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一
《自序:一发青山》
3)我们吃一片面包,想到单是一粒麦子就是几个月的阳光,几个月的风雨,一片面包蕴含了无数的阳光与风雨。我们品味了面包,是品味了风雨和阳光,我们以面包为食,阳光与风雨都化为我们的生命。
3)我们打开一张纸写字,立刻想起这张纸曾是长在树上,或者根本就是一棵树。这见过温柔的月光,看过飘流的白云,听过悠扬的鸟声。一张纸的身世本身就是充满欢愉和歌诗的,当我写字,也自然地欢愉了,唱起了歌诗。
4)与人相会,惊鸿一瞥,时光静止。
《相思飞舞》
3)秋天,冬天,春年那些炫人的花,都夹入了游人的相册之后。
4)哗然奔跑
4)相思花开,是情人初遇时的心情,霎时触动春天,把天地都点燃了。
相思花舞,是情人充满了感动的舞动。花朵专注于风,才是舞蹈美如飞焰;情人专神于爱,才使相思满盈天地。
相思花谢,是情人心碎的道别,心碎于小径、心碎于巨石、心碎于一切的夕山与河畔。纵使一切都已谢落,只留下了美;总是一切都已心碎,心上还有昔日的嫩黄。
《最苦的最美》
7)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苦难,
唯一的补偿是,
生活中
小小的欢乐,
小小的悬念。
——以撒•辛格
7)美在玉质,温润含蓄;美在巧思,灵活细致。
8)奇妙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瓜,也是世界上最苦的瓜!
8)我的父亲曾种过苦瓜田,一甲地上全架满了竹棚,新生的苦瓜藤,生长的速度有如奔云,一路上往竹棚飞跑;大如手掌的绿叶追赶着触须,很快就占满乐棚架。
8)每天都去看苦瓜,看见从花的尾部拉出一条瘦如小指的瓜,瓜上还有纤纤的绒毛,顶部的花也不落去,仿佛小苦瓜还撑着黄伞,躲避南台湾的烈阳。
9)我很喜欢关于苦瓜的一个寓言:
一群要出发朝圣的弟子,去向师傅拜别。
师父送给他们一个苦瓜,对他们说:“你们带着这个苦瓜去朝圣,进了大殿,把苦瓜供在案上,接受礼拜,沐浴圣水,也用圣水为苦瓜清洗;朝圣结束后,把苦瓜带回来!”
弟子们走了很长的朝圣之旅,一路抱着那个苦瓜,觉得苦瓜也神圣起来了。
终于回到寺庙,大徒弟双手捧着苦瓜拜见师父:“师父!我们朝圣回来了,照您的吩咐,这个苦瓜已接受了无数的礼拜,沐浴了许多圣水,现在,怎么处理这个苦瓜呢?”
师父说:“把它煮了当晚餐吃!”
当夜,师徒一起吃了那条苦瓜,师父吃了一口,感慨地说:“这苦瓜,走完了朝圣之途,沐浴了圣水,接受了礼拜,滋味还是一样的苦呀!”
传说,有几位弟子当场就开悟了。
《沉思者和神思者》
13)我想到日本禅者内山幸尚曾在《张开思维之手》写过罗丹的“沉思者”:
让我们比较坐禅和罗丹的著名雕像“沉思者”两者姿势上的差别。
“思”听起来好象很不错,但“沉思者”其实是追逐妄念的例子。
它弯腰坐着、肩膀前倾、胸膛紧缩。手臂和双腿弓着,脖子和手指弯曲,就连脚趾头也屈着。当身体弯成这副模样时,血液就会停塞,必然就陷入幻想,难以摆脱。
另一方面,坐禅中的一切都是直的。躯干、背部、脖子和头部。由于腹部舒适地支撑在交叉稳当的双腿上,血液就离开头部,大量流向腹腔。
由于血液向下流,缓和了头部的充血现象,使得人的反映迟缓,就不会再追逐妄念和幻想了。因此,坐正确的`禅,意思是采取正确的姿势,把一切交给它。
15)心动念时静观
《花果不同时》
17)纵使埋骨成灰烬,难遣人间未了情。——俞大纲
17)一切花中,柠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柠檬果又是最酸楚的,其酸胜醋。
18)以为相爱是永恒的,但爱却如此无常;以为以往会留在时间里,但遗忘却是超过时间的恒久。
《看风景人》
21)凤凰与木棉不像一般草花是微观的,必须贴近才能观赏。凤凰与木棉是巨视的,不论远近,只要草原一站立,深山一俯仰,溪涧一摇动,街边一眨眼,我们内心的美感立刻会被深深牵动。
《眼中人》
23)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
《风外声》
27)六十六年秋已久,飘然月色向人明。
莫言那里工夫事,耳熟松杉风外声!
——了然(法号了然的比丘尼,生于一七九七年,是日本知名武士信原的孙女)
《无情眼》
29)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无情送潮归。
文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
俯仰昔人非。
——苏东坡
30)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东坡
31)在变与不变之间,有情就有感伤,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怀,这些都是由变化所生。
31)所以,为了超脱人生之苦,只好锻炼不变的观点和无限的心情。
31)这有些像禅师所说的“心热如火,眼冷似灰”,
《阳明山菜》
33)只有一道无人设计的薄墙
介于我俩之间;
只要由你或我发出一声呼唤,
就会使他无声无息地
很快倒塌。
——里尔克
35)本色鲜明的人
《天空的心》
39)“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禅师不也如是说吗?
40)我本来属于天吗?
为什么天,
不断向我投以蓝色的目光,
引诱我的心向着天空,
更高更高地,
飞向比人类所能达到的更高的地方.....
——《伊卡鲁斯》三岛由纪夫
《心的泼墨》
41)年轻时,唯恐其不入;
到如今,唯恐其不出。
——张大千
《一生从容》
49)每次,看人学跌倒,总使我深有感触,想到在实际的人生中,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跌倒,也从未有人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你的感情会跌倒!你的学业会跌倒!你的事业会跌倒!你的人际关系会跌倒!因为人生和溜滑轮一样,一定会跌倒,不跌倒就不叫做人生!”
由于没有学过跌倒,在每一次跌倒时总是伤得很重,甚至个性比较刚烈的,比较要求完美的人,一跌倒就完了,绝望了,万念俱灰了。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不要深陷感情的泥沼!”
却很少告诉孩子:“在感情受伤时,正是显现风格的最好时机,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要善待自己。”
我们总是说:“要尽一切可能地追求成功!”
却很少说:“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上,要给自己留空间,给别人留余地!”
我们总是说:“往前冲,什么都不用怕!”
却很少在往前冲时戴头盔、护膝、护腕,做好保护措施,并预先演练跌倒。
人生里的跌倒与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跌倒的价值是使人坚强,失败的意义则是让我们更珍惜人生。一个人如果学会跌倒,学会认识失败,等于是学会人生的一半了。
不怕跌倒,不畏失败,就能生起一些从容。
从容,是老天送给内心有空间的人最好的礼物。
《宝剑留结他日缘》
58)我们在现实的人生里,凝视、倾听、沉思,这是我们看、听、停,再前进,游行在一个浮面的层次。
往往在我们闭上眼睛,形色隐没时,才看见了。
当我们的言词沉寂,在词穷句冥时,才听见了。
当我们把思想倾空,不思不念时,才清晰了。
《分享生之苦乐》
66)我们一直在寻找知味的人,来分享我们生命中的种种体会,这种体会有时是来自大的震慑,有时是来自一片小小的面包皮。
可惜知味的人难觅,大部分的苦乐我们都要独自品尝。
独饮生命的苦汁,也独唱生命的欢歌。
66)与知味的人分享生之苦乐,意味着,对那些不知味的人不必强求,诗人艾略特说:“别人讲我们几句闲话,我们应不加理会,一如教堂的尖塔不理会群鸦争噪!”
67)“阅读,是作家的豪情与读者的豪情缔结的一项协定;每一方都信任另一方,每一方都把自己托付给另一方,在同等程度上要求对方和要求自己。”
《联兴老店》
68)事不可做尽,
势不可倚尽,
言不可道尽,
福不可享尽,
凡是不尽处,
意味偏长。
——僧显公
70)这世界有一些事变化神速,还有一些事永远停步;有一些人不断发展,有一些人一直坚持。
71)我喜欢的作家福克纳,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会说:“我拒绝接受人类的末日!”
多么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74)对于生命里不堪的、苦痛的、困顿的遗忘,是选择的结果;但是对于生命里美好的、快乐的、幸福的册页为什么也会遗忘呢?如果美好的生命经验都能记忆,并且随时重现,也不知道有多好。
《无法持续的彩虹》
80)持续一刻钟的彩虹,人们就不再去看它。——歌德
80)罗兰夫人(madameroland)站在断头台上。
她面无惧色地向执行死刑的官吏要求:“请给我一支笔。一张纸。”
她的要求被拒绝了。
在人生最后的旅途,她想写下浮现她脑海的诗句,连这样微弱的请求也不可得。因此她忍不住大叫:
“自由呀!多少的罪恶,是假借你的名而行呀!”
80)“引刀逞一快,不负少年头。”
81)我每次在山谷里看见彩虹,总会停下脚步,细细观看,一直仰望在彩虹淡去、散去、化去、飞去。
因为我深深知道彩虹的短暂,这也是我深深体会彩虹的美!
彩虹使我们亮眼,乃是彩虹不会停留超过一分钟。它迫使我们放下一切来仰望它,否则,它就会无情地放下我们。
83)总有一些无价的东西,在我们没有到过、永远不会去。不会遇到的人那里,这是创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写作的理由。或许,一辈子也到不了;或许,一生也遇不到;但因为我们见过彩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将会看见更美的彩虹。
《辛酸的或趣味的》
85)我要奉劝
勤于写作的人,
仰望而不要俯视,
瞻前而不要窥后,
向远处看而不要近视。
告诉天下人
灾难里充满大好时机,
千万不要
把大好时机写成遍地灾难。
这好比两人夜行,
一人只见到处泥淖,
一人则见满天星斗。
——耶勒鲁普
86)妈妈说:“趣味的多写一点,和大家分享;辛酸的少说一些,生活已经够苦了。”
86)妈妈过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也离开故乡很久了,有自己的书房。有时候在书房工作,恍然之间,好像自己正坐着祖厅的供桌旁,妈妈推门进来:“是在写辛酸的?还是写趣味的?”
《最初的旅行》
93)垂直面对波罗蜜的旅人蕉是完全不同的风情,它的姿势轻盈,树干仿佛一把张开的巨大扇面,只要有一丝丝微风,它就会快乐地跳舞,他像是一个随时准备在草原奔跑的孩子,偶尔回头对我大叫:“我要出门去远行了。”
96)站在楠梓仙溪看流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明了一件从前想不通的事,大诗人李白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四川江油,四海漫游,一生再也没有回去过,所以写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怀乡诗,许多时候,故乡是不能回顾的!许多时候,心灵的事物才能永恒!
《孔雀的独舞》
105)松果极美极雅,像是小型的佛塔,突从天上飘来。
109)自号「祖」、「宗」的统治者,最後不知所止、不知所终。
109)风月是没有时空限制的。
111)天上如花的明星,
人间如星的花卉。
虽然彼此相隔遥远,
星与花却是同一香色,
星星的光华像花卉的微笑,
夜夜亲密交辉。
一旦晓空泛起白云,
天上的星花开始凋谢;
那掉下的滴滴白露,
顷刻化为人间花星的
颗颗泪珠。
——土井晚翠《星与花》
《在美丽的银河上飞驰》
120)前方的路不管有多苦,
只要走的方向正确,
不管多么崎岖不平,
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宫泽贤治
125)“看呀!多么美的银河!”妻子说。
孩子望向那广大无边的天际,小女儿问说:
“阿嬷是不是也去了银河?”
“是呀!所有世界上不见的人,最后都到了银河!”小儿子说。
《句在无言处》
136)“践实”(躬行实践)和局敬(遇事专一)
137)八石天开势绝攀,算来未甚此心顽。
已吞缭白萦青外,依旧个中云梦宽。
(次韵陈休齐莲华峰之作)朱熹
137)君欲赋梅花,梅花若为赋。绕树百千回,句在无言处。——朱熹
138)藉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朱熹
《在生命的旅途中》
152)不管有没有准备好,不论是不是愿意,我们总是起步在旅途中,消失在旅途中,人生是一个漫漫的旅行,没有终站,只是走到了偶然的地方,力尽而止。
【注】序号为林清玄《玄想》书的序号。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二
这个暑假,我读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本书:《清欢》。这本书让我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美好。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勾起回忆。有时,我也会把所有的书翻找出来,一本本理清楚,或看看里面的内容,抚去那旧日的灰尘,这是过去的留给你的标志,不用刻意去想,只要去翻翻已沉睡的书纸,你会想起往事,微风吹过,回忆会像飘絮飞来,久久回荡在你的身边,一些杂念被抹去。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品味现在。生活中,少了看书,虽不会有特大的问题,但就好似吃主菜没有饮料或汤一样,缺乏了兴趣,生活就不会太有趣,像少了调味料;它可以让人在繁杂中有新颖,因为书中有故事啊,如果你身临其境,和它一起生活着,感受着,等于在过两种不同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展望未来。你所碰到的,想过的,以及谈过的事。从书中你可以知道别人关于这个话题的思想他们的看法,有的人,得到了启发,修正它,有了一个较好的转折点;有的人不修正,但通过这也更加坚定自己了,这样,对人生很有帮助,设立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或前程。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知识是人的资本,知识可以让人了解这个充满神秘的世界;可以让人在困境中摆脱;可以用文明且智慧的方式去战胜对手;可以使人的科技水平更发达,这种读过书后的完美气质会显露无疑,让人看上去有文化的底蕴,这种无形的力量激励你不断进步。
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提高修养。修养是人读书长久后形成的气场,它是种修行,可以让你静下心来,翻开封面,书香气弥漫在你的周围,不久,那一个个故事浸透了心灵,你会知道生活以外的事,有坐过山车;有漫步溪边;有轻踱落叶;有畅玩山水,多姿丰富,一言不尽,五彩缤纷。读了这本书,可以让人陶冶情操。它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而且读书可以让人身心愉悦,以调节血管的均匀流动,会让你整个人更舒适,它让你漫游大海、畅怀森林、豪放草原、翱翔天空、寻觅大陆、攀岩高山、翻越丘陵,它就像无垠的宇宙,我们虽然永远到达不了尽头,但给我们以充实。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就像一只小船,把我们从狭窄的河道带进无边的海洋;“书籍蜿蜒伸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英国的哈慈利特曾这样说道;“清欢”里说过,“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都是那么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密境。”文学能给人带来安慰,快乐,与美丽的微笑。文学的终极是什么?没有终极,在一些作家的境界里,今天比昨天有理想,今天就成功了;今天比昨天有智慧,今天就成功了;今天比昨天更宽容,今天就成功了,今天比昨天有领悟,今天就成功了;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美好的`生活,今天就成功了。
读书让人超凡脱俗,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书中自有黄金屋,长久了便造成了这种娴静氛围,读书是人生坎坷路上的润滑剂;智慧的光泽将露水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
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苗,懒惰才是埋葬天才的坟墓,让我们读书,使精神世界更美好吧!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三
读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知道听谁说过: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四
每个假期,大队部都会介绍一些好书给我们,这个假期的是狮王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说是散文,当然是分成许多故事,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海狮的项圈这篇散文。主要讲了"我"在渔人码头观看海狮。两位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户外教学,老师给小朋友讲起了码头里那只戴"项圈"海狮的故事。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看到了项圈,就好奇地戴上了,可怎么也拿不下来了。小海狮慢慢长大,项圈越来越紧,最后陷进了肉里。再后来小海狮被保护海洋的工作人员发现,剪掉了项圈,却留下了伤口。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往海洋里乱丢项圈的人太可恶了,这样乱丢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洋的环境,也使小海狮差点丢了性命。再想想,我每次去海边,总能看到很多人把烧烤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吃剩的垃圾,及用破的游泳圈等物品直接丢在沙滩上,一涨潮,海水就把所有垃圾带进大海。看了这篇故事,我下定决心不再让更多垃圾流入大海,看到垃圾就捡起,看到别人乱丢就及时制止,千万不能再让更多的海洋生物惨死在这些垃圾手下。这样才能海更蓝,水更清,生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同学们,快去翻开这本书吧!很多生活哲理在等着你!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五
清欢,清静欢乐。清静,是一个人的清静,却又是很多人的清静,就像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样;而欢乐,只是一个人的欢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清欢的意思,大抵是如此。可现在的人,反倒以浊为欢,以清为苦。
生在这个时代,清欢难矣!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愿世人都能找到清欢,品味人生。
很喜欢林清玄老师的散文,他的文字仿佛有光,照进我的心房。说来好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文章竟是在试卷上,记不得题目是什么,只隐约记得关于镜花水月,还有他自己写的藏头小诗,首字连起来看便是“镜花水月”。或许,便是那时迷上了他的文字。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认为,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到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兴趣,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林清玄曾和朋友一起去了圆通寺,慢慢爬山,欣赏野花,心里有着只有春天才有的一种欢愉。后来他又去了圆通寺,却不曾想,寺院门口摆满各种摊子,卖烤肠的,烤烤肠的白烟飘向寺院,一位母亲不准孩子吃烤肠拍打孩子,哭喊声尖厉急促,他转身而去。前后多么鲜明的对比。我想起了几天前去海边玩的事。沙滩并不是寺院那般应是清静的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我第一次见海,此刻正陶醉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一眼望去,水天相接,只觉得自己的心胸都宽阔了起来,大海,是足以让人尊敬的。美好却被人生生地打破了,坐在我斜前方不远的是一家人,看样子是刚玩尽兴了回来,小孩子吵着说饿,大人拿出面包,吃完却随手将面包袋丢在沙滩上,明明不远处就有工作人员摆放的垃圾桶!果然,凡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林清玄认为,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到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秽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六
《清净之莲》这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诗。无论是思想深度的表述,还是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是非常出色的。假如我们都“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复杂的世界”,那么“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这是《清净之莲》带给我的最初启示。读着《清净之莲》,似乎我的心也“平静如无波之湖”。
当我开始读《清净之莲》的时候,作者的“偶尔”连续出场让我感到一个“偶尔”就是一朵智慧之莲。且看作者偶尔看到“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会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且看作者回到家里,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会想到“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一种思绪”;……作者看到在山中小池塘里的一朵红色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的时候,竟然会想起“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呀!呀!一连串的偶尔,一连串的智慧之莲彻底征服了我。读着这篇散文诗,我有了深深的颤动。我在想,作者需要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才可以如此敏感地感受世界,包容世界,才能“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是的,“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可是,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吗?寻求智慧难吗?读到这里,《清净之莲》给读者带来了疑问,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这首散文诗里,流泻下一连串“偶尔”的智慧,乃至无穷无尽,造就了文章的气势。而正当我们喘不过气之时,作者告诉我们“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这一揭示恰到好处,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兴趣领进了智慧的殿堂。
林清玄两只松鼠读后感篇七
人生犹如一片森林,在成长的路上拔起一株株有美好记忆的'树;人生犹如一口清泉,泉水的质地取决于“泉”的“内心”;人生犹如一场玄想,心中有什么就出现什么。人生是一条条路,选一条就开始一段不同的人生,成就一个不同的人物,而我可能会选择清欢,清欢的人生。
自从我打开了《林清玄散文集》这本书,我仿佛在于一个高尚清欢的人谈话、交流心得,此书最为我所感触最大的,当之为《清欢》一文。清欢是一种对景、对物、对人生的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态度。此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清欢与作者对的了解。林大师有他对世俗的鄙视体现出了清欢的向往。他非常的神,许多已忘了清欢是什么,也过不了这种日子。(尤其是年轻人)而他还能回忆往事清欢,神。清欢能摆脱世俗,离开嘈杂,体验清静时的欢乐,吃盘清淡的小菜,喝清清的白开水,坐阶打禅都很容易找到清欢,而现在他无影无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取而代之的是灯红酒绿。
但我也找到了清欢,一日,我骑着自己最心爱的自行车一边快活地拨弄车铃一边吹口哨,高兴的回家,我完全忘了马路上的汽笛声,一种清欢的感觉伴我行驶在路上,此时此刻,我完全忘了自己,带着说不清的微笑,像个孩子,回到家中,我泡了壶白开水,把它当做茶一样喝——清欢的茶水。然后,我坐在沙发上,享受着当事的欢乐,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而表达不出的欢乐,仿佛是清淡的欢愉,没错,正是清欢。仿佛有股“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的炊烟围绕在我身旁。
找到清欢很难,也很简单;找到清欢的人生更难也更容易找到。只有拥有清欢的人生的贤人才能理解这句话。林清玄的《清欢》是想告诉大家:做一个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甩掉世俗的帽子,体验“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生活,找到“感受清欢、享受清欢、并拥有清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