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培训后读后感篇一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的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心灵百合》让我明白了怎样才算有一颗优等的心。
造心是一项艰难而又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将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一颗未造好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从此一蹶不振,也许从此再无生机。让我们拥有一颗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培训后读后感篇二
以前我总以为能及时处理班级事情把班级管理好这样的班主任就算是不错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的看法错了。李镇西老师既要开会又要出差可他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仍感到得心应手。即使李老师不在学生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工作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李老师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李老师真令人佩服。
李老师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向学生的捷径――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着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我们自己平时忙里忙外一会儿处理学生吵架一会儿整顿班级而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徘徊在学生的门口我们只知道把今天的事解决却未曾思考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做的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所以效率不高。而李老师解决的是人从学生身上入手解决了学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事。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这种互相监督的民主的形式给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有了师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班主任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
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然而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培训后读后感篇三
今天读了毕淑敏写的心灵游戏一书,很有感想。我通过做书中的游戏,了解到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原来不是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既然他不是最重要的,我为什么要苦苦去乞求,那是没有用的,还是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要求自己是幸福的,要求别人真的是痛苦的。健康、快乐才是我的最爱,我找到自己的最爱就行了,何必去强求,让他去吧,真是有点超然的感觉,但愿我真的能做到。我也了解到了,我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他们真是对我有重大的影响。我的生活真的受他们的影响,而且一直延伸至今。向朋友们推荐这本书,你们看后,可能会有重大的收获哟。()
培训后读后感篇四
“在基督教中,百合花象征着纯洁和天真无邪;在古罗马和希腊,百合花象征着忠贞与纯洁;在中国,百合花是母爱的象征,绵绵无声的母爱就像散发淡淡花香的百合,静静地绽放在每个人柔柔的心田里,纯净素雅,高贵圣洁,动人心弦。”这句话是出现在《心灵百合》的封面上的。从第一眼看见它时,我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
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在人生的旅途中,母爱藏在热腾腾的粥里,吃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挂在书包里,背着她,沉甸甸;长大后,母爱缩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至今,我扔清晰地记得,在我七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在医生轻松的一句“需要住院治疗”和家里毫无继续的双重压力之下,妈妈的眉头深锁。看见妈妈这个样子,我忍不住说道:“妈妈,您别担心了,我没事的,不用住院,回家休息就行。”妈妈却用一个沉重的“不”字拒绝了我的建议。之后的几天,妈妈的脸色一天比一天苍白,白得宛如一张纸。这天,太阳公公似乎是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在了一层又一层的乌云后面,大有“风雨欲来”的气势。妈妈端着一碗粥进来,温柔地笑着。突然,妈妈的身体倒了下去,毫无预警地倒在了冰凉的地板上,粥洒了一地。我慌了,回想着最近妈妈反常的脸色,我好害怕妈妈出什么事。在得知妈妈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又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才晕倒的,我的心又暖又疼,我知道了妈妈为何脸色苍白,我的眼泪却再也止不住了。妈妈醒来后看见抽泣的我,只是平静的笑了笑。几十天后,我终于痊愈了。
母爱仿佛就是一朵散发着清香的百合,它虽不似玫瑰那样娇艳,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让人无法忽视。
培训后读后感篇五
师爱不是给予和付出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爱学生”的教育艺术。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阅览室里,只有一个读者,心理学家进去,故意坐在他旁边。多次实验证明,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他们或者很快换到远一点的地方坐,或者很警觉地问:“你想干什么?”
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使自己感到自由、放松的空间。保持合理的距离是必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老师的教育行为即便是出于爱和善意,也要给学生留一点心灵空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不要擅自闯进学生的精神领域。
有一位热心地教师让全班学生为班里一位贫困学生捐款,满以为他会十分感激。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学生却从此一蹶不振,和老师也开始疏远。原因是全班都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让他觉得抬不起头。
我们常常用“无微不至”来形容教师、家长的关爱。这种关爱使他们把孩子们看成是容易受伤害的、容易受诱惑的、防范能力差的和自理能力弱的。他们恨不能把孩子们的一切置于自己的视线之内,孩子们偶尔离开他们的视线,他们就莫名其妙地恐慌。他们恨不得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法则来指导孩子们的一切,孩子们偶尔的逾越雷池,哪怕一星半点就会引起他们的担忧。这样,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保护”的名义进入孩子的“领地”。但在孩子看来却是一种侵犯,是一种干涉,甚至是一种屈辱。对待“入侵者”,他们轻则警告,重则反击。相反,一旦教师和家长尊重了他们的“主权”,大家讲和睦相处。如果教师和家长i卫了他们的“主权”,大家将结成联盟。与友邦的的盟约将被遵守,甚至其“领海”和“领空”也会向你开放。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要融入智慧。有时的不经意会是一种刺痛,有时的太刻意将是一种伤害;有时的忽视使学生感受到的是冷落,有时的关注在学生心存尊重不一定使孩子感受到尊重,只有爱心和智慧并重,才能使老师恰当把握尊重的尺度。
一句话结语:“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