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篇一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些古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智慧和哲理,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准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这些古训,使其在时代的变迁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古训蕴含的智慧
中华经典古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论语》和《道德经》。《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和礼仪观念,是中国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它提出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强调“无为而治”和“随缘处世”的智慧。这些古训不仅具有智慧性,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关怀。
第三段:践行古训的重要性
学习和践行中华经典古训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人通过学习古训,可以获取智慧和人生的经验,引导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而在社会层面上,古训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只有当每个人都能践行古训,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第四段:古训对现代人的启示
虽然中华经典古训诞生于古代,但其智慧和价值观在今天同样适用。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惑,而古训则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抉择。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待人以诚、宽容与善意;《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告诫我们要谦逊、宽容与自律。践行古训,对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困境、培养自己的品格,以及构建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帮助。
第五段:我的体会与建议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也在不断学习和践行中华经典古训。通过学习古训,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的人和社会。比如在工作中,我秉持着《道德经》中“尽早上岸,早晚坐享”的智慧,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在人际交往中,我始终秉持着《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与人为善、宽容与求同存异。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和践行古训,将其智慧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动,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
总结: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学习和践行古训,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训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启示,更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中华经典古训,将其智慧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以此为指引,过上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篇二
细长的地平线向天空伸展
所有纯洁的花
始终生活在森林的边缘
山谷偶尔醒来
看看阳光下颤动的树影
风从一边吹来
又从一边过去
树上小小的屋子摇个不停
我每天都会出海
淡蓝的水域有几百根手指
几百根手指是大地的泪痕
我开始用网捞鱼
珊瑚礁中游荡着美丽的鱼群
银白的波浪现出微笑
告诉我收获的`是贝壳和海草
生活是一种符号
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上
有时走过一片草地
四下是雨后干净的泥土和空气
简简单单的幸福就出现了
栀子花赞美着一切
柔软的花床盛放着闪亮的梦境
春天在哪呢
直到男孩走出了冬季的夜晚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篇三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训,以增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中华经典古训的深奥和智慧。
第二段:尊师重道
中华经典古训中尊师重道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和待人,建立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老师,跟随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不断努力。正是因为尊师重道的思想的影响,我能够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经典古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德治的重要思想。通过修身,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通过齐家,我们可以传承家庭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治国,我们可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平天下,我们可以修复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四段:忠诚、孝敬和爱国
忠诚、孝敬和爱国是中华经典古训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忠诚意味着对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和朋友的付出和忠诚,同时也意味着对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坚定不移。孝敬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爱,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爱国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只有在忠诚、孝敬和爱国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段:结尾
中华经典古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念。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尊师重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诚、孝敬和爱国的实践,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筑起中华文化的长城,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继续传承下去。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篇四
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0、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3、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7、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8、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9、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20、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2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3、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2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25、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26、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2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8、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2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4、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35、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36、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3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39、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4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41、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42、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43、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45、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46、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8、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4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5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5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53、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54、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55、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5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5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5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9、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60、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61、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6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6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6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6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66、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68、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6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70、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篇五
中华经典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那娴静美丽的女子啊,是男子的好配偶。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鉴赏]他送我鲜桃,我以琼瑶还报他。这其中的意义并不真是为了还报,而是表示永远与他相好。琼琚、琼瑶、琼玖:都是指佩玉。
这是一首情人间相互赠答的诗。后人常用“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盛情的回报。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
立:成就;
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14、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
眚:本指眼睛角膜上的小翳,引申作过失、错误;
掩:遮蔽,遮盖;
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
1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意谓做好事的机会不能失掉,坏事不能让它滋长。
16、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
1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
有大害。
18、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汉字词语,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谓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22、言必行,行必果。
《论语·学而》中相似的原句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为不提倡“必信,必果”的极端情况。
孔子提倡的是“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中庸之道,不提倡“必信,必果”的极端情况,其实在这里是对小人的一种评价,并非褒义;而现代人演化或误读成的“言必行行必果”更大程度上是对“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一种夸张式提炼。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是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从现在隐去也不迟啊!
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9穷则独善其身,则兼济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之,金石可镂。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汉魏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