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篇一
xxx小朋友,一个标准的“小帅哥”型的男孩。小男孩子们的酷都集于他一身,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
可是,都入园两周的时间了,还是又哭又闹,不着调,还不时的偷偷往家里跑(杨浩鑫家和幼儿园是邻居),10天就有10次往家跑的企图,都破幼儿园的记录了。幸亏大门口有保安把门,一接到通知,我就会飞一样的跑到大门口,把杨浩鑫给“逮”回来。
“冯老师,您就让我回家看看吧,我想奶奶,我想我的奶奶!”每次“逮住”孩子,他都用这可怜巴巴的语言祈求我。我蹲下,眼睛看着孩子的`脸,耐心的对孩子说:
“杨浩鑫小朋友最听话啦!再坚持一会儿,离园的时间就到了,你奶奶就会来接你的。好孩子,跟老师回教室,好吗?”
孩子只好无可奈何的把他那柔软的小手放进我的手心里,乖乖的跟着我往回走。每当这时候,我都不敢看孩子的眼睛:那眼神,可怜兮兮的;那小嘴撅着,一伸一缩的;那泪珠便一串一串的往下滚。唉!那真是太可怜、太心酸、太让人感动啦!当时真想把孩子送回去,但那是不可能的。
今天中午,我值早班。老远就望见杨浩鑫小朋友被奶奶追着,一路小跑的朝幼儿园这边走来。我和保安们都在纳闷:杨浩鑫小朋友今天下午是怎么啦?在平时,大老远就听见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哭闹声,都是爷爷、奶奶一人撮着一人抱着,连拖带拉的送进幼儿园,今天------?还没等我们往下想,杨浩鑫小朋友已经跑到了我的身边,伸着他那曾经被我逮着好多次牵着回教室的小手,高兴的喊着冯老师,扑进了我的怀里。
脱胎换骨,与每次入园时截然不同。
我急忙蹲下,把孩子揽进怀里,进行一系列的表扬和鼓励:
“哇,杨浩鑫小朋友今天下午真帅啊!小脸像红苹果,特别是这条小辫子真漂亮!”
“冯老师,你明天还给我扎辫子吗?奶奶说你给我扎的小辫子最酷最帅啦!”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小心的摸着那撮“老毛”小辫子。
“当然啦!只要杨浩鑫你听话,按时上幼儿园,特别是在幼儿园里不往家里跑,冯老师保证每天给你梳两遍小辫子------”
啾,孩子飞快地、深深地给了我一个吻!然后就自己一溜小跑的奔向了教室。爷爷、奶奶在一旁眼瞅着可爱的孙子,乐得抿嘴呵呵笑。保安们一脸的疑惑:
“这孩子,真是六月里的天,怎么变的这么快呢?”
事后才知道:是我给孩子扎得这条小辫子改变了孩子不上幼儿园做法。原因是这样的:上午离园时,我正在给班上的女孩儿梳理凌乱的辫子,看到杨浩鑫小朋友自己坐在椅子上小声的哭泣,并不时的用手捋自己额前的“小老毛”,我便灵机一动,把他喊过来,用一根绿色的小皮筋,给她梳了一条小辫子,还给他拍了照。当时杨浩鑫看到相机里的自己,开心的咧嘴笑了,我还趁机表扬了他一番。
正是今天上午这次小小的爱心奉献,赢得了杨浩鑫小朋友愿意上幼儿园的“心”,是出乎我意料的。早知道这个做法这么神奇,我就在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给他扎辫子------开个玩笑,高兴的!总之,孩子快乐,家长满意,我们做老师的比谁都快乐、知足。因为我有赢取了一个孩子的心。
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篇二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
但组织一节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些常用的乐器演奏方法还是比较熟知的,加上我们班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有这方面的锻炼,节奏感还是较强的,所以《小红帽》打击乐活动对我们班孩子来说并不难,几个节奏一学就会了,演奏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打击乐与音乐的配合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我们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多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练习,孩子们在打击乐这个技能上才会不断进步。
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篇三
对于音乐,无论是流行还是古典都能接受,只要自己喜欢,感觉好听便会陶醉其中,如醉如痴。
而我最最喜欢的是钢琴曲、其次是小提琴独奏,再有就是萨克斯、大提琴独奏,长笛、竖琴、古筝等等都很喜欢!它们每每都能带给我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这种感受决非人类的语言所能表达清楚。
音乐的深奥有的如哲学的命题,令人难以琢磨,即使你和一个不同时代的人一起聆听,假如你们都喜欢同一首乐曲,就会成为莫逆至交,其实也或许俩人喜欢的.共同点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也会产生共鸣。正如一瓶蓝墨水,是因为它真的是蓝色的吗?还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称之为蓝色,抑或其本质就是蓝色的?对音乐、电影也是如此。
最近听的曲子中,有两首一直反复在听,丝毫没有厌烦之感。《索尔维格之歌》---当那高音段流泻而出之际,总觉得心揪起来。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我那一刻的心情。文采如莎士比亚,在写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爱情时,那语言美丽、生动甚至充满激情和肉麻,但却远不如罗密欧心跃出口、呼吸困难以及朱丽叶神魂颠倒之真实感受的百分之一。所以我也不例外,一直为这痴情少女嗟叹不已:这才是红颜命薄。
类似的曲子还有马斯奈《沉思》,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却是感人至深。.另一首近期听的是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也让我不知所措,我是说那种叙述让我的灵魂不知所措。旋律和节奏表述的是时光流失的感叹。淡淡的哀愁丝丝沁入心脾,不知该把灵魂搁到何处。悲剧的快感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有一位牧师说到天堂有多么美丽时,做了一个这样的比较:当你听到最悦耳动听的音乐时的感受,只是身在天堂那般快乐的百分之一。这大概是我们常说的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来源吧。
当你一个人,用心聆听着这些优美的旋律时,只想静生、静思......闭上眼,关上灯!
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篇四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透过车窗,我们出发了。
在车上,透过薄雾,看着车窗外一棵棵挺立的桂花树,闻着扑鼻而来的清香,听着鸟雀的歌声,感受着秋天的到来。真好!我忍不住放了一首《鸽子》。正当我听到高潮,那种激动的心情即将来临时,突然,“滴”一声,歌停了!车中一下子少了些什么,是欢快愉悦?没错!我一下子感到了躁意。
“听什么听?有什么好听的,浪费我电。”妈妈一下子关掉了音乐。“哼!是时候让你感受一下音乐的魔力了。”我立马切换了一首《甜蜜蜜》。音乐一响起……妈妈有些不耐烦:“关掉!”坐在旁边开车的爸爸立马制止道:“这熟悉的旋律,别关!”妈妈坐在旁边气呼呼的。
音乐中唢呐一声声演奏着,这声音,如同婉转的鸟雀在枝头欢唱,好似一束代表着快乐的光波,进入了每一个人的心胸,快乐着,欢笑着,也让我想到了年少时听的一支戏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爸爸的嘴角已扬起一丝微笑,脸上满是享受,眼中闪烁着光亮。原来,这是爸爸最爱听的歌,也是他童年时期——70年代的回忆。由于他不会使用网络,已经有多年没有听到这首音乐了,没有感受到着音乐中的“甜蜜蜜”了。而现在,他得到了满足,如桃花开放般绽开了他的笑脸。
妈妈也没再反对,而是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了起来。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她发自内心的欢愉,看到了她充满甜蜜的童年,又仿佛瞧见了70年代人们的过去。我的记忆已无法使我回想起我的童年了,也无法回想起妈妈风华正茂的快乐时光了。但是妈妈记得,她甚至激动得摆起了双手,开始诉说着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场景。
不知不觉之中,清晨的薄雾已经散去,橘红的`太阳地挂上了蔚蓝的天空;天边的云彩聚在一块,仿佛在谈论着刚刚优美的乐曲;路边的树上飘落下一片片叶子,“沙沙沙”,也学着刚刚音乐的旋律演奏着;溪边的鱼儿跃于水面为其伴舞。虽然已入秋,但它们如春天时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好似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更加引人注目,令人喜爱。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如诗,带你领略不同的情感;音乐如画,带你遨游无尽的画廊与世界。诗画般的音乐给人以更美的青春!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篇五
花儿需要园丁的栽培,我们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来获得知识。一项技能要在于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常说:只有读不好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老师。下面我就来讲述一下我于范老师的故事。
在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合唱队去比赛,当时连人都还没有选,怎么去参加比赛!于是,范老师就一个班一个班的去说,想让我们参加。我们考虑都没有考虑就答应了下来。之后,我们就更努力了,作业再多我们也会抽出时间来练习,老师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排练。我们排练的地点是:二楼音乐教室,每天中午同学们都会听到音乐。我们也不怕喉咙痛。“哪怕在累,也要为学校争光。”范老师说。她的这句话,影响我们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我每天一回到家就扔下书包,再大厅里给我的听众表演,当然听众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唱完一遍,她们就说一个字:好!还说我们的音乐老师很好,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认真、负责任,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不同。我心里也非常开心想:我一定会努力,和同学们一起拿下金奖的。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是这么想的。我们在舞台上,发挥得非常好,并且得了金奖。那时我看见范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那以后,不管什么事,我都会认真去做,并且三思而后行。范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一直说话,范老师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不但不听,还跟范老师顶嘴······她真的很辛苦,但是他在嘴上从来不会说。我们都非常的佩服她!
我们的好老师,即使我上了初中也不会忘记这个曾经影响过我的老师——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