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管理的读后感篇一
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2、财务管理读后感
公司从事的是消费金融业务,进入公司快一年了,开始接触公司盈利模式、产品设计的一些内容,发现要把这些搞清楚,最好有一些财务管理的基矗于是就找到了《经理人员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这本书,读了一下感觉非常好,这本书把复杂的问题讲的浅显易懂。为了更好的学习这本书,开始写读后感。《经理人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的过程》第一章已经读完。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发现财务管理的本质并不复杂。可以从投资开始看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投资决策。投资包括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为公司添加设备,向银行借钱投到企业,甚至包括兼并一家公司都属于投资的范畴。财务管理就是看看投资会不会赚钱,投了以后赚了多少钱。这个赚钱是要考虑资本成本的,资本成本由风险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风险越大成本越高,时间越长成本越高。财务管理中判断有没有赚钱或者是有没有创造价值,用的是净现值(npv)、内部回报率(irr),市场价值增加和经济价值增加(eva)这四个概念,实际上这四个概念是相通的,搞清楚净现值的概念,其他的概念就很容易懂了。这几个概念都是在讨论一个问题:你付出了多少成本,赚了多少钱。在一个公司的经营过程中,除了看价值有没有增加,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现金流,这个要素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在这里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概念是净利润不等于现金。比如应收账款是算作利润的,但它却不是你的现金,应付账款是算作负债的,但它却是你的现金,利润是在一个记账规则下面产生的,而现金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用来投资买东西的钱。企业要保持运营,必须满足营运资本需求。营运资本需求(wcr)=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这个资本需求就是现金,一般情况下wcr0,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现金来维持这个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多余wcr的现金,现在的营运就维持不下去了,这就是通常说的资金链断裂。怎样才能更好满足营运资本的需求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维持营运,一方面获取更多的现金,另一方面,降低wcr。营运资本需求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降低wcr的答案:(1)降低应收账款,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比如早付款,可以享受一定得返点等等;(2)降低存货,丰田jit模式就是通过降低存货,来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营运效率;(3)增加应付账款,这个就比较坏了,因为你的供应商和你一样想降低应收账款。国美被业界诟病的类金融模式就是通过大量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来投资,赚了很多钱。
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读后感
人类管理实践活动几乎是与人类曙光同时出现的,探索规律的研究公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国和古希腊。一般认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罗开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如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国人法约尔一直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关于管理必要性的观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和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1、管理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有五大基本职能,分别是: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决策具有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等六个特点。决策受到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组织: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它坚持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利对等的原则和命令统一的原则。它受到外部化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职权和领导行为。领导具有指挥、协调、激励作用。4、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业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为此,我们应该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5、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它的基本内容是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通过三个星期对《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阅读,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学校能够蓬勃发展,久立不倒离不开校长等各级领导的管理;一个院系能够积极竞争,为院争光离不开院领导及分团委的管理;一个班级能够能够团结向上,通力协作离不开辅导员和班团的管理。我们要更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适应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性,计划是我们从事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好的计划能够是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我们要服从领导,这里的服从并不是一味地盲从,要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者,我们必须是有组织性的,良好的团体协作总是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正将自己融入一个集体可以体会到管理带来的许多趣味;同时,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管理化方向发展,为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鲁克先生对发挥人长处观点的论述。他讲到“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的发挥人的长处,而“使人的弱点不影响其工作和成就。”他列举了许多名人,都有着各样的缺点,但是最终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这一点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来讲,我们不应该总关注与自己的弱点,的确,弥补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对待他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对方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毕竟,人无完人,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的相处,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在这一章中,德鲁克列举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触颇深,他讲,日本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雇职员,而是注重怎样培养职员,这一例子我的日语老师也曾讲过,他讲到日本企业宁愿用更高的工资留住职员,而不会用更低的费用聘请更多的人。抛开这一制度其他的缺点不谈,日本企业这种注重人力的做法,确实令我怦然心动,因为他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长处,使职员可以更有动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的感受,相信,随着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我会从这一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其经久不衰的价值,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书而受益。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5
假期在家闲来无事,所以决定自学《财务管理学》这本书,好提高一下自己的专业基础。通过这些天对《财务管理学》的学习,我觉得学财务管理能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建立财务管理观念和简单的数据整理流程,也使我对财务管理有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才知道这们学科和我以前所感觉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要记住放在数值上的含义和潜在表现上,而是要理解各种比率的公式和推导过程。一方面,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我知道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我不仅对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财务管理的手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掌握并树立财务管理观念,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关于管理学书籍
管理的读后感篇二
接触管理学大概一年半了,但是坦白讲,之前只是为了应试,所以反复阅读背诵考研学校指定书目:《管理学》―周三多。之前对于管理学的概念都得益于周三多先生,认为大概管理学的知识都是有些枯燥的,周老先生主要围绕管理学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而展开论述。而读了罗宾斯大师的管理学之后,深感自己之前对于管理学枯燥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阅读此书的体会。
一:本书框架
与大多数经典著作类似,第一篇是文章绪论,首先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管理与什么是管理者,罗宾斯对管理的定义是这样的: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管理要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效率)和高目标达成(高效果)然后讲述了管理的昨天和今天,让大家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渊源与思想进步,通过揭露当前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为管理者以及未来的管理者敲响警钟,要与时俱进,放眼未来。
接着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以前的书本中也有讲到罗宾斯所定义管理者领地的几个方面,但是未能像罗宾斯这样进行归纳:首先,明确管理者本身是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企业所在的组织文化与环境对管理者起约束作用。除此之外,管理者应该放远眼光,就像科特勒营销管理中所提到的,企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国内,应该放眼全球。学会在全球环境中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在管理者的领地中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当企业在发展时,只考虑到企业利润,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忽视了企业在发展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所应该持有的道德底线。罗宾斯就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展开辩论,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怎样平衡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最有意义的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如果政治和社会压力迫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求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必须考虑社会目标。如果一个公司的行动不具有社会责任感,它将面临重大的商业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发展要保持绿色化,最小化的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实施保护政策。第三篇按照罗宾斯所认为的管理学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依次展开论述。
二:本书特色
每章开头作者抛出管理者困境,以企业的真实案例来吸引读者思考,并且提出问题之后,作者会随之进行剖析引出章节内容。重要的是在每章节结束之后,有管理者对“管理者困境”的回应,此回答与章节开头不同,更有深意,也可以作为一章节结束之后对读者的阅读考察,管理者所想到的对策读者有没有考虑到。
每章节都插入“关于道德的批判性思考”,当管理者所追求的企业目标与道德准则像冲突时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偏向企业目标?还是道德准则?提醒读者道德批判在管理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性地位。
在章节结束之前都会有一段温馨小提示:成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怎样做,无论你是一名在校管理学学生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进行思考,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习得的关键点。
在每章节结束之后都有案例应用,针对本章节应该学到的知识,当企业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或者企业为什么可以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在案例后面附有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三:问题思考
1、注重劳动分工or注重员工独立思考?
国内管理大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现在的企业严格按照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率,他对于这种做法所很反对的。他调侃道:你若问皮鞋厂里的员工谁知道怎样生产一双皮鞋,所有人都低下头。
皮鞋厂里没有员工会制作皮鞋,但是皮鞋却一批批的往外运。指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就是因为现在的企业一味的注重经济利润,注重提高生产率采用劳动分工的方法反而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曾经提出这个问题:是该为了提高效率而分工忽视人的能动性?还是为了保持个人思想不进行分工?我认为进行分工而提高效率固然没错,但是应当适当的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进行某些决策的时候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员工独立思考,集思广益,共同为组织做出良好决策而努力。
2、精神境界与利润并容吗?
答:并容。无论什么行业,能够迅速取得可观的利润是上市的关键。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而放弃了自己精神境界,为了利润而失去自我,犹如走的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应该两者兼顾。以史玉柱为例:在《征途》上,史玉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更新版本,增加可玩的内容。据一位在游戏中达到满级的玩家说,《征途》几乎每天都会有更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的玩法。版本更新保持了游戏的新鲜度。史玉柱既做到了追求高利润,又保持了自己精神境界的思考。
四:收获
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职能都不是分割的,它们是互帮互助的关系。不管在管理职能实施的哪个阶段,另外的几个职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实施计划时,组织、领导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可孤立的看待,应该用哲学观点,它们是1+1>2的关系,应学会融会贯通。领导也不可单纯的从与员工的沟通,解决员工冲突等方面,应结合组织行为学中个人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员工的性格、气质等特点,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个员工的特质量体裁衣,从而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劳动生产率。
管理的读后感篇三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
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
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
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
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
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
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
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
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文化的影响问题。
中国的管理学学术方面一直没什么成果,一来是因为天生的劣势,二来,最重要的是,一缺态度,二没方法。
缺乏做学问的基本态度,据说有一个中国某大学的教授一年出了13本书,乐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很行,可在外国呢,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教授可能13年才出一本书,人家出的书里有多少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吧。
现在中国的社会整体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心态下,有写手 枪 手,计算机的书最好看外国原版的,翻译的有的说的根本不是人话,不如不看,国内的书都是互相抄,抄点字,截个图就出书了,没有半点自己经验的总结。
大学里也是如此,实在不应该,论文互相抄袭,而教材竟也是这样,某大学的管理学教材,以为还不错,是自己学校编的出版的,翻开看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照这本《管理学》扒下来的,当然话是讲的更本土一点,但实质内容没有什么差别,这样怎么教书育人啊!你可能水平差一点,但你能研究出什么就写多少,这样一个理论体系才能慢慢的`构建起来,中国现在确实没有管理实践很好的企业,但毕竟都在慢慢探索改进,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管理理论。
二是没方法,中国企业的实践在不断的印证这些经典理论,但缺乏足够的论据,有太多说不清的东西,关系了,人情了,这些在中国社会远比法和理更好使,没有法制观念,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不是几本书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可这种文化及其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学术领域就是没有使用定性定量研究的习惯,还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总是在读别人的书,学别人的经验,没有创新。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写不出这样的书来。
很难看的一个答案,但事实就是如此,以上的话可能说的重了点,也夸张了点,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对于管理学这样一个实践性学科,没有态度没有方法,你研究什么啊?扯远了,打住不说了。
第二,核心概念。
管理当然要从管理的定义和管理者讲起。
这本书对管理的定义是:一个协调工作的活动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个定义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引出管理职能理论)。
第二,管理要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有人说管理过程的核心是领导而领导的核心是激励)。
第三,管理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效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第四,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什么是组织和怎样实现目标就是决策及战略管理等)。
这个定义是高度概括和总结性的,包括了最重点的理论。
但定义这个事嘛,很有意思,因为,尤其是管理学,全世界恐怕有不下100种不同的定义,西方也没有定论,所以,定义这种东西是不宜深究的,理解他真正要说的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定义都有它的侧重点,罗宾斯强调的,或者说看重的,是上面说的第二点——别人,他强调组织,领导,激励的作用,强调协作,团队。
这一部分是中国的企业最缺乏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团队意识,文化上还很喜欢窝里斗,正所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还有一些概念,管理者,组织等等就不想抄写在这里了,没什么太大意思,因为这些概念都大同小异。
第三,特色概念。
罗宾斯写的这本书,一是对前人概念的总结,其次就是他自己对这些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他很多自己的观点,这些我觉得有创建值得拿出来说说。
管理的读后感篇四
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因此他就要带我们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回顾。虽然这是个极其严肃的课题,但这本书却是用轻松甚至略带诙谐的笔调,将这百年的管理历史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且明确的指出了诸多管理名人和理论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对于所过去的管理百年,克雷纳将他们概括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因为在这百年里涌现了无数的管理名人和各样理论,有对过去的创新、补充以及批判,但无论怎样他们的出现,都使人们对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使管理的实践更加有效。从泰罗以秒表计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到摩登时代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生产,到斯隆对组织的思考和管理,到诸多研究者对人对劳动者的探索,到在二战中吸取教训寻求企业发展,到著名的麦卡锡营销4p组合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激励模型理论,到对源于军事的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到在面临组织危机时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到曾帮助日本经济复苏的戴明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的风行,直至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兴起。
不难看出,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理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代的难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也被一一的展露出来,就如科学管理中对人性的忽视和流水线生产对人机械化的控制等。但我想也正是因这些隐藏的不合理让人们对管理有新的认识和补充,并催生了新的理论,就像霍桑实验对人关注的开始和组织的发现与发展。这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学习管理,了解管理历史的重要原因。而且作者也在最末了一章中也讲到,仅仅只有那些高层学习研究管理是不够的,仅仅只有一时的管理知识而不会吐故纳新是不够的,仅仅只会学习只能坐在办公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当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并实践应该是更能让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里面找到的仅有的与中国相关的便是很久以前的《孙子兵法》。虽然我们的工业发展比西方晚了很多,我们的管理学也还是个年轻的学科,但我想这不会成为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阻碍。书中讲到的日本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虽没有本土的理论,但却用锐利的眼光发现了甚至未被西方认可的戴明理论的价值并能加以实践。所以说,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大胆的运用对我们来说合理有价值的理论,自己缺乏理论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适合我们的理论。
世界在不断地更新,管理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人更需要被不断地更新。
管理的读后感篇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需要不断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思考,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去,更需要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新的经营理念、新的营销模式,积极构建学习型企业,保持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读完《精细化管理》一书后,自己对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正像书中所说“精细化管理是微利时代企业管理的制胜之道”精者,去精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要由,由精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精可以理解为: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一种态度,不找到最好办法不罢休的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专业程度;“细”是我们对待事情细心细致,关注细节;而“化”是一种我们工作岗位职业化的程度。只有我们理解了精细化的含义,才能更好的去向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一、管理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并要注重执行力
一个公司在规模较少的时候领导者往往是依靠自身人格魅力带领着全员的创业发展,人治的`色彩比较浓重,这时候的管理只能满足于“差不多”、“还凑合”,而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时代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必须拥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公司新建100000立方米****的管理,针对人员新、设备新、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结合油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0123”管理模式,并根据油库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内容、要求和《****管理规则》,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和安全责任标准等共计189项,规范了各种业务登统计223项,并将制度汇编成册,做到了岗位有制度、工作有标准、作业有程序、检查有依据、考核有奖惩,避免了人治的随意性。并通过不断的培训、示范、演练、指导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知度,提升制度的执行效果。通过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确保****的绝对安全。
二、精细化――精细见于数据
精细化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数据化。作为我们商贸公司,数据最具有说服力,一切都要做到“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要认真填写好每项商贸交易记录,用数据明确目标,确定工作计划,制定营销步骤,就可以保证公司开展商贸营销工作的精确性;客观真。实的记录数据,也能够真实的再现我们经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我们进行总结分析,能够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率,确保公司资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能够通过分析,挖掘内部潜力,开展节能增效,减少浪费。最终用真实的记录数据,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
三、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公司主要从事大宗的商贸活动,部分员工认为小笔买卖不足挂齿,细节无关紧要,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处理好与用户的关系,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扩大客户资源。正像书中所说“在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情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的原则,只有将这样的思想深深印在脑海里,并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灌输给公司的全体干部职工,才能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管理者,更要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学会做小事,做细事,做透事,只有做好每个细节,做好每件小事,养成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才能将公司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只有在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将精心的态度深入人心,让每位员工在日常的过程中将工作做精做细,必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圆满超额完成任务,创造更多的精品业绩。
管理的读后感篇六
“禅学”对于我来说还很陌生,因为对于这方面接触的比较少。在开周例会的时候周总为我们对于其中的部分内容以开会的形式培训过,当时只是对其中的部分有相当大的感受。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看周总给我写的祝语“jij悟到禅意,禅心”,还不能领会到“禅心”。利用周六日两天时间将这本书看完,才开始慢慢体会到其中的意思。
禅学管理其实就是心的管理,不管是什么样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到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做法,因为所有的意愿和行动都是靠心来支配的。只要邀请这个人的心有所变化,也可以作到优秀管理和一精一确管理。所以,我可以简单说,禅管理也就是心管理,心是管理之道。通过读【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对以下内容感受比较深,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在追求,追求完美的人生。其实是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创造美丽的人生!工作应该是我们追求美丽人生的一部分!通过看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工作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工作,并不是在其他人工作。我们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都是自己的财富,而不是别人的,这些财富将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有时候也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感觉今天特别糟糕,其实这些都是在塑造我们,挖掘我们。当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之后,每时每刻都要开掘快乐之源,我们的工作也会变的快乐,我们的人生也会快乐。其实问题都是一样的,看我们注入一种什么心态,我们就会收获一种什么成果!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工作,jij来将这些阻力变成我们快乐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会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够作到“乐在工作,愉快生活”,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创造奇迹!
棉花地里磨不出好刀来,逆境也是增上缘!
在我们的工作中,要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未曾接触过的问题,当我们将问题全部解决时,回首走过的路程时,他已经不是问题了。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感觉他是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大问题,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罢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境和态度去面对他。如果我们推卸、绕道而行,我们当时可能会短暂的避开他,但是,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找到我们,到那时他可能会是更大的问题,我们还会绕道而行。如果当时,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接受他,然后付出、担当的去创造他,跨越他,当时就可以解决他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恰恰相反,就是那些问题和磨难锻炼了我们,塑造了我们,使我们不断的成长!
当我读到“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时候,感触特别深!这里说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有时候总是活在过去的成就和辉煌里,在前行的道路上总是拿过去说话,我们就会没有危机感,出现步步懈怠的现象,这些都会限制我们前行的脚步,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当你不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自己杯子里装的全部是以前的经验和方法,不能和新事物接轨,也就不能前进。所以,要时刻使自己归零,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当我们屏弃我们以前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时,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时,我们才能发挥可能性,去创造更好的东西。这样,我们人生之杯又会装满更好的东西,当发现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状的时候,我们继续屏弃,继续创造更好的东西,时刻使自己归零,当刻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发现新鲜事物,不断的饿装满自己的杯子,那时我们也是在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使自己在进步,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站在未来,活在当下!”
禅管理也就是心管理,当我们的心悟了、觉醒了、通了,我们的管理也就通了!
这是我读【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的几点感受,但是,我自己认为还是不够全面。这本书需要反复读,可能会有其他的感受和收获!
管理的读后感篇七
《基业长青》一书所列的18家高—瞻远瞩公司,无一不持之以恒固守信念,同时也固守经营之魂。如宝洁始终固守"产品完美,不断自己提高,诚实与公平,尊重与关心个人"的核心理念。"两斯"认为核心理念由核心价值和目的两部分构成,本人认为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固守的"信念",也就是原则性的,不可妥协的东西,可以放弃和妥善的东西不能称为核心理念。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坚持和固守什么,只不过不一定形成文字而已。诚如小赛涅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船要驶向那个码头,那么任何风对于他都不会顺风"。
不断刺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日升日坠,四季轮回,世间万事万物好像一成不变地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其实不然,尤其当今社会。有永不变质的奶酪吗答曰没有。有源源不断的同等机会吗答曰没有。有适合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灵丹妙药吗答曰没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才是相对的。既然变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就不能一劳永逸,就不能成天躺在温床上睡大觉做美梦,否则就不会有人说当经理人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了。没有改变,就没有进步,这个道理简单易懂,也是《基业长青》反复强调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美国人的互联网络发明,一切的一切,证明了变化和进步是多么的重要。变化和进步的确是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问题是怎样才能刺激进步
其实刺激进步也是见仁见智的话题,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特色,难以强求一致,《基业长青》也陈述了部分高—瞻远瞩公司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若干做法:一是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要鼓励创新,容许改变。二是企业最高经营领导者和管理团队要培育氛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力提倡创新,鼓励进步,批判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三是要建立健全刺激进步的机制,包括允许越级提议,经常使用头脑风暴法等现代管理方法等。
管理的读后感篇八
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的领导者,没有几个人能做得来,而且结果也可能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又涉及到书中提到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到底是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体制、公司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合理把握度才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太过于集权,员工的发展空间很受限,这样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但是太过于分权,又会威胁到自身的领导地位,会面临很大的管理风险。这就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
除了领导者之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同企业中不同的地区,这些差异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组织具体的管理体制,有的适合于直线制、有的适合于事业部制、有的适合于矩阵制。
作为领导者,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管理方式,借鉴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作为零售业巨头的沃尔玛,其管理方式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其管理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于家乐福。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果乔布斯用管理苹果的理念管理一家房地产企业,其管理就不一定会成功。这就更加体现出管理的`灵活性。这本书就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点。
管理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它。在借鉴这本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同时,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须对很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如果不要求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很深入的认识,起码要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一个公司的ceo需要处理公司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掌握的知识有限,那么他所做出的决策也会很有限。当然,这个ceo自己不懂,他可以聘请别人帮他完成这项工作。但这首先就要求他聘请的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能够处理这个问题;其次还要求这个人对公司是非常忠实的,能够足够的信任,能够充分的放手。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