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云冈石窟游记句子篇一
暑假里,烈日炎炎,太阳像一台无情的烤箱,不停地给大地上的万物加热,使室外变得像桑拿室一般。不过我自从来到了这个地方,就找到了夏日的一抹清凉,这个地方就是——龙游石窟。
随着凉风的脚步,我们进了洞窟。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洞的金色:墙壁是金色的,台阶是金色的,灯光是金色的,金色的石柱像擎天柱一般撑着石窟。“嗖!嗖!”哈哈!连凉风也在与我们嬉戏,一会儿一阵阵的迎面袭来,一会儿穿过衣袖,一会儿划过发梢,热情的欢迎着我们。
说到这儿,你有可能会问:“那石窟里有什么风景吗?”有!数不胜数的风景!龙游石窟里有个水潭,不过故事要从50年代说起:龙游石窟的所在地,凤凰山,之前一直荒无人烟,山下村民为了躲避洪水迁至山上,村民发现山间有众多深不见底的水潭,这就是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现在的无底塘边的岩石上已安装了人工灯光,红的似燃烧的烈火;黄的似片片黄金;白的是皑皑白雪,连池子里的鱼也异常兴奋,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问题的样子,像一朵红色的菊花。
“龙游石窟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呀?”你也可能会问这个问题。说起这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远,目前建造时间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呢。再回到洞窟景色中,如果仔细看,你就能看到石窟的壁上有雕刻壁画,与人们生活的情景相似,一笔一画都弥漫着神秘气息;画中还海刻了野马、始祖鸟、鳖鱼,画面饱满,好像画中的人物都是活的,就在我眼前和我打招呼呢!
“啊!”热气突然迎面袭来,我的眼镜瞬间起雾,看来离洞口不远啦!
云冈石窟游记句子篇二
今天,我们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玩,跟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云冈石窟的游记作文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我们今天去大同的云冈石窟。我们走进可第一窟,那座佛像已经被风化了,就是被风沙破坏了。于是我们走进了第三窟,里面有一座比较大的佛像,高17米,宽15.5米,他的眼神冷冰冰。
接着我们来到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第5窟。四面的墙壁上讲述着释迦摩尼佛的故事。
很久以前,她的母亲与一个国王结婚了。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都没有生一个孩子。妻子说:“把我休了吧,让另外的女人给你生个儿子。”“只要我们幸福就行了。”国王说。他们感动了菩萨,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儿子出生时,有龙下凡给他洗澡,法师们给他占卜,说他绝对不能出宫,否则永远也不能回来。有一天,释迦摩尼佛受不了了想出宫,佛祖就派四位神仙助他逃了出来,后来就修炼成佛了。
接着在洞里,我发现了一个小洞,据导游说厚度只有两厘米。真的太神奇了,古时候的精工巧匠们在厚度只有两厘米的墙壁上雕刻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壁画,好佩服啊!
今天下午我和姐姐跟妈妈、爸爸拿上滑板车去云冈石窟玩。我们先坐上15路车到火车站,换乘4路到新开里,在新开里坐上3-1次车到了离云冈石窟两里的地方。在那里坐上一辆电瓶车到了云冈石窟的外围。我们问了一下进入大佛景区的票价,原来涨价了,以前60元,现在涨到100元啦。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我们只参观了外面的景点,其实外面的景物也挺好,有的摊位在卖纪念品,有的游客骑在骆驼身上拍照。
我们游览了“石鼓寒泉”,那是从山涧石缝里流出的一股清泉,细细的,格外清澈,一些学生拿着饮料瓶在排队等着接水。以前云冈石窟前面的河上没有景点,现在中间盖了一座木头做的寺庙,据说古时候原本是有的。两边由石桥连着,河里有大群的蚊子,把我们叮得满身是包。寺庙里面广场上有一个和尚的雕塑,是主持开凿云冈最早的五尊大佛的人,高大,消瘦。我们看到了两排大象驮的柱子,很有气势。柱子上有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的佛像,两边墙上有石雕的佛教历史故事。
参观完之后,我们坐上3-1回到新开里,在小饭馆吃了一顿饭,又坐上4路车回到火车站,然后坐上15路回家啦!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
到了云冈石窟,远远望去云冈石窟像座山,近看都是一个个有佛像的石窟,石窟有五十三个,石窟里的人物千姿百态,有的在跑,有的在跳,有的在走。还有一座佛像,光胳膊就两吨重,下面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小佛像给他撑着,不然那佛手早就断了。佛像的眼睛是用琉璃嵌上去的,非常逼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听导游阿姨说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云冈石窟作为世界的文化瑰宝,佛教殿堂,人文景观,教育基地,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北魏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云冈石窟游记句子篇三
我的家乡在宁海,那儿是个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的地方。特别是位于长街镇的伍山石窟,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在那里流连忘返。
来到伍山石窟,首先映入你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伍山石窟”
四个大字。没走多久,远远地就能望见对面山上的三个大窟窿,那就是景区的两个主要景点:不周山和聪明山。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山顶出发,一路上,碧水清潭、绿树成荫,树林中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正当你们陶醉在这美景中时,不知不觉石窟的大门已在眼前,横着看像一颗心,侧着看像一把剑,因此人们把它取名为“剑门雄风”。
走进石窟,就有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沿着小路向前走,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时而有瀑布的隆隆作响,时而有小溪的流水涓涓。一旁形态各异的怪石给大家指引方向,而另一旁就是深不见底的潭水,令人毛骨悚然,两腿发软。
再往里走,高不可攀的石阶展现在眼前,一级一级盘旋而上,就像是通向青天,你可得花费好大的劲才能爬上去。正当你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的时候,一缕阳光透了进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到了石窟的洞口。站在洞口向下望,真是万丈深渊,令人胆战心惊!
伍山石窟的奇山妙水真是名不虚传,难怪被人们称为“江南最奇美的石文化风景园”!我为我的家乡有这么美丽的石窟而感到自豪!
云冈石窟游记句子篇四
十月三日,我们一家三口在龙游游玩石窟。
出了高速,我们便在龙游县中寻找通往石窟方向,根据指路标,我们来到了石窟的必经之路。哇!来游玩石窟的人可真多,我们只好在马路边画着线的停车位停车。
欣赏着路边开得生机勃勃的野花和长得苍翠的竹子,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售票口,买好票,在深山中仔细寻找着石窟,找到了十六号石窟、十八号石窟和二十四号石窟,可是都进不去:十六号石窟和十八号石窟在装修;二十四号石窟还有水。最后,我们进了五号石窟,石窟中的光线很少,即使有电灯的光线在里面,也觉得很黑暗;整个石窟对我来说是高大、宏伟又神秘的。
站在台阶的最高处往下望,人简直成一只只小蚂蚁。走下石窟,站在石窟底下往上望,石窟好高啊!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顶上遍布着整整齐齐的条纹,每条条纹之间的间隔一样;石窟好大呀!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个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四周墙壁上都雕刻着神仙、动物等图案,那些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石窟中间有三根石柱,必须抬头才能看到顶,当你抬头时,头上戴着的帽子一下子掉到了地上,石柱很粗,五个成人围在一起都不能抱住它。
听着当地导游的讲解,我才知道,这石窟是一位父亲和孩子出自于好奇,把水潭里的水抽干,发现了石窟。在他俩发现此石窟之后,先后在把四周的水潭里的水抽干,共发现二十三个石窟,这些石窟经过专家研究,但仍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这些石窟是人工造的,那他们用什么照明?不同人造的石窟顶部的条纹为什么会一样?还有石窟里面有一个无头人像,他是谁?三根石柱形成等边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千古之谜等待你去揭开。
观赏完这些石窟,我们踏上了归家之路。
云冈石窟游记句子篇五
这是一个迷梦一样的空间,呼吸着水露的气味,你的身体变得轻飘无比,而实际上,你是在这时间的漩涡内慢慢下沉。
那些曾经属于梦幻的地方,是你一生的行止,还是你的天涯走岸?
我一直相信,眼睛与行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无法被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份感受,连同所有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有时它就近在咫尺,而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它同我们的脚印一并被埋在黄沙碎石之下,或者在随着我们的目光渐行渐远。
那是我第一次坐上飞往西藏的飞机,心情异常激动,因为我知道又有许多东西将会透过我的眼睛成为图片或者记忆,而我并不知道,所有的景象在这块土地赐予我的感动面前都显得如此单薄、脆弱。
灵感,源于远离丛生的高原之巅,大自然的川流与云水气度怀有点化愚昧的仁慈与悲悯,这种感觉的贫瘠和匮乏带来的危险足够导致内心的衰老和精神的颓废,最终毁灭物质的意义,而让我们得以拯救的不是眼睛,是行走,永不停息地行走。
我透过舷窗,俯视我曾生活过的地方,大地沙盘似的,那些坚固的建筑变得渺小,就像上帝手里的玩具,树林地衣似的,不过是些稍深的颜色,光秃秃的山顶像拔光毛发的肌肤,那些蜿蜒曲折的公路像被随意丢下的一条细线,被杂乱地糅合在一起,望着蓝且深邃的天空,感觉水流的声音与四周辽阔的寂静,我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突然觉得眼前的情景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梦里或者童年。
我就这样呆滞地站在苍凉辽阔的西藏大地上,看着天空尽情舒展它的蓝色,只是一种梦里才有的蓝,纯净得让人心颤。它已经超越了本身对于视觉颜色的界定,成为一种巨大的招引。笑声和泪水被蒸腾到天空,就连云朵也蕴藏了我们的忧伤,我似乎感觉自己能够触及比那些浅表性的生活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信仰。
我在穿越川藏线回重庆的路上,心里有着许多的感慨,我应该感谢我的眼睛,是它让我拥有这些足以一直感动我的东西。我想,西藏在不断隆起的过程中摆脱了其他的高原,它也习惯了这种虔诚参拜而后离开的生活,它和我们一样也在用它自己的眼睛洞察自身,洞察脚下的人间烟火,因此,它成为一种寓意或者向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踏足寻访的圣洁之地。
在我仰望未来浩瀚星空时,同样深爱着存在现代与过去的大地,道理是,只要你站得足够高,就会发现大地其实是星空的一部分。
在我们走过的地方中,西藏与撒哈拉沙漠是两个完全相悖的概念。撒哈拉的每一处场景都能深深地触动我,而我却无法用文字或者语言去描述,它们太苍白、单薄。物质的本质只能让人感悟,而无法让人转述。我们必须付出一些,去接近这种本质,体验真实的生活。它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的一切。风花雪月、似水流年是生活之外的东西,而人生最终会走向平实和淡然。在老人的眼中,精彩华丽的只是记忆中的故事。
沙漠不是南极,冰清玉洁不适合这里,天空被沙粒染成血红,我们带不走什么,除了一些感动和思考后的结论,或许这些将完全*一个行走在边缘的人。就像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每一次描写香格里拉,第一次将它植入人间禾土的意境,从而让人们相信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天堂。
然而,三毛却不同,一个径直奔着黄沙满天的撒哈拉而去的小女子。在她的笔下,那一片茫茫的沙漠海,如一幅轻巧的画卷被有声有色地展开。在那里有把粉丝叫成“雨”的中国饭店,用指甲油补牙齿的江湖郎中,棺材板做成的长沙发居然明朗美丽。在她眼中的撒哈拉,坟场可以造出罗马,没有花朵的荒原开出了春天。千千万万个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被她发挥到了极致。
或许是因为现世的生活太残酷,所以我们才握紧笔,想用文字去不断地靠近梦想。
但我知道,所有怀着浪漫梦想的人们从踏入撒哈拉的第一步起,就会发现这是一片沙漠,一个无关风月的地方。那些在书上大肆讲述沙漠如何美丽、如何壮观的人全是骗子,真正抛开吉普车和救援队的人,他们对于沙漠的讲述只有两个字:残酷。
三毛在《白手起家》中这么写道: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着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的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就这样,一切都市生活中的浮躁骚动在它狂野的风沙面前都无奈地净化成一个最纯粹的信念——活下去。
当你的眼睛在和太阳无限亲密接触中逐渐失去神采,当你品尝着苍白肌肤下流出的久违的汗水时,你也许会忽然明白,这就是撒哈拉的游戏规则,先抢走你的一切,然后不动声色地教你领会人生,你可以满怀激情地想象,但是你必须脚踏实地地生活。
纯粹地表达情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任何一种代价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如此沉重。
萨特曾在《词语》一书中感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欣慰自己终于逃进了书里一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
我无法像萨特那样幸福,我要不断体验现世的生活,就像我不遗余力书写的文字一样,它们像是撒落在土地上的种子,我为此而守望、等待。文字其实是转录眼睛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_种途径。眼睛将所见到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传递给自己;而文字则将这些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我曾亲眼目睹过一个家族的解散,随后是一个村庄的衰落,那里是我曾经生长的地方,我原以为那里是我的归宿,可它却提早结束了兀自在尘世里风雨飘摇的岁月。世道的风浪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侵袭和腐蚀,企图摧毁它依赖的民心和温饱、世俗平和的局面。
那些厢房、庭院、土墙,怪异的花雕,青色的砖瓦,还有那条人间蒸发的小河都能被我清晰地回忆起来。那是一个安静、朴实的村庄;那里有一群善良、勤劳的人。而此时此刻,我也只能通过记忆去怀念他们。这个家族冬天的来临或许已是必然,就像我在民间偶偶行迹的开始一样。
这个家族辉煌的生活方式随着划田均地、建筑的破败和利益的膨胀而涣散了它的一切。我清楚地看见那些房子被雨水打坏以后,人们面无表情地搬了出去。所有能被带走的东西在一阵惊人的哗啦声中处置妥当。地上还有几粒麦子,几件磕坏的餐具丢在泥水里。他们不到一会儿就搬走了,剩下一片泥土般的废墟。我呆着,这就是改变的过程。世俗的经验已不再被模仿、重复。这就是生活铸就的历史。
我是在这个末世家族激烈的内,应力之下长大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讲,我就是一个边缘的体验者。
有时候我发觉,我对这个村庄里的家族并不了解,我想过在这无休止的劳动中,我发觉了什么?院子里的树长大了,这与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得承认:这是我永远都走不出去的村庄。甚至那个小院子,那土墙,我也无法逾越。我只能看着日子过去;伸手去捡搁在土墙缝里的那串钥匙。
这是一种悲哀。一种亲眼见到却无能为力的悲哀,一个少年对于家族归复的企慕,在此时此刻,所有的显性思想通通变成了暗物质。一颗年轻桀骜、渴望自由飞翔的心灵,现在都要服从于这样的栖息方式。
曾经属于梦想的地方,以后也将成为梦想。
那些同我一样行走在边缘的书写者们,我们用文字坚守着自己的梦。或许我们的书写与盈利或者出名无关,我们的初衷只是为了完成一次纯粹的讲述,或者只是出,于一种对于情感的寄托。这仅仅因为我们还在不断找寻真正的自我。
美国印象派画家哈萨姆曾说:那些旅行者们有些仅仅走过了一百米路,而看到的却比另一些走过了千万里路的人还要多上许多。诚然,我只是一个流浪在死亡底线的边缘人。
我独坐窗前,看着明亮温暖的阳光。它在八分钟前从太阳发出,而真正属于此刻的阳光还要等八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才能被我感受到。对于太阳来说,我此刻在看它的历史——它的历史就是我此刻的现实;而它的现实,则是我的未来。想象那些夜晚里的星星,它们距离我们数亿光年,我们看到的是它几亿光年前的影像。或许它早已消灭,而已然消灭的它在我们的“此刻”依然存在。
这个世界似乎只有过去和未来,因为每当我们意识到“此刻”的时候,此刻就已经消失了。
我带着几分醉意躺在床上,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是整个人躺在水底,睁着眼睛,往昔记忆的碎片黄叶落花似的从眼前掠过。忧伤快乐如偶尔一根纠缠不清的水草伴着鱼群穿过,水凉凉的。几道黄昏的余晖泻下,透过淡蓝的水面,照得眼睛里一片金黄。而自己仍然顺流而下,不知所往。忧伤还是快乐早已过去,我们必须站起身来,到岸上,穿好漂亮的衣服,继续走自己的路。水上还是水下,都是美丽的风景。
在车轮与机翼间穿梭往来,一幅幅的风景成为一帧帧的记忆,或者炸裂为花束,或飘浮成云朵,在我们生命轨迹中慢慢消散。
而我坚信,那些曾经属于梦想的地方,以后也将成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