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庭院景观设计结课总结篇一
一、小庭院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总的来讲,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一方面是要考虑美学和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到个性,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追求的是“小中见大,小有作为”的自足自乐之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庭院设计的效果,满足居住着的现实需求。目前庭院景观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选择,包括色彩的搭配都要进行合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其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庭院景观设计的效果。
庭院景观设计结课总结篇二
庭院设计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在于风格的表现,一个有特色的庭院,也许是优雅的、热情的或宁静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风格庭院景观设计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人非常重视庭院设计,庭院在他们的居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英国人的庭院大致可以说是景观式,也就是设计极富自然风。鲜有直线区块设计,植物总是成簇状生长。英式庭院中,不论小径还是花坛,多以曲线形态呈现。风格构成元素:(一)庭院色彩多样化。通常以百年老树成为园中的主树,草坪也是园中的重点,庭院更有开阔感和呼吸感。(二)花圃的曲线不规则。花圃没有明显的区隔围篱,让各式高低不同的花木长成一片,并与草坪没有界限的融合在一起。(三)植物的高低层次不规则。英式庭院不可以对花木进行整型,而让多种不同高度的植物混杂在一起,在高低层次间表现出植物自然之美。(四)特色种栽:开花植物。玫瑰、绣球、菖蒲、虾兰、羽扇豆、天竺葵、虞美人、飞燕草、毛地黄、吊钟话等是英国庭院中最常见的开花植物。(五)特色资材:自然素材。素烧陶、木作、石料,都是偏向自然,不复杂的素材运用。
南洋风格庭院,泛指东南亚一带,这个区域的国家地处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人们的生活较为轻松休闲。庭院的设计受人文环境的影响,也表现出一种热情、自然、轻松无压的视觉效果。风格构成元素:(一)热带植物风格强烈。常见棕榈科及阔叶类树木。(二)顺应自然的热情和休闲感。能表现热带风情的棕榈科和阔叶类植物被大量运用。(三)特色植栽:就地取材。为了顺应自然,植栽基本上不修整。(四)特色资材:手感工艺。石雕、发呆亭(凉亭)、手捏陶土盆钵是庭院中表现地域性文化的特色。
日式风格庭院里,禅的意境表现极为重要。日式禅风最主要的精神是“宁静致远”。讲究在宁静思考中得到悟的能力。风格构成元素:(一)窗景的自然表现。日本人住宅空间较小,庭院的`面积不大,光线有限,通过以小观大的方式,在小庭院里做到视觉上放大空间的效果。(二)多层次庭院。从房子玄关的木阶延伸而出,通常会先铺设石区,为了让环境不会潮湿,再种地被植物,而后是灌木,中性植物、大型植物及围篱,让小空间多层析放大效果。(三)特色植栽;细叶类植物。以日本来说,其建筑普遍以木作为主,另外竹子也是大量使用的材料之一,这与就地取材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环境较湿冷,碎石子的使用,可让空间保持干燥和洁净。樱花、枫、罗汉松、榉等常用来作为主景植物。(四)特色资材:石材。碎石、卵石、石灯、手洗钵(洗手以表净化之意)等都是庭院中常见的配置物。小石子多铺在屋前玄关外围,有干燥与净化作用,而卵石有时也作河流等水景的意义之用。
中式庭院,可以苏州庭院为代表,其重视园林山水意象。在中式庭院里。两个造景端点间,常以尽可能远的距离规划,中间设有凉亭,书屋等转折的空间,让人在视觉与行动上都有一种被拉长距离的感觉。风格构成元素:(一)一步一景的庭院。因为中国人中式景象中包含的人文意象,由小变大的曲径、亭阁、回廊、水榭,每一个转弯都有不同的景致出现,造就丰富多变的空间内涵。(二)营造丰富多变的山水景致。常用奇石作为主要的山景意象,而所搭配的是水池的湖景意象。山与湖,构成了庭院的重要景色。(三)诗词意象表现于庭院中。古代文人喜欢在游览庭院后,有感而发,吟诗作赋。(四)特色植栽:象征性植物。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植物来表现一个人的高洁、友谊、政治清廉、以增风雅。如松、柏、杉象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梅兰竹菊四君子突显个人风骨,(五)特色资材:石材。中国人以透、露、瘦为重要的审视标准,希望在一个奇石身上,通过不同面象的观察,造就不同的想象空间,特别喜欢从墙面的窗格、亭阁等,穿透视线欣赏奇石景观,形成一种别富意境的框景。
无论是个人住家还是商业空间,当有庭院设计需求时,先对要打造的空间做些检视。(一)做防水工程,主要是为了防止因地上栽种花木或砌水池等情况,造成楼板漏水。(二)适合什么样的庭院风格,确定自己喜欢的庭院风格有利于与设计师沟通细部的表现方式。(三)要明确了解庭院空间的功能需求,才能更精确地做细部规划。(四)庭院后期的可维护性,在规格之初,就必须思考日后所能安排的管理时间和人力,有良好妥善的管理,庭院的景观才能长久的维持。(五)环境的采光状况,日照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若先了解空间的环境条件与适合的植物类型,就能更精确地找到适合环境自己又喜爱的植物。
庭院景观设计结课总结篇三
自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南通博物苑建立以来,博物馆的价值日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乎每个城市都建设了承载该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一个具象的平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和优秀文化,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新旧更替。传统的博物馆更多的是以一种教科书式的教育教导形式向参观者传播知识和文化,参观者被局限于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博物馆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是参观者进入内部空间时的铺垫,这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庭院景观的设计考究中。现代博物馆面对的人群复杂多样,并在其原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功能,逐渐朝着多元化交往平台、人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开放性的现代博物馆设计必将在其庭院上下功夫,创造出与博物馆内部空间相映成辉、为参观者所接受并参与其中的外部文化空间。
2色彩运用
2.1冷色系
在博物馆庭院设计中,对于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摆放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以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可起到收缩作用,使空间聚集起来。在空间较大的博物馆庭院中,用冷色可以聚集庭院中的展品。此外,冷色还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
2.2暖色系
暖色系中的色彩,其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比较活跃,是构成博物馆庭院的良好要素。色彩绚丽的花卉、靓丽的雕塑多见于艺术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的庭院中,可以营造活泼气氛,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
2.3对比色
由于补色对比在色相等方面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因此,在设计中使用得较多。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可以利用比色关系组成各种图案的花坛、花柱等造型,表达强烈的视觉效果。
2.4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由于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协调。在博物馆的庭院中,运用同类色能够在色彩上产生空间层次感,在心理上产生柔和、宁静、高雅的感觉。
2.5黑、白色
黑、白色多用于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中。比如在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中,其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呈现出优雅的生活情境。在现代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以黑、白色为主导的设计也很多。此外,黑、白两色还能搭配出简洁的图案,起到参观导向的作用。
3水景的运用
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灵魂”。在博物馆庭院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博物馆室外景观,还可以延长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停留的时间,使参观者放松心情。
3.1喷泉
喷泉能够增加局部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尘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博物馆庭院水景中,喷泉形式主要有壁泉、涌泉和跳泉等。在不同的地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喷泉,能够给庭院空间带来异彩纷呈的景观效果。
3.2跌水、溪流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水流较缓,给人以沉稳、绵绵不息的感觉。溪流则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曲折多变、叮咚作响的溪流给人以亲临自然的感觉。将这些景观运用在博物馆中,也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3.3水池
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也有多样的水池设计。许多水池配合喷泉被一同纳入庭院空间中。水池不仅为海洋、湖泊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还为庭院空间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游乐项目。
3.4山石
利用自然山石和水,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并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为主体,能够在博物馆庭院中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庭院宜人空间。
4铺地、雕塑的运用
4.1铺地
博物馆庭院的铺地与室内的地面一样有着不同类别的设计方式,它是庭院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并决定着整个庭院的用途和魅力。铺地的材质有很多,比如砾石、鹅卵石、石板、枕木、花岗岩等,它们与各种形状和色彩的植物、草坪组合,能够给博物馆的庭院空间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博物馆庭院的铺地设计不一定要与室内空间的铺地相配相衬,但色彩应和谐,让室内外的搭配具有对比性或连贯性。
4.2雕塑
雕塑作为景观空间的“语言”,是博物馆庭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一些艺术家尝试在博物馆庭院中表达独特的雕塑语言,使现代雕塑朝着“扩大尺度”“走向抽象”和“使用自然材料”的方向发展。
5结束语
博物馆庭院空间不仅能满足参观者的各类需求,比如休憩、餐饮、娱乐、活动等,而且它的介入对提升各类不同博物馆在展示文化内涵的表达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博物馆庭院景观应给予参观者美的享受,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时,人的感情、精神、思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梁进.淌过博物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孙淼.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宋娴.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金维忻,贠思瑶.设计博物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庭院景观设计结课总结篇四
1.1设计的内容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2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庭院景观设计结课总结篇五
1.1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本土气候和文化风情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观和艺术感,因此,应当根据本土自然气候选择适宜的植被,而在空间布局上应当追求本土独有的文化风情,以此创建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景观。但是显然,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屋顶花园景观时忽视了这一要素,过于推崇国外或国内优秀的造园方法,将各类要素不予处理便融合在一起,不仅无法达到美化目的,还破坏了建筑群整体统一的美感。
1.2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
屋顶花园景观为建筑群的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构建出一种美观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屋顶花园景观给人感觉过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设计方面表现力薄弱,空间构成也较为单一。分析根源,缘由有二:其一,建筑结构空间本身特质过于单一,如若设计者专业素养不高,可能会难以配合这种单一空间组成形式开展设计。其二,景观设计方案本身过于单调,未能融入生态元素等,仅仅对屋顶花园进行了简单的表面设计。
1.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建筑物中建设屋顶花园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屋顶花园推广到的建筑类型主要包括住宅楼、酒店以及办公楼等。在本质上,屋顶花园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实现屋顶、阳台以及中庭的植物绿化,其角色已经出现了转变。基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屋顶花园时,若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定位,不仅降低了设计的质量,而且难以将屋顶花园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1.4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方案付诸实践过程中缺乏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国的屋顶花园建设的历史较为短暂,从而导致关于其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屋顶花园建设的水平,而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三是我国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因研究条件不高而制约了屋顶花园绿化的技术。四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对要求较高的复合型屋顶花园进行设计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进而不利于屋顶绿化的发展。
2应对策略浅析
2.1以正确设计理念为指导,完善屋顶花园设计理论
其一,适宜性生态设计理念,即依据本区气候条件和种植地为屋顶选择正确的植被。其二,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为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也说明该种设计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着需要普遍沿用国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这无疑是缺乏考量的行为。为确保该种舶来品可以彻底融入我国城市建设,还需落实屋顶花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全局出发,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2选配富有特色、适宜本区生长发育的植物
第一,它处于高处,可选择喜光、根系发达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选择重量较轻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顶土层薄,蓄水功能弱,需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植被。
2.3根据建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
针对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问题,可以通过提前根据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来完善设计方案。
(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群形态和功能,设计出同周边环境和谐一致且充分体现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园景观。
(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园景观,体现其与建筑协调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规则式手法着重对景观效果的装饰和排列,丰富景观层次,弥补空间上产生的束缚之感。当然,为了丰富景观布局上的艺术感,可以使用园林小品或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因为屋顶承重限制,在选择园林小品时,不适宜重量或体积过大的小品,亦或者换用园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为轻盈的火山岩。
3结语
综上所述,屋顶花园景观是迎合当前建筑业极速发展和人们感官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设计理念。介于我国引入实践较短,因而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点建议。而欲真正实现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大范围应用,还需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