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一
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的一位杰出人物,是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他曾参加了“神舟七号”“神舟九号”和“天舟一号”等多个航天任务,在太空站上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所以为我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将通过他的事迹来谈谈对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航天员王亚平的事迹
王亚平从小就对天空和星空感兴趣,他在军队服役期间被选为飞行员,之后转入航天员的行列。他在多次航天任务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勇气,成功地完成了各种任务和实验,同时他也是第一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
第三段:王亚平事迹的心得体会一:毅力和勇气
在太空任务中,王亚平面对着太空独特的环境和高度压力,需要克服许多难关。但是他不屈不挠,毅力坚强,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这表明将不可知和未知的事物研究透彻,是需要一定勇气和毅力的。
第四段:王亚平事迹的心得体会二:团队合作
航天任务需要经过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和执行,这涉及到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团队非常重要。王亚平知道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真正实现航天计划的目标,并且在完成任务时保持了团队的稳定和合作。这表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将集体智慧发挥到最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段:结论
王亚平作为一名成功的航天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有热爱和毅力的坚持,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才能最终实现更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从王亚平的事迹中汲取教训,使其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都能有所帮助。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二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有小梦想,也有大梦想。而我们中国也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而如今,我们中国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从2003年的第一艘载人火箭发射升空,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的圆满成功,我国向神秘的太空发射了数余搜火箭,其中有载人的,有不载人的。但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心血,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智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达,我们中国也大胆的开始尝试在太空中进行地面上的工作,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太空授课了。太空授课就是指航天员在天空中教课。而由于太空中不存在引力的缘故,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在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的实验。而在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中,王亚平老师就为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太空课”。
在这次太空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表演了“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制作水球”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喊绝的,就是“在太空中制作水球”了。
水球制作,一听这个名字,同学们也许会很吃惊,毕竟在地面上是无法制作的。()可是在太空中这可不算什么: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带着铁环的类似渔网的工具伸进饮水袋里,然后再慢慢的抽出来。如果在地面上,水肯定会因为“万有引力”而洒落在地上。可这是在太空,没有“万有引力”这一说,所以抽出来后,水就自然形成了一面水膜。
随后,王亚平老师把这面水膜给固定在展示台上,然后去住一个挤压式的饮水袋,通过挤压,一点一点的把饮水袋里的水“挤”到那面水膜里去。这时,奇迹出现了,被加水的水膜不但没有被撑破,反而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并逐渐变圆,最终行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实在是太漂亮了。
通过这次观看太空授课,我知道并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实验,令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航天员们工作的艰辛。将来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搭上一艘火箭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呢。
最后,祝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创佳绩,圆满的完成我们梦寐以求的太空空间站!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三
近日,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地球,王亚平航天员顺利完成了她的太空之旅。作为第一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的经历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太空之旅中,她不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还记录了许多对太空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与地球的联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科学实验的价值、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奋斗的意义五个方面,来探讨王亚平在太空之旅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亚平深刻感受到了地球与太空的联系。太空是一个无垠的宇宙,但它与地球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王亚平在太空中能够看到地球的美丽,也看到了地球上的问题。在她的心得体会中,她强调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并呼吁人类共同努力,为地球保护贡献力量。
其次,王亚平在太空中的生活经历让她深入体会到了极端环境的挑战。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必须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应,并调整好作息时间,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对于王亚平来说,与地球上的生活相比,太空中的日子是异常艰苦的。然而,她努力适应并战胜了这些困难,展现出了坚持和勇敢的品质。
在太空之旅中,科学实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亚平深度参与了多项科学实验,并对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在心得体会中指出,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还对地球上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她的角度看,科学实验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太空中的一次冒险,它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创新。
探索未知需要勇气和决心,而王亚平在太空之旅中展现了这种勇气。作为第一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她为女性赢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并鼓励其他女性投身于科技领域的探索之中。她在心得体会中表示,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追求。
最后,王亚平的太空之旅充满了意义。通过这次旅程,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经历激励着其他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超越自我,创造更多的奇迹。
综上所述,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中的心得体会从与地球的联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科学实验的价值、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奋斗的意义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她在太空中的感悟。她的经历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成就,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迈上新的台阶,为人类的探索之路添砖加瓦。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四
王亚平阿姨:
您好!
在您二零二一年的“天宫课堂”之前,我只是偶尔听到您的尊姓大名,总是印象不深。直到这次看了您的授课视频,我才算是真正记住了您的名字。
听说您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中下旬还有一次授课,但那时我只有两岁三个月,也就是才二十七个月大,还在牙牙学语尿裤子呢,哪里会知道这些神奇的事!
但在二零二一年的这次,我已经五年级了,这次授课传授的知识和授课的意义对我来讲已经很重要了,所以认真观看了这一次的太空授课。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球光学实验。通过仔细观察和听讲,我知道了过程和原理:
1、首先在水膜上注水,让它变成一个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球,因为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完美的水球。
2、然后往水球里注入一个大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消失了,气泡就不能随随便便往上飘了,而是只能老老实实乖乖的待在水球中间。于是水球就被气泡分为了两部分,中间是气泡,气泡的周围就是水。
3、最后我们就发现,水球和气泡分别呈现了一正一倒的两个头像。原来这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是水的部分成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的是一个倒立的头像;而内圈是气泡的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所以呈现的是一个正立的像。
通过观看王阿姨这些有趣的实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妙,也激发了我对大自然和宇宙神奇空间的向往。
此外,我还想问王阿姨您一个问题:“您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而且是硕士研究生学位,那您为什么还要去当航天员呢?”
祝:事事如意,出行顺利,家人安康!
xx
xx年xx月xx日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五
王亚平是中国航天员中的佼佼者,他曾经参加了两次航天任务,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王亚平的成长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素质。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会介绍王亚平的事迹,并且分享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王亚平生平简介
王亚平于1968年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市,198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1998年,他被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批航天员,参加了该项工程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其后,他还参加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外太空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王亚平曾先后获得国家一级英雄、航天英雄、空军功臣等多项荣誉。
二、王亚平太空探索的重要贡献
王亚平航天员在两次航天任务中,不仅完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同时还为世界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收集并记录大量的太空数据和影像资料。他还通过太空行走维护和维修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进行了数十项空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成果。王亚平所做的一切,都使得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王亚平的桥梁作用
王亚平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航天员,还担任了许多重要的桥梁角色。他先后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促进了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拓展了太空科技的领域。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树立了榜样。王亚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和国家的杰出代表。
四、从王亚平身上汲取学习经验
通过学习王亚平的事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需要舍弃舒适和安逸,需要极度的勇气和毅力。王亚平具备着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能,他用实际证明了只有实现创新,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一。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求知能力。
五、王亚平的奋斗精神与价值追求
王亚平是一名有着很高的奋斗精神的航天员,他一直秉持着身先士卒的作风,以身作则,正直无私,无论在航天探索中还是日常工作中,他都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定的价值追求。王亚平的事迹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着强烈的追求和高飞的理想,就一定会迈过人生的每一道困难,走向自己的成功。
总之,王亚平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他的航天事迹和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学习他的事迹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希望我们能够在王亚平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六
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锋,他的坚持与追求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仅是一位宇航员,更是一位英雄,他的事迹令人感动,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坚守初心、勇往直前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五个方面的体会,探讨航天员王亚平的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精神世界的坚守
航天员王亚平九次参加航天训练,历经多次选择落选,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尽管大龄、家有孩子、眼睛有度数等种种条件并不完美,但他始终坚守着初心,持之以恒地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他时刻铭记着祖国寄托在他身上的期望,养成了实干稳重、顽强拼搏的好习惯,这样的精神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二、是勇气和自信心
在太空中,王亚平曾遭遇危险和不测,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自信的心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信源于实力,勇气来自于经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就一定能走向胜利的彼岸。
三、是团队合作的意识
王亚平在太空任务中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协作配合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他在太空工作中时常与其他宇航员和地面指挥员沟通合作,不断协调各项任务,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至关重要,要形成正确的团队观念,相互协作携手前进。
四、是为国家发展贡献的勇气和担当
王亚平的事迹还表现在他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忠诚和担当上。他多次参加航天任务,超长时间地忍受着孤独、寂寞和危险,但他内心始终坚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肩负的责任,对于祖国的建设,我们都应该有担当和勇气。
五、是不断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
王亚平在取得了太空掉队最优秀的成绩之后,并没有停止他的追求,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实自己的能力。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中,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到终点永远不放弃,勇往直前才能让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航天员王亚平无愧是国家的英雄,他的事迹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传承他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彰显科学思想,共同努力奋斗,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七
大家期待的日子终于到了,因为今天是聂海胜、张晓光伯伯和王亚平阿姨一起给我们进行了太空授课,这是我国首次、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大家都带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这次的授课。
王亚平阿姨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很多基础物理实验,讲述了失重形态下的物理现象。这堂课让我感觉非常新鲜,而且受益匪浅,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太空中的奇特现象,比如在太空中测体重需要特定机械;在物体单摆运动中只需给很小的动力,物体就能绕轴长时间转动;在太空中没有方位,宇航员一般定地球方向为下方;旋转陀螺可以定轴漂移,不旋转陀螺则一直翻滚。还讲述了水运动的现象,普通水在失重状态下可以形成水膜,并且有很大的强力,来回晃动也不破裂,在水膜上加水,还可以形成水球。王亚平阿姨还告诉我们在太宫一号里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神奇了!真的是一节很难得的太空课。
这次太空授课非常完美,人类可以利用在太空中取得的成功实验为生活在地球中的我们提供实践基础。将来在地球中会有更多的实际应用是通过太空实验获得的。因此,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也去当航天员、科学家,努力探索太空,利用太空中的能量,造福我们人类。在此,我祝愿我国的航天事业和人类共同的航天事业不断前进,更上一层楼。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八
6月2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本想着学校今天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
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势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使劲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单摆运动了。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亚平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此次太空授课很奇妙,虽然我现在还只是初二的准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但这次太空授课提早带领我进入奇妙的物理学世界!
记得在录制时有同学问亚平老师他们喝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吗?当时亚平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等若干年后,水一定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梦、中国梦!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九
王亚平是中国首位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他于2022年成功返回地球。这次的航天经历给他带来了许多感悟和体会,下面我将从领悟宇宙奥秘、珍惜地球家园、坚定追求科学的道路、担负社会责任和勉励后人五个方面,为大家介绍王亚平返回地球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亚平在太空中领悟到了宇宙的奥秘。在航天飞行中,他亲眼见到了地球的美丽,感受到了宇宙的宏伟和无垠。太空的黑暗和寂静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短暂,也让他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他说:“在看到宇宙的无垠之后,我更加珍惜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地球环境的决心。”
其次,王亚平认识到了地球的宝贵和脆弱。他在太空中看到了地球上那脆弱的蓝色。他看到了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现象,深感地球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回到地球后,他积极参与了环保活动,呼吁人们要珍惜地球,保护环境。他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出一份力。”
第三,王亚平更加坚定了追求科学的道路。在太空中,他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伟大和创新的重要性。他看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空间探索的成果,也看到了科学家们为探索未知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回到地球后,他决心继续投身科学事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他说:“科学让人类进步,我愿意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王亚平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航天员的社会责任。在空间站上,他身负重要的科研任务,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努力。他在回到地球后,积极参与了航天科普活动,给人们普及太空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他说:“航天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作为一个航天员,有责任将这份事业推向更高远的发展。”
最后,王亚平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勉励后人。他作为中国首位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看到他的经历,并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他说:“只要我们勇敢地追寻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它们。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勇气和动力。”
以上,就是王亚平返回地球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航天经历,王亚平看到了宇宙的奥秘,珍惜地球家园,坚定科学道路,担负社会责任,并勉励后人追逐梦想。他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地球,追求科学,肩负社会责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王亚平事迹及颁奖词篇十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