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革命教育活动篇一
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我们无法亲身参与那段历史,但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我们对于革命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细致。所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受益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认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作用。
第二段:认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实质。我们明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是一代代革命者铭记的历史,也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淡忘了先烈的付出,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着重温历史的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三段: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度的远大目标,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斗志和勇气,增强自我拼搏的决心,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每个学习机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时刻都是在深深的刻印着,我们如果不能安身立命,不能培养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就很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革命精神的教育和实践
我们应该在平凡的生活中培养坚定的革命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发扬优秀的个性,成为一个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进一步发展的力量。通过实际行动去培养自己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自己的各种能力,做一个应体现社会成就的每一个角色。
第五段:结论
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门庞大的课程。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发扬个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珍惜和谐的校园,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秉持着革命传统的精神,使人忠于校园,忠于国家,为世界安宁作出贡献。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革命传统,不断地发扬自己的精神,振兴我民族的文明,不断推进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革命教育活动篇二
八天的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一、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二、对我的启示
(一)思想指导一切
战略层面的决策正确,即使战术层面上暂时和部分的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所以地理上硬的战略优势和思想政治上软的战略优势相结合,注定了保卫战的胜利,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中国的革命就是在政治战略上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结合一切有利的其他战略战术优势,虽然,在一些战术层面有过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最终的胜利。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三)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革命教育活动篇三
胶东革命教育是一次深入人心、唤醒思想意识的教育活动,参与其中的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革命精神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启示。以下将分为五个段落,以展示我在胶东革命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在胶东革命教育中,我首先深刻体会到了坚定的信仰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面对文化教育、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时,我们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和英勇战斗的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毅力。他们面对压力和艰难,却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在今天的社会中,坚定自己的信仰、独立思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胶东革命教育,我提高了自己对于坚守信仰和独立思考的重视,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应用。
其次,胶东革命教育让我对于主动进取和团结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和红色基地,我了解到这个地区曾经有过英勇抗日救国的历史。那个时期的革命先辈们在面临困难和悲痛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以团结一心的意志与敌人顽强抗争。回顾历史,我们需要主动进取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团结也是一种在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品质,胶东革命教育让我明白团结所蕴含的力量,体会到团结比个人能力更加强大。
再者,在胶东革命教育中,我对于巩固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参观孔庙和孔府,我不仅了解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更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正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家风家训。通过胶东革命教育,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当拥抱传统文化,以文化自信带动个人自信,以传统文化的力量激发个人创新与创造力。
此外,在胶东革命教育中,我也认识到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参观了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我深刻体会到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责任。胶东革命教育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更是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胶东革命教育,我对于坚定信仰和独立思考、主动进取和团结、巩固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培养公民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次教育经历让我有机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烈士们的伟大,并使我从中获得了教育和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扬胶东革命教育的精神,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这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
革命教育活动篇四
胶东革命教育是一次深入济南胶东地区开展的群众教育运动,旨在提高当地人民觉悟,积极参与革命斗争。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了胶东革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下是我在参与胶东革命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胶东革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实践能力。革命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农田改造、合作社建设等,真正让我们亲手去实施革命的纲领和政策。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农田改良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农村问题的根源所在,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改造农村,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困境。胶东革命教育让我们明白,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促进我们的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
其次,胶东革命教育注重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参与革命教育活动时,我们被分为小组,共同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使我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我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胶东革命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在革命事业中有着深远意义,也对我们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三,胶东革命教育注重发扬民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胶东革命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作为被教育者,更是参与者和管理者。我们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负责人,自主决策和管理活动。这种民主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平等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胶东革命教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发扬民主精神,才能真正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胶东革命教育注重培养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胶东革命教育通过宣传革命的伟大理想和目标,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意志。在教育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胜利的伟大成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伟大和光荣。胶东革命教育让我们坚定信念,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最后,胶东革命教育促使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教育结束后,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服务中,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胶东革命教育让我们明白,只有将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而言之,胶东革命教育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参与此次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胶东革命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扬民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促使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胶东革命教育的收获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于我们未来发展和国家建设有着深远影响。
革命教育活动篇五
尊重规则,人生才能避免意外,畅行无阻
《清单》这本小小的一册书,其实早就久仰大名,一开始以为很多人是作为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方面指导书籍,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两方面的焦虑,我也一样,明明知道这本书很有名,甚至帮助了很多人,但是自己就是抽不出时间来加以研读,或者是拖延症作祟,对于这么美好的东西不敢轻易去翻开到读完,直到吴晓波线上同读频道推出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每日读一章,写篇100字以上的感悟,这点工作量恰好在我的能力舒适区内,才险些完成,对这本书有了自己的认识。
作为与本书作者同行业的人,他举的一些关于医疗手术及抢救方面的事例,或者其他人读起来晦涩难懂,而我却觉得情况确实是如此,作者阿图·葛文德找到了真理,也一定是个出色的医生。
这本书给我真实的感觉与未读之前大相径庭,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作用清单原则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节省脑力又精准复制成功,确实是精力管理。给自我设定清单,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可以作为时间和精力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清单的效力其实发挥在更具建设性的问题上,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模板。
清单是作者在临床上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到的'无数病例或者抢救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患者健康或生命为教训的惨痛经历总结出来的改善机制,并将这套机制不断修订、完善,做到简洁、高效、实用,不断推行到世界各地医院,从质疑、不屑到收获意想不到的巨大改善,从此坚定不移的制定有效措施执行,清单俨然上升成为制度化法治高度的东西,可见起威力有点多么强大。
其实,清单就是任何一行业的智慧结晶,只要有人愿意贡献出来,普惠大众,它就如我们万物的其他生存规则一样保护我们,如同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可以让自己更平安;如同我们遵守法律条规不为恶,也产生更少的恶让世界更和平;如同我们遵循做对的事,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复制粘贴,造福更多的人。
尊重规则,我们人生才走在康庄大道上!
革命教育活动篇六
教育要以人为目的,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废话。但现实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全面的,人的任何一方面都无以代替完整的人。只有与全面人的全面生活相联系的教育,它才能够为人创造幸福的生活,为人类创造幸福的社会。
早在二十世纪初,罗素就指出,“没有一种从恐惧出发的制度能够促进生活。人类事业的创造的原理是希望,不是恐惧。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的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从要避免思想上认为坏事情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显然,让人不是去追求成功,而是去避免失败,让人不是去追求幸福,而是去逃避痛苦的教育注定是无法帮人建设幸福生活的。长期以来,我们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广大的教师为此落得心力交瘁,无数的家长对此有苦难言,当连社会也声称受害于斯时,那么,究竟谁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是啊,我们都在非常主动地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花在不讨任何人喜欢的事情上。教育要改革。让人欣慰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自觉地、热情地投身于教改探索,很多人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但是,值得警醒的是,我们很多的教改探索也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困境;不能忽视的是,一些教改主要还是出于上级有关政策的强迫,所以它们难免有些做给别人看、应付上级检查的动机,或为了并非来自教改本身的其它功利性动机;有些教改只是停留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它们是在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屈从中非常有限地伸展自己的拳脚,它们仍把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只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也有些教改的确试图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但是面对片面的、不公正的教育评估,它们能顶得住各方的压力吗?我们的考试仍是以认知为主要内容,即使认知也只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要用这种试卷来评估全面素质的教育无异于只依眼睛的美丑来判断五官的美丑,仅用某一腑脏的状况来认定五脏六腑的健康一样。这是不公正的。不公正将扼杀这种善的苗头。看来,教育的改革不只是这种改良,更应是革命。教育要从体制上进行革命。没有体制的保障,一切改良如果不是付诸东流,便是加剧教育的不幸。无疑,我们的入学率在提高,校园在美化,校舍在越建越豪华,教学仪器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改善……但是,如果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体制,这些“华美”非但与人的幸福无关,反而会加剧人的不幸。我们需要一种人道主义的教育体制,把教育的一切都与师生的幸福生活联系起来,消除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制度间的二元对立,让人成为教育的主人。在我国的教育里,人道主义不是讲得太多,而是讲得太少。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培养知识的袋囊、顺从的奴仆、社会的工具和各种追名逐利的“名利虫”。知识固然需要,但它不是谋生赚钱的手段;考试固然需要,但它不是割裂学生的刀斧;纪律固然需要,但它不是禁锢人性的锁链。我们的学生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很多奖牌,但我们多数学校的文凭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被我们所选拔出来的所谓优异生,一旦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孩子摆在一起时,就显得那样的无能和滑稽。高钢在他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这篇文章中提到,“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他认为,这“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他的感想应该是正确的。梁启超在1923年对当时五十年来中国文化思想的进化作了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便有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买进西方的器物。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意识到,不首先更新已经腐朽的制度、法律,再好的武器,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运用和充分的发挥。戊戌变法的改良派没有把眼光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层上,他们看到了可以左右器物、操纵技术的政治制度和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但是,“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于是便有第三期,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人们认为,仅从政治着眼不可能振兴中华,首先应该进行思想启蒙,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精神。这种从物质设施到制度管理再到思想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进化程序,也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很有启发意义。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经验;改革开放之后,重点移至美欧。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引进了许许多多的西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要么显得中听不中用,要么用得滋味全无。我们有那么多的教改实验,但如果它们仍是以现行“有问题的”升学情况来衡量成败,其改革的彻底性是值得怀疑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搞了很多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离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发展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体制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最显眼的障碍。我们不能停留在“变事不变法”上,如果只在教育的枝枝叶叶上花费很多力量,那是很粗浅的。“执枝叶而责根本之成效,何为不绝无哉?”(谭嗣同语)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有教育理念的支撑。教育体制的改革若不改到教育本质、目的等“理念”上去,它就容易失之盲目。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武装教育工作者,体制改革才能成为大家的内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长久。”梁启超揭示的文化进化三段论反映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历史规律。但是,揭示规律是为了运用规律。如果我们仍旧让教育改革沿着物质设施-制度管理-思想意识这条线按部就班地演下去,历史就对我们不起作用。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运用历史规律,超越历史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走从思想意识到制度管理再到物质设施的反向轨迹。无疑,物质要决定意识,但是人的意义在于意识对物质的伟大反作用上。这种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教育要革命。但其最根本、最深刻的革命是人的教育意识、教育思想的革命。本书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出于对教育命运的责任感,对教育作了一些“思想意识”性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革命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