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干部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篇一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群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快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造成学生交往失败或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懂交往礼仪是其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明确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常的交往礼仪。《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是通过两个同学以不同的交往方式去借锤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使学生体验到礼貌交往是获得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叶锋为什么要去向黄爷爷借锤子?(2)叶锋借到了锤子吗?为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小亮为什么能借到锤子呢?(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5)设想一下,叶锋是怎样还锤子的?学生通过有情有景的对比分析,深刻体验并领悟到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要领。
结合思品教学培养合群心理,学
[1][2][3]
学生干部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篇二
注重对作文文本作分析指导,而忽视对写作主体写作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中依然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下面,结合笔者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深入生活,敏锐体察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与体察的审美反映。一篇作文的完成,实质上要经过“体察――构思――表达”这三个阶段。初学写作者,往往注重后两个阶段的训练:诸如构思布局,遣词造句和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等等,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却往往忽视第一阶段――生活认识、情感体验的准备和孕育。因而下笔时,常感到无事可论,无人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达,总之是无话可说,“写什么”的问题,一片茫然。
怎样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敏锐体察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记叙的内容就是要反映社会生活(包括日常家庭生活),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真的、善的、美的,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所以记叙文总是要记事写人,要反映生活主体人的精神世界。
其次,要学生深入生活,敏锐体察,加强写作前客观素材的积累。不少学生写作拿着题目犯愁,或搜索枯肠,或草草敷衍。不是泛泛评叙,内容空洞,就是将以前看过或写过的题材改头换面,贩卖出来,而显得陈腐不堪。究其原因:一是对记叙文用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思的形式特征没有一个自觉追求;二是写作前缺乏素材积累,记忆表象空乏。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做有心人,对鲜活的人生世相熟视无睹,没有理性的穿透力,而不能发现生活,发现美,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这是写作问题的根本所在。
怎样深入生活?就是不仅要开拓视野,见多识广,更要化熟为生,取精发微。这就需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忽微的事物放大,剥开来写――见微知著;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折开来写――化瞬间为永恒。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夫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人这一小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在劳动者精神感召下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理特征,折射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的光芒。朱自清在《背影》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把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一连串动作,描绘出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从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家目光的敏锐和情志的深婉。
二.惨悟书本,陶冶情思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中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好文章,特别是精读一些名篇经典,对于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提高自己的艺术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写作的人,以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巧。其实最主要的是学习作家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他们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有志于创作的同学,读作家作品,要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
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披文人情,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昧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的、发达的、灵敏的个性化境界。要养成情感的自我检验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孙绍振《论作家的心理素质》)读鲁迅的《秋夜》,我们感受到作者冷峻、幽深、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与其说是在欣赏审美客体‘紫藤萝’流光溢彩、生趣盎然的自然美,倒不如说是在欣赏审美主体作者那被“紫藤萝”所激活了的灵动丰富、细腻柔婉、思绪纷呈的人情美。多读精品,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
三.抒写自我,专题评讲
基于以上认识,艺术心理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在中学阶段,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是: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倡写“身边文学”、“校园文学”、“自我文学”总之是抒写自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笔者曾在高一年级进行过《我的世界》系列作文训练,命了这样一些题目,《发生在学生寝室的故事》、《中餐》、《放风筝》、《那时,我还小》、《雨中一曲歌》、《雨中兰草花》等,都涌现出了优秀作品,因为这些题目,紧扣“自我”,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扎实的写作实践外,还加强必要的写作理论指导,使写作进入一种自觉自由的状态。因此,每次作文前后作专题指导与评讲至关重要。我曾着力进行过“选材专题训练”,分“选质朴的题材”、“选新颖的题材”、“选典型的题材”;“构思专题训练”,分“生活的艺术化”、“想象的艺术化”等;“抒情专题训练”,分“略叙过程,详写情思”,“美的心灵在于丰富的层次与奇异的变幻”以及“抒情的几种方式”等等,每次作文后,作专题评讲,目的是想从实践到理论,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及写作水平。
学生干部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篇三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群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快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造成学生交往失败或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懂交往礼仪是其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明确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常的交往礼仪。《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是通过两个同学以不同的交往方式去借锤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使学生体验到礼貌交往是获得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叶锋为什么要去向黄爷爷借锤子?(2)叶锋借到了锤子吗?为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小亮为什么能借到锤子呢?(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5)设想一下,叶锋是怎样还锤子的?学生通过有情有景的对比分析,深刻体验并领悟到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要领。
结合思品教学培养合群心理,学习交往艺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中、高年级的《热情大方对外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真正的好朋友》、《有事大家商量》等课的教学中,我们同样注意相机渗透,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交往水平。
中年级: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并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中年级学生对学校生活基本适应,逐步脱离“权威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的“差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是认为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个失败、无能的人,由此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内控行为,成就动机得不到合理发展,成绩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思品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对自己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第七册《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一课是借用一个寓言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正确认识自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处。课前,我把课文内容进行了配乐录音,把书上的两幅图制成幻灯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图、边思考:(1)两棵小自杨都生了虫子,结果一棵长得茂盛,一棵却枝枯叶黄,这是为什么?(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初步懂得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骄傲自大,是不对的。只有看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接着,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谈体会,使其通过内心体验提高认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课意在教育学生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引导学生学文明理的同时,可让他们各自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公正地认识自己。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说“长”接力赛,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同座同学的一两个自己所缺少的(或不及的)优点和长处,比一比谁说得准确。通过以上的交流,既让自以为是的“优等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又让哪些“差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消除了自卑心理,树立起敢超先进的信心和决心。为学生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有限,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强。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不是一两节思品课所能完成的,要注意挖掘每一课的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
高年级:加强耐挫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业负担日渐加重,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学生既要应付名目繁多的竞赛,又要迎接升学择校考试;既要服从老师的严重管理,又要接受家长的检查监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迷茫与烦恼。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许多人无所适从,因而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
为此,《思品教学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第十九条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和挫折。”结合思品教学不失时机地渗透挫折教育,进行耐挫心理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其从小就作好承受逆境厄运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成为生活、事业的强者。
结果怎样?从这些事情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经过内心体验,加深了认识,提高了抗挫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接受锻炼,磨砺意志,促进心理素质发展。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不能简单地把构成心理素质的诸因素截然分开,而应根据思品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学生干部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篇四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群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快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造成学生交往失败或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懂交往礼仪是其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明确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常的交往礼仪。《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是通过两个同学以不同的交往方式去借锤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使学生体验到礼貌交往是获得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叶锋为什么要去向黄爷爷借锤子?(2)叶锋借到了锤子吗?为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小亮为什么能借到锤子呢?(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5)设想一下,叶锋是怎样还锤子的?学生通过有情有景的对比分析,深刻体验并领悟到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要领。
[1][2][3]
学生干部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篇五
注重对作文文本作分析指导,而忽视对写作主体写作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中依然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下面,结合笔者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深入生活,敏锐体察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与体察的审美反映。一篇作文的完成,实质上要经过“体察――构思――表达”这三个阶段。初学写作者,往往注重后两个阶段的训练:诸如构思布局,遣词造句和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等等,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却往往忽视第一阶段――生活认识、情感体验的准备和孕育。因而下笔时,常感到无事可论,无人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达,总之是无话可说,“写什么”的问题,一片茫然。怎样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敏锐体察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记叙的内容就是要反映社会生活(包括日常家庭生活),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真的、善的、美的,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所以记叙文总是要记事写人,要反映生活主体人的精神世界。其次,要学生深入生活,敏锐体察,加强写作前客观素材的积累。不少学生写作拿着题目犯愁,或搜索枯肠,或草草敷衍。不是泛泛评叙,内容空洞,就是将以前看过或写过的题材改头换面,贩卖出来,而显得陈腐不堪。究其原因:一是对记叙文用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思的形式特征没有一个自觉追求;二是写作前缺乏素材积累,记忆表象空乏。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做有心人,对鲜活的人生世相熟视无睹,没有理性的穿透力,而不能发现生活,发现美,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这是写作问题的根本所在。怎样深入生活?就是不仅要开拓视野,见多识广,更要化熟为生,取精发微。这就需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忽微的事物放大,剥开来写――见微知著;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折开来写――化瞬间为永恒。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夫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人这一小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在劳动者精神感召下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理特征,折射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的光芒。朱自清在《背影》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把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一连串动作,描绘出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从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家目光的敏锐和情志的深婉。二.惨悟书本,陶冶情思“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中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好文章,特别是精读一些名篇经典,对于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提高自己的艺术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写作的人,以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巧。其实最主要的是学习作家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他们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有志于创作的同学,读作家作品,要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披文人情,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原始的、粗糙的、愚昧的、麻木的感情进入一种艺术的、净化的、发达的、灵敏的个性化境界。要养成情感的自我检验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孙绍振《论作家的心理素质》)读鲁迅的《秋夜》,我们感受到作者冷峻、幽深、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与其说是在欣赏审美客体‘紫藤萝’流光溢彩、生趣盎然的自然美,倒不如说是在欣赏审美主体作者那被“紫藤萝”所激活了的灵动丰富、细腻柔婉、思绪纷呈的人情美。多读精品,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三.抒写自我,专题评讲基于以上认识,艺术心理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在中学阶段,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是: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倡写“身边文学”、“校园文学”、“自我文学”总之是抒写自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笔者曾在高一年级进行过《我的世界》系列作文训练,命了这样一些题目,《发生在学生寝室的故事》、《中餐》、《放风筝》、《那时,我还小》、《雨中一曲歌》、《雨中兰草花》等,都涌现出了优秀作品,因为这些题目,紧扣“自我”,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扎实的写作实践外,还加强必要的写作理论指导,使写作进入一种自觉自由的状态。因此,每次作文前后作专题指导与评讲至关重要。我曾着力进行过“选材专题训练”,分“选质朴的题材”、“选新颖的题材”、“选典型的题材”;“构思专题训练”,分“生活的艺术化”、“想象的艺术化”等;“抒情专题训练”,分“略叙过程,详写情思”,“美的心灵在于丰富的层次与奇异的变幻”以及“抒情的几种方式”等等,每次作文后,作专题评讲,目的是想从实践到理论,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及写作水平。培养中学生写作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写作心理素质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