲解与应用,中间和末尾有“0”的`减法就这样突破了。
练习时,我对难点题进行题意充分讲解引导,把简化难,通过学生上台表演,联系教材上各条件的对比,孩子们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接着我又进行了同类题型的训练,重点强调解答“解决问题”的规范,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消化了这些难题。只是有少部分同学似懂非懂中,还不能完成融会贯通,得加以辅导讲解。
从作业和课堂上看来,两个班的孩子在算法上都已完全掌握,只是准确率还有待加强。很多家长也都有共识,孩子们较马虎,在课堂上还稍好点,作业就不能细心地完成,出错频繁,下周将重点进行计算准确率训练。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5月28日执教《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这次课上,我设计在复习导入部分先进行小数加减口算(数字特征,能够凑成整数),以及整数的简便运算定律和性质,为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作铺垫。
在新授课中,我将104页的例题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例题进行自学。最后通过自学、交流、汇报的出结论,证书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而在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一个智慧大比拼的游戏,分为三关。第一关:基础练习,做教材104页的做一做;第二关:提高练习,设计两个难度有所提升的算式;第三关:为三个判断题。然后将教科书104页的第三题作为课堂练习。最后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求总成绩的另外一种方法。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实习教师,我在这次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同时感触颇多,让我受益匪浅。
教书,一门艺术。在这一大艺术里面又涵盖许多小的艺术细胞。那么,教师的语言则是这些小艺术细胞之一。一趟数学课堂的氛围,就靠老师的语言来调动。数学是一门注重总结的学科,所以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有其目的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小结与总结及每个环节的过渡的语言。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以生为本,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由于本班学生的缘故,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清晰流利的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时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打乱了课堂时间安排。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精力要高度集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内容,还要时刻关注学情及课堂生成,在学生出现知识点上的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在非重点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应做到少重复学生的语言,形成精炼紧凑的课堂氛围。
课堂的生成既是课堂的亮点,而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又是这亮点中的闪光点。在巩固练习时,出现了两个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而在讲解中,由于缺乏经验,并没有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清晰明了。在课后,指导老师为我的教学进行了指导点评,才让我恍然大悟。是的,这就是年轻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差别所在。
此时此刻在我的心里只想到了大诗人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听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优点: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吴志强老师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对数游戏、破译密码、找朋友等等。通过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2、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候,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楚或不完整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的发言进行整理,让学生最终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说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思路,对于学生日后的对数学的发展完成更的桥梁作用。
3、在练习环节设计中,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严谨性。练习由易到难,形式多样,为学生的生成更好参与机会。
不足:
吴老师在教学减法时,缺乏说理,应留些时间让学生都说一下减法的来由,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对教材的能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到位,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较强,在数学问题设计方面严谨,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学习。
附:其他课程教学反思
本课课本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设计上根据课本要求,两个课时足以完成。但是,作为《旅游地理》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基础,在内容上要更贴近学生。可以多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用互动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穿插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变换角色,让学生当主角,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先收集资料,自己总结出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在展示旅游图片或旅游音像资料时,让学生开展讲解竞赛等。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掌握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注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学习作准备。
二、注重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使用,具体形象,很好的辅助教学。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特别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详细生动,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本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随着珠子的移动变化,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根据直观演示,编了计算口诀: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心的读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马上就记住了。
2、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迎刃而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学生理解掌握后,末尾有零的减法就很容易了,学生自己计算,竖式的呈现课件以动画的形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从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在孩子们开心的朗朗歌诀中、欢快的笑声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一节本来非常难以理解掌握的计算课,我这样设计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扎实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这不仅是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有效直观图示的使用对教学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什么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只有理清这些概念才能有效上好每节课,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授课着重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渠道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练习课着重巩固新知识,逐步提高知识点的层次,最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着重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灵活运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是属于练习课,因此我在备课时,设计了三个阶段的练习。第一阶段是基础题的练习,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种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各部分的数量关系,懂得做加法算式时关键抓住两个部分数,做减法算式时关键抓住原来的总数。
基础题到提高题之间要有一个坡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提高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法基础训练后,我设计了按颜色分、按大小分两道题。让学生明白按颜色分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按大小分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减法基础训练后我又出示按颜色分要求学生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为第二阶段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阶段是提高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一道题可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白天鹅、黑天鹅、大天鹅、小天鹅同时出现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列出很多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即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能力是否提高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也就有了第三阶段的练习。
总之,每一节课总有满意和欠缺的地方。这节课的不足学生没有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叙说应用题的三句话,有待今后加强训练。
我想谈一谈教学中的.两个困惑与大家共同探讨
困惑之一:
练习提高,是逐步提高还是拔高的越高越好?拔得很高就是练习课所需要的吗?
困惑之二: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本节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设计“过度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1)“小小速算家”
(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
(3)挑战“神奇的495”
(4)“交朋友”
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此节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息、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吗?我认为这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我们一直以为:这些任务是在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找规律等典型课堂内实现的,计算课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教给学生计算的法则,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技巧,在这里谈不上什么发展思维,即使有也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这次教科院特意安排了“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计算课,作为研讨的话题,应该说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她让我们重新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在摸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计算课也大有文章可做。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在这节课上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开放问题空间的设置
我们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荡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可以预想,一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题的优劣之后,我们果断地选择了“1/2+2/5”。并且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的揭示,还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借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更易把握的整数(彩旗的面数)引入,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我们希望用“1/2+2/5”给学生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其一,通分的.方法。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
其二,化成小数的方法。1/2=0.5,2/5=0.4,9/10=0.9,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学生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其三,还原成整数的方法。它源于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师对情境空间的开放设置。
其四,更加富有创意的是,学生在否定“3/7”这一答案时,居然利用上了(1)“1/2就是一半”这一特殊之处,(2)40面彩旗的3/7不是整数,(3)如果1/2+2/5=3/7是对的,那么以前学的1/2+1/2=2/4=1/2≠1,等等这些老师都很难预设到的方案。
我们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成功,也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老师开放设计的成功。
有点遗憾的是,与课本中的“1/2+1/4”相比,在“直观形象地折叠,利用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答案这种方法上有点欠缺。由于2/5不方便折叠,我们把画图作为理解通分的一种辅助手段处理,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我们过分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淡化了优化,虽然教学中安排了这一环节,但有点走过场,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用“通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及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整百整十数相加减和整万数相加减的口算。
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由已学过的25+40引出例1,启发了学生想出口算过程比较自然,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想。学生口算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怎样想得快就怎样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减法的口算,启发了学生根据加法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减法的口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比较充分,除了边讲边练外,还安排了集中练习。在集中练习中,除了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外,还引导学生观察和、差的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对课本练习题中的一些难点,在课堂上解决,达到了当堂巩固,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后面多位数的加、减法和多位数的乘除法奠定了基础。是笔算计算正确率提高的根本保障。
但是今后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方面下功夫:审题、观察数据特征、分析题意、检查验算等。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九
上完课的第一感受:学生的思维没打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死气沉沉,算理不够清楚,教学效果欠佳。
经过各位领导以及同事推心置腹的评课,我豁然开朗。发现:1、学生不会观察信息
2、学生识图时间短,思考时间也短
3、对于减法、加法算理不清楚,有些断章取义,思考不灵活
基于以上问题,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数学教学水平处于幼儿园水平,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经验不足。
以后该怎么做呢?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减法和加法。
3、可以通过同桌互说,自己说,多种方式多说多练
4、理解算理要让学生就题论题,(1)、不能抓字眼【如:看到剩就用减法,看到和、一共就用加法】。(2)、也不能死板的说: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最好,就题论题,比如:从总数里去掉黄花的数量就知道了红花的数量,用减法:黄花的数量和红花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我想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彻底理解了,不管遇到什么题目也不怕了。
4、“还剩多少人没来?”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问法。“还可以怎么问?”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几人没来?还差几人没来?“再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问法。“还有几人没来?”这样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减法,断章取义的弊端。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或实物,让学生知道求还剩多少?不一定都用减法,有时加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5、多听师傅的课,借助电脑多看教学视频,教材分析等,提高对教材的掌握能力。
我教学水平尚不高,还需努力!
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十
《8、9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作为第一次随堂听课的内容,我上得比较失败。在听完几位老师的意见后,写了点反思,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方向。
1、学会让孩子们开口说数学
在寻找数学信息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跳过了对数字的理解,直接进入到数字的计算。不得不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是挺不错的,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完整的讲出算式的整个含义。这里我没有把他们及时地拉回来,重申数字与算式的语言表达,而是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到下一步。其实,数字、数学信息的表达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尽可能的让小朋友们开口说数学。同时,注意把话说完整。例:在一图四式中,先要让学生表达看到的数学信息,如:左边有6只恐龙,右边有2只恐龙。接着,引导小朋友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要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6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6=8与6+2=8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让小朋友们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有一部分小朋友经常在减法上出错,经常出现6-2=4的`状况,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如果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完整的表达出来,相信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
2、三个多一些
在新授课时,应该多一些讲解,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层次。这里的讲解特别是针对例题的讲解。整堂课中,我只花了20分钟就完成了对新知识的讲解。可能是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我差不多讲满了一节课,这次我有意加快了步伐,结果适得其反,重点不突出,讲解不透彻,学生依旧稀里糊涂。还有需要重视的一点,我没有在课时中设置拓展练习,貌似在以前的课上,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其实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今后的课时中,要注意对这一点的补充。总的来说,在讲解时,要做到透彻;练习时,力求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3、没有分清新授课和练习课
除了每次教学数的认识,我会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去传授新课。其他的加减法、练习课,我都是讲半节课,练习半节课。一是做作业的时间比较紧;二是我以为讲一点会对他们做作业带来点启发,让他们做练习时轻松一点。下一次再根据前一次的作业情况,提炼一些注意点。但是这种混淆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做法是很不对的,一定要改正!
俗话说:在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希望自己能在失败中接受教训,在以后的课堂上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