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篇一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篇二
读了《了凡四训》这篇节选古文,我不禁对云谷禅师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因为他说过:“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这小小的一句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不看相应的译文也知道云谷禅师在说什么,他说:“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不能够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脑子里都会有一个个永不停止的念头,当你在抛掉任何念头,不论是恶念还是好念,都应该不留任何痕迹地抛掉,这样你才能收获大智慧,见到真理。
现在,我听云谷禅师说的话,每天做的事,不论是善是恶,每天都要记在功过格里,善的事情就记在功格下面,恶的事情就记在过格下面,还要看恶事的大小,把已经记的功来减除。日久天长,当你做完三千件善事后,你就会不同于凡人,开悟了。
看了《了凡四训》短短的节选,却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道理,我明白的第一个道理是:不能轻信命运的安排,要学会去改变命运,改变未来!这一个小小的道理,却使我们受益匪浅!
《了凡四训》这篇古文,告诉了我们很多的真理,我对此也深信不疑。让我们多学古文,争取做一个通古博今的小学霸吧!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篇三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了凡四训》,这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书中,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四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篇四
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是新书,而且非常薄的小册子,就从图书馆借来看,顺便可以复习下古文。
对于神鬼志异、因果轮回之类的思想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对佛教故事的真实性也总是持有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遇到很多理性无法解决的事情,在人无助的时候就会愤慨命运的不公,进而去求神问鬼,探知自己的命运走向,希望找到症结所在,寻求解决之法;或者仅仅想要知道不幸何时才能结束,以重燃希望。但是“鬼神之事”是否真有,无人知晓,所以心中虽虔诚,但总有一丝疑问徘徊不去。
这本书仅仅由四篇文章组成,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了凡先生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讲述,从他的命运被算定到他通过自己行善改变命运,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我认为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事例的可信度以及文章的说服力。作者讲故事一样的把他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慢慢把读者引入到他设计的图景中,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自我改造、自我救赎”之路,而读者在他的前车之鉴上受到鼓励,希望有他的成就,也就仿效他的方法,那么他的劝人行善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我的角度看,我更喜欢书的前本部分。虽然全书都充满了佛教思想,然而第二部分在叙述“改过之法”的时候更重推理,所讲述的道理都是最浅显最接近人的本性的,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喧嚣的成|人世界里,人们往往疲于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烦乱的个人生活,而忽略了反观内心,自省自己;我们总是在批判别人的是与非,对别人的作为无法释怀,而不去检讨自己,扪心自问。我们渐渐丢失了自我,空剩下衣服躯壳,人总是善于遗忘的,于是需要一个声音时时提醒我们不要被外在蒙了眼,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生活,所以还是自省自己吧!
书的三四部分就是作者举了大量的“实例”来佐证他的思想,例子中充满了佛教“善恶报应”、“因果轮回”之说,我对其持保留意见,所以这些部分读来乏味,简直昏昏欲睡。
本书还有一个可取之处就要归于注释者的功劳。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对于我这样懒惰的人来说查字典浪费时间又打断思路,所以总会跳过,但是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很不可取,此书几乎把书中所有的生僻字都标注上拼音和释义,扫除了我们读古文的一大障碍。而且书中的解释并不是简单把原文翻译成白话,应付了事,可以看出注释者下了很大工夫,不仅详细解释原文,掺入自己的人生感悟,还把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历史典故等都细细介绍,从由来到发展情况,甚至对其问题的研究情况都有介绍,使我在读文章的同时也学到很多知识,不失为学习古文的一本好教材。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篇五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方法读后感作者:如玉《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方法读后感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好的命运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而改变,《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方法读后感。《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一部扣人心弦、净化人心的书。这本书所深藏宇宙人生的道理,是非常深奥的,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有得于心。下面我就把自己学习感受跟大家分享。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了凡先生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袁了凡先生精通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风水)等等。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未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安命、听凭命运安排,那是消极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做人处世之道,照此实践,也即是自利利他,有利于社会国家之道。这本书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四训》这本书总共分为四篇:
第一篇讲的是命运的创立。”命由天做,福自己求“,就是说要自己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命运的创立,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要做到反躬自省。
第二篇讲的是错误的改正。我们要想得福而远祸,先不说行善,先要决心改过自己的错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改过第一要有:”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改过就不难了;第二要发”畏惧心“,过错无论久近,只是以改为贵,但要”不贰过“;第三要发”勇猛心“就是说要像周易卦上所说的”风雷益“那样,雷厉风行,直捷痛快地去做去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过错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
第三篇讲的是善业的积累。《易经》上开篇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必定有福),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必定有祸)。“孔子的爷爷因为知道孔子的父亲祖上世代都是”积善之家“便预料这家人的后代,必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于是把女儿嫁与了孔子的父亲,读后感《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方法读后感》。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后,生下了圣贤--孔子。
书中生动详细地列举了十个小故事,告诉后人怎样行善积德,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爱的胸怀,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
第四篇讲的是谦和的效益。《易经》里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遭受到损害,谦虚则能够得益。谦跟骄是祸福的关键,不可不小心谨慎!我们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他人来往,所以必须要知道做人的方法,而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学问也会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会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看了此书后使我感受到我们不能只享受眼前的福报,关键是要为子孙后代积公德,让优良家风世代相传。虽然每个人都有命数,但是只要能身体力行,断恶修善,那么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个人的学业、事业、家庭也均能圆满,同时还能净化社会人心。
在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剧烈转型之际,现代人都显得很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到一切福报,而没有考虑到为自己子孙后代积福德!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有些人觉得遵守道德(自然规律),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相反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人并没有吃亏、甚至于得到了很多实在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短期利益、身体和心理统一的问题。人应当知道,一个人的.平安,身体的健康,美满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这许多好事,都可以说是一种福。当他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在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许多身体上灾祸没有降临,这些是很大的福分其实福和祸包含的范围很广。中国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都是告诉我们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生命。
这本书里面列举的很多故事告诉我们,要积功累行!一定要学会宽恕人、原谅人、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打压讽刺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不要常妄言妄语!人,一定要谦和友爱,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不熬夜损坏身体)!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心去改过,一定会像了凡先生一样,一点点改掉身上的过错,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仁义道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