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一
寒假里,爸爸给我买来了假期的必读书目《昆虫记》。我拿到书后,马上抱着它坐在沙发上开始阅读。从翻开《昆虫记》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跟着法布尔一同开始了对未知而神秘的昆虫世界的探索之旅。
《昆虫记》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昆虫界的《十万个为什么》,它记载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毕生的观察和探索,了解并告诉人们关于昆虫世界的很多知识。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从未了解的知识,如:红蚂蚁居然是昆虫界的强盗;金步甲虫的残忍“婚俗”;螳螂的巢穴究竟是什么样的;猫咪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归途的;蟋蟀是怎样盖房子的……其实,昆虫的世界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生存的法则,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亲情和温暖,也懂得奉献和付出。
读完《昆虫记》,我佩服作者从小养成的细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法布尔告诉我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可以开阔视野,体验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还能增长知识,从中学会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二
我们读书是为了自己读书,而不是为了别人,不要像服刑一样痛苦的挣扎着,你读书得到的,没有别人可以占到什么便宜,别人得不到什么好处。全是在为自己奠定基础,你有什么吃亏的呢?那些看似聪明实际上愚蠢的人,总是在被动的读书。就是进步也是被动的进步!作者把人分成4类人;卓越的人、优秀的人、非常普通的人、永远的“贫困者”。起初只看到这些词时有些不解,但是想了想就明白了,卓越的人是主动追求的人,而优秀的人永远是需要让人提醒那么一下,也许只是一回,但若她还是停留在优秀的人,那么她终究不是卓越的人,最多还是那个靠别人提醒一下的优秀的人。而永远的“贫困者”,如果你不赶紧追求进步,你将有可能永远咸鱼不得翻身!你只有自己主动追求幸福,才会有成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很开心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感悟到了这些道理,不敢说是透彻,但却是一笔人生的财富!我想我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合上本书,确认你的坐标!”我究竟处在哪个位置?然后我会问问自己:你在为谁读书?接着等待着我的心里说出的那句话“你在为自己,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幸福读书!”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三
《双城记》是继《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后看过的第三本狄更斯的小说。
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自愿放弃贵族身份的法国正直青年查尔斯・艾弗勒蒙德(又名达奈)靠自己的双手在英国成家立业,不曾想他的岳父――一名在巴士底狱关押,心智受损的法国医生亚历山大・马内特,正是受他家族迫害的无辜百姓。马内特在女儿露西爱的呼唤下回归正常阳光生活,为回报女儿的爱他战胜了内心的阴影。善良友爱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法国革命的风暴来临。
达奈为了搭救曾经的仆人毅然回国,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断头台,他大大低估了激化了的阶级矛盾的力量。马内特凭借巴士底狱囚犯的身份成功解救达奈,然而其牢狱之灾的阴影被曝光,前一天还热烈拥戴的狂热群众此时成了波涛汹涌的狂暴复仇者,无辜的达奈终被判死刑。不过老天或者狄更斯并没有放弃达奈,一个品质良好却无所作为的堕落青年西德尼・卡顿代达奈赴死。卡顿怀着对露西的爱,至死相信这是他所做过的最好的事。
爱让马内特医生重获新生,爱让达奈摆脱家族的桎梏,爱让露西拥有幸福家庭,爱让卡顿英勇就义。爱让渺小的个人不致在社会狂潮中淹没,让卑微的生命有自己的活法!
开篇名言――“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简言之,那个时代跟现代十分相似,甚至当年有些大发议论的权威人士都坚持认为,无论说那一时代[)好也罢,坏也罢,只有用最高比较级,才能接受。”
就义名言――“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比永远不死。”
生命在我!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读了史铁生的《合欢树》。史铁生以朴素的文笔记述了昔日往事,字里行间都透出了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惭愧。
这是一个讲述母爱的故事,经历了生活洗礼了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志向,无怨无悔地耗尽了生命。
儿子终于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前途光明,但那时母亲已经不在了,余下的除了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眷恋——还有那棵顽强的合欢树。
在读到最后,发现了一句话“悲伤也成享受”
悲伤与享受明明是反义词,为何在文章中作者要说“悲伤也成享受”?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的深情也是刻骨铭心的。只有当作者离开人群的喧嚣,只有当作者独自静静地呆着的时候,才能深深的缅怀母亲。作者因怀念而悲伤,因悲伤而更加怀念。
只有在这种悲伤的缅怀的氛围中,才能回忆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往事,才能真正进入母子对话的美好境界。向母亲诉说、向母亲问候、向母亲忏悔、向母亲感恩……,才能与母亲进行灵魂的交流。
这,对于一个深深地怀念着母亲的儿子来说,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
母亲的爱,母亲的自责,母亲的忏悔,多年以后儿子才明白,但已经迟了,母亲已经走了。
回首往昔,固然母亲没有去好好倾听儿子的心声,但儿子不也一直在和母亲怄气吗?不敢再踏入小院子,那是儿子的歉疚,因为歉疚,儿子甚至没有勇气独自面对那棵曾经寄托了母亲希望的合欢树。
我也坚信,即使儿子做得再怎么不对,母亲也会默默地包容下去。因为她是一位母亲,一个什么也不求,只是因为自己心意,不论是苦是甜,是苦是笑,不求回报的母亲。
合欢树读后感(六)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五
看了这本《复兴之路》我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最大发现应该是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家可能还有所不知,我国在1995年 9月26日16时前时,中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可由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59那年的9月26日14时许,在黑龙江省大同镇附近挖出了石油!从此中国彻底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石油工业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国防军事上“两弹一星”当然是数一数二的啦!从邓小平说的一句:“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也不难发现这一点。
要说起让我们方便的最大功臣当然是他了……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于是我们中国便努力地开始制造汽车了。1956年7月13日在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细菌工厂的残骸中建立起来的工厂中,一辆中国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出来了,他叫“解放牌”。从这一天起,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我们自己造的汽车一天比一天多的开了出去。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祖国以前的复兴是不容易的,是用许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心血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将来长大了再来回报祖国。
读书与梦想心得体会篇六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着.正是金钱这有形的黄金枷锁,锁住了年轻的心,锁住了美丽的梦,同时也锁住了无数无助的灵魂,如曹七巧的一双儿女,长安,长白。但它也开启了曹七巧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
读完之后,满脑子都是曹七巧的可恨,恨得让人牙痒痒。尤其是当她把自己的悲剧延续给自己的儿女时,更是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疯子”,一个人性扭曲了的“疯子”。但是,细细想来,曹七巧也只是个女人,一个可怜的女人。她扭曲了人性,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而是在有形与无形的枷锁下,她被逼“疯”了。
金钱是有形的枷锁,开启了曹七巧悲剧命运。那么尔后爱情的失意及封建礼教的压迫,注定了她的命运。
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出生的人家,她的哥哥曹大年因攀附豪门贪财重利而不惜牺牲妹妹一生的幸福,将她嫁到没落大族姜家。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十年后,随着丈夫与姜老太太的想继去世,她分到了自己用十年宝贵青春换来的物质利益的补偿。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
就这样,在封建礼教、金钱及爱情受挫等现实的打击下她的人性最终被扭曲,她的行为也变得怪戾、自私、刻薄和残忍。她不但破坏儿子长白的爱情,有着深深地“恋子嫉女”情结的曹七巧,更是棒打鸳鸯。她不惜将女儿一生的婚姻幸福送上自己所设计的命运祭台,让他们也得不到自己在现实世界种无法获得爱情。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曹七巧的悲剧命运中除了透着无数有形、无形的枷锁外,还贯穿着一系列的矛盾。通过这一系列的矛盾逐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少女被压迫成一个扭曲的老太太。如小说中童先生对曹七巧的第一感觉,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世舫心中直觉地感到那是一个疯子”。一开始,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始,还有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和季泽的矛盾、和儿女们的矛盾等。
弗洛伊德说:“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曹七巧已成了一匹失控的马,她的生活愿望被压抑后的极端变态心理所带来的变态行动是一种没有分寸的疯狂!
她在这黄金的枷锁下,演绎着自己的悲剧。
金锁记读后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