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视频篇一
复习人物形象。
二、疑难语句分析
1、“我”为什么气闷?“高墙”比喻什么?
明确: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不理解“我”了,所以“我感到气闷”。“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明确:“西瓜地上的小英雄的影象”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明确:“我”对新生活的希望念念不忘,但又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说和闰土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而且“茫远”。
4、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明确:全文最后一句。特别是“我想:希望……成了路。”
含义: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希望就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三、探究主旨
1.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
明确:该问题探究的已不仅是环境,而且涉及小说主题。除了对比鲜明的“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之外,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理想中的故乡”。从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我”对未来的故乡有一个朦胧的希望轮廓。
2.“故乡”在哪里?
明确:从小说对宏儿和水生的想象中,可窥见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理想中的故乡,不在儿时飘渺的回忆中,更不在世俗、功利、隔膜的成年世界里,它需要我们去追求,去勇敢地开创新路。
总结: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5、6题。
板书设计:
封志莉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视频篇二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视频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4—7自然段
1.指导
(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引背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四、再读课文
1.生默读,想想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同桌互讲
五、指导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六、布置作业
1.组词。
拨淘()换()纽()
拔()掏()唤()钮()
2.造句
居然——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秋天,果实成熟了。()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2).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板书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蹦到喝瞧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视频篇四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主备教师
张玮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一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能力目标: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情感目标:
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一、引入: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动二:买衣服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四、活动三:换钱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视频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二年数学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设计c。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设计c》。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