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西方经济学收获问题和建立问题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方式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西方经济学收获问题和建立问题篇二
《西方经济学》是电大财经类本专科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通过大量图形和经济学的特有概念去理解整个西方经济学原理,因此学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针对电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种适合电大《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师生从问题背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疑问是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例如,在讲解弹性理论时可提出下列问题:哪些商品可以“薄利多销”,为什么说“谷贱伤农”?又如,在讲解教材成本理论内容时可提问:门庭冷落的'保龄球场为什么不停业?经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二、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就是对于相似的或对称的理论、概念和业务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在教学中注意罗列比较。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西方经济学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性质相近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透过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学原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对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消费可能性曲线,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等进行比较。
三、引导教学法
引导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在讲解教材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以一定量的货币购买各种商品时,如何购买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学生陷入迷惑,经过思考,发现关键在于确定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最终判断购买各种商品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否相等。
四、讨论教学法
这是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加深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从中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以便今后实行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讨论教学使封闭型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相关商品问题时,两种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而两种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学生容易混淆。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苹果价格下降对梨的需求量有何影响、剔须刀片价格下降对剔须刀的需求量有何影响”等等,在讨论中及时给予指导,最后在讨论完毕后,做好讲评与总结工作。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讨论、分析、讲评、总结,使学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地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电大《西方经济学》课程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征,例如在讲解教材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理论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讨论“沃尔克反通货膨胀的代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经济学原理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样,学生听起来,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贴近经济生活的实例。
总之,《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分析经济领域内具体现象和事物的工具,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电大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
[2]马良生.远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
[3]陆小民.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j].科技资讯,2007,(22).
西方经济学收获问题和建立问题篇三
论文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与创新是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出发,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与注意问题,以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的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而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最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现象,提出经济理论,是最偏重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其繁琐的假设条件、抽象的概念与内涵、复杂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使得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难教难学,因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保证其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基础上,重视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效果良好的解决路径。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一个交互系统的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得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局限,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已成为高校教师包括经济学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要想使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表现优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需明确一个关系、遵循两个原则,注意一个问题。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凭借广泛的集成性、灵活的控制性和信息的多维化等特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然而无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多么优越,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其优势在于信息的大容量与影音图像的动态表现力,但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其最大的不足是由于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进行教学而产生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学内容固定化的.弊端,对教师的思维是一很大的束缚而难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课件仅是辅助性的工具,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完善,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传统教学,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尤为如此。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是内容广泛、理论抽象,有大量的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互补,方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两者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在应用时不能绝对化,应注意遵循两大原则。
1.内容决定形式原则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内容决定形式。用不用课件什么时候用课件是由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经济理论的文字演示、数学公式的推导、图表变化的演示和教学案例的播放,构成了两大内容体系: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理论体系(包括案例),二是以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为主的模型体系。内容的差异决定了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
(1)理论内容课件具有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文字性的教学内容时具有不仅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更能通过文字、影音、图像的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较之传统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课件设计上,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教科书搬到课件上,其次课件层次要清楚,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西方经济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广泛且前后内容关联性强,因而在课间制作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超链接功能,实现各内容板块的适时转换,实现逻辑结构的清晰。再次,课件设计应追求简洁明快,色彩要搭配合理,既增强视觉刺激,要避免课件太花太过凌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模型部分板书具有教学优势
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几何图形模型的演示方面板书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教师的板书功力较高的话,可以通过一遍讲解一边书写、画图的形式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使其服从于教学需要。例如在利用图形讲解某一内容时,最好是对图形进行几何分解,讲一条曲线,就现“画”一条曲线,一边“画”,一边讲,这样将一幅图分解完成,同时也将分析问题的思路展示给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2.以人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以人为本为本的原则。
(1)注意节奏,忌放电影模式,跟着课件走
新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完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点击鼠标完成所有工作,教师的思维限制于课件中。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部表情呆板茫然、说明学生没有理解领会该部分内容,教师就应该调整教学节奏、必要时重复梳理教学内容,不注意这一点,即使课件做得很新颖,效果亦未见得好。
(2)充分发挥教师得主观能动性
如果说备课、制作课件是一次创作过程,那么讲课就是教师的二次创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有即兴激发的灵感与火花进发出来,这是传统教学过程优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前备课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思路连续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机整体,如此方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课堂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过程本身尤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主管能动性;艺术性表现在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知识积淀的展现与个性的张扬,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正如一千个人教师就有一千种西方经济学。
三、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匹配问题
多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有其他许多教学方法,如案例法、讨论法、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的匹配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力求将探究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经济学实验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融为一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贯穿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之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它们在教学中产生1+12的效果,也是我们今后应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收获问题和建立问题篇四
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一系列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富有创新的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促进经济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需要。然而,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则将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问卷发放
本课题组调查对象为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三两个班级的学生,调查方式包括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共发放1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排除信息不完整以及填写不真实的问卷后,共得到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0%。
2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所用的调查问卷表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参考相关问卷、征求专家和部分青年教师意见等一系列过程编制而成的。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等。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教学设计评价
3.1.1课程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西方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的学生高达63.3%,其余则不支持。34.4%的学生认为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11.1%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47.8%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12.2%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32.2%的学生比较满意,40%的学生觉得一般,只有15.6%的学生不太满意。综上,做法可行,当学生不明确开设目的,要通过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1.2教材选择
本课程选择萨缪尔森撰写的《economics》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只有8.9%的学生赞成选择纯英文教材,12.2%的学生希望选用国内教材,78.9%的学生希望选择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16.7%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的难度很大,35.6%的学生觉得稍微偏难,47.8%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62.2%的学生认为目前教材专业词汇太多,48.9%的学生认为课文篇幅太长,50%的学生认为语言太过晦涩,11.1%的学生认为习题难度太大。
3.2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3.2.1英语水平
基于目前的英语水平,13.3%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只能听懂不到20%的授课内容,26.7%的学生能听懂20%-40%,37.8%的学生能听懂40%-60%,16.7%的学生能听懂60%-80%,而只有5.6%的学生能听懂80%以上。此外,有41.1%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双语学习明显不够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3.2.2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集中注意力时,高达53.3%的学生都在玩手机,还有22.2%的学生在发呆,只有18.9%的学生会选择自己看书。在课堂学习之外,平均每周用于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只有7.8%,在1-3小时的学生占56.7%,但仍有35.5%的学生不超过1小时。此外,在课程学习中只有3.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37.8%的学生从来不会预习;同样,只有6.7%的学生有课后复习的习惯,38.9%的学生从来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10%的学生在课后会主动查阅相关的中文参考书,34.4%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去查阅相关参考书。可见,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3.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3.3.1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方面,26.7%的学生觉得授课内容丰富、有趣;46.7%的学生觉得内容较多,大部分时间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但还有6.7%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缺乏趣味性。另外,87.8%的学生认为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在课堂互动方面,58.9%的学生觉得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36.7%的学生觉得互动一般。
这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所用ppt大多数都是同步配有译文,或者在重难点之处配有译文,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1.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的ppt同步配有译文会有利于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另外,有34.4%的学生希望双语课程的授课方式尽量用英语,大家听不懂的地方再用中文;27.8%的学生希望ppt等文字材料用英语,口语以中文为主;24.4%的学生希望先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讲一遍;只有13.3%的学生希望用英文讲授核心内容,辅以中文举例。
3.3.2教师自身能力评价
84.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错,88.9%的学生觉得这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比较好,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其相关专业知识及英语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82.2%的学生对这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比较满意,但仍然有17.8%的.学生觉得一般。
4分析总结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改进。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加长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专业的国际经济人才,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错误的英语教科书当做阅读理解来提高英语水平,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考虑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授课方式,而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在上课之前作演讲,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加强对负责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对其自我提升意愿的激励。由于双语授课要求授课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量的工作和压力,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教学效果不太好而面临较低的学生评价,最终影响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工作晋升等现实问题。因此,要想使双语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双语教学的规章制度、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积极鼓励其多参加双语教学讨论会,或者出国深造,以帮助教师提升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晋升职称方面给予双语教师更多考虑,以淡化学生评分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收获问题和建立问题篇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2.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同时,加强管理,促进和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强化区(县)、乡(镇)两级农经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区县级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2.3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凡是符合建房条件(或放弃原住房迁建)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新建住房(危房改造除外),要引导村民向城镇集中或到规划的居民点建房。对不具备规划居民点建设的,尽量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时,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全县范围内农业户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但必须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已“一户多宅”或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的,不得再申请和审批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审批、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以户口簿记载的农业户口人数计算:3人以内户(含3人)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5人以上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农村村民是独生子女户的,增加宅基地面积30平方米;是独生女户的,再增加宅基地面积20平方米。
2.4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