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一
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8、(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0、(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1、(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4、(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5、(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6、(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28、(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9、(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0、(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34、(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36、(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7、(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8、(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9、(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41、(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2、(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43、(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4、(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5、(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46、(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48、(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9、(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0、(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1、(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2、(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3、(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4、(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5、(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二
论语中的关于道德的格言警句有很多,同学们平时都有学习过哪些呢?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论语中的关于道德的格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1、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6、小不忍则乱大谋。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15、鸟兽不可与同群。
1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7、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18、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三
1、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学问勤中得。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5、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6、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学然后知不足。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7、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温故而知新。
21、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22、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2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4、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6、满招损,谦受益。
27、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
2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0、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1、学不可以已。
3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7、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
38、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39、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8、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49、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50、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5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2、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5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4、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55、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5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7、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5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四
相信同学们都有学习过论语,那么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1.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 巧言令色,鲜亦仁!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8. 朝闻道,夕死可矣。
1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5.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6. 德不孤,必有邻。
27.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0. 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五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解释〗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解释〗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解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好色之徒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