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读朱子治家格言的心得体会篇一
1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7、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8、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1、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23、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朱柏庐治家名言韩愈治家名言
读朱子治家格言的心得体会篇二
(二)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四)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伯庐《朱子家训》
(六)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袁采《世范》
(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十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十三)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柳玭《诫子弟书》
(十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诸葛亮集》
(十七)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十九)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二十)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二十一)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赠广贤文》
(二十六)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广贤文》
(二十八)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郑玄《戒子益恩书》
(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三十五)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三十六)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三十七)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朱喜《与长子受之》
(三十九)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四十)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四十一)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
(四十二)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杜纲《娱目醒心编》
(四十四)有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勉学》
(四十五)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四十六)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格言》
(四十八)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
(四十九)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赠广贤文》
(五十)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五十一)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赠广贤文》
(五十三)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赠广贤文》
(五十四)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五十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六十一)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广贤文》
(六十二)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六十三)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广贤文》
(六十四)自古败亡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八。——张履祥《训子语》
(六十五)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六十七)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六十八)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六十九)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七十二)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七十四)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七十六)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读朱子治家格言的心得体会篇三
“颓堕自甘,家道难成”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颓废懈怠,诸事难成”。从事上讲,这是劝导我们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经营家业必须要奋发,不能顾懒惰懈怠。曾国藩先生强调,治家讲究一个勤字,勤能兴家。治国也如此,励精图治的帝王能兴国,否则颓堕自甘必破国。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的三国刘禅的典故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范例。
从心上讲,我们必须要有那种精进的心,有那种“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孝心。《中庸》上讲,孝是能继先人之志的。继承祖先、父母留下来的事业,有这种孝心,自然能够奋发图强。历史上唐玄宗治理社会达到开元盛世就是很好的证明。但还是最终因安史之乱衰落下去,说明什么。就是哪怕唐玄宗原是个“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有孝心的.人,但后期也因为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误国。所以,希望永久继承家业,首先要做格物的功夫,格除自己的物欲,包括财色名食睡。贪图享乐的心,要把它控制住。纵然不能完全消灭掉,也要经历控制住,让天理战胜人欲。否则圣贤道理学的再多,不力行,不从格物下手,那学问也是不真实的。所以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的环境志向容易消减。
读朱子治家格言的心得体会篇四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有恃无恐,势倾灾至”。从事上来讲,是要我们不可仗势欺人。要知道自己的权势也是自己的一个福分而已,如果仗势欺人,那就是加速度削减自己的福分,会很快把福分削减殆尽,自己最后就会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历史上也有很多凌逼孤寡遭因果报应的记载,举不胜举。
从心上来讲,是教导我们要存仁爱之心。《了凡四训》中说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和人不同的就在于其存心,“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不管人的高低贵贱,和自己的关系亲疏与否,或者智愚贤不肖,都是我的同胞,都是跟我一体的,所以怎能不爱敬他们。“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所以圣贤人,不外乎就是把爱敬之心做到圆满。学圣学贤,最重要的是学圣贤之志。那就是“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让所有的世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我做起,能够爱敬众人,使一世之人安乐,这就是随圣贤来帮助世人的。
读朱子治家格言的心得体会篇五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慈心于物,恻隐养性”。从事上讲,是要我们戒杀生。所有的生命都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灵知有血气,都是贪生怕死的。我们不愿意被别人杀害,又怎能够去杀害众生。我们若是用杀害之心对待众生,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被杀害。因果报应之理,这是客观事实。上天有好生之德,若我们为了口腹之j杀害众生,就是违背了天德,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天谴的地位上,当然后果必定是自己会像那些被杀众生一样惨死。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了,吃肉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吃素却又百利而无一害。吃素不仅对养身有好处还能环保。
从心上来讲,是养我们的慈悲心,养这个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人的天性,人皆有之。常常杀生吃肉,会渐渐丧失恻隐之心,丧失天良的。故孟子讲“君子远庖厨”,就是讲君子不愿意去造杀业。这就是在养慈心。儒佛都教我们修养仁慈之心,圣贤之心没有别的,居士仁爱,对人对物都是一份至诚的仁爱心。如果不戒杀,不断肉,这份仁爱之心就很难圆满。佛家明确杀生失根本大戒,排在五戒首位,可见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