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的散文诗歌篇一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给爸爸上坟,在点燃纸钱的瞬间,望着火苗映着绿茵茵的麦苗,忽然想起父亲已经逝世整整了。从而立之年至今,有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咸。
上午,祭祀完先祖、爷爷、奶奶、伯父,回到家里后,看着后院地里长势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迈的母亲,忽然想到与妈妈吃顿饺子。一个电话,半个小时后,母亲过来了。吃着煮熟的饺子,看着母亲露出的笑容,内心感到一丝丝安慰。温馨的感觉,从窗外濛濛细雨的丝丝声音中飘进屋内。这些年,母亲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于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无情。知足,想来是自己还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着。抑或是对生活已经看淡,对人生已经看透,对幸福已经理解,对苦难已经战胜。爸爸走了这么多年,妈妈一个人活着,的确很苦。除了精神层面,更重要的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这么些年,我也是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命运不济,始终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夜深,喧嚣的都市渐渐静下来。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车轮声音在疲劳的嘶鸣。活着,就要面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无论我们走多远,唯一牵挂我们的还是妈妈。清明节,上午还是艳阳天,吃饭时就变了脸,阴郁了一阵子,就淅淅沥沥的下雨了。院子花园里的棕榈树、银杏树、竹子、腊梅、琵琶、荷兰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着,分享着喜雨的滋润。小狗花花跑前跑后,摇着尾巴显得非常开心。近年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够回到老家住的时间渐渐少了,大约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回到故乡的感觉,蕴含了许多忧伤和漫无天际的惆怅。儿时的许多记忆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恋。泥土的气息,槐花的芬芳,榆钱的滋味,柳笛的声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娇艳,燕子的轻灵,妈妈麦饭的清香,老牛的叫声,这些记忆都会瞬间浮现眼帘。
徜徉在清明节的日子,手机没电了,也懒得充电,懒得打开,懒得思考都市的节奏。没有文化的生活,没有朋友的时间,没有违心的空间,岁月变得宁静和恬淡、安逸许多。许多人,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希望别人关注自己,期望他人赞美自己,需要社会认可自己,往往几乎疯狂和变态的说话和做事。其实,很无聊和单调。活着,就是追求一种本真。圈子里的吹捧,只能是一时的精神快感和愉悦。圈子里的恭维,只能是蜻蜓点水的愉悦。大道至简,大道至静,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节,是一扇窗户,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伞,聆听到春雨的丝丝柔情,感受到时光的点点滴滴温馨。是一棵大树,感悟到栉风沐雨的过程是庄严的幸福。是一个风车,转动着岁月不经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只风筝,时时刻刻牵动着眷恋故土的神经。是一条小河,流淌着梦中散发着青草和露水味道的梦幻。是一叶小舟,承载着孜孜不舍梦的追求。
这片土地,曾经是爷爷用耕耘茶馆的收获,购买的一部分田产。解放后,土改时这片土地就不再是爷爷的领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品尝着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惬意。
清明节的散文诗歌篇二
那一年,天很蓝,白云悠悠,飘过几缕青烟,渗入蓝天白云之间,显得那么和谐,没有一点遐丝。
人生好像一部连载的戏,在戏里我们都是佚名的主角,各自演着不同的戏,你的戏;或许我是配角,我的戏;你也只是客串的演员,其实,我们都是别人生活里的配角,各自演着不同的戏。
街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行走的人急促而过,望着渐远的身影,我沉思着,幸福,是否他们也在追寻着,幸福是否我一直拥有着,看不见,摸不着,我总在默默思索着。
幸福是什么,是妈妈的嘴,总是唠叨腻而不烦的话。
幸福是什么,是爸爸的手,总是辛勤的劳动,没有怨言。
幸福是什么,是老师的眼睛,总是那么明亮透彻。
幸福给我很多欢乐与凄凉,仿佛是一本泛黄的日记,刷掉了昨日的'痕迹,苍穹的笔记,寻不到开往昨日的列车,原来我们坐的是过往的单程车,被岁月遗忘在红尘中。
于是,我走着,看着,望着,寻不到可以落脚的方向,我环视左右,黑暗慢慢的吞噬着四周,我喜欢这样黑暗,可以忘记烦恼,淡忘忧愁,可以掩饰内心的脆弱。
爱悠悠,恨悠悠,多少往事难回首,多少记忆被腐蚀,多少泪水被掩埋,记不清,时光走了多久,泪水流了多少,停下的人有会怎样,看不惯,花开花落却成空。
是否当初的你,今天的我,还在破旧的世俗里游荡,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时间还在继续,生活还是如初,你我断了思绪,苍老了青春,染白了须发,往事种种淋漓尽致以成真。
走过这段路,逛过那条街,却找不到重温的理由。
受过那段伤,遭过这道痛,我们却重重又复复。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往事。
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故人。
为何我们失去才知道珍惜,是否;冥冥之中有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我们
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开怀的大笑,放声的哭泣,每当落叶飘飘的季节,我都在思想,人与枯树又如何,枯树逢春可复苏,人怎可以阻挡生老病死的循环。
走过的路,听过的歌,看过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从视线里模糊。
突然间,我感觉苍老许多,那发尖参加斑斑白丝,皱纹不满面额,眼瞳湿润了视线,断了惆怅,乱了思绪,还坚持着那份执着,一一不肯释怀。
雪,融化了寂寞的脚步,冰冻了思念的余温,有人说雪是无意的,雪过无迹,风过无痕,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雪融化时遗留在陆地上的雪滴,那代表着无限的牺牲。又有几人能够明白,雪离去是阳光的遗弃,还是春天的背叛。
不敢回首的往事,总在梦里那么清晰,如画般的浮现在眼前,曾经种种的往事,却被现实所埋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浪漫,太多的美妙,却一时忘记了模样。譬如那时的风景,譬如那时的情节,总是那么清晰,却遥不可及。
时间,让深的回忆慢慢变淡,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深,回首相望曾经的脚步,那么让人陶醉,化作漫天的星星点,散落在我们步行过的每一条街道。
一个人走走停停这么多年,却不记得来时的路,曾经的微笑,曾经的誓言,感觉那么模糊,那么遥远,让我无法遁形,时间淡淡的过,岁月漫漫的流,拖卷着疲惫的囊夹寻找昨日的痕迹。
都说,渐远的年华是一部无法重复的戏,看着有迹,寻着无痕,或许,逝去的年华好似那荡起的思绪一样,看着不透,抓着无痕,而我,总是挡不住思念的来袭,情感的纠缠,总会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或许,陈旧的往事,不曾离去,也许,他也等待着那久远的归宿。
虽然,岁月已成往事,请轻轻拥抱一下记忆里的余温,踏着前进的步伐,让寂寞飘进树林间的芬香里,正如回忆太过美丽,残留的思念才会如梦幻般绚丽,兜兜转转,于尘俗中,于梦中,于海洋中,化作尘埃中的颗粒,散播在泥土中,留下那芳香的韵味。
或许,怪时光太过耀眼,分割了属于自然的美感。譬如流淌的那种美,总是绚丽在一刹那间凋零。譬如夜空暮色下的萤火,总是苍茫逝逝在陨石间。譬如阳光的温暖,总是伴随雨滴洒在遥远的天际。
清明节的散文诗歌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人们总是会想起这句经久不衰的诗句。用这句诗来形容这一天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个清明又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地面上,落在墓碑上,落在人们心上。我们一家打着伞,走在去祭拜的路上。雨已经小了,如细丝般密密的斜织着,山在雨中朦朦胧胧的,颇有一点美感。我们一一祭拜了各祖先,之后来到了另一座坟前,这座坟与其他的差不多,只不过墓碑石更新过的。墓碑上方刻着一只凤。
旁边有张照片,是个笑容可掬,十分和蔼的女人。其实,这是爸爸的前妻,就是哥哥的亲生母亲之墓。她去世了,死于一场病,那年哥哥十五岁,和我现在一般大,但他却受了失去母爱的痛苦。
雨又开始下了,很小,我看见哥哥哭了,他是真的哭了。每年这时候他总是忍不住会落泪。是的整整八年,有谁能忍住这没有一丁点母亲关爱的八年。他再也控制不住了,内心那八年所积蓄的一切情感,在这时,已用他默默地眼泪代替。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很细很细,落在脸上痒痒的,可打在心上却是痛痛的。
清明节的散文诗歌篇四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散文诗歌篇五
一
1988年,冬阳很好。我的世界里,一件大事发生了。更多的大事,还没有发生。
这一天,是我的嫁日。
是一个午后,阳光慵懒懒的,如一只肥猫,在永和镇的天庭散步。我并腿抱膝,坐在镇子南边最高的青草岭上。我端坐于新鲜如初的青草中。时令已冬,草还是那么青。青到令人心软。
喜宴刚过,夫君把我带到了这里。
这里视线甚好,眺望东北,镇子的轮廓收在眼底。极目西南,是蓝天白云,清亮的水塘,碧绿的菜地,收割后的辽阔田野。还有,一个一个的青草岭,岭上岭下安静的老牛和小牛。奇怪,这里的青草岭真多。离得最近的,是一座古塔。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塔名本觉,样子朴素,塔体有些斑驳,层沿上长出了荒草。还有飞鸟,小鸟多,大鸟少。顺便说一句,青草岭的低凹处,碎陶裂瓷蛮多的。
并坐良久,他发话了。
“这里是吉州窑。你底下坐的,就是一个窑包。这样的窑包,永和有24座。永和街上,原来有72条花街,现在不多了。但还有,我家门前那条就是。”
我沉迷在荒芜的憧憬里,不接话。手指缠一根青草丝儿,绕来绕去。
我对吉州窑一无所知,完全不懂得他所拥有的荣耀,也不感兴趣这种荣耀。况且,他的荣耀也止于此——关于吉州窑,我没有从他嘴里听到更多。
他不知道紧邻家门的“清都观”,跟苏东坡有关;他不知道永和有过舒翁和舒娇两个制瓷高手,他们是父女。舒娇的作品,在青原山的净居寺里留存久远;他没讲吉州窑有着跟文天祥相关的传说;甚至那一年,他连著名的“木叶天目盏”也不曾提起。
除了给我一个“吉州窑”的名词,他几乎什么都没有给我。很多年后,我怪责他,为什么你对吉州窑知道得这么少?他一脸无辜,“小时候真的没有知道更多。否则,我婆婆藏在楼上的那些坛坛罐罐,说不定就不会失散得那样厉害,难保有一两件宝贝哟。”
1988年的初冬,我对“吉州窑”完全不在乎。吉州窑,一个地名而已,甚至连地名都不是,一个名词而已。
他说完吉州窑,就说祖坟。
彼时,他家的祖坟,就在我们坐着的青草岭前方几棵大树下。他手一指:
“那是我家祖坟。我爷爷死了埋在这里,将来我婆婆死了也要埋在这里。你呢?你和我,将来都要埋在这里。”
听一听,一个男人完成婚娶后,也不管妻子愿是不愿,就霸道地,骄傲地,生硬地把一个女人长长的一生,从她的母带上割断,塞扯进他的故乡。
我听他说完祖坟,心思繁密忧伤。
25年过去,我一直没有告诉过他,我一直计较他在我的大婚喜日里,说起将来要我埋在无比陌生的吉州窑。很计较。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隐秘的计较,无以言说的计较,导致我在很多年里,对吉州窑毫无兴致,不闻不问。甚至乎,我故意不对吉州窑生出感情,故意克制着认识吉州窑的欲望,好像这种情感和生命的“被归属”,是吉州窑而不是一个男人强指给我的`。
我打量着古塔,塔很陌生,不是我的;我打量着那些所谓的“窑包”,它们很陌生,不是我的。那些在青草岭下来来往往的乡民,也很陌生,他们全不是我的。我抬头看天,甚至阳光和飞鸟都不是我的。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我全然不相知的所在,要成为我将来的葬身之所?!怎么可能。
没有人知道,这一出,成为我心里无法释怀的痛,在很多年后,发酵成了许多关于女人的乡愁的文字,唤起了很多女性的呼应之痛。
借助于文字,我就这样抵达了救赎之路,我原谅了男权的伤害,也释怀了对吉州窑的寡情。
渐渐地,我打量吉州窑的心情和心态变了,先是平和友善,后是自豪崇仰。有什么关系呢,渺小如我,在遥远的将来,无论埋不埋在吉州窑的土地上,都丝毫无损吉州窑的荣光和伟大。我终将消失,而吉州窑的烈火,总有一天会被人重新燃起。传说中的吉州窑,必将在重燃的窑火中复活,从而走进更神奇的传说。
二
1988年,我平生第一回,坐在了绿草青青的窑岭上。往后的岁月,我一回又一回坐在了那个地方。这个岭,曾经是一个窑床。连同永和大地上的其它窑床一起,这一床又一床窑火,自晚唐点燃后,连绵相续,烈焰长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熄灭。
吉州窑火,在永和的土地上长燃了500多年!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风云来去。吉州窑在冷寂中又等待了7。
700年后,在众多来往的过客中,有一个喜欢文字抱着文字取暖的我。遗憾的是,我每一回静坐窑包之上,都不曾去想象它的过往。更不曾为它写下过哪怕一个字。我坐在这里,只是单纯的喜欢青草青,白云白。相比于谜一样的过去,我更喜欢它现实的景致。
而我世居永和的夫家,是否有过挖窑拉胚的先祖?他们有过怎样的情爱日子,小悲小喜,无从打问。无计打问。夫家的大人们,寡言如同窑包底下无言的碎瓷片。
吉州窑一直是有传说的。它的传说,与苏东坡有关,与文天祥母亲有关,与文天祥抗元有关。是传说也喜爱傍身大人物吧?除此,能够在传说中游走的,就只有制瓷大师舒翁和舒娇父女了。众多窑工儿女,一代一代,注定要在历史的烟灰中成为无影的陪衬。
实话说,我对吉州窑暖起兴致,就是跟上述传说有关。尤其是跟舒娇有关。
在历经25年的冷漠之后,今天,怀着柔软的温情,假以文字,我试图触摸到吉州窑的血肉和温度。我不谈意义,它的意义,已经有太多的文字谈论。而它的温度,是专属于我一个人的。
打开夫家后门,走上几米远,就是吉州窑遗址公园。这个公园的建立,使得吉州窑火的重新燃起成为众目的期盼。中国的窑火,助燃了华夏文明,也照亮了世界文明。可以肯定的是,这烈烈窑火中,就曾有一丛光焰,来自我们的吉州窑。
复燃这丛窑焰,成为今人必然的使命和担当。
今天,穿行于美丽的吉州窑遗址公园,打量着公园里的水榭花朵,湖水蓝天。我感恩的心情在这些景致里摇曳生姿。
我一回又一回端坐凝神的本觉寺岭已经变样了,我注目的稻田水塘多数已不复存在。公园中心大湖里的荷花繁开之后落入寂静,等待着来年的重绽芳华。本觉塔还在,感谢建设者,未作任何多余的修饰,而是保留了它的沧桑本色。高天上,一庭辽阔的碎鳞白云,自东向西倾铺开来。一只大鸟,从西边的塔顶飞到了东边的湖莲中。
有意思的是,夫家的祖坟,现在被圈在公园的边际内。先人们,现在安睡于一丛长绿的修竹中。我打一旁经过,屏了呼吸,什么也没有说。他们是有福的。
公园那么大,那么美。我轻提罗裙,脚步悄移,静心倾听,希望可以听见历史深处,那窑火的作响声,那窑工的呼吸声。恍惚间,我甚至把自己认作了另一个女人,当然不会是瓷界女神舒娇,而会是另一个相伴舒娇的无名女子。我期许,有一天,前生所有的记忆复活,我能借助文字,让舒娇,这个有着娇美名字的女神,款款走向世人。
无论是否愿意,自25年前,当我在本觉塔前,在一个绿草青青的窑岭上,被强行指定这块土地将成为我的最后归宿,说不清的命运关联,已经让我和吉州窑不可分割。
今天,一个消息传向耳际,重燃吉州窑火指日可期。
我更加安静了。揣着微喜,我端坐于本觉塔前的花丛里。我在想,在我的世界里,又一件大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