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班防爆安全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蹦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兔子舞进入活动场地。
二、你说我翻: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啊?你们所说的可能会在后面的黑板上哦!”
三、出示各种交通标志,引起兴趣。
1、出示红灯标志,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标志呀?”(红灯)“它代表什么意思呀?”
2、出示绿灯标志,提问:
“小朋友这又是什么标志呀?”(绿灯)“那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呀?”
讨论: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呢?
3、出示画有“交通事故”的图标,提问:
“请问这张图标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那要如何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呢?”
4、出示画有“闪电”的图标,提问:
“那么这个图标用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进行拼图活动,为游戏做准备。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很多标有‘红灯’、‘交通事故’的标志,还有一个骰子和两个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头,让我们把他们拼起来通向中间的幼儿园,我们四人一组赶快来试试吧!”
五、和幼儿共同商讨游戏规则并用图标的方式进行表示,让幼儿知道每个标志的意义,并为幼儿示范游戏一遍。
“我们通向幼儿园的路都拼好了,那我们就可以来玩〈〈争分夺秒〉〉的游戏了。那游戏总要有个规则,那你们想想该怎么定规则呢?”(按幼儿所定的规则在图标旁边进行表示,以便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示范游戏一遍,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都定好了,玩起来一定很有意思,我先来试一试,你们可要给我加油哦!”
六、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并维持秩序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我刚刚玩得可高兴了,你们一定也想玩了吧,那我就在幼儿园等你们,你们要排好队,轮到的小朋友就要按骰子上的数字前进最先到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就可以到我的百宝箱里取一个宝贝哦!”
七、评价并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自己做小棋子一定玩得很高兴吧,那经过这个游戏小朋友一定能对交通规则更加遵守了,现在我们把这些交通规则去告诉小班的弟弟妹妹吧!”再次跳兔子舞离开活动室。
中班防爆安全教案反思篇二
——遇到有人溺水怎么办
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雷电交加我们该怎么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有识别危险的能力
2、知道独自注意保护自己“安全”
重难点:避免灾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学会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学生:雷电交加,遇到雷电你该怎么办?
2、教师带学生看图书,了解观察书上图画内容
3、教师讲解:
打雷时,如果我们在家里,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雷侵入,并将室内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拔掉电话插头,同时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更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如果打雷、闪电时,我们在户外,那该怎么办呢?有关人员介绍称: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基于此,有关部门建议雷电交加时,人们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同时,在雷电交加时,不宜打伞,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速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
如果有人遭遇雷电袭击怎么办?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首先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遭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4、课堂小结(生自我小结,师媒体总结)
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
其实在平日晨谈中,也常与幼儿探讨关于防溺水的知识。平时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因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显得重中之重。在这次活动中,我把以前的知识进行整理,再加上ppt,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图片内容,便于理解。
中班防爆安全教案反思篇三
重点:火灾的初步逃生知识
教学过程:
1、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
起火部位在自家之外。用手先试一下门把手及门是否灼热。如果不觉得热,可用身体和脚抵住房门,小心地将门开一条缝,观察门外火情。若烟雾弥漫,热气由门缝逼进灼热难耐或用手伸到门外上方感到热气逼人,应立即关闭房门,向房门泼水,并用湿棉被、毛巾等物品封住房门,以暂阻火势蔓延进家。若烟雾不大,门外上方热度可以忍受,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必要时把全身用水淋湿或披一条湿棉被,采用低头弯腰的办法打开房门逃生。如果火将门封住,无法由房门逃生,只有依靠外窗和阳台。若楼层不高,可利用床单、窗帘、衣服等物品连接成救生绳捆于窗框、暖气管等物体上,沿绳下滑逃生;也可利用水漏管道下滑逃生。居住在二楼的居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将床垫、棉被、沙发垫等缓冲物扔到窗下,再跳楼逃生。跳的时候应采取用手攀窗台或阳台外沿,身体垂直向下的姿态跳下。如果居住的楼层很高,用尽家中之物也无法拥有足够长度的救生绳,应不时地向房门泼水争取时间,到阳台或窗口持醒目之物挥动、呼喊或利用现有长度的救生绳下滑到其它楼层暂避。
如果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采取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注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可使用电梯。因为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生。
2、报警电话怎么打?
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3、住在楼上往哪逃?
楼下发生火灾,住在楼上的人一定要沉着镇静,既不能听天由命,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果断想尽一切妥善办法。有时,楼梯或者门口已经着火,但火势并不大,这时可用湿棉被、床单、浴巾等物披在身上,从楼梯或者门口火中冲出去。虽然人可能会受点伤,但可避免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早下决心,越是犹豫不决,火势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生的机会。
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可以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竹竿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
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效,火势又逼近时,也不要仓促跳楼,有可能的话,先在门窗等牢固处拴上绳子,没有绳子的可撕开被单、床单等连接起来,然后顺着绳子或布条往下滑。需要跳楼时,可先往地下抛些棉被、床褥、海绵垫等物,然后手拉住窗台往下滑。
4、身上着火怎么办?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5、错误的逃生模式。
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
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 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
小结:
水火无情,当有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安全。
中班防爆安全教案反思篇四
1、寒冷的冬季使用热水袋保暖时,热水袋外边用毛巾包裹,手摸上去不烫为宜。注意热水袋的盖一定要拧紧,经检查无误才能放置于包被外,要定时更换温水,既保暖又不会烫伤宝宝。
3、暖气和火炉的周围一定要设围栏,以防孩子进入。
4、将厨房的门上锁,不要让宝宝轻易进入厨房。
5、将可能造成烫伤的危险品移开或加上防护措施。如热水瓶不要放在桌子上,熨斗等电器用具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桌子上不要摆放桌布,防止孩子拉下桌布,弄倒桌上的饭碗、暖瓶而烫着自己。
6、家庭成员要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并检查落实情况。时常提醒孩子自我防烫伤。如看见孩子想用手去摸暖气、热饭碗、火炉等,大人可以赶紧先将自己手指触一下这些东西,然后急忙缩回,一边装着很烫的样子,一边喊“烫”“疼”,孩子看后,就不敢动手去摸了。
中班防爆安全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一些和父母一同出游时的安全常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核心要素:
游玩时应注意跟爸妈不远离陌生地不乱去为安全要牢记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提前组织幼儿排练情景剧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请来了兔妈妈和她的孩子(小灰、小白),她们要给小朋友们表演节目,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喔。
2、邀请一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二)关键步骤:
1、情境表演:
兔妈妈带两只小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妈妈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在自己身边,不要独自到危险的地方去,小灰兔在妈妈的身边采蘑菇,小白兔悄悄地离开了。它只顾自己去捉蝴蝶了,最后迷了路。兔妈妈找了很久才找到它,小白兔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离开妈妈了。”
2、讨论:
(1)两只小兔谁做得对?
(2)我们和父母出游时应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
活动延伸:
1、可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的'礼仪教育。例如: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幼儿在猫妈妈身边说儿歌:“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因为小猫爱游戏,悄悄走到外面去”小猫说完,轻轻离开妈妈,猫妈妈叫小猫,小猫快速回到猫妈妈身边。
2、带领幼儿出游,出游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家园互动:
1、家长带幼儿出游前,给幼儿提出具体要求。
2、出游时,引导幼儿要注意安全,不独自去危险的地方。
注意事项:
外出时,要让幼儿活动在自己的视线内。
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