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一
估算,对于生来讲不是经常用,因为学生现在所学的内容大多数都和准确的计算有关系,所以学生在接触估算时,往往都一门心思的去准确计算,而且一旦计算出结果,你在跟他说什么估算他都不会再理会,就认为他的方法对,而且答案确实是可以的。
就像例题中说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问: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当出示这幅图时,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找到数学信息及问题,可是当要分析和解答的.时候,学生会不由自主想到计算,有个同学的回答是这样:221和239,我一看百位2和2相加是4,十位上是2加2是5那得数就是450多,肯定比441多,所以坐不下。这个孩子说的并无道理,其实他的想法就是把221估算成了220,把239估算成了230。但是孩子的脑中还是计算的过程,只不过是计算到了一半就发现了结果,他并没有形成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要多找一些利用估算解决的问题。例如,我要买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带多少钱就够了?等等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第二次讲课时,开始时我设计让学生口算,比较275+265和250+310哪个好算?260+380和200+300哪个好算?答案显然。有的时候不用计算的非常准确时,我们可以大约出来的数,这样来引出估算,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点。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二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估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是重要数学学习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有重要的作用。用估算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估算内容,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选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的意义,初步掌握用近似数进行估算的方法,体会多样化的估算,并学会在不同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通过去商场买东西这一熟悉的情境中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口算和找数最接近的整十数,丰富的估算的感性认识,也渗透了迁移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在探究500元钱买两种商品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往大估的方法,有的是往小估的方法,有估整十的.,有的估百的,不同的估算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
通过解决“500元够吗和700元够吗”问题,学生体会到要保证数量足够,我们应当将每个数量往大估,从而优化了估算方法。
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关注学生不够,课堂上引导能力待加强。在引导学生说清估算思路上还有待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语还应再丰富些,教师的引导语再精练些更好的。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三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四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跳绳”、“买书”等,这些素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真实的情境也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生活中。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华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审题不够细致
这节课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教学,而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把主题图中的信息抽象成文字信息。再通过充分的读和思考,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学时,我只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就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题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这样那些中差生很难理解题意。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多次默读并思考,然后再分析题意。
2、析题的方法单一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出示了主题图,并没有出示问题,我是想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这样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他也就明白为什么用除法解答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完成做一做和练习时,我也是让学生从数学信息入手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应用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反过来再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主动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不同的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朴实而扎实。
文档为doc格式
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五
首先,作为教师,自己要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老师常常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确的计算来验证估算的结果谁的最接近。这样处理,为了估算而估算,就偏离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老师对估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造成的。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象上面老师的处理方法,估算的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对价值的体验了。
第三,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面对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在选材和编排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好的素材,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估算的价值,认识估算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