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认识周长教案表格北师大版篇一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1、自主探究。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认识周长教案表格北师大版篇二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认识周长教案表格北师大版篇三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1)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认识周长教案表格北师大版篇四
1、加深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周长、面积的意义;
2、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练习法
(师)ppt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一张。
(生)长方形纸片两张(长15cm,宽10cm;长16cm,宽10cm)、圆规、尺子。
(故事略)
1、再现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意义。
(1)回忆、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图形。
要求指出各图形周长,摸摸各图形面积。
(3)用红色描周长,黄色涂面积。(生操作后课件演示)
2、练习十九第1题
观察比较并说出想法。
3、比一比:下图中甲部分面积()乙部分面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4、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算出各图形周长。
课件出示图形、数据。
(2)说出其中哪些图形的周长可用公式计算(根据回答出示图形)。
你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吗?(填书上)
口答。(在图形下方相应板书公式)
(3)说说对于圆周率你了解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
1、按要求操作、计算。
(1)把长15,宽10的长方形变成一个最大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2)在这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3)把这个圆分成两个半圆。
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2、请你一试。
(1)你能在长16,宽10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半圆吗?
生尝试操作后交流画法。(师适当引导)
(2)若长是24,宽是10的长方形中,最大半圆又该如何画?
(3)你从中有何发现?
3、想一想。
用一根长20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你有几种不同围法?
若想让围成的图形尽可能大该怎么办?
联系课堂开始时故事中问题,为下节课复习图形面积铺垫准备。
认识周长教案表格北师大版篇五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阐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回答第三幅图的周长长度。(可能有同学会认为是30厘米)
指名上台指出该图形的周长。
同时出示各边的长度。并指名计算周长长度为26厘米。
提问:为什么有同学算出来是30厘米,有同学却算出答案是26厘米?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同学误把2厘米的两条边也算在了周长内。
五、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指出物体的周长,能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能计算物体周长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