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沉睡的书读后感篇一
东野圭吾,这个近年来很火的日本作家;白色与蓝色拼接的清新封面;“人鱼之家“……这些标签,是我阅读“沉睡的人鱼之家“的初衷,起初以为会是童话故事,没想到却是写实的“死亡”之歌。”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死亡”也确实发生在故事的开始,伴随着故事的结束。
小说通过熏子与女儿多场景的描述,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始终认为女儿还活着,跟她说话,给她精心的梳妆打扮买衣服,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下坚持了3年。期间,甚至有一些近乎疯狂的举动,比如冒充女家庭教师参加公益活动,举刀要亲手杀了女儿……她说“我心里可爱的宝贝,却成为别人眼中的骇人怪物,如果爱是一种病态,就让我彻底疯狂吧”!熏子渴望女儿醒过来,读者也不禁想唤醒瑞穗,去填补熏子那孤独的思念。女儿最终依然没能醒过来,但熏子却已经解开了心结,完全释然了。这沉甸甸的母爱,尽管疯狂,却“润物细无声”般浸入了读者心里。
沉睡的书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学上的死亡,第三次乃是你这个人在整个宇宙中的消亡。
不知为什么,看完整本书之后想到一个词“醉生梦死”。熏子身为一个母亲,费尽全力营造了一个或真或假的世界,且不说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在这个世界里,最起码能使她自己得到满足。但当有人要打破这个世界时,自然是会去极力反抗的,更乃至是以命相博,也要证明这一切给其他人看,可细细想想,这个世界最后的'模样,熏子的初衷已变,剩下的不过是执拗与偏执罢了。
人,本身就是情感动物,面对事情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无可厚非,只愿大家平安喜乐,身体健康。
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到底你会怎么想?
沉睡的书读后感篇三
最近很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看推荐比较好就选了这一本。还是以往东野圭吾的风格。先是叙述一段场景,抛出个悬念,然后引出一个大故事,最后再呼应一下,解开谜题,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个人很喜欢东野圭吾的作品。在这本书里,我仿佛能看到瑞穗溺水时的场景,也能感受到薰子在得知这件事时候的那种心碎感。说实话,作为一个第三人来看这个故事的话,一开始是对薰子的同情和理解。但后来看到薰子能控制瑞穗的身体活动而感到高兴的时候,以及面对自己的儿子生人指出瑞穗已经死亡而做出一系列过激举动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薰子已经疯了,而且感到毛骨悚然。但越往后看越发现原来薰子什么都明白,也不是放不下,她比谁都坚强。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直不理解的薰子对于瑞穗的感情,是不甘心。而在她感受到女儿的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坚持捍卫女儿死亡日期的那种倔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来以前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情,才发现我对人物薰子的印象由原来的疯狂,到心疼,理解和支持。
当然,这部书里也提到了许多关于脑死亡定义的说法。因为个人对这些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研究,但是我认为条文是死的',而人心是活的。正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才会有针对事情的相关法律条文在之后产生。
总之是一部挺好的小说。喜欢这种叙述故事的方式。同时,东野圭吾的作品每次都能带给人新的思考。
沉睡的书读后感篇四
读完《沉睡的人鱼之家》我感觉经历了许多的人情世故,丈夫的背叛、女儿的意识消逝、另一个男人的真心关怀、资金的缺少、妹妹的虚伪和榎天的最终告别,还有许多故事。
熏子,这个因为丈夫的婚外遇,可是又想到了女儿溺水意识消逝需要自己在家照顾又不可能没有资金资助的情况下,迟迟没有离婚。在女生溺水和女儿最终死了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着母情满满的爱。熏子因为几乎没有希望的女儿放弃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最终和医生见面的时候已经有了妻子。这或许是因为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也有可能是道德的界限,使他不放心沉睡的女儿。
身为熏子的丈夫,在外面找了好几个女人,因缺少耐心也换了些女人,最后被妻子发现了。而在女儿沉睡后虽然不能一直陪在女儿的身边但是一直为女儿着想。女儿能自动呼吸,保持仿佛睡着的样子也是他做的。倒也没有违背道德的界限,没有放弃女儿,可也做好了女儿死亡的准备。
人生在世那里会有一路顺风的事情,多多少少会遇见一些大风大雨,一把伞会撑起属于你的那片土地。这本书把母亲当成了属于自己的那把伞,现实生活中父母会尽心尽力的为自己付出,尽父母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身为儿女的过的幸福,过得美好。而已些父母灭绝人性,我没遇到也不知道知道怎么形容。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父母能所给的最好的东西,所以身为儿女的我们更应该千倍万倍的还给他们,不,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过好,向小时候父母对自己一样,只是比父母的时间更长而已。
沉睡的书读后感篇五
这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书。他的书有的恐怖,有的悬疑,但更多的,还是对人性的思考。
整本书最大的疑问就是——瑞穗到底死了,还是没有死?
事情发生在一个夏天。
过了这个夏天,瑞穗该上小学了。瑞穗的父亲和母亲本打算在那天下午去小学做面试的彩排,却接到了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瑞穗因为游泳时,手不慎卡到了下水口上,怎么拔都拔不出来,于是因为缺氧失去了生命。
瑞穗被判定为脑死,但因为没有进行最后的脑死判定,而且瑞穗还有极其微弱的生命特征,所以瑞穗的父母并没有对瑞穗放弃治疗。瑞穗的父亲是一所科技公司的社长,他启用所有人力资源,制作了一个可以让人呼吸困难的人在不用带呼吸机的情况下自主呼吸的机器。
瑞穗的情况很奇怪。按常理说,死去的人应该是没有任何生命特征的。但是瑞穗可以呼吸,可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并且心脏跳动得顽强有力,看起来面色红润,十分健康。但是瑞穗也不算活着,因为瑞穗迟迟不见醒来的迹象,她活着,仿佛只是依靠机器活着一样。
几年过后,瑞穗依旧没有醒来。所有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他们心里都认为,瑞穗死了,她只是一个靠机器活着的人。唯独瑞穗的母亲,固执地认为,女儿瑞穗还没有死。她想着:要是让瑞穗动一下该多好啊!于是,在技术人员制作出的机器的作用下,瑞穗动了,笑了。
瑞穗的外公很是生气,质问瑞穗的母亲:“你这样对待瑞穗,跟对待一个供自己操控的傀儡有什么区别?”沉浸在书中的我陡然清醒:瑞穗在她母亲的操控下,越来越像一个活着的布娃娃了!而这个布娃娃,除了给瑞穗母亲一点心理上的安慰,根本没有一点像个“人”的样子!
这样子下去终究会出事儿,先是瑞穗母亲的姐姐质疑瑞穗靠机器活着的意义,后来瑞穗的弟弟在学校里因为有一个“死”了的姐姐而受尽嘲笑……
瑞穗的母亲最后选择了一个十分偏激的方法,她说,如果我现在把瑞穗杀死,算不算犯法?如果算犯法,那就说明瑞穗确实还活着。如果不算犯法,那就说明瑞穗早已经死了。
我看完后又是不解又是感动。
不解是因为:瑞穗的母亲有没有在某一时刻想过:我的女儿是不是已经死了呢?
感动是因为,瑞穗的母亲那无私痴狂的爱。瑞穗的母亲本来打算等瑞穗上了小学后就离婚,在那之前,她已经与一名医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为了瑞穗,她不得不放弃离婚,放弃她喜欢的人。瑞穗出事之后,她一直让瑞穗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不求别的,只为了能听到瑞穗的呼吸,听见瑞穗的心跳声,看见瑞穗的笑容。仿佛只要瑞穗在她身边,她便会不顾一切,什么都可以舍弃,她要的很简单,不过是极力欺骗自己,瑞穗还在她身边,瑞穗仿佛还是出事前的瑞穗,一直无忧无虑地活着。
这种爱,是一种偏激的爱,极端的爱,但也是母爱。毕竟她作为母亲,生瑞穗养瑞穗,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接受瑞穗死亡的噩兆呢?
然而我受感触最深的,还是故事的主角——瑞穗。
她天真善良得令世界黯然失色。大家都说,四叶草可以给人们带来幸运。她找到了一枚四叶草,但是她并没有摘下它。她说,我已经很幸运了,为什么不把这枚四叶草留给需要幸运的人呢?
也正是想到瑞穗这么善良,瑞穗的母亲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瑞穗的器官捐献出去。这样的话,瑞穗在天之灵,应该会很高兴。因为她身上的器官捐出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东野圭吾用一种细腻自然的文笔描绘了这个关于死亡故事,却让所有的读者都感受到了温暖。
哦!这就是爱与生命!(庞雅匀)