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一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副县长(挂职)。2018年12月,他主动请缨,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邱军同志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邱军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邱军时刻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肩负着扶贫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对‘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
“邱军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帮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触动了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说,将以邱军为榜样,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邱军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天水市秦州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刘小奎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将学习和发扬邱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邱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令人敬佩。”张掖市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波说,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名干部,要以邱军为榜样,对人民怀有赤诚之心,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有网友留言说:“满腔热忱为民服务,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老区人民会永远记住你!”
还有网友说:“这种满腔热血一心一意扑在扶贫上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邱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并将激励更多人。”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二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华池县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誉。2021年1月8日,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献给了华池这片红色热土,年仅39岁。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国家强调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大爱与忠诚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三
8月31日,中宣部追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时代楷模”称号,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后,邱军的先进事迹再一次引发华池县干部群众的追忆,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邱军一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奋斗激情,全力以赴干事,心无旁骛创业,全心全意为老区发展谋振兴,为老区人民谋幸福。
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曾经是邱军重点帮扶的乡村之一。走进庄科村范台组,一座座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金丝皇菊长势喜人。“邱县长指导我们种上了金丝皇菊,现在我们一年的收入在八千元到一万元之间,邱县长是真正的‘父母官’。”回忆起邱军,村民齐怀文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指导产业发展,邱军还争取资金为庄科村架桥铺路。“村里人至今都感念邱县长的好。他那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们村干部会更加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凭借邱县长为我们打下的牢固基础,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实,绝不辜负邱县长生前对我们村的期望。”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说。
“他年仅39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华池的山山水水之中,诠释了新时代的南梁精神,为我的人生树立了标杆。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沿着邱大哥未走完的路,一直走下去。”城壕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星亮说。
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当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华池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职工们一起观看了节目,大家表示,要紧紧跟随邱军同志的脚步,学习他践行宗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赤诚为民、奋力拼搏的精神境界,全力以赴干事,心无旁骛创业。“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自觉践行‘时代楷模’精神,主动作为、尽职担当,围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重点,接续为群众办实、办好每一件事情,为华池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四
2021年1月15日,邱军去世后的第8天。年轻的妻子,瘦了一圈,头发白了一大半。年迈的母亲,欲哭无泪,悲恸到无法下地。而90多岁的奶奶,还在安徽老家,等着孙子回家过年。
2018年12月,37岁的邱军,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到华池县挂职副县长。2年来,他实施奶牛养殖、沙棘育苗,紧抓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2019年华池县整县脱贫,邱军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然而,就在2年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邱军却病倒了。2021年1月8日,在重症监护室,经过50余天的抢救后,邱军永远地走了,带着他对华池县的眷恋,带着华池县干部群众对他的不舍,永远地走了。
我要珍惜回馈乡亲们的机会
2018年12月,邱军主动请缨,经过集团选拔,来到甘肃省华池县,挂职副县长。“我来自农村,所以要倍加珍惜这样一次回馈土地和乡亲们的机会。”邱军曾在日记中写道。
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干旱缺水、资源匮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贫困发生率26%。直到2019年前,还戴着“穷帽子”。“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邱军曾对同事说,他相信只要发扬好“南梁精神”, 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
纵横的墚峁,将华池县“切”得七零八落。不少自然村,藏于大山,隐于沟壑。“邱县长天麻麻亮出发,夜幕四合才返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记得,初来华池,邱军水土不服,却工作忙不停,嘴唇皲裂、起皮,带血的口子,迟迟难愈合。一个多月,邱军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不仅理清了思路,而且还学会了当地方言,成了地道华池人。
几番走访,数次调研,邱军打算在城壕镇发展奶牛饲养。想法说出,一片质疑。镇上人评说镇上事,既没养殖经验,也无启动资金,“不切实际,纯属空想。”邱军先不争辩,只是埋头干。他利用央企帮扶资金,作为政策补贴,并引进养殖企业,对接销售市场,打通上下游。“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群众没了后顾之忧。”华池县扶贫办干部闫育刚说,“牛”生意赶上了好时候,当年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0年,邱军多方筹措资金,在城壕镇新建了一座肉牛养殖场。“牛”生意再升级,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托管代养,农民变“股民”,年底能分红,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五
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一道道黄土梁,由上而下开裂着沟渠壑缝。看不到树,也没石头,带状的塬,多是残缺不全。黄土高原注定生长贫穷?望着荒岭上长得欢的沙棘,邱军动了心思。
在邱军的积极协调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城壕镇庄科村范台组流转土地55亩,新建钢架大棚62座,并配有灌溉机井,“邱县长打算发展沙棘育苗,然后移栽到荒山岭上,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村里一共育苗620万株,贫困户来务工,人均增收1.5万多元。
“经过实验,华池沙棘籽的出油率为49.5%至56.23%,实验品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析,内含黄酮、有机酸、生物碱等2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开发前景非常乐观。”庄科村第一书记王鹏说,去年9月,邱军带队前往陕西省,与西安一家科技公司正式对接了沙棘研发。
“邱县长这两年到城壕镇调研脱贫攻坚52次,走遍了全镇1310户贫困户,真正与广大群众结成了‘亲戚’。”城壕镇党委书记李伟说。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燕刚、燕丽兄妹,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兄妹二人守着母亲,靠低保、种地度日。日子的艰辛,让兄妹吃尽了生活的苦头。2018年底,邱军了解情况后,主动多次上门安慰,并联系定点帮扶单位,通过“订单式”技能培训,让千余名农村贫困青年,有了一技之长。燕刚取得了焊工资格认证,在邱军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多元的工作。“邱大哥让我家的生活一下亮堂了,有种冬天里晒暖暖的感觉。”燕丽说。
此外,邱军还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一人学技能,全家脱贫困”“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邱军这么说,也这么干。2019年8月,在邱军的策划下,华池县27名高中生,在陕西西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活动。“孩子有出息,生活才有希望,未来才有奔头。”邱军曾说。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六
城壕镇余家砭村燕刚今年27岁,2011年父亲病逝,2015年母亲因病瘫痪,燕刚和妹妹守着母亲靠低保生活。“我不知道出路在哪儿,看不到未来。”燕刚说,“就在我感觉无法撑下去的时候,邱大哥来了。”
2018年底,一个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个子走进燕刚家,这个人就是邱军。了解情况后,他多次上门,一面鼓励燕刚振作起来,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一面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定点帮扶单位,为像燕刚这样的农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4月,华池县第一期焊工技术培训班开班。燕刚和华池20余名青年走进课堂,经过3个月的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认证。有了一技之长的燕刚,在邱军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访和电话联络中,邱军渐渐成了燕刚家一员,燕刚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给邱军打电话商量。邱军也像兄长一样,时常打电话关心燕刚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38岁的饶晓恩是城壕镇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些年他几乎都是在外漂,因懒、因“浪”,日子过得一贫如洗。这两年,乡亲们发现——饶晓恩变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进了新房,务工收入也增加了,还摘掉了“穷帽子”。
饶晓恩的变化,离不开“贵人”邱军的反复鼓励和支持。
“年轻人不应该自暴自弃,生活要不断向前看、向前走”“无奋斗不青春”“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次次、一遍遍的鼓励让饶晓恩幡然醒悟。
2019年6月,经邱军介绍,接受了培训的饶晓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饶晓恩从里到外也变得精神起来。
不只燕刚、饶晓恩,在邱军的多方协调争取下,多种“订单式”技能培训在华池及周边县展开,先后有千余名贫困农村青年参加培训,掌握了“看家本领”。
扶上马,送一程。开展培训之余,邱军衔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面向华池县、环县开展招聘,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未脱贫的贫困户。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企业稳定就业。
在邱军的努力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公司还与华池县建筑企业签订了2个帮扶项目,以“央企+民企+贫困户”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则,带动劳动力就近输转,进一步拓宽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七
2019年8月,华池县27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西安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华池尚属首次。而促成这次活动的正是邱军,并且他以“邱老师”的身份全程参与。
“不能让贫困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在研学交流座谈会上,邱军说,他希望孩子们克服困难,发愤图强,争取早日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作贡献。
看到城壕镇余家砭村王文正儿子王志彤简陋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邱军嘱托妻子从安徽给王志彤买衣服、文具和玩具。每次到城壕镇调研,他几乎都会去看王志彤;利用寒暑假,他多次带女儿到华池,与王志彤一起学习玩耍。
“每次买了东西,邱县长都亲自送过来。”王文正说,“一个大城市来的人,一个副县长,他一点不嫌弃农村人,没有一点架子。”
听到邱军去世的消息,王志彤哭了,他用稚嫩的笔迹给“邱叔叔”写了这样一封信:“您怎么就这样去世了呢?我和爸爸十分痛苦,多希望您再来我们家,好想当面给您说一声谢谢!祝您一路走好!”
南梁镇高台村刘玉金一家,是邱军慰问时结识的。
2019年,刘玉金女儿读高三,学习压力大,邱军经常给她做心理疏导。刘玉金女儿上大学前,邱军特意去看望了她,给她送了一部手机和一个行李箱。
2020年,刘玉金儿子填高考志愿时,邱军一边上网查阅资料,一边咨询学校老师,给他提供参考。孩子上大学前,邱军看到他穿的鞋有些破旧,花2000元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一双运动鞋和一个皮箱。
2020年10月23日,霜降。邱军一大早就带着同事给深山里的孩子送去羽绒服和保温杯,随后走访调研,一直忙到天擦黑。回到乡镇吃饭时,邱军接到了母亲打来的视频电话。老妈妈嘘寒问暖,问儿子生日怎么过的,这时大家才知道当天是邱军39岁生日。当天,吃着师傅赶制出来的长寿面,邱军动情地说:“在家里有母亲念着,在华池有同志们想着,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谁也没想到,这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两年间,邱军帮助华池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助学基金60多万元,引资为乡村学校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华池贫困乡村的教学条件。
邱军去世后,华池山区学校很多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追思之情。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八
在邱军办公桌的左上方,放着一本《____扶贫论述摘编》,书页已经被翻得泛黄。
“邱军说他以前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还是个新手,请我们帮助他尽快掌握扶贫工作的重点。”华池县扶贫办干部闫玉刚回忆,“他特别真诚,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个干实事的人。”
扶贫理论不够?多学!扶贫实践不多?多跑!
来到华池后,邱军的足迹踏遍了华池县的山梁沟峁。“我来自农村,更要珍惜回馈土地和乡亲的机会。”邱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扶贫工作不能只靠一腔热情,得讲方式方法,这一点邱军深有体会。
“我们一起下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百姓有所求,他就一定有回应。”魏建飞说。
38岁的饶晓恩是城壕镇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民眼中,他以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汉”。“是不是心里有过不去的坎,给我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年轻人不应该自暴自弃,生活要不断向前看、向前走!”“以前的事都过去了,现在要把日子过好!”……一次次苦口婆心的鼓励,让饶晓恩幡然醒悟。这两年,乡亲们发现饶晓恩变了!他家院子硬化了,住进了新房,务工收入也增加了,还摘掉了“穷帽子”。
27岁的燕刚因母亲瘫痪,和妹妹守着母亲的低保过日子,生活捉襟见肘。邱军得知后,为燕刚的事多方奔走,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走出去挣钱改善生活条件。
“邱大哥就像亲哥哥一样,一次次和我谈心,还告诉我,有他在,家里让我放心。”燕刚说。2019年,饶晓恩和燕刚在邱军的帮助下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每到年节,拿着工资回家的他们,都忘不了邱军的好。“扶贫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邱军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
时代楷模邱军观后心得体会篇九
“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家中一切以安稳安全为要,尽量少麻烦大家。”“我不在家,家中一切从简……”这是邱军留给家人的遗言。
在妻子眼里,邱军总是忙碌的。结婚10年,夫妻俩聚少离多,就连女儿出生,邱军都没能守候在妻子身边。到华池后,他更忙了,有时候两人打一个电话都要推后很久。
2020年6月,儿子出生。邱军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感恩眷顾,好字凑齐……寒来暑往,来日方长;惟愿平安快乐……”
这是两年间邱军发的唯一一条与工作无关的微信朋友圈。儿子出生,他也仅请了一周假,来去匆匆。翻看邱军的微信朋友圈,两年共发布动态65条,其中64条是关于扶贫的。
“从简”,是邱军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而他对群众却总是“大手大脚”——500元、1000元、2000元,他都给过。“后来我们才知道,邱县长也是农村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身体不好,一双儿女还小,生活并不富裕,可他对我们十分慷慨、特别照顾,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报恩,他怎么就走了呢!”得知邱军去世的消息,刘玉金一家悲痛万分。
邱军生病住院后,妻子岳丽英翻看他手机时,才知道邱军购物车里收藏着一双他一直非常喜欢但没舍得买的皮鞋。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岳丽英反复说,等邱军出院了,一定给他穿上那双皮鞋。
后来,邱军病情突然加重,不幸去世。悲痛交加的岳丽英嘱托朋友一定要把邱军喜爱的那双皮鞋买回来。然而,由于肢体僵硬、变肿,邱军最终也没能穿上他心心念念的皮鞋。没办法,岳丽英只好把这双皮鞋放在邱军身边。
斯人虽逝,精神永存。邱军离开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只要是邱县长的事情,我都会关注,好人!”王文正叹道。
邱军给田月琴一家给了许多帮助,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一提起邱军,因脑溢血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田月琴嘴里常不停地念叨“好人、好人……”“恓惶、恓惶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领导、这么好的大哥。我的战友倒下了,但定点帮扶的旗帜我会紧握在手,一定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邱大哥的嘱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职工、与邱军在华池一同战贫的王鹏坚定地说,“我想只要把他放在心里,他就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