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刷子李教学案例篇一
我所执教的《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组文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基于课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现在我们五年级教略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
第一板块的自学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自学主要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就拿《刷子李》来说,自学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读通课文,自学字词;第二步:借助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三步:心灵对话,写好批注。
第二板块的交流,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相互交流并进行二度自学的过程。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学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教师则视学生交流情况作适当点拨与引导。今天的课主要以提示中的“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也习到一些写作方法。
第三板块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今天我所教学的《刷子李》就是走进《俗世奇人》,领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欲望。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刷子李教学案例篇二
近期,我有幸观摩了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刷子李的名师课,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收获。刷子李在教育界操刀多年,践行“培养有灵魂的人”的教育理念,以其认真、执着、敬业的精神受到行业内外的肯定。在课堂上,刷子李为我们展示了自己严谨的教育态度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方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以下是我从刷子李名师课上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刷子李一直强调“培养有灵魂的人”,在他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个性的发展。他认为,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该尊重这种独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培养。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对每个学生的细致观察,不仅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而且能够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名师,刷子李一直反对“填鸭式”的教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刷子李的名师课上,他不仅讲述了优秀学生的思考思路和方法,还与学生分享了常用的学习技巧,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出更有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学生。
三、教育需要注重习惯养成
刷子李认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一个人健康、自律、负责的品质。在他的名师课中,他强调过严格的行为规范和信念信条,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重要性,并教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重视意识形态的引导
作为一名名师,刷子李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每个学生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立场和信条。在刷子李的名师课中,他秉承“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有生力量”的教育理念,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努力塑造学生优雅、自信、有自尊心的人生态度。
五、认真专业的态度
刷子李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需要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他的名师课中,他不仅讲解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更给我们展示了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的教育方法和想法都表现出极端的认真和专业,教育工作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和思想深度。
在刷子李的名师课上,我领略到了一名优秀教育者的追求。他提出的很多教育观点和工作理念都深刻地影响了我,并激励了我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在岗位上践行“让学生成为有灵魂的人”的教育理念。我相信,在刷子李这样的精神带领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不断迈进新的台阶。
刷子李教学案例篇三
近日,我参加了刷子李老师的观摩课。通过这次观摩,我不仅收获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还深刻感受到了对教学实践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我对这次观摩的体会和感悟作一次总结和分享。
一、刷子李的教学方法
刷子李老师是一位极富市场品牌战略经验的电商培训专家,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营销经验和实战经验。他的课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他根据不同学员的学习背景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采用讲座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教学实践的重视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刷子李老师极为注重实践教学。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是让我们去践行和实践这些知识点。他强调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紧密结合实践体验,尝试在自己的网店身上实践,并“成败以学”,不断改进。这种积累经验的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派生出不少创新点。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
在课程教学中,刷子李老师也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他会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行业出发,去思考如何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营销策略,如何挖掘思维上的新潜力。在进行个性化的思维训练时,他采用启发性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模式转化为更高效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实现推广和营销价值
刷子李老师的课程极为注重实现推广和营销的价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仅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将这些知识变成实际行动的能力。他的课程不仅讲解了各种营销策略,还揭示了实现这些策略的关键。他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能够从思想实践上跨越挑战,迎来成功的营销价值。
五、流程规范、系统化
刷子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学方法和营销价值,还十分注重流程规范和系统化。他的课程涵盖了电商推广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的优化到流量的获取,从转化率的提升到客户的服务,从流程规范到系统化管理,一步步教导我们如何打造优秀的电商营销体系,促进商业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课,我不仅认真听取了刷子李老师的授课过程所能够获得的全部真精华,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如何将营销知识变成实际行动的效用价值。我相信,这样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可以受益。
刷子李教学案例篇四
刷子李是互联网化妆品品牌ColorLab创始人之一,也是一名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和美妆行业专家。他的课程不仅涉及领导力管理、营销策略,还探讨了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文化、消费者心理等多个方面。在参加了刷子李的课程后,我从中获得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刷子李的品牌价值观点值得借鉴学习
在刷子李的课程中,他强调品牌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他希望品牌能够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能为员工积极阳光的工作环境。学习刷子李的观点,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品牌文化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培养企业内部凝聚力、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品牌多元化维度,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二、营销策略要具有创意和执行力
刷子李强调营销策略要具有创意和执行力。他提倡创新思维,同时注重策略实践和市场反馈。在课程中,刷子李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意的营销策略增强品牌受众的黏性和忠实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的营销策略不仅要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要同时满足国内外不同市场的特点和差异,尊重地域文化和市场氛围,增强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美誉度。
三、领导管理应关注人才与团队建设
刷子李在课程中也强调了领导力和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领导者应如何在人才培养、团队创建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和方向。作为企业领导者,需注重解决员工的工作需求带来的挑战。比如要关注员工的工作负荷及心理健康状况,帮助解决员工职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也需引导帮助员工更好的完成个人绩效目标,提升组织整体水平,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运营管理。
四、品牌战略应从顾客角度出发
刷子李认为品牌战略不应只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策略制定,而是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品牌的发展方向。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产品市场需求,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他表示,品牌战略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定期对品牌战略进行评估和优化调整,让企业的品牌战略得以不断进化。
五、学习要持续深入,不断成长
刷子李认为在全球化、互联网化的时代,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尤为重要。课程中他劝勉我们要更开放、多思考、多交流,学会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投入到新技术的学习当中。同时,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此为动力不断成长。
总之,参加刷子李的课程对我而言是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体验,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不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领域的探索性。希望将来有机会继续深入地学习,挖掘潜力,成就自我和企业的同时也回馈社会。
刷子李教学案例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天衣无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堂上交流学习,细细品味关于刷子李的细节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四人小组长组织交流学案完成的内容。
(二)切入学案第四题,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三)细细品味关于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细节描写。(学案第二题)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刷子李完成的作品如同一件艺术品;技艺是如此出众,刷完墙居然没有一个白点。)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从“匀匀实实”“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去体会)
3、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刷子李如同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刷后的效果是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技艺是如此高超。)
4、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师傅的技艺如此高超怎不令徒弟感到惊愕和震撼呢?)
5、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作者在曲折的情节里,让读者在这一细节描写中更感受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四)体会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学案第三题)
1、提问:作者是怎样表现他技艺的高超的呢?(提示:可以从文章的写法、作者的表达方法去考虑)
2、学生汇报,评议中总结:
(1)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
(2)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
(3)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人物的形象。
(五)拓展《俗世奇人》的其他两位奇人,学生自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对《俗世奇人》的阅读兴趣。懂得任何一项高超的技艺都是通过勤学苦练得来的。
(附本课学案:)
一、认真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
天衣无缝——
悠然——
发怔——
二、“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请把文中的几处地方抄写下来。
三、作者是怎样表现他技艺的高超的呢?(提示:可以从文章的写法、作者的表达方法去考虑)
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成立城里城外最冲得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未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叫“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打磨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快手刘(一)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快手刘(二)
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里忽隐忽现。我当时有种奇想,他的手好像是双层的,小球时时藏在夹层里。唉唉,孩提时代的念头,现在不会再有了。
那些伴随着童年的种种人和事,总要随着童年的消逝而远去。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的变“小碗扣球”,身旁摆着插满棒糖的小绿木箱。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不再会把他的手想象成双层的,却依然看不出半点破绽,身不由己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阵子。我敢说,世界上再好的剧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像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高中二年级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好像度过了二十年。模样接近了老汉。单是身旁摆着的那只木箱,就带些凄然的样子。它破损不堪,黑糊糊,黏腻腻,看不出一点先前那悦目的绿色。横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来给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边的棒糖东倒西歪。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出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于是,当年一切神秘的气氛和绝世的本领都从这双手上消失了。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 “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在这喊声里,他慌张,手就愈不灵,抖抖索索搞得他自己也不知道球儿都在哪里了。无怪乎四周的看客只是寥寥一些孩子。
“在他手心里,没错!决没在碗底下!”有个光脑袋的胖小子叫道。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纯,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做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而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随后只剩下我和从窘境中脱出身来的快手刘,我一扭头,他正瞧我。他肯定不认识我。他皱着花白的眉毛,饱经风霜的脸和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