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是沪教版第六册的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整节课课堂氛围良好,学生能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练习,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本课中,我从复习导入,通过口算让学生再次建立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感知做除法可以想乘法。最后一题180÷6 揭示今天所学的内容: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揭示课题后,第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探究180÷6的算法(师:在你的k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总结出计算整十数除法的方法,一种是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之前的口算已经为此方法打下基础;另一种是推算,在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学习过推算,但是在迁移到除法时,学生还是通过适当的提示才想到了利用推算的方法。接着反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对于不同方法都要给予肯定。随后我设计了即时的口算训练,检测同学对于整十数除法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探究180÷60,通过两列算式的比较,学生发现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十数时,末尾的零可以划去,使计算更加简便。第三部分是将整十数的除法迁移到整百数的除法,直接通过练习让同学们发现整百数的除法与整十数的除法方法是相同的。第四部分就是除法的读法,分别介绍了“除以”、 “除”、“被除”三种表示方法。在练习环节设计中,第一部分为模仿性的训练,利用乘除法关系进行计算以及利用推算进行计算;第二部分为除法的读法训练;第三部分为应用题,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我对自己的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1.课前做了比较好的准备
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解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口算导入也是比较有针对性,引出了整十数、整百数除法的一种方法。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属于计算课,学生在学习计算课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对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算理的掌握,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说多问,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因此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氛围也比较好。
1.教姿教态要进一步改善
上课时的教姿教态没有体现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在日后的教学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姿教态,体现出一名青年教师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
2.板书的完整性需进一步改善
首先,板书的字迹有待提高,在平时写板书时要认真写每一个字。其次,板书的完整性不够,在写180÷6这个算式时,最后答案要出现在横式上,但我在书写时遗漏了,以后板书时要更加严谨。
3.对算理的讲解不够深入
在学生探究整十数的除法时,学生能利用推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我对于算理的讲解没有,只是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推算,数学的学习应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对算理算法,知识点最本质的东西更加地关注。
4.练习设计不够合理
本节课在练习设计上,量不是很多,导致整节课的容量比较小。练习的坡度也不是很明显,更多的是一种基础知识的训练。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出了我的预期效果,大多数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有许多不足,希望能通过每次的反思,总结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本领,早日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
三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1.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爱“的主题。《平分生命》和《倾斜的伞》反映的是亲情之爱,《七颗钻石》和《一颗小豌豆》反映的是无私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学会给自己的心中注满爱,并把爱心献给亲人,也要把爱心献给别人,让人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儿童情趣,可读性强,富有感染力。《倾斜的伞》托物于情,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全文9个自然段,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互相为对方打伞的场景,表达了祖孙间至真至纯的亲情。
2. 课文对前后两个场景的描写,反映外公的爱幼之爱和“我“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而且抓住人物的神态,反映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反映人物的感情变化。
1.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三年级学生,班上有20个男同学,13个女同学,男同学比较活泼、好动,女同学相对有些害羞,回答问题怕出错。从平时交谈和作业、检测情况看,同学们基本功不够扎实,积累的字、词、句也少,课外阅读很少,欠缺独立说话写话能力。
2. 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农村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迟钝,本阶段是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一边读一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认知障碍:农村的孩子见识少,大多数只是一味的得到关爱,还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1.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仍然”的意思,并会用它写一句话。
2. 能力目标: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一边读一边想,从中感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会祖孙之间的爱,从而使孩子们受到熏陶感染,学习关爱他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边读边想,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三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本周三上午在县实验中学上了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课《风筝》,《风筝》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学生上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学习难度较大,课文难点较多,且本文思想内容可从多方面理解,这恰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研究性的教材。现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思路清晰。一开始,让学生谈自己放飞风筝的自由与快乐,引出课文兄弟俩对风筝的不同态度,由此矛盾而上演了一场精神虐杀事件。最后讨论体会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导致这场精神虐杀真正的罪魁祸首。
二、教学方法得当。我紧紧抓住精神虐杀,重点研读三、四自然段。如第三自然段中通过圈点、朗读,突出出神、惊呼、高兴得跳跃,让学生体会弟弟对风筝的酷爱以及表现弟弟天真活泼的形象。第四自然段,以动作、神态等描写著称。教学时采用的表演我毁风筝的片断,学生很是受启发。评点时,大多学生都能指出表演学生的不到位之处,甚至后来连我的傲然神态都能表现出来。朗读、表演,学生充分领略了我的毫不顾忌、无情践踏风筝的粗暴行径。
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的碰撞,难题顷刻瓦解。在讨论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导致这场精神虐杀悲剧的幕后真正凶手是谁呢?这个问题时,我出示了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及写作的年代,大大帮助了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降低了这个难题的难度,以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家庭背景出发述说,有的从不平等的长幼关系阐述,大部分同学认识到了这是封建教育思想导致的落后观念所致。即使他们说的不完整欠深入,但我还是一一予以了肯定。
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毁风筝事件中的抓、掷踏等动作描写以及傲然绝望的神态描写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再让学生表演,一定会比粗读立即表演的效果好。
这堂课是以精神虐杀来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但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阐述过多分析了人物性格以及讲了文章选材的事情,使整堂课有散架之感。
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透,打开思维,并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合格的语文课堂。
三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昨天上午讲了《翠鸟》一课,首先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为了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单元整体识字课已经把生字、生词全都解决完了,所以在分段读文结束后,我直接抛出本课的中心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请同学们边默读边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在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后,开始进入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即把你画的句子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并说一说画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们大都画出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形容翠鸟速度之快还有希望翠鸟能够多做停留的句子,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可在我巡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画出了“我们真想抓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而且他们几乎都是最先画的这句话,我自己可从没想过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我甚至完全忽略了这句话。
孩子们的第一次交流汇报很成功,现在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很好的汇报文中相关语句,也能够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了。当一个同学汇报到“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反对,而是顺势抓住时机,“现在我们就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讨论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欢?”这次的交流比第一次更加热烈,显然孩子们完全放开了自己去谈内心的感受,在汇报的时候,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是说明作者对翠鸟的喜欢,因为他想捉一只来饲养,就是想天天看着它,就因为喜欢,所以才想天天看。”
看,表达得多完整。陈墨接着说:“我觉得也是作者喜欢翠鸟,因为他说我真想捉一只,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多么想啊,作者喜欢翠鸟的程度是多么深啊”听,他能通过抓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好!在孩子们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孩子们说得确实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我说:“从作者的角度看,他想捉翠鸟来饲养,说明他很喜欢翠鸟,可是从翠鸟的角度想,如果它被捉回去饲养,对于翠鸟来说......”孩子们说:“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翠鸟会生活的很不快乐。”
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勇敢表达,并且能够把文本体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节课可以圆满的落下帷幕了。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简单、清晰、明了、学生学得透彻、说得明白,这就足够了。
三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本课从实际出发,把注意力强的队列队形变化安排在课的一开始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把以游戏形式、趣味性较强的跑跳练习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二列横变四列横队在队形变化中占有重要的的位置,也是学生集体活动中表现班级整体形象的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学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3、三年级几个班的,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乐学,爱好运动,而且大部分学生运动能力较强。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理解短跑、跳跃的动作概念以及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
b、通过游戏,练习跳跃以及短跑技术与速度;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难点: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游戏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足球场
1、常规教学(1-2分钟):
1)体育委员整对集合,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安排见习生;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 队的动作方法及要领;
2)教师做完整示范;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游戏:“贴膏药”(4-5分钟):
方法: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围成一个圆圈,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最后一人成了新的逃者。
组织队形(同上)
通过上述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30米击掌接力跑(5-6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跑时的感受,怎样才能跑得最快;
组织队形: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二路纵队为一组。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见习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师口令,学生进行游戏;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
组织队形:同上。
1、游戏:“抱团数数”
方法:1)教师提示,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2、放松操
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4)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