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8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按指定的要求画圆。
4、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及半径与直径和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学具:大小不同的圆片各2个,直尺、圆规。
教具:圆形纸片,圆规,实物投影仪,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启发,自选学标(感动是学习的动力)。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并提问:
1、找出你认为最与众不同的图形,为什么?你最想学哪种图形?
2、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揭示学标:你最想学习圆的什么知识?(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二、预习思考,实践操作(感觉是学习的入门,知识来源于生活)。
对比思考:我们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是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它和我们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不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体验圆的形成: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圆?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你会画圆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画出来吧!
1、学生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任意一个圆(不限定用圆规)。
(学生画出的可能有些不是圆)
2、圆规画圆。
教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并用它尝试画一个标准的圆。(学生初次画圆)
教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
3、讨论:画圆的步骤是分哪几步?
教师在黑板是演示怎用圆规正确地画一个圆,作教学使用。
4、小结:(1)画圆的步骤是:一是定好两脚的距离;二是固定一点;三是旋转一周。
设悬:学会了画圆,你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圆?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圆的位置跟什么有关?(为下面学习圆的特征做铺垫。)
三、问题讨论,认识圆心(感知是学习的基础)。
1、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2、动手操作:(1)你手中的圆片是怎样得来的?
(2)对折打开,连续3次。还可以折下去吗?
3、观察讨论: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小结: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把圆中心的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画圆时,圆心在哪里,圆就画在哪里,所以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验证内化:在你手中的圆片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四、教材分析、探索特征(感悟是学习的升华)。
过渡导入:学习了圆心,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学其它有关圆的(知识?(小组合作自学)
1、认识圆的半径。
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现在大家拿出直尺画出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并量一下它们的距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多少条出来?(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画不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的?(因为围成圆的曲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
教师: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齐读: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
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2、认识圆的直径。
(1)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校学生讨论后回答(直径)
教师:请学生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直径。画得越多越好。画时要注意什么?(过圆心,两端在圆上)齐读: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直径,找出直径的特征。
(3)直径的特征。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数一数在同一圆内,直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直径能不能画完?为什么?说明理由。(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动手验证。或直尺量,或用圆纸片对折)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师生讨论:
(1)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与同学们?
(3)学习了这些特征,你知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了吗?(前后呼应)
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4、操作内化: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在圆片上表示出来。
五、课堂练习,学以致用(感恩是学习的境界,知识又服务于生活)
多媒体展示:
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2)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直径和半径都是直线。()
(4)用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的圆规画出的圆,它半径是2厘米。()
2、选择正确的半径、直径:bad
3、讨论操作:ce
(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板书:2100+38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5页的例1,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解简易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稍复杂方程的教学是前期知识的深化,是前期所学知识是实际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说难点。解方程虽然学生学过,但这种解题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思路和过去运算思路刚好相反,大多数同学那一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上还要应用等式原理来解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式,要把未知量看做已知的,与其他已知量放到一起分析、列等式。在此我准备让学生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会列形如ax=c或a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六年级数学下册70页、71页例1、例2。
1、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体会比较、推理的学习方法,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经历“抽屉原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相应数量的杯子、铅笔、课件。
让五位学生同时坐在四把椅子上,引出结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两名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
1、探究3根铅笔放到2个杯子里的问题。
师:现在用3根铅笔放在2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放法?大家摆摆看,有什么发现?
摆完后学生汇报,教师作相应的板书(3,0)(2,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说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铅笔。
2、教学例1
(2)、学生汇报放结果,结合学具操作解释。教师作相应记录。
(4,0,0) (3,1,0) (2,2,0) (2,1,1)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有与上个问题同样结论。)
(3)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例1中对话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根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呢?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师:怎样放才能总有一个杯子里铅笔数最少?引导学生理解需要“平均放”。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放”。
3、探究n+1根铅笔放进n个杯子问题
师:那我们再往下想,6根铅笔放在5个杯子里,你感觉会有什么结论?
让学生思考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铅笔。
师:7根铅笔放进6个杯子,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
学生回答完之后,师提出:是不是只要铅笔数比杯子数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根铅笔?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想法。
师: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呢,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2根)
师: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论呢?(2根)
4、总结规律
a、先同桌摆一摆,再说一说。
b、你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知道再把两根铅笔平均分,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
(2)探究把15根铅笔放在4个杯子里的结论。
(3)、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商加1是总有一个杯子至少个数。
(4)教学例2
课件出示: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2、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3、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学生汇报
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这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同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今人惊异的`结果。
1、7枝笔入进5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枝笔。为什么?
2、8只鸽子飞回3鸽笼,不管飞,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3只鸽子。为什么?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铅笔数(物体数) 杯子数(抽屉数) 总有一个杯子(抽屉)至少放进物体数
3 2 2
4 3 2
6 5 2
7 6 2
100 99 2
n+1 n 2
5 3 5÷3=1…2 1+1
15 4 15÷4=3…3 3+1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物体的个数:商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