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篇一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能顺利朗读背诵。
学生能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学生能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诗的诵读与积累。
教学难点:对杜甫诗歌中沉郁风格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辅助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喜欢做什么呀?踏春,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则喜欢登高望远、饮酒作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的是思乡思亲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诗人杜甫在登高时创作的,诗名就叫《登高》。
、背景材料: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普及一个知识),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各地的军阀又在不断混战,抢占地盘。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到夔(kui)州,此时的他已经56岁,身染重病,为了排解忧愁,又值重阳节之际,因而登高望远,在登高后看到的是深秋的萧条景色,由此想到国家正值战乱,感时伤怀而作。
、解析字词,理顺文章:
渚清沙白:渚,水中小洲;清,洲边的江水清澈;沙白,小洲上的白沙。
翻译: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品读课文: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首古诗,肯定就是要读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一定要注意有感情的朗读,把握好节奏。
接着播放一份朗读音频,让学生听。再请同学起来读一遍,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内容品读:
1、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这首诗,感觉到诗中一直贯穿着的一种情感是什么?
明确:忧愁、悲伤、孤独等。
诗人在诗中是怎么体现这个“悲”字的?(让学生讨论)
明确:首先体现在所见的深秋景色的悲上。首联和颔联“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和颔联中有些什么景物,也就是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八种。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下和长江滚滚来。
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是怎么来表现诗人描写的秋景之悲的?
明确:(1)、急风,说明风很大,又是秋天的风,而且还是登高之后感受到的风,我们知道越往高处走,温度就越低,所以这时的风肯定是又冷又大的,这风不仅吹在诗人的身上,更在诗人的心上。
(2)、高天,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得自己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心头。
(3)、哀猿,猿的叫声是哀伤的,这更为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4)、清渚和白沙,清和白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这又使得诗人更为悲伤。
(5)、回鸟,因为急风而不断盘旋不能往前飞的一只鸟儿,而且只有一只,它是孤独的,这让作者自己感到了自身的孤独。
(6)、落木萧萧,落木就是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落木中诗人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尽头,由此更显凄凉。
(7)、《论语》中有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是在感叹生命的短暂,光阴的易逝。因此在这里也是诗人感叹人生苦短。
这些都是从写景来体现“悲”的。
除了秋景之外,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体现“悲”的?
明确:还体现在诗人的遭遇上。集中表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作客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孤身一人抱病登台,倍感凄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如何理解“艰难”一词?双重意思,一是指国家要平息**的艰难和自身命运之艰,常年漂泊,生活艰难。
也许有人会说,他难道是神经病吗?连自身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要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吗?但是这就只是我们普通人的想法,而真正伟大的人就是他这样的,有着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若世间少了这些人,那么我们现在享受到的美好生活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潦倒新停浊酒杯:自古以来,中国人只要一有烦恼就会借酒浇愁,今天也不例外,而诗人内心苦闷,想要一醉解千愁,可是又以为自己年老多病,不得不戒酒,心中万千思绪无法排解,也就愁上加愁了。
、把握作者情感:
这首诗是由前四句的写景转到后四句的抒情,使之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由“风急……鸟飞回”的孤独到“无边……滚滚来”的沉郁,再到“万里……独登台”的愁苦,最后到“艰难……浊酒杯”的无奈,由此看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就是一个字:悲。
(七)、总结:
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首诗是杜甫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世的艰难、对漂泊的一生、对凄凉的晚景和对未酬的壮志的一个总结。它因其雄浑悲凉的意境、工整齐协的格律而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板书:
杨翼菁
[《登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篇二
一.重点明示: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方面的能力。分析评价就是对文章语言、风格、构思、作者观点及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优劣。分析评价的目的是借鉴吸收。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可集中分析某一、两个方面,目的要明确。
二.能力要求与学习方法:
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包含理解和鉴赏这两个层次。理解,就是前面所讲的要读懂文章的词义、句意、段意,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鉴赏,指鉴别和哲学文章的语文、.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表现力量,鉴别和哲学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并能对之作出恰当的评价。即体现它写得怎样、内容和形式是完美统一,如何达到这种统一的,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和评价文章,可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进行鉴赏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乳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情感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
2.立足整体,鉴赏局部。
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3.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来体会思想威武不屈。刘勰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足见内容和形式在鉴赏时的重要关系。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遣词造句。因而培养从关系词句鉴赏入手,来体会文章的魅力的能力十分重要。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4.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篇三
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正在形成一门科学,正在形成一门以人类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兴起之前,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极其缓慢。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上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感觉进行粗略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仔细地考虑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的时机与频率的科学性,不得不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使用的科学配合,不得不考虑教学环境对实现教学目的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影响作用,不得不考虑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作用和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辅助程度,不得不考虑教学工作者所考虑的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有上述涉及的不得不考虑,促成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果的科学预测,促成了教师对不确定教学结果的预计和构想,促成了教师缩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的欲望。这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产生。既然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设计又属于一门研究学生学习的科学,那么,这门科学就应该存有自己的特征,而了解这些特征对教师追求教学艺术是大有帮助的。笔者这里不想从课堂教学设计构想的假定性、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可变性等方面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想从更加实用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的特点。归纳起来,课堂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大体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设计的产生在于课堂教学构想与教学实践差距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将预先构想的教学方案付诸于教学实践;从实践角度来看,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构建出可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构想。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跨越理想与现实或者构想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就是为了寻求可以使理想成为现实的可靠条件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设计的构想落实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条件或者途径都是模糊不清的。教师多是依靠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一些理论基础的支持,凭着自己日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对影响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科学分析,逐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尽量理想化地符合教学规律和构想中教学实践的发展,使教学构想变为教学实践的条件和途径逐渐清晰起来。可以使课堂教学构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差距尽量缩小的能力,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诸多因素的科学分析,取决于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境况的了解,取决于教师对影响教学的各种可变因素的理解力和分析的深度。如果不存在教学构想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也就不会产生旨在联系课堂教学构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虽然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构成,但归根结蒂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就有“师傅领进门,学不学在个人”的谚语,印欧语系中也有类似中国的“牛不喝水别摁犄角”的谚语,大意是“你只能将马牵到河边,而不能强行让它喝水”。所有这些谚语都说明了一个意思,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也必须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就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各方面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如何使自己教得更好,而是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也就是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际上是学生的可用学习时间与学生实际学习时间的比值。学生的可用学习时间,按课堂教学设计时间范围讲,不会超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是指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所用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减少学生课下为学会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形象、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感召力以及来自学生方面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同样的课堂教学45分钟,有的学生可能只学习了35分钟,有的学生可能连一半时间也没用在学习上。究其原因,有的来源于教师,有的来源于学生。无论来自教师还是来自学生,从课堂教学设计角度上分析,都属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没能做到最好。那么,教师平时如何树立个人形象,增强自己的感召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离开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至于情感、注意、毅力、耐力、信心等因素不起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是一句空话。“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学生实际学习所用的时间也是个变量,不是个定值。影响学生学会某些知识的因素也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当属于教师与学生的智力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理解力等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包括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把课堂教学设计高效率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当然也包括教师如何控制课堂教学,尽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构想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差距缩小到最小程度的能力,更应该包括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与课堂教学智力活动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只有尽量使学生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所占用的45分钟时间,又尽量缩短了学生为学会某些知识所占用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就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篇四
作者:李振lizhen@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简介:根据内容特点,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研究式。运用时先提出问题,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们通过组内协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搞研究时要注意科学性和严密性。
相关课件:高一英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篇五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能顺利朗读背诵。
学生能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学生能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诗的诵读与积累。
教学难点:对杜甫诗歌中沉郁风格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辅助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喜欢做什么呀?踏春,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则喜欢登高望远、饮酒作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的是思乡思亲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诗人杜甫在登高时创作的,诗名就叫《登高》。
、背景材料: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普及一个知识),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各地的军阀又在不断混战,抢占地盘。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到夔(kui)州,此时的他已经56岁,身染重病,为了排解忧愁,又值重阳节之际,因而登高望远,在登高后看到的是深秋的萧条景色,由此想到国家正值战乱,感时伤怀而作。
、解析字词,理顺文章:
渚清沙白:渚,水中小洲;清,洲边的江水清澈;沙白,小洲上的白沙。
翻译: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品读课文: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首古诗,肯定就是要读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一定要注意有感情的朗读,把握好节奏。
接着播放一份朗读音频,让学生听。再请同学起来读一遍,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内容品读:
1、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这首诗,感觉到诗中一直贯穿着的一种情感是什么?
明确:忧愁、悲伤、孤独等。
诗人在诗中是怎么体现这个“悲”字的?(让学生讨论)
明确:首先体现在所见的深秋景色的悲上。首联和颔联“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和颔联中有些什么景物,也就是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八种。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下和长江滚滚来。
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是怎么来表现诗人描写的秋景之悲的?
明确:(1)、急风,说明风很大,又是秋天的风,而且还是登高之后感受到的风,我们知道越往高处走,温度就越低,所以这时的风肯定是又冷又大的,这风不仅吹在诗人的身上,更在诗人的心上。
(2)、高天,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得自己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心头。
(3)、哀猿,猿的叫声是哀伤的,这更为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4)、清渚和白沙,清和白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这又使得诗人更为悲伤。
(5)、回鸟,因为急风而不断盘旋不能往前飞的一只鸟儿,而且只有一只,它是孤独的,这让作者自己感到了自身的孤独。
(6)、落木萧萧,落木就是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落木中诗人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尽头,由此更显凄凉。
(7)、《论语》中有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是在感叹生命的短暂,光阴的易逝。因此在这里也是诗人感叹人生苦短。
这些都是从写景来体现“悲”的。
除了秋景之外,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体现“悲”的?
明确:还体现在诗人的遭遇上。集中表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作客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孤身一人抱病登台,倍感凄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如何理解“艰难”一词?双重意思,一是指国家要平息**的艰难和自身命运之艰,常年漂泊,生活艰难。
也许有人会说,他难道是神经病吗?连自身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要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吗?但是这就只是我们普通人的想法,而真正伟大的人就是他这样的,有着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若世间少了这些人,那么我们现在享受到的美好生活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潦倒新停浊酒杯:自古以来,中国人只要一有烦恼就会借酒浇愁,今天也不例外,而诗人内心苦闷,想要一醉解千愁,可是又以为自己年老多病,不得不戒酒,心中万千思绪无法排解,也就愁上加愁了。
、把握作者情感:
这首诗是由前四句的写景转到后四句的抒情,使之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由“风急……鸟飞回”的孤独到“无边……滚滚来”的沉郁,再到“万里……独登台”的愁苦,最后到“艰难……浊酒杯”的无奈,由此看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就是一个字:悲。
(七)、总结:
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首诗是杜甫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世的艰难、对漂泊的一生、对凄凉的晚景和对未酬的壮志的一个总结。它因其雄浑悲凉的意境、工整齐协的格律而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板书:
杨翼菁
[《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